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发展
搜索文档
地铁10号线三期关键区间贯通 将融入杭德市域铁路运营体系
杭州日报· 2025-11-19 10:22
杭州地铁10号线三期工程进展 - 杭州地铁10号线三期工程仁和南站至仁和站区间双线顺利贯通 区间双线均长1199.9米 [2] - 项目团队自2025年7月和8月盾构机始发后 实现21天完成设备吊装组装调试及盾构始发 4天完成负环管片拆除 100天完成800环掘进施工 [2] - 杭州地铁10号线三期工程线路全长约4.2公里 全部为地下线 共设车站2座 起于仁和南站终于仁和北站(不含) [2] 杭德市域铁路项目概况 - 杭德市域铁路为浙江省重点项目 连接杭州市余杭区仁和北站和湖州市德清县德清高铁站 全长25.6公里 [3] - 项目共设9座车站 设计最高运行速度120公里/小时 预计2026年建成通车 [3] 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 - 杭州地铁10号线三期是连接10号线与杭德城际铁路的关键线路 建成后将实现仁和片区 杭州主城区与德清城区轨道连通 [2] - 项目同步融入杭德市域铁路运营体系 旨在打造杭德1小时交通圈 加快杭州北部新城与德清区域一体化发展 [2]
粤东加速度:高铁如何改写区域经济版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21:45
高铁网络建设与区域一体化 - 赣深、广汕汕、梅龙等高铁线路开通使粤东高铁路网不断完善,加速融入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1][3] - 计划于2027年开通的粤东城际铁路将助力形成粤东各市之间的"半小时交通圈"[3] - 专家认为需在城市群内部构建网络化轨道交通,在50-80公里半径范围内通过城际铁路、地铁形成交通一体化格局[2] - 轨道交通促进中心城市与外围中小城市要素互通,形成产业协调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格局[4][10] 关键枢纽站点客流与运力 - 汕尾站规模扩至"9台15线",日均办理列车近260列,日均发送旅客1.3万人次[3] - 汕头站规模达"11台24线",站房总面积10.83万平方米,日均办理旅客列车101列,日均到发旅客约3.13万人次,累计发送量突破630万人次[3] - 梅州西站自梅龙高铁开通后日均到发旅客超2.1万人次,开通一周年累计到发旅客突破800万人次[4] 文旅经济扩容升级 - 高铁让粤东旅游从本地市场跃升为全国性目的地,上半年粤东与大湾区旅游合作项目同比增长25%[1][7] - 南澳岛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2025年1-9月入岛人次924.39万(同比增11.4%),旅游综合收入约39.02亿元(同比增20.24%)[7] - 交通便捷使游客从一日观光转向多日深度游,带动住宿、文创、体验类消费综合性发展[8] - 南澳岛发展民宿经济推动旅游品质升级,吸引年轻人回流创业,实现乡村振兴[8] 产业协同与效率提升 - 高铁重塑企业业务模式,以汕头澄海玩具产业为例,客户选品时间从两天缩短至当天往返,路上节省至少四小时[10] - 高铁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福建等地原材料可"当天直达",并助力吸引大湾区设计和技术人才[11] - 梅龙高铁将梅州至广州行程从4小时缩短至2小时,提升企业决策速度和市场响应效率[12] - 高铁促进人才环流,方便"走出去学习,请进来交流",为梅州引才育才创造条件[12] 跨区域资源流动与消费升级 - 轨道交通形成的"一小时生活圈"促进跨城居住和工作,提高中心城市承载力并加强其对周边辐射作用[4][5] - "一小时交通圈"双向促进城乡消费升级,城市居民方便获得乡村旅游资源,乡村居民可享受城市文化演艺活动[4] - 高铁带来千万级休闲客群进行周末往返,推动粤东旅游业态融合发展和智慧景区建设[8] - 专家建议粤东各市加强资源整合,推出跨市旅游优惠政策和"一程多站"精品线路[9]
粤港澳联合发布新一批二十七项“湾区标准”
人民日报· 2025-10-15 07:16
新一批“湾区标准”发布 -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香港特别行政区工业贸易署、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共同公布新一批27项“湾区标准” [1] - 新标准涉及产业、营商、文化等方面,包括“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设计规范”、“中医经典病房护理管理规范”、“居家养老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等 [1] “湾区标准”覆盖领域与累计数量 - 截至目前,粤港澳三地已共同制定“湾区标准”累计达262项 [1] - 标准覆盖交通、水利、中医药、绿色生态、养老服务等多个领域 [1] 标准制定的目的与影响 - 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共同举办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本次出台《大型活动志愿服务通用规范》 [1] - 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将进一步推动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助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1]
粤港澳三地 已公布262项“湾区标准”
证券时报· 2025-10-15 01:58
湾区标准发布概况 - 粤港澳三地共同公布新一批27项湾区标准,使已公布的湾区标准总数达到262项 [1] - 湾区标准覆盖范围广泛,包括交通、水利、中医药、绿色生态、养老服务等36个领域 [1] 新标准的具体应用与内容 - 新标准在龙舟竞赛和志愿者服务方面助力第十五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 [1] - 标准《民间龙舟竞赛组织管理规范》统一了竞赛规则、安全准入与应急流程,使传统龙舟活动能对接全运标准 [1] - 标准《大型活动志愿服务通用规范》对志愿者的仪容、服务细项以及全龄友好场景进行了全面规范 [1] 湾区标准的战略意义与合作机制 - 湾区标准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重要载体 [1] - 2023年4月,三地机构共同签署《关于共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构建了湾区标准的三地合作机制 [1] - 此批标准的制定与推广旨在进一步推动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助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1]
2025长三角民政座谈会在苏州召开
新华日报· 2025-09-30 05:27
