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技

搜索文档
青春正好!中国移动明星来电校园行圆满收官
环球网· 2025-09-19 16:12
活动概述 - 中国移动与中教恩视联合举办明星来电校园行活动 在湖北 广西 上海三地十余所高校开展 覆盖超5万人 用户量同比增长20% 线上话题讨论量突破30万 [1][5][8] - 活动通过现场业务体验和趣味互动环节 提升品牌形象与用户参与度 现场扫码注册和体验热度高涨 [5][8] 产品服务 - 明星来电服务提供明星IP定制视频通话 包括十个勤天 王祖蓝 陈子由等 支持场景化智能问候如生日祝福 早安唤醒和加油鼓励 [3] - 专业工作人员根据学生使用场景推荐合适方案 体验后许多学生表示愿意长期订购并期待更多明星内容 [5] 用户互动与反馈 - 活动现场设置明星来电合影打卡区和许愿打卡板 学生可写下青春寄语或对业务的建议 湖北文理学院 广西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学生互动反馈积极 [5] - 上海海事大学学生因明星来电星推官赵一博为校友 参与热情尤为高涨 [5] 未来计划 - 公司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 提供更多优质有趣的科技服务 让科技更好融入校园生活 [10]
香港高校回应新一份施政报告:积极助力香港科创与教育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20:42
香港高校回应新一份施政报告:积极助力香港科创与教育发展 中新网香港9月18日电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7日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香港多所大学对此表示欢 迎,并表示将积极响应施政报告提出的相关措施,紧扣人才培育核心需求,深化内外合作,助力香港建 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国际专上教育枢纽。 香港大学(简称"港大")校长张翔表示,施政报告中的各项举措将巩固香港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 用,强化在创新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港大将与海内外一流学府合作,吸纳全球人才,配合国家发展重 要方向,实现尖端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张翔表示,港大已成立"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并在本科阶段 推出人工智能素养必修课,未来将配合特区政府强化香港人工智能和创新生态的愿景。 香港教育大学(简称"港教大")校长李子建欢迎施政报告提出的多项措施,深化香港作为国际教育枢纽地 位,认为相关措施将有助吸引来自世界各地优秀人才,促进香港成为"未来人才摇篮"。他表示,港教大 将积极配合相关政策,持续推动校园国际化,深化多元交流与合作。同时,推动数字教育、加强 AI教 育培训,助力准教师培育及基础教育发展,提升教与学质量。(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张嘉怡 ...
全球创新指数香港排名升至第15位 港府称全力推动香港成国际创科中心
智通财经· 2025-09-16 20:46
9月1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香港在全球139个经济体中排名上升三位至 第15位,并在亚洲保持第五位。港府发言人表示,乐见香港在《创新指数》下取得良好进展,在多个分 支柱领域都取得领先的排名,充分显示香港具备优越条件,在创新路上不断迈步向前,强调加速推动创 新科技发展是特区政府的施政重点,会持续完善创科生态圈,聚集全球创科资源和人才,全力推动香港 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 在《创新指数》下的两个副指数中,香港在"创新投入"排名上升至全球第八位,在"创新产出"的排名跃 升九位至第22位。 香港在"创新投入"下五个支柱的得分均高于高收入经济体的平均值,当中"市场成熟度"排全球第二 位,"制度"排全球第八位。至于分支柱领域方面,香港在"信贷"高踞全球第一位;在多个领域均跻身全 球前十名,包括"高等教育"(第三位)、"知识的吸收"(第五位)、"信息通信技术"(第六位)、"制度环境"(第 九位)和"投资"(第九位)。数据也显示,香港的研发总开支和研究人员数目持续上升。 至于香港在"创新产出"下的"知识和技术产出"支柱排名大升28位至第30位;"创意产出"支柱排名全球第 17位,其中的分支柱" ...
