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私有化
icon
搜索文档
东风集团深夜重大公告,股价1小时大涨超9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07:55
交易方案 - 东风集团股份子公司岚图汽车将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 同时东风集团股份将同步完成私有化退市 [1] - 交易采用股权分派加吸收合并的组合模式 两大核心环节互为前提并同步推进 [2] - 第一环节为东风集团股份将其持有的岚图汽车79.67%股权按持股比例向全体股东分派 随后岚图汽车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香港联交所 [2] - 第二环节为东风汽车集团(武汉)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吸并主体 向控股股东支付股权对价 向其他小股东支付现金对价 实现对东风集团股份100%控制 [2] - 总体收购价格为10.85港元/股 其中现金对价6.68港元/股 岚图股权对价4.17港元/股 [2] 岚图汽车业绩表现 - 岚图汽车7月交付达12135辆 同比增长102% 环比增长21% 实现六连涨 [3] - 1-7月岚图汽车累计销量达68263辆 同比增长88% [3] - 岚图汽车是东风汽车旗下最具价值和成长性的优质资产之一 [3] 市场反应与估值背景 - 东风集团股份ADR在公告后一小时内暴涨超91% 收盘涨幅达87.69% 报61美元 [3] - 东风集团股份近年来估值表现偏低 股票市值长期远低于净资产 [3] - 此次创新性交易方案有望强化东风战略布局 树立改革创新新标杆 [2]
东风集团股份1小时暴涨超90%,东风集团股份拟私有化退市
第一财经· 2025-08-23 00:41
公司私有化与资本运作 - 东风集团股份拟以10.85港元/股价格私有化退市 现金对价6.68港元/股 岚图股权对价4.17港元/股 [1] - 私有化后公司ADR报价62.22美元 单日涨幅达91.45% [1] - 私有化主因包括股票估值偏低丧失融资能力 以及上市公司架构限制内部整合 [1] 子公司资本化进程 - 岚图汽车将通过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市场 [1] - 私有化与岚图上市同步进行 采用"股权+现金"混合支付方案 [1] 企业战略转型方向 - 公司正积极推进新能源转型 已启动内部改革计划 [1] - 私有化旨在突破上市公司监管限制 促进业务板块融合与重组 [1]
私有化失败后业绩“告急”,金利来上半年盈转亏、营业额降两成
新京报· 2025-08-17 10:37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额4.87亿港元,同比下滑19%,所有主要业务收入均下跌 [2]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96万港元,去年同期盈利5823.3万港元,为2002年后首次中期亏损 [2] - 股东应占溢利连续三年呈两位数下跌,2024年营业额12.19亿港元同比下跌8%,溢利下滑20%至9309.7万港元 [6] 服装业务 - 国内服装业务营业额3.18亿港元同比下跌24%,批发业务销售额暴跌50%占比降至20% [3] - 自营零售销售额同比上升11%,但同店销售下跌12%,奥特莱斯店销售额跌30%,电商业务跌14% [3] - 新加坡地区服装销售额1708万港元同比跌8%,亏损扩大至346万港元 [3] - 服装产品门店总数754家(自营146家),较去年减少30余家,较2012年峰值1300家减少近半 [6] 业务结构 - 公司业务涵盖服饰、地产及特许经营,拥有线下近2700家实体店及150家电商店铺 [4] - 投资物业组合价值26.58亿港元,上半年公平价值亏损2295万港元同比扩大 [5] - 新能源公司上半年录得78.8万港元售电收入及轻微盈利 [5] 资金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底现金及银行结余11.32亿港元,较2024年底增加7976万港元 [5] - 无银行贷款及透支,资产负债比率为零 [5] 私有化与战略 - 2025年5月私有化计划失败,原拟收购31.25%股份回归家族经营 [6] - 行业竞争加剧,男装市场规模6000亿元但格局分散,运动休闲装冲击正装市场 [7] - 公司计划优化产品质量、整合分销网络、加强自营零售,并借助斯诺克运动营销 [7]
耗资29亿港元私有化 大悦城地产拟港股退市
中国经营报· 2025-08-09 03:35
公司私有化计划 - 大悦城地产拟通过协议安排方式回购股份并申请撤销香港联交所上市地位 [3][4] - 私有化对价为每股0.62港元,较停牌前收盘价0.37港元溢价67.57%,总代价约29.32亿港元 [5][6] - 交易完成后大悦城持股比例将从64.18%升至96.13%,得茂持股3.87% [4][5] 私有化原因 - 当前架构增加公司治理复杂性并阻碍决策效率 [4] - 股价长期较每股净资产2.081港元折让,流动性偏低 [7][8] - 上市地位难以提供足够境外融资支持且预计未来无实质性改善 [7] 交易细节 - 回购47.3亿股计划股份,占已发行股份33.24% [5] - 注销价较5日/10日/30日/60日/120日均价溢价68.94%-150%以上 [6] - 资金来源于内部资源及/或外部债务融资 [6] 公司业务现状 - 截至2024年末拥有或管理32个商业项目,覆盖24个内地城市及香港 [4][10] - 2024年营收198.31亿元,归母净利润7.79亿元,总资产1067.71亿元 [10] - 业务板块包括投资物业、物业开发、酒店运营及管理输出 [10] 母公司影响 - 私有化将优化大悦城治理框架,整合组织架构与股权结构 [9] - 增厚母公司权益,提升归母净利润 [10] - 大悦城2024年营收357.91亿元(同比降2.7%),净亏损29.77亿元 [11] 市场表现 - 停牌前股价0.37港元/股,总市值53亿港元,显著低于162.42亿元净资产 [8] - 公告次日股价单日上涨45.95%,复牌后最高达0.53港元/股 [4][8]
