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理标志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擦亮“金招牌” 有了新路子
苏州日报· 2025-11-15 07:43
作为苏州地理标志资源富集区域,吴中区坐拥灵秀的太湖山水,厚植地理标志底蕴,培育出了 以"洞庭山碧螺春"为代表的优质地理标志产品矩阵,目前拥有地理标志商标4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 件,总数位居苏州前列。其中,"洞庭山碧螺春"更是入选了江苏省商标品牌培育和保护(地理标志)项 目、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国家地理标志助力乡村 振兴典型案例等,成为兼具品牌影响力与产业带动力的"金字招牌",区域特色产业实力尽显。 近年来,吴中区市场监管部门聚焦"规范用标、便捷用标、主动用标"目标,围绕特色产业发展,走 出了一条"全链条赋能、全要素保障"的地理标志保护提升路径。在近日举办的2025年江苏省地理标志工 作交流研讨活动中,吴中区地理标志工作实践成果得到专题展示,为全省各地推进地理标志工作提供了 新思路。 换位服务,破解"不便办""不会用"困扰 地理标志是产品的"身份证",更是品质的"承诺书"。然而"不懂办""不便办""不会用",却一直是摆 在不少企业面前的"烦心事"。 为了让企业"少跑腿、快办事、放心用",吴中区从"流程优化、服务下沉、保障强化"三个维度推出 新举措,推动用标率从" ...
【优化消费环境月】安宁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工作座谈交流会
搜狐财经· 2025-11-15 07:07
会议首先由甘肃常青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兰州绿洲贤居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兰州顺元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用标企业,依次详细汇报了"安宁白凤 桃"近三年在产业发展、产品质量管控体系建设、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规范使用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并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区农业 农村局农技站工作人员结合部门职责,就"安宁白凤桃"产业培育、种植养殖环节的质量安全管控、农技服务赋能等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随后,与会人员 围绕地理标志保护政策落地、品牌价值提升、产业链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场凝聚起"强化保护、规范使用、抱团发展"的共识。 此次座谈交流会的召开,搭建了政企沟通、部门协同的高效平台,不仅梳理了"安宁白凤桃"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更明确了下一步地理标志保护与产业升 级的发力方向,将为推动"安宁白凤桃"品牌提质增效、助力区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我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高质量发展,结合兰州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调研工作要求, 11月13日上午,安宁区市场监督管 理局组织农业农村局农技站、辖区3家"安宁白凤桃"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召开了安宁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工作座谈交流会。 ...
宁夏银川:地理标志保护“三维联动”护航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10-23 19:01
行业政策与监管框架 - 创新构建“行政监管+司法维权+服务保障”三维联动地理标志保护模式,以行政力量守源头、司法手段护权益、服务保障促提升 [1] - 将地理标志保护纳入《银川市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及“十四五”规划,形成“政策引领-标准落地-执法护航”的闭环管理体系 [2] - 在全国首推葡萄酒产业“一链通办”新模式,整合各级涉企服务资源,通过并联审批方式为企业节省开工时限65.7% [2] 产业规模与质量成就 - 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专用企业达81家,葡萄酒年产量突破7500万瓶,产品远销40余个国家和地区 [1] - 产业先后斩获1200余项国际奖项 [1] - 建立了涵盖116项标准的宁夏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54家用标企业100%接入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 [2] 知识产权保护与司法创新 - 推动地理标志侵权纠纷“快化解、低成本、广警示”,案件平均处理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2.3个月 [2] - 在全国率先设立“营商环境法治工作站”,法院、检察院等多部门建立“六站六联六治”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 [2] - 采用“调解优先、诉讼兜底”的多元解纷机制 [2] 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 - 成立市级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推行“服务中心+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共育品牌模式 [3] - 设立“5·19”银川产区葡萄酒品牌日活动,设计推出贺兰山东麓产区logo、吉祥物等专属IP [3] - 借力音乐会、马拉松比赛等媒介进行品牌推广,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知晓率和“世界葡萄酒之都”建设满意度持续攀升 [3] 生产与供应链管理 - 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种植环境监测与质量追溯,确保酿酒葡萄原料80%以上源自贺兰山东麓产区 [2]