毕马威2025年《施政报告》建议:建议考虑推出碎股交易制度 增加夜盘交易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14:00
金融市场监管与改革 - 建议推出碎股交易制度以降低投资者入场门槛并增强市场流动性 [1] - 建议延长交易时间特别是增加夜盘交易以满足全球投资者需求并与国际市场接轨 [1] - 通过上述改革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巩固股票市场竞争优势 [1] 北部都会区发展 - 支持深化北部都会区政策吸引市场力量推动其成为香港发展新引擎 [1] - 建议以创新思维引入新理念和新方法加速北部都会区发展进程 [1] - 过去数年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及探索"片区开发"模式为区域高效发展提供基础 [1] - 该区域作为深港合作重要节点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释放更大潜力 [1] 创新科技产业 - 支持提出有利于创新科技发展的政策并继续对相关产业投资 [2] - 通过创新和科技赋能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并培育新兴产业释放新质生产力潜力 [2] - 建议将人工智能作为核心驱动力促进AI在金融、医疗及物流等行业应用 [2] - 助力香港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2] 人才策略 - 支持强化人才策略以支撑香港创新与经济发展 [2] - 过去数年通过引入及优化入境计划政策已吸引一定数量全球优秀人才 [2] - 需进一步提升人才政策吸引力与针对性并提升本地劳动力能力储备高素质人才 [2] 旅游文化发展 - 支持推出更多刺激旅游和吸引旅客的措施 [3] - 启德体育园自3月1日开幕后已成为举办大型演唱会和体育赛事的新盛事地标 [3] - 期待利用香港独特资源提升其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并创造新经济增长点 [3]
“深港穗”创新全球第一 超越“东京-横滨”
南方都市报· 2025-09-05 07:07
从高空远眺深圳前海与香港北部。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本周在香港公布了《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其中,"深圳—香港—广 州"集群(以下简称"深港穗"集群),排名全球第一。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深港穗"集群在国际 专利申请量、科学论文发表量、风险资本交易量三项核心指标中,均有突出的表现,因而夺得这一榜单 的"头把交椅"。 评估标准加入风险资本交易量 "深港穗"具有显著优势 科技创新的成果,需要通过市场转化形成实质效益。当前市场的共识是,创新领域的竞争,将更加重视 资本运作效率和区域协同发展。 通过研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今年发布的报告不难发现,今年的评比竞争十分激烈。"深港穗"集群与"东 京—横滨"集群在国际专利申请量、科学论文发表量等方面不相伯仲。但"深港穗"集群在风险资本交易 量方面的表现具有显著的优势,这也是"深港穗"集群在今年超越"东京—横滨"集群,成为世界第一的关 键所在。 有趣的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榜单显示,总部位于深圳的华为和总部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分别 是"深港穗"集群内排名首位的专利申请企业和科研机构。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排名加入了风险资本交易 量作为评估的标准,而许多东亚国家城市 ...
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获国际高度肯定
中国新闻网· 2025-09-02 10:40
全球创新排名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中排名全球第一 [1][3] - 该集群过去5年专利申请密度达每百万人2292个 [3] - 科学论文发表密度达每百万人3775篇 [3] - 风险资本交易量密度达每百万人135宗 [3] 政府政策支持 - 香港特区政府将发展创新科技作为施政重点 [3] - 已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科技、资金和人才相互促进 [3] - 加速与大湾区兄弟城市合作联动 [3] - 积极筹备推出"创科产业引导基金"以带动市场资金投资 [3] 区域协同发展 - 香港计划继续与大湾区兄弟城市紧密协作推动创科事业发展 [3] - 目标推动整个创新科技产业生态蓬勃发展 [3] - 致力于为国家科技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3]
成都 用公园城市的方式打开世运会
四川日报· 2025-08-08 08:35
8月7日,成都世运会开幕式中心舞台南、北两侧为市民开放观演区。观众坐在露营椅上,近看舞台,远眺城市天 际线、湖面和绿地。 演员在表演《锦绣之韵》。以东汉击鼓说唱陶俑为原型的表演。 运动员入场仪式上,引导员手中的引导牌,外形是芙蓉花瓣。用材上,融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银花丝、蜀 锦、蜀绣和漆艺。图片均据新华社 宾朋已至,盛典开启。 8月7日晚,成都秦皇湖畔,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天府之檐"灯火璀璨。在这个如城市会客厅般的开放空间里, 五洲健儿与四海宾客,共同开启一场"运动无限 气象万千"的成都世运会开幕盛典。 不同于以往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会以大型文艺表演作为开场,本次开幕式进行了颠覆性的创新。相较于奥 运会、亚运会等历史悠久的赛事,世运会更年轻,强调"享受生命,展现自我",这与街舞所代表的自由、活力、 个性不谋而合。表演中,还穿插了骑行、轮滑、说唱表演等,皆是城市动感生活的剪影。 随后,在"蜀宝""锦仔"带领下,运动员如同citywalk(城市漫步)一样入场,向湖边、看台、草坪上的观众挥 手致意。两侧,舞蹈演员挥动双手,旋转、跳跃,尽显青春活力。 "期望带给大家的体验是松弛,像玩一样地观看整场演出,感受成都的包容 ...
