主观策略
搜索文档
百亿元级私募阵营持续扩大
证券日报· 2025-10-20 01:44
百亿元级私募行业规模与格局 - 截至2025年9月底国内百亿元级私募机构数量达到96家较上月新增5家 [1] - 新增机构中上海正瀛资产、开思私募和太保致远私募为首次迈入百亿元阵营红筹投资与源峰基金为规模重新回归 [1] - 量化策略私募机构数量最多达45家占比46.88%主观策略机构为42家混合策略机构为7家 [1] - 9月份新增的5家百亿元级私募中主观策略占据主导包括红筹投资、开思私募与源峰基金在内的3家机构均属此类 [1] 百亿元级私募核心策略与业绩 - 股票策略在百亿元级私募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共有74家机构将其作为核心策略占比77.08% [2] - 2025年前三季度有业绩展示的62家百亿元级私募机构平均收益率达到28.80%其中61家机构实现浮盈占比高达98.39% [2] - 前三季度百亿元级量化私募机构表现尤为抢眼38家有业绩展示的此类机构平均收益率为31.90%高于19家百亿元级主观私募机构24.56%的平均收益率 [2] - 在前三季度平均收益率超过30%的32家百亿元级私募机构中量化机构占据24席占比达75% [3] 百亿元级私募全球化布局与量化策略优势 - 行业竞争加剧下百亿元级私募寻求全球化布局96家机构中已有65家获得香港9号牌照占比为67.71% [1] - 量化私募优异表现得益于市场风格与量化策略高度契合中小盘股票活跃为因子挖掘提供机会系统化运作规避情绪干扰以及策略迭代与风控升级 [3]
梁文锋、裘国根、裘慧明头部“大佬”实控“双百亿” 私募江湖格局分化
中国经营报· 2025-10-09 13:29
A股市场表现与私募行业整体态势 - A股四季度首个交易日三大股指集体高开,上证指数盘中升破3900点,创10年新高[1] - 股市持续上行带动私募市场整体回暖,客户增加资金投入意愿明显,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产品备案数量同比激增[1] -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存续规模从2024年9月的5.02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8月的5.93万亿元,接近6万亿元大关[2][13] 私募行业格局变化 -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家数持续下滑,行业呈现“头部玩家”强者愈强格局[1][3] - 截至9月末,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家数超7000家,产品数量超8万只[2] - 2025年8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存量家数为7684家,较2024年8月的8109家继续下滑,整体保持逐步“出清”趋势[7][8] 百亿私募发展情况 - 截至9月末,百亿私募总数已达94家,且数量保持连续4个月增长[1][11] - 同时拥有2家百亿私募的实控人有3位:梁文锋(幻方量化、九章资产)、裘国根(重阳投资、重阳战略)、裘慧明(明汯投资、千宜投资)[1][11] - 实控2家及以上私募且旗下最大私募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实控人还有12位,包括梁宏、林园等知名私募大佬[12] 私募产品备案与经营活跃度 - 今年上半年共有1775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完成5461只产品备案,备案数量同比增长53.61%,较去年下半年环比增长超过100%[11] - 产品备案逆向大幅增长表明留存市场的私募机构经营发展整体呈现活跃上行态势[11] 行业竞争与策略格局 - 94家百亿私募中,量化、主观、混合型投资模式分别有45家、41家、7家,另有1家未披露,量化与主观策略呈现“二分天下”格局[13] - 量化策略因严格风控体系、捕捉市场非有效性能力等优势发展势头较快,对部分传统主观策略私募机构形成竞争压力[12][14] - 混合型策略尝试融合量化模型数据处理能力与基金经理市场洞察能力,部分混合型私募在今年业绩表现突出[14] 中小私募机构发展路径 - 中小型私募机构需进行自我精准定位,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道路,与大型机构进行差异化竞争[16] - 专业化方面需平衡成本压力与投研能力,做精做深特定资产、板块和行业投研;特色化方面需重点优化对客户的服务能力[16] - 提升业绩持续性和可验证性是竞争核心,应加强投研团队与风控体系建设,并积极加强与投资者沟通和服务[16]
百亿私募阵营含“量”量持续提升,量化私募收益大幅跑赢
第一财经· 2025-09-30 16:49