1350亿央企地产巨头,筹谋退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3 01:49
私有化交易 - 大悦城地产拟以最高29.32亿港元回购47.3亿股并退市,私有化后母公司持股比例将从64.18%增至96.13% [1][6][15] - 回购价每股0.62港元较公告前股价溢价67.57%,公告前市值长期徘徊在50亿港元 [6][7] - 交易资金来源于内部资源及外部债务融资,公司2024年末现金储备191亿元 [16] 战略动因 - 私有化主要因股价长期低于每股净资产2.63港元,2024年融资现金流净额-44亿元 [9] - 合并后可消除双上市平台治理壁垒,缩短决策周期并降低运营成本 [13] - 大悦城地产2024年净利润7.79亿元,私有化后将显著改善母公司累计亏损70亿元的财务状况 [15] 业务表现 - 公司2024年营收同比激增49.4%至198.31亿元,其中物业开发收入145亿元占比超70% [18][19] - 旗下32个商业项目年租金超40亿元,毛利率达76%,核心项目平均出租率97%以上 [20] - 购物中心2023年销售额401.3亿元同比增长16%,44个项目中有多个位于一线城市 [18][20] 管理层举措 - 董事长姚长林2024年上任后推行"1123战略",将商业板块提升至核心地位 [22][23] - 公司已成立商业事业部,并通过华夏大悦城REIT募资48亿元实现资本闭环 [23] - 合并后有望强化"投融建管退"全链条能力,释放存量资产价值 [23]
终结12年港股历程,大悦城地产拟私有化退市,复牌股价暴涨超40%
华夏时报· 2025-08-01 22:09
私有化交易概述 - 大悦城控股子公司大悦城地产计划以29.32亿港元回购股份并退市,结束12年港股上市历程 [2] - 交易涉及注销47.30亿股计划股份,每股回购价0.62港元 [3] - 复牌后大悦城地产股价单日涨幅达45.95%,报0.54港元/股 [2] 股权结构变化 - 交易前大悦城控股直接持股64.18%,得茂持股3.68亿普通股及10.95亿优先股 [4] - 交易后大悦城控股持股比例增至96.13%,得茂持股3.87% [4] - 退市后母公司架构将简化,提升决策效率 [2][6] 财务数据与动机 - 大悦城地产2024年营收198.31亿元(同比+49.4%),净利润7.79亿元 [5] - 大悦城控股2024年营收357.91亿元(同比-2.7%),净亏损29.77亿元(同比扩大103.14%) [5] - 退市主因股价长期低于净资产、流动性不足(停牌前市值仅53亿港元)及融资受限 [4] 协同效应与战略调整 - 退市后收益并入母公司报表,预计改善大悦城控股财务状况,2025年上半年预盈0.8-1.2亿元 [5] - 整合后将优化资源配置,消除同业竞争,缩短决策链条 [6][7] - 大悦城地产拥有32个商业项目,2024年强化商业地位;大悦城控股布局44个商业项目并发行REIT [7][8]
“两房”涨超15%!报道:特朗普推进房利美和房地美私有化
华尔街见闻· 2025-08-01 22:02
美国政府推动"两房"私有化 - 特朗普政府正积极推动房利美和房地美私有化 探讨通过大规模公开发行股票等方式实现政府退出 可能催生史上规模最大的IPO之一 [1] - 特朗普已会见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Jamie Dimon 计划与高盛和美国银行等华尔街高管会面 要求银行就"两房"货币化提出具体方案 [1][5] - 消息公布后 房利美在场外交易市场股价攀升15% 房地美上涨5.7% [1] "两房"背景与现状 - 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美国住房金融体系的两大支柱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被政府接管 [4] - 政府持有"两房"绝大多数股份 仅有小部分股票在市场公开交易 [6] - 根据CBO报告 出售政府持股可能带来2060亿美元收益 但会计上利弊参半 [6] 私有化面临的挑战 - 改革美国住房金融体系并将"两房"从政府控制中释放一直是国会悬而未决的议题 担忧对抵押贷款成本和保障性住房融资产生冲击 [5] - 需解决诸多复杂细节 包括首次股票发行中政府出售股份比例 以及如何处理现有流通股股东权益 [6] - 最终方案需经过多方博弈和缜密设计 市场将密切关注后续进展 [6] 华尔街的机遇 - 对华尔街而言 这意味着一项潜在的巨额承销业务 可能为被选中的承销银行带来丰厚费用 [1][6] - 对冲基金等长期呼吁政府释放"两房"的投资者可能获得"意外之财" [6] - 富国银行也参与了政府咨询 各家银行希望在其中扮演不同角色 [5]
又一家!斥资29.32亿港元,大悦城地产拟私有化退市
南方都市报· 2025-08-01 11:01
交易结构 - 交易对方为除大悦城和得茂以外的大悦城地产其他所有股东,每股计划股份换取0.62港元现金,总计约29.32亿港元 [1] - 协议安排生效后,计划股份将被注销,大悦城地产将申请撤销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1] - 协议安排前大悦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64.18%,得茂持股2.58%,计划股东持股33.24% [1] - 协议安排后,大悦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将增至96.13%,得茂持股3.87% [1] 公司背景 - 大悦城地产成立于1992年,2013年在联交所上市 [1] - 公司以开发、经营和管理大悦城为品牌的城市综合体为主要业务方向,同时开发、销售、投资管理其他物业项目 [1] - 拥有投资物业、物业开发、酒店运营、管理输出及其他服务四大业务板块 [1] 业务布局 - 截至2024年末,大悦城地产已布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长江中游等五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及周边辐射区域 [2] - 进驻中国内地24个城市及香港,拥有或管理32个大悦城、大悦汇和其他商业项目 [2] - 拥有北京中粮广场、香港中粮大厦等一线城市黄金地段的优质投资物业 [2] - 拥有杭州鹭悦朗云府、西安悦著.