会议概况 - 2025年9月28日至29日,2025长三角民政座谈会在苏州召开,主题为“聚力同行、智启新程”[1] - 会议聚焦社会组织协同发展,共商区域一体化发展大计,共谋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1] - 民政部副部长胡海峰、江苏省副省长方伟出席会议并致辞[1] 江苏省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 江苏省积极引导全省7.1万家社会组织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社会治理第一线、公益慈善最前沿汇智聚力[1] - 江苏省社会组织呈现出结构持续优化、活力不断增强、作用日益彰显的良好态势[1] 会议成果与未来合作 - 长三角三省一市民政厅(局)长作主旨发言,并签订长三角社会组织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1] - 会议发布长三角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系列成果和《长三角社会组织发展报告》蓝皮书[1] - 三省一市相关部门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紧密合作纽带、增进业务交融、激发创新活力,合力推动长三角民政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1]
澜湄六国青年企业家丽江共谋区域合作新篇
中国新闻网· 2025-09-27 20:54
活动概况 - 2025澜湄国家青年企业家交流营于9月25日至28日在云南丽江举办,来自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及越南的80余名青年企业家代表参与 [1] - 活动旨在为澜湄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青春动能,环节包括主题对话、产业推介、工作坊洽商等 [2] 行业合作领域 - 与会青年企业家代表围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等领域展开务实对接 [5] - 合作重点领域包括农业、旅游和数字创新,旨在推动区域协同 [3] - 建议通过“共同创造”模式促进绿色经济、数字科技与文化融合等多领域协同发展 [3] 公司战略与行动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将深化澜湄区域合作,通过技术共研、标准互通、产业共创、人才培养等方式 [2] - 活动期间达成20余项合作共识及意向 [5] 区域合作倡议 - 建议建立供应链和物流合作伙伴关系,以高效连接区域内供应商,助力中小企业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 [5] - 呼吁加强数字互联互通,通过合作与知识共享实现协同创新 [2] - 提出构建务实的合作网络,以商业合作、国际视野和持续学习来促进区域共赢 [5]
襄荆高铁试运行 “武汉⇋武汉”环线高铁即将画圆
长江日报· 2025-08-24 09:02
项目进展 - 襄荆高铁于2025年8月23日8时启动运行试验 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2] - 项目2022年9月开工建设 2025年4月完成铺轨 2025年6月启动联调联试[2] - 联调联试期间开行检测列车1759列次 检测里程达4.33万公里[2] 工程概况 - 线路北起襄阳 经宜城市 南至荆门市 正线全长116.23公里[2] - 设计时速350公里 新建桥梁69座 隧道16座[2] - 全线设3座客运站 其中宜城站为新建车站[2] 技术测试 - 联调联试测试12大项包括轨道 桥梁 牵引供电和通信信号系统[2] - 运行试验包含列车运行图参数测试 按图运行试验 故障模拟和应急救援演练[3] - 全面验证固定设施和移动设备功能 技术性能达到国家行业标准[2] 路网地位 - 项目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中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3] - 北接郑渝高铁 南连沪渝蓉高铁 贯通南北连接东西[3] - 与汉十高铁 沿江高铁共同构成"武汉⇋武汉"环线高铁[3] 运营效益 - 襄阳至荆门通行时间缩短至约30分钟[3] - 串联湖北10座城市形成超级高铁网络 实现三大省域副中心城市1小时通达[3] - 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3]
唱好杭甬“双城记”第四次市级联席会议举行
杭州日报· 2025-08-15 10:21
会议背景与核心目标 - 杭州市党政代表团赴宁波市考察学习并举行唱好杭甬“双城记”第四次市级联席会议 [1] - 会议核心目标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 纵深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2] - 三地旨在共同为全省打造“重要窗口” 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2] 重点合作领域与战略方向 - 合作重点包括锻强创新动能 推进共同富裕 深化改革开放 推动文化繁荣等方面互促共进 [2] - 杭州市将把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摆在突出位置 强化规划衔接和战略协同 [3] - 三地将共育科技创新高地 共建高端制造基地 共创全球门户枢纽 推动文化交流互鉴 [3] - 绍兴市提出共育产业发展新业态 共塑空间发展新形态 共优人口发展新生态 共创文化发展新活态 [4] 具体合作项目与协议签署 - 杭绍两市政府签订深化同城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5] -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宁波甬江科创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5] - 萧山区政府与海曙区政府 余杭区政府与鄞州区政府分别签订框架合作协议 [5] - 杭州市党政代表团考察了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和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5]
6号线支线二期年内开通
深圳商报· 2025-08-15 06:54
项目概况 - 地铁6号线支线二期将于年内开通 线路全长4.96公里 [1] - 线路南起在建的13号线光明城站 北至既有6号支线一期光明站 [1] - 共设光明城站、虹桥公园站、碧眼站三座地下车站 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模式 [1] 交通网络与接驳功能 - 光明城站可实现与广深港高铁、赣深高铁、地铁13号线的无缝接驳 [1] - 未来将引入深莞增城际线路 构建高铁、城际铁路与地铁无缝衔接的便捷交通体系 [1] - 碧眼站预留与地铁29号线的换乘条件 增强线路延展潜力与网络通达能力 [1] - 项目将有效串联高铁枢纽与地铁主网 提升光明区地铁与高铁的衔接 [1][2] 社会效益与区域发展 - 线路可直达十五运会自由式小轮车项目比赛场地虹桥公园 [1]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今年11月举行 深圳光明赛区承办3大项共12小项比赛 [2] - 项目将全面提升市民出行便捷度 极大提升光明区交通连通性和市民出行效率 助力区域一体化发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