百亿私募行业格局变化 - 截至2025年9月19日,国内百亿私募数量增至94家,较2024年底的87家显著扩容 [2] - 百亿私募中量化私募数量达45家,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而包含混合型在内的含量化模式私募共52家,占比55% [1][2] - 与2024年底相比,量化私募数量净增12家至45家,主观私募净减少3家至41家,混合型私募缩减2家至7家 [2] 量化私募业绩表现 - 2025年1至8月,百亿量化私募平均收益为29.45%,百亿主观私募平均收益为20.73%,量化私募收益率比主观私募高近9个百分点 [1][4] - 超90%的百亿量化私募年内收益率超过20%,收益最低的锐天投资也达到14.44% [1][4] - 31家有业绩展示的百亿量化私募中,16家收益超30%,仅2家收益未超过20% [4] - 量化私募冠军稳博投资旗下7只产品1-8月收益均值接近43%,且全部在8月份创历史新高 [4] 主观私募业绩表现 - 百亿主观私募收益分化严重,头部私募复胜资产旗下产品收益均值高达56.86% [4][5] - 垫底的4家百亿主观私募年内收益率不足6%,包括东方港湾和林园投资,其1-8月收益率均值分别为3.37%和3.21% [1][5] - 在收益垫底的5家百亿私募中,有4家为主观私募 [5] 量化私募崛起的原因 - 市场环境方面,行业轮动加快、小市值风格占优为量化策略提供了丰富交易机会,A股成交持续维持在万亿元以上为策略运行提供了流动性基础 [6] - 策略特性方面,量化选股对标指数,只考虑个股量价关系,没有主观选股的顾虑 [6] - 募资渠道方面,券商和第三方募集机构会首选量化或含量化模式的私募合作,导致量化私募产品新增募集规模增长更快 [3] - 自2022年以来,除2024年上半年出现短暂调整外,量化策略整体收益优于主观策略 [6] 行业趋势与潜在挑战 - 今年以来新增12家百亿量化私募 [1][2] - 主观私募产品募资难度较大,明星公募基金经理"公转私"现象不多 [3] - 随着资金涌入,量化策略拥挤度上升已成为共识,未来超额收益可能收窄 [6] - 部分头部量化机构开始探索多资产量化、宏观对冲等多元化路径以应对挑战 [6]
百亿级规模私募,持续扩容
中国证券报· 2025-09-30 12:38
百亿私募行业规模与结构 - 截至9月29日,国内百亿级证券私募数量达到94家,较8月底增加3家 [1] - 百亿私募中,量化策略、主观策略、"主观+量化"混合型策略机构分别为45家、41家、7家,另有1家未披露投资模式 [3] - 量化策略百亿私募的数量继续领先于主观策略百亿私募 [1][3] 新晋百亿私募机构概况 - 新晋级的3家百亿私募机构为上海正瀛资产、上海开思私募和深圳市红筹投资 [2] - 正瀛资产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最早参与场内期权市场的投资机构,以主观和量化结合的方式进行投资 [2] - 开思私募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主观多头的证券类私募基金管理人,专注于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上市公司 [2] - 红筹投资成立于1997年,以二级证券市场投资为主,长期看多中国核心资产 [2] 行业发展趋势与驱动因素 - 百亿私募数量扩容得益于A股市场回暖带动权益类资产收益提升,私募产品业绩与规模随之增长 [4] - 资金向业绩稳定、策略成熟的私募聚集,行业马太效应不断延续 [4] - 市场热度上升,整体居民财富正向权益市场转移,推动高净值客户配置私募产品 [4] - 量化策略与头部量化私募凭借在市场波动中的较强适应能力强势扩张,能快速捕捉科技成长、创新药等新兴领域的市场机会 [4] 中小型私募竞争格局 - 业绩突出、品牌知名度高的中小型主观私募和量化私募今年以来获得不少投资人青睐 [5] - 业绩平庸、缺乏特色及品牌认知的中小私募面临资金流出压力 [5] - 中小型私募需通过打造能力圈、提升策略灵活性、打造特色策略和品牌来提升核心竞争力,以绝对收益和阿尔法收益为长期目标 [5]
私募“百亿俱乐部”格局生变
中国证券报· 2025-09-19 04:24
● 本报记者 王辉 今年以来,随着A股结构性行情持续演绎,私募行业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愈发显著。第三方机构最新监 测数据显示,截至9月12日,国内证券投资类百亿级私募数量已达92家。其中,百亿级量化私募增至45 家,占比接近五成。整体来看,量化私募的崛起与主观策略私募的分化,正在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百亿俱乐部"持续扩容 今年以来,A股市场在政策暖风和基本面边际改善的双重推动下,走出了一轮结构性行情。私募行业, 尤其是中大型私募机构成为这轮行情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根据第三方机构朝阳永续最新统计,截至9月12日,国内证券投资类百亿级私募已达92家,较今年1月末 的80家明显增加。其中,百亿级量化私募数量增至45家;百亿级主观策略私募为40家。值得注意的是, 多家机构于年内新进入"百亿俱乐部",其中量化私募成为主力军。 "多家机构进入'百亿俱乐部',主要还是因为市场热度上升,整体居民财富正向权益市场转移。"今年晋 级百亿级私募的复胜资产总经理杜浩然表示。他表示,近年来私募行业用实际业绩证明了私募产品在财 富管理市场中的配置价值,推动高净值客户从自己下场投资转向配置私募产品。 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分析,今年以 ...