央璟等热门销售物业 [2] - 运营三亚亚龙湾瑞吉度假酒店、三亚美高梅度假酒店、北京华尔道夫酒店等国际顶级品牌奢华酒店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大悦城控股实现营业收入约357.91亿元,较2023年下降2.70% [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29.77亿元,较2023年下降103.14% [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66.17亿元,较2023年下降37.82% [2] - 2024年总资产约1785.75亿元,下降9.84% [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105.96亿元,下降23.46% [2]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00万元-120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3] 交易目的 - 本次交易是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 [3] - 交易完成后将增厚对大悦城地产的权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归母净利润 [3] - 将有效增强对旗下资产的统筹配置能力,促进不同业务板块及项目间资源优化配置 [3] - 释放协同潜力,发挥资源聚合效益,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市场竞争力 [3] - 推动核心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及高质量发展 [3]
极氪估值两年半内“腰斩”,宁德时代、越秀资本曾高位接盘
第一财经· 2025-07-18 00:32
极氪估值变动 - 极氪当前私有化估值约68.8亿美元,相比2023年2月A轮融资的130亿美元估值缩水近一半[1][2] - 按照私有化价格26.87美元/ADS计算,市值较7月17日收盘价29.76美元折让约9.7%[2] - 2023年2月A轮融资7.5亿美元,投后估值130亿美元,投资者包括宁德时代、越秀产业基金等五家机构[2][3] 极氪财务与上市情况 - 2024年极氪实现总收入759.13亿元,同比增长46.9%,但净利润亏损64.24亿元[4] - 2024年5月10日极氪在纽交所上市,发行价21美元/ADS,募集资金4.41亿美元[4] - A轮融资资金计划用于产品技术研发、全球化发展和用户体验提升[3] 私有化原因分析 - 吉利汽车称私有化旨在创建统一上市平台,简化运营流程,增强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力[6] - 全资控股可消除少数股东复杂性,提升决策效率和资源配置能力[6][7]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新能源车估值普遍承压,私有化有利于资源整合和战略布局[4][8] 行业竞争环境 - 新能源汽车行业估值普遍受到压力,市场份额争夺激烈导致单一品牌估值下滑[4] - 电动车行业经营环境不理想,竞争压力加大导致部分公司估值下滑[4] - 企业需要迅速整合资源避免重复投入,私有化有利于优化决策流程[8]
极氪估值两年半内“腰斩”,宁德时代、越秀资本曾高位接盘|公司观察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7-17 22:37
极氪估值变动 - 极氪当前私有化估值约68.8亿美元,相比2023年2月A轮融资的130亿美元估值缩水近一半 [1][2] - 2023年2月极氪完成7.5亿美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130亿美元,投资者包括宁德时代、越秀产业基金等五家机构 [2][3] - 2024年5月极氪纽交所上市发行价21美元/ADS,筹集资金4.41亿美元,上市后总市值约76.24亿美元 [4] 财务与经营表现 - 极氪2024年实现总收入759.13亿元,同比增长46.9%,但净利润亏损64.24亿元 [4] - A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产品技术研发、全球化发展和用户体验提升 [3] - 私有化代价总额约24亿美元(约172亿元人民币),吉利汽车持股比例将从62.8%增至100% [2][6] 私有化动因分析 - 消除少数股东复杂性,提高决策效率,避免潜在冲突 [6][7] - 整合资源提升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力,增强品牌协同效应 [6][7] - 应对行业竞争压力,减少重复投入,优化产能和销售渠道 [4][6] 行业环境 - 新能源汽车行业估值普遍承压,竞争加剧导致单一品牌估值下滑 [4][8] -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快速整合资源 [1][8] - 私有化有利于保护商业秘密,优化决策流程和战略布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