广东潮州:建立地理标志保护新格局
人民网· 2025-10-01 10:01
司法保护机制创新 - 潮州中院联合相关部门建立法院加高校司法保护服务中心,系统化更新本土地理标志特色产品[1] - 创新推出云上联动调解加跨域司法确认加电子送达文书机制,高效化解相关案件147件[1] - 牵头构建覆盖全国八个主要陶瓷产区的跨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网络[1] 跨地域与跨领域协作 - 积极联合福建泉州、江西景德镇等地,并与杭州西湖等知名茶产地法院携手成立中国名茶品牌司法保护联盟[1] - 深化府院联动,为地方政府推进茶叶原产地溯源、申报证明商标等措施提供专业建议[1] - 探索建立跨地域联动、跨领域协作的地理标志保护新格局,为陶瓷、茶叶等支柱产业注入司法动能[1]
以“小标志”撬动“大产业”,苏州吴中地理标志事业再启新程
扬子晚报网· 2025-09-29 23:05
活动概况 - 活动于9月28日在中国洞庭山碧螺春茶博馆举办 主题为“小标志 大产业 共谋地理标志新未来” [1] - 活动由吴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和苏州市吴中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旨在为吴中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 新增地理标志产品 - 吴中区新增“东山白沙枇杷”、“西山青种枇杷”、“吴中鸡头米”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新增数量并列全市第一 [2] - 相关镇及行业协会代表从品种特性、种植技艺、产业价值等维度推介了三大特色地标产品 [2] 专用标识发布与用标企业管理 - 活动正式发布洞庭山碧螺春茶、东山白沙枇杷、西山青种枇杷、吴中鸡头米四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系列专用标识 [3] - 专用标识包含产品名称、公告号、溯源二维码及使用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信息 是产品品质的背书和对消费者的承诺 [3] - 现场公布了经过严格筛选及审核的四类地理标志产品的用标企业名单 [3] 团体标准制定启动 - 正式启动太湖莼菜、太湖大闸蟹、太湖河鳗、苏州西山板栗、苏州西山枇杷、苏州西山杨梅、苏州西山银杏等7项产品的团体标准制定工作 [4] - 团体标准的制定标志着地理标志保护将覆盖种植养殖、采收加工、质量检测等全链条 [4] 知识产权工作站建设 - 活动为“东山白沙枇杷”、“西山青种枇杷”、“吴中鸡头米”3个新成立的地理标志工作站授牌 [5] - 这些工作站将成为推动商标品牌与特色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服务枢纽 [5] 专业培训与未来展望 - 活动第二阶段由知识产权专家围绕地理标志保护实务、品牌运营进行讲解 为企业和工作站人员提供培训 [6] - 未来将持续深化“监管+服务”机制 推动地理标志与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品牌 [6]
西湖龙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筹建工作通过实地验收
每日商报· 2025-09-12 06:34
监管与保护体系建设 -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通过验收 强化西湖龙井品牌保护机制 [1] - 建立三码协同溯源系统(茶标码、浙食链码、企业溯源码)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1] - 形成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公安、司法四位一体协同保护机制 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1] 标准化与质量管控 - 创新制定11项标准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 整合33家检验检测机构 [1] - 建立企业自检、协会巡检、政府抽检三重检测机制 重点企业食品安全与品质合格率达100% [1] 品牌国际化与产业融合 - 推动中欧"10+10"地理标志互认 入选"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 [2] - 设计"龙井问茶"等四条茶游线及网红打卡点 促进茶旅深度融合 [2] - 产品覆盖欧美东南亚等数十个国家地区 2024年正式实现出口 [2] 经济效益增长 - 茶农收入累计增长15%以上 茶企经营收入累计增长20%以上 [2] - 2024年一产产值6亿元 总产值达20亿元 四年间总产值增长33.3% [2]
江西新增640家企业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地理标志产品获批情况 - 江西省新增67个地理标志产品包括马家柚、泰和乌鸡、景德镇瓷器和庐山云雾茶等 [1] - 新增640家企业获批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1] - 目前江西省累计核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达1136家 [1] 地理标志保护与区域品牌建设 - 江西省将地理标志保护与区域品牌建设作为推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1] - 构建"政策引导+精准服务+生态培育"全链条工作体系 [1] - 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专业服务团队深入企业开展申报和使用指导工作 [1]