2025年私募证券投资机构推荐
头豹· 2025-09-16 20: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私募证券投资量化强于主观,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头部机构优势显著,投资策略多元化与国际化趋势增强 [1][23][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背景 - 受地缘冲突、美国关税政策等影响,2025年上半年全球股市整体上涨,A股呈“N型”走势,港股更强,美股“V型反转”;截至6月末,A股上市公司达5420家,较2024年末增37家,总市值突破100.02万亿元,北证50指数上半年大涨39.45%,有色金属、企业服务等行业领涨,煤炭、房地产等行业承压 [4] - 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以非公开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主要投资公开交易金融资产,与公募基金相比投资策略更灵活、流动性低,运作需满足合格投资者标准并遵循监管框架 [5] - 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展从无序到规范,2023年《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后进入合规化阶段;2025年以来发行回暖,上半年新备案产品超5400只,备案规模同比增幅达75% [6] 市场现状 - 截至2025年8月末,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存续规模达5.56万亿元,占私募基金总规模27.4%,较年初增长6.5%;股票策略占主导,量化对冲等多样化策略加速发展;7月单月新备案规模创年内新高,上半年新增备案同比增长53.6% [7][8] - 截至2025年8月末,存续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达7722家,较2024年底减少385家,上海、北京、深圳三地合计管理人占比超50%,管理规模占比达25.2%、23.2%、9.7% [9] - 市场需求多元化与分层化,合格投资者群体扩大,涵盖高净值个人等;保险资金新增规模超1000亿元,外资加大A股布局;稳健型资金偏好低波动产品,进取型资金聚焦股票多头策略 [10] 市场竞争 - 十大私募证券投资机构评选遵循多维度量化评估模型,核心指标包括管理规模与稳定性、历史业绩与超额收益能力等 [11] - 行业竞争“头部虹吸”与“策略分化”并存,2025年百亿量化私募数量首次超越百亿主观私募,上半年平均收益率13.54%,显著高于主观私募的5.51%;量化策略在震荡市表现突出,主观策略面临挑战 [12] - 介绍了高毅资产、东方港湾、宁波幻方量化等十大机构,涵盖管理规模、核心人物、投资策略等信息 [13][14][15] 发展趋势 - 行业呈现“马太效应”,头部机构优势显著,吸引大量资金,中小私募面临生存压力;外资私募加速本土化布局,推动资源向头部机构集中 [23] - 投资策略从传统股票多头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量化私募通过技术实现策略迭代,外资私募推动跨境策略落地;监管鼓励研发符合中长期资金需求的产品,私募与金融机构合作深化 [24]
百亿元级私募机构前8个月“战绩”揭晓 量化策略强势领跑
证券日报· 2025-09-15 00:00
行业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5年8月31日国内百亿级私募机构总数增至91家 行业持续扩容 [1] - 百亿级量化私募机构达45家 占比49.45% 主观私募39家占比42.86% 混合型6家占比6.59% [1] - 上海和北京为主要聚集地 分别拥有40家和24家机构 合计占比超70% [1] 业绩表现 - 前8个月57家百亿级私募产品平均收益率达24.99% 全部实现正收益 其中3家机构收益率超40% [1] - 量化私募表现突出 37家机构产品平均收益率28.07% 全部正收益 [2] - 在收益率超20%的40家机构中量化机构占据31席 [2] - 主观私募产品平均收益率19.59% 全部正收益 其中4家机构收益率超30% [2] 量化策略优势分析 - 市场宽幅震荡、行业轮动加速及小市值风格占优为量化策略提供丰富交易机会和阿尔法来源 [2] - 量化模型系统化运作有效规避情绪干扰 在波动行情中表现稳健 [2] - 策略持续优化 风控审慎性提升 模型适应性显著增强 [2] - A股市场日成交额持续维持万亿元级别 充裕流动性为量化策略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2] 市场动态 - 8月A股市场明显反弹带动主观私募业绩回升 [2] - 上海念觉私募基金于8月新晋百亿阵营 [1] - 上海复胜资产、上海稳博投资、珠海阿巴马私募等机构表现突出 [1]
百亿私募年内平均收益接近25% 量化跑赢主观与混合产品
第一财经· 2025-09-10 21:35
根据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今年以来备案的私募证券产品,同比增长超过八成,其中量化产品备案数量同比增长 超过了100%。截至8月底,百亿私募已达91家,其中有业绩展示的57家百亿私募,年内平均收益率接近25%。 总体来看,百亿量化私募收益大幅跑赢主观和混合型私募。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有业绩展示的37家百亿量化私 募,今年平均收益达到28.07%。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今年市场环境与风格偏好的变化,为量化策略带来丰富的交易机会和超额收益空间,同时 也让主观策略选股难度增加,业绩分化加剧。 量化收益跑赢主观和混合型 今年以来,随着私募行业整体业绩回暖,私募证券产品发行持续升温。据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统计,截至8月底, 年内私募市场合计备案私募证券产品7907只,较2024年同期的4340只,同比增长82.19%。 同时,量化私募证券产品的占比持续提升,年内私募市场合计备案量化产品3584只,占到备案产品总量的 45.33%,同比增长100.34%,占比提升接近5%。其中,6月-8月连续3个月单月备案产品数量均维持在1100只上 方。 今年以来,市场行情回暖,私募产品备案大幅增加,百亿私募阵营持续扩大,并交出了亮眼的"成 ...