陈茂波:香港第二季经济上升势头可望持续 将是连续第十个季度增长
智通财经网· 2025-07-27 15:04
香港经济现状与趋势 - 香港经济自2023年开始恢复增长,2022年增长2.5%,2023年首季增长3.1%,预计第二季GDP将连续第十个季度增长,受出口活动、整体投资和私人消费带动 [1][3] - 五月份零售销售量录得十四个月以来首次按年增长,六月份数字审慎乐观,连续下跌四季的私人消费在第二季有望止跌回升 [4] - 全职雇员每月就业收入中位数在2023年3至5月按年上升6.8%至25,000元,显示劳工市场稳定且收入增长 [4] 经济转型升级与行业表现 - 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传统行业积极转型,部分行业如建筑业因楼市趋稳和政府工程加快而就业形势改善 [5] - 零售和餐饮业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压力较大,但消费气氛好转将带来支持 [5] - 特区政府支持创新科技发展,吸引企业落户和本地企业扩张,创造优质就业职位并支持其他岗位需求 [5] 政府政策与未来方向 - 特区政府推动职业再培训、科技素养培训等措施协助市民就业,并开拓海外新市场、发展供应链管理中心以把握地缘政治机遇 [5] -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率创科企业代表团出访马来西亚及文莱,寻求共同投资机会并协助在港企业拓宽投资人背景 [6] - 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灵活应对外部环境、推动创新科技、吸引全球资金及培育人才,以实现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6]
香港创科局局长孙东,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7-26 19:15
香港创科发展现状与成就 - 香港创新科技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改变了"High Tech揩嘢"的传统观念[1] - 2000年至2023年间,"电脑编程、数据及工业互联网服务"增加价值从50亿港元增至255亿港元,增长超四倍[2] - "研发、设计、测试及环境工程服务"增加价值从33亿港元增至133亿港元,增长约三倍[2] 创科对香港经济的贡献 - 2023年香港"制造及新型工业产业"增加价值为768亿港元,同比上升7.6%,占本地GDP 2.6%[2] - 工业占本地GDP 4.4%,与工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占16.2%[2] - 上半年香港IPO集资总额达1071亿港元,同比上升7倍,位列全球第一[3] 创科企业上市与金融发展 - 宁德时代成为全球集资王,募资用于欧洲项目扩大产能[3] - 优必选、地平线等创科企业在香港成功上市[3] - 港交所优化上市规则,增设科企专线,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3] 创科就业与创业生态 - 香港科技园公司实习计划收到超5000份申请,来自全球前50顶尖学府[5] - 电子、工业、电气及机械工程相关类别全职空缺增幅约10%[5] - 香港科学园和数码港提供超3000个创科职位空缺,吸引逾8000人次参与[5] 科研实力与大学排名 - 香港是全球唯一拥有五所世界百强大学的城市[6] - QS世界大学排名中,学术声誉与文献引用指标占60%[6] - 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研究环境与质量占59%[6] 顶尖科学家与科研成果 - 香港有1534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名单,13位打入全球十大[7] - 卢煜明教授研发"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获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7] - 叶玉如教授团队开发阿尔兹海默症血液测试,用于早期检测[7] 智慧城市与政府服务 - "智方便"平台登记用户近360万名,提供超1200项政府及公私营机构服务[10] -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与入境事务处合作,提升通关效率[10] - NAMI研发新一代"组装合成"建筑技术,助力公营房屋建造[12] 人工智能应用 - 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百项方案"超半数项目使用人工智能技术[13] - HKGAI研发"港文通"、"港会通"等垂直应用模型,超两万人试用[13] - 将推出"港话通"聊天机械人,深化AI在日常生活的应用[13] 国际创科盛事与软实力 - 香港国际创科展(InnoEX)成功举办第三届[14] - "未来科学大奖"和"邵逸夫奖"以香港为基地[14] - 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14]
香港创科局局长孙东,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7-26 19:03
香港创科发展现状与成就 - 香港创科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改变了早年"High Tech揩嘢"的负面印象,现转变为"High Tech不再揩嘢"的积极生态 [2] - 2000年至2023年间,"电脑编程、数据及工业互联网服务"增加值从50亿港元增至255亿港元(增长超4倍),"研发、设计、测试及环境工程服务"增加值从33亿港元增至133亿港元(增长约3倍) [4] - 2023年香港"制造及新型工业产业"增加值达768亿港元(同比+7.6%),占本地GDP 2.6%,工业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占GDP 16.2% [4] 创科对金融与产业生态的影响 - 2023年上半年香港IPO集资总额达1071亿港元(同比+7倍),全球排名第一,创科板块企业如宁德时代、优必选、地平线等成为主要推手 [6][7] - 港交所优化上市规则增设科企专线,吸引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预计将加速金融与创科协同发展 [7] - 香港初创企业数量增至约4700家,科技园和数码港招聘会提供超3000个创科职位,吸引超8000人次参与 [9] 科研实力与高等教育 - 香港拥有5所世界百强大学,科研指标在QS、THE等排名中占比达40%-60% [10][11] - 2024年香港1534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13位进入学科领域全球前十 [11] - 香港科研团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如卢煜明教授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叶玉如教授的阿尔兹海默症血液测试等 [11][12] 智慧城市与政府服务创新 - "智方便"平台登记用户近360万,提供超1200项政府及公私营服务,目标2023年底实现政府服务"一网通办" [16] - 应用科技研究院与入境处合作提升通关效率,NAMI研发"组装合成"建筑技术加速公屋建设 [16] - 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HKGAI)开发"港文通""港会通"等AI工具,政府内部超2万人试用 [17][18] 国际影响力与软实力建设 - 香港举办InnoEX国际创科展、香江诺贝论坛等盛事,未来科学大奖和邵逸夫奖以香港为基地 [20] - 2023年成功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2025年将发布《全球创新指数》百强集群排名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