山西太原新增5件地标保护产品特色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核心观点 - 太原市5件农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定 总量增至13件 特色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1][2] 地理标志产品认定 - 阳曲小米 清徐葡萄 清徐沙金红杏 娄烦山药蛋 清德铺红薯5件农产品成功入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单 [1] - 地理标志总量达13件 包括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 [1] 政策推动与实施 - 太原市市场监管局将地理标志转化作为赋能乡村振兴和激活区域经济的重要抓手 [1] - 自2024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农产品地理标志转化工作以来 该局高位统筹精密部署全力推进 [1] - 加强与晋源区 清徐县 阳曲县 娄烦县等县区相关部门协同联动 [1] - 精准核验产品范围 保护要求及专用标志使用主体信息等关键要素 [1] 经济价值与未来规划 - 地理标志是产品品质身份证和区域经济发展金钥匙 [2] - 对提升产品竞争力 带动产业升级 促进农民增收 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2] - 将持续加大保护力度 深化入企精准服务 规范专用标志使用管理 [2] - 通过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2]
“中泰竹笛” 有了地标品牌
每日商报· 2025-06-25 07:45
地理标志商标注册 - "中泰竹笛"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余杭区第4件地理标志商标[1] - 该商标与"径山茶"、"鸬鸟蜜梨"等并列,强化了区域特色产业矩阵[1] 产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中泰街道被誉为"中国竹笛之乡",拥有全国唯一"苦竹种质资源库"[1] - 竹笛制作技艺列入杭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 - 该地区竹笛占据国内外市场85%以上份额,年产值达3.5亿元[1] 标准化建设 - 余杭区联合省轻工业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等机构制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2] - 覆盖苦竹种植、生产加工到包装出厂全流程[2] - 已发布浙江制造标准《中泰竹笛》及杭州市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中泰竹笛》[2] 品牌保护措施 - 通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特殊标志(长城标)实现双保护[3] - 限制外地企业使用中泰竹笛品牌,打击假冒行为[3] - 规范扶持本地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形成龙头带动效应[3] 政策支持与协作 - 余杭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农业部门、协会加强经营指导与服务[2][3] - 组建专项申报团队解决商标注册中的问题[2] - 2021年起持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共同富裕[1] 假冒问题应对 - 外地苦竹冒充中泰原料,周边地区出现仿冒生产企业[3] - 开展假冒伪劣查处行动,加强行业危害宣传[3] - 保护措施使地理标志产品健康发展[3]
浙江金华立法赋能“中华熊猫猪”产业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01:44
金华两头乌猪产业发展促进条例解读 - 浙江省首部畜牧业地方性法规《金华两头乌猪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旨在赋能"中华熊猫猪"产业发展 [1] - 法规共6章28条,从保护传承、产业发展、扶持保障等方面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5] - 建立地理标志保护机制,规范标志使用,推动金华两头乌与金华火腿产业互促互进 [5] 金华两头乌产业现状 - 2024年能繁母猪存栏量达8253头,同比增长33% [3] - 商品猪出栏数达9.03万头,同比增长35.4% [3] - 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 [3] - 养殖历史长达1700多年,是中国四大名猪之一 [1] 金华火腿产业现状 - 2024年产量达400万条,同比增长14.3% [3] - 全产业链产值达23亿元,同比增长15% [3] - 与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意大利帕尔玛火腿并称世界三大火腿 [1] - 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金华两头乌为原料 [1] 产业发展措施 - 完善保种体系,建立活体保种与遗传材料保存相结合的种质资源库 [5] - 引导经营者传承金华火腿传统制作工艺 [5] - 农业农村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