百亿私募年内平均收益接近25%,量化跑赢主观与混合产品
第一财经· 2025-09-10 21:04
私募行业整体表现 - 私募证券产品备案数量同比增长82.19% 年内合计备案7907只产品[2] - 百亿私募数量达91家 有业绩展示的57家平均收益率为24.99%且全部实现正收益[1][2] - 超过七成百亿私募机构年内收益超20%[2] 量化策略表现 - 量化产品备案数量同比增长100.34% 占比达45.33%[1][2] - 百亿量化私募平均收益28.07% 全部37家实现正收益[1][3] - 量化策略在宽幅震荡和行业轮动市场中表现稳定 超额收益显著[5][6] 主观策略表现 - 百亿主观私募平均收益19.59% 全部16家实现正收益[4] - 主观策略受市场快速轮动影响 选股难度增加且业绩分化加剧[1][7] - 8月市场反弹时主观策略实现业绩回升[2] 混合型策略表现 - 百亿混合型私募平均收益18.08% 全部4家实现正收益[4] - "主观+量化"模式成为部分机构新增长曲线方案[9] 市场环境特征 - A股市场呈现宽幅震荡格局 成交额持续维持在万亿以上[5][6] - 小市值风格占优 结构性行情明显为量化策略提供交易机会[5][6] - 行业轮动加快 中小盘股高波动性创造超额收益空间[5][6] 技术发展影响 - AI和大数据技术突破显著提升量化策略性能 增强因子挖掘和模型优化能力[6] - 中证A500等指数推出拓宽量化投资领域 提供更多投资标的[6] - 量化策略通过高频交易和全市场选股快速捕捉市场轮动[6] 机构应对策略 - 主观私募需加强深度研究 聚焦高景气行业和政策支持领域[8] - 量化机构需优化因子配置 降低对单一风格依赖并增强极端行情响应能力[8] - 部分机构采用"主观+量化"双轮驱动模式 实现绝对回报目标[9]
市场没有永远的赢家
中国证券报· 2025-08-28 04:17
市场表现对比 - A股市场近期持续走高 多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 [1] - 中证500指数8月11日至8月15日期间上涨3.88% 8月18日至8月22日期间上涨3.87% [1] - 中证1000指数同期分别上涨4.09%和3.45% [1] - 知名量化私募旗下500指增产品同期收益率仅1.56% 1000指增产品仅0.98% 显著跑输指数 [1] - 主观多头私募代表产品同期回报率接近14% 后续单周净值涨幅超10% [2] - 自6月下旬以来多家私募代表产品净值涨幅超过30% 远优于量化产品 [2] 资金流向变化 - 投资者近期明显转向主动权益产品配置 出现赎回量化产品转向主观产品的案例 [3] - 个人投资者将资金投向偏向科技主题的主动权益产品 近一个月涨幅逾35% [3] - FOF机构减少量化策略配置比重 增加进攻型主动产品配置 [3] - 量化策略新发产品占比从7月46%下降至8月36% [4] - 今年私募新募集资金主要流向量化策略领域 但近期配置思路发生转变 [2] 行业格局演变 - 截至2025年7月底百亿级私募达90家 其中量化机构增至44家 主观机构减至39家 [4] - 量化私募管理规模明显扩容 因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表现优异吸引资金流入 [4] - 主动管理型基金在强势上涨行情中业绩弹性大于量化产品 [5] - 主观投资在深度价值挖掘和宏观周期把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6] - 主动管理与量化结合的策略开始成为行业发展新方向 [6] 策略特性分析 - 量化指增产品通过量化策略获取超额收益 但近期模型创造超额收益能力受考验 [2] - 量化投资依靠严格模型与纪律交易 避免情绪化决策 具有更广阔投资视野 [6] - 主动管理可通过选股、择时和组合调整主动管理风险 而量化产品通常被动接受市场风险 [5] - 优秀主动管理人通过深入研究挖掘优质个股 在A股市场能提供较好超额收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