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技术
搜索文档
晚报 | 11月6日主题前瞻
选股宝· 2025-11-05 22:30
北斗导航 - 京津冀三地印发行动方案,目标到2027年推广应用新型北斗独立定位终端产品80万台套以上,三地北斗应用总规模达500万台套,引育行业头部企业10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0家,打造超2000亿元产业规模的产业集群 [1] - 华泰证券认为,伴随智能手机、消费电子及特种行业需求放量,上游核心元器件、终端设备制造、软件服务和应用等核心厂商业绩有望兑现 [1] Robotaxi - 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宣布入局Robotaxi,小鹏Robotaxi将正式接入高德平台,共同提供L4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此为行业首个“出行平台+前装量产Robotaxi”合作模式 [2] - 摩根大通预测,2035年全球Robotaxi及全自动驾驶市场规模约达3000亿美元;开源证券表示,2030年国内Robotaxi市场规模有望达近5000亿元规模 [2] - 中信证券将智能汽车列为重点看好的绩优成长主线之一,预计2025年是智驾芯片切换的关键节点 [2] 机器人 -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公司目标在2026年底实现规模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将开放机器人IRON的SDK与全球开发者共建生态,并与宝钢在工业巡检等领域探索场景应用 [3] - 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启动高规格招聘,寻求“操作算法资深专家(具身智能)”,月薪9.5万至12万元人民币,专注于“人形具身机器人”研发 [4] - 中国信通院预计,2045年后中国在用人形机器人将超1亿台,整机市场规模达10万亿元级别,华为、腾讯、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的加入将促进产业加速发展 [5] -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认为,机器人将是20万亿美金的市场;业内预测明年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会出现采购交付数量过万的企业 [6] 储能 - 国家能源局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突破1亿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超30倍,装机规模占全球超40%,跃居世界第一 [3] - 2025年1-9月,国内储能招标规模同比增长30%,达到102GWh;储能产业正从政策驱动的“可选项”转变为市场驱动的“必选项”,目前累计渗透率尚不足10% [3][4] 基因编辑 - 美国联合治疗公司完成将基因编辑猪肾移植至人体的首例临床试验手术,标志着由FDA正式批准的注册临床试验正式启动,技术正从个别案例向规模化临床试验过渡 [6] 宏观与行业政策 - 北京市科委拟设立脑机接口专项孵化基金,打造中关村(昌平)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 [6] - 上海市发布行动计划,有序发展快递企业等在无人机商业物流中的应用场景 [6] - 工信部支持国内外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 [6] 半导体存储 - SK海力士向英伟达供应的HBM4较上代涨价50%;DRAM市场经历抢购热潮,本周DDR5芯片价格暴涨30% [7] 市场热点板块(2025年11月5日) - 智能电网板块多只个股表现活跃,包括京泉华、特变电工、摩恩电气、中能电气等 [10][11] - 海南自由贸易港概念股活跃,因海南自贸港封关将于12月18日启动,涉及海马汽车、洲际油气、海峡股份等 [11] - 福建自贸/海西概念股表现,包括平潭发展、漳州发展、合富中国等 [11] - 储能板块个股活跃,包括霍普股份、和展能源、常宝股份等 [11] - 其他活跃板块包括固态电池、大消费、资产重组、煤炭、PCB板、股权转让、影视及ST股等 [11][12][13]
百奥赛图-B(02315):千鼠万抗开始兑现,抗体授权驱动业绩爆发
华福证券· 2025-11-05 16:07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 核心观点 - 基因编辑技术为基,以创新驱动打造全链条抗体药物研发平台 [2] - 公司业务高成长性及高壁垒,临床前动物及药理药效评价基本盘稳固,抗体开发业务已逐步进入业绩兑现期,叠加潜在的新药管线具有潜力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增速分别为45%、36%、35%,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23%、103%、75% [6] 公司业务与平台 - 公司成立于2009年,以靶点人源化模型动物起步,逐步切入全人抗体开发业务,形成一站式抗体新药开发平台 [3] - 利用独有RenMice®平台,自2020年正式启动“千鼠万抗”计划并打造“抗体货架”,开发单抗、双抗、纳米抗体、ADC等前沿品种 [3] - 已输出高质量抗体分子针对1,000多个靶点,建立超百万条全人抗体序列库 [3] - 公司构筑了从抗体发现、动物模型研发制备、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估到临床开发等的全链条新药研发体系 [64] 财务表现 - 25H1实现营收6.21亿元,同比增长51.3%;整体毛利率继续保持在74.4%的高水平 [3] - 公司自23年起亏损大幅收窄,24年首次扭亏,25H1实现净利润约4800万元 [3]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4.2亿元、19.3亿元、26.1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S倍数仅7.6倍、5.6倍、4.1倍 [6] 临床前动物产品与药效服务 - 临床前动物产品与药效服务业务涵盖基因编辑、模式动物销售及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 [4] - 25H1公司实现模式动物销售2.74亿元(同比+56%)、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估1.55亿元、基因编辑业务2862万元 [4] - 模式动物销售业务21-24年营收CAGR超50%,其中靶点人源化小鼠销售及授权业务金额占比提升(25H1占比94%)贡献高毛利 [4] - 公司内部开发了超过4,300种基因编辑动物及细胞模型,其中包括靶点人源化小鼠1,700余种 [68] 抗体开发业务 - 抗体开发业务已成为业绩增长核心驱动,21-24年营收CAGR达53%,25H1营收1.63亿元(同比+38%) [5] - 23Q3“千鼠万抗”计划大规模投入期结束,抗体序列货架基本完善 [5] - 25H1,公司已达成合作/授权/转让协议约280项,其中23、24、25H1分别新签约60、100、80项合约 [5] - 截止25H1,公司已转让/授权/合作开发的抗体分子项目61个 [5] 客户与市场拓展 - 客户涵盖全球前十大制药企业(以2024年度销售收入计算)均建立了合作 [4] - 公司海外营收占比已从2020年不足40%提升至2025H1的68.3% [40] - 2024年海外收入构成中抗体开发业务已成为第一大业务,营收达到2.41亿元,占比达到海外收入的36.1% [40] 新药管线进展 - 自建立药物研发团队以来,公司已有10个药物分子分别与包括Syncromune、荣昌生物、微芯新域、启德医药等在内的商业伙伴达成了外部转让/授权/合作开发,其中6个已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5] - 公司就YH001、YH002、YH003、YH005、YH008、YH011、YH013等管线产品达成了外部合作 [108] 行业背景 - 全人源及人源化抗体药物已成为主流,预计全人源是未来抗体药物的发展趋势 [49] - 2018-2024年FDA共批准了65个创新抗体药物,其中22个是全人源抗体,占批准抗体总量的33.8% [49] -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估计,2024年全球抗体药物市场规模为2704亿美元,预计2031年增长至4634亿美元,2024-2031年CAGR约8.0% [47]
技术新突破 基因编辑概念股出炉(附名单)
证券时报网· 2025-11-05 13:48
行业技术突破 - 美国联合治疗公司在纽约大学兰贡医学中心完成首例基因编辑猪肾移植至人体的临床试验手术,标志着规模化临床试验正式启动[1] - 该试验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首项规模化临床试验,旨在系统评估基因编辑猪肾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 - 今年8月中国研究团队报告世界首个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到脑死亡人体内的案例,9月日本团队为唐氏综合征治疗提供新思路[1] -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对生物体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的技术,能够精准实现特定DNA片段的敲除、敲入或替换[1] - 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极大降低了基因改造的技术门槛,使合成生物学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2] 政策与区域发展 - 中国上海、合肥、深圳等地在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中均提到围绕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前沿生物技术领域开展前瞻布局[1] A股市场公司表现 - A股市场中有基因编辑技术储备的上市公司共22家,11月5日早盘仅7股上涨,乐普医疗、钱江生化、信立泰涨幅分别为3.24%、1.99%、1.41%[4] - 三季报显示基因编辑概念股中双鹭药业、南模生物、昭衍新药前三季度扭亏为盈,8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报喜比例为五成[4] 重点公司业务进展 - 双鹭药业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其参股的ATGC公司拥有基因编辑技术,系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完成转基因兔治疗性抗体开发平台的公司[5] - 蒙草生态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增长48.73%,公司依托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突破高效基因编辑等技术瓶颈形成优质草种选育技术体系[5] - 稳健医疗子公司全棉时代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成立棉花研究院,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等进行棉种的培育和扩繁[7] 机构关注与财务数据 - 8只基因编辑概念股获得5家及以上机构关注,稳健医疗、华熙生物、科前生物机构评级家数分别为23家、15家、13家[7] - 昭衍新药总市值250.03亿元,早盘跌幅3.14%[6] - 乐普医疗总市值329.23亿元,早盘涨幅3.24%,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2.35%[6] - 信立泰总市值649.49亿元,早盘涨幅1.41%,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93%[6]
基因编辑技术迎来新突破,多家上市公司有布局(名单)
证券时报网· 2025-11-05 13:22
基因编辑技术迎来新突破。 美国启动人体移植基因编辑猪肾规模化临床试验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生物技术企业联合治疗公司日前表示,该公司在纽约大学兰贡医学中心完成了将基因编辑猪肾移植至人体的首例临床试验手术,标志着 这一手术的规模化临床试验正式启动。 据美国媒体报道,这是继此前多项"同情用药"个案移植手术后,首项由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人体移植基因编辑猪肾规模化临床试验,旨在系 统评估基因编辑猪肾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近年来,我国多地推出政策促进基因编辑技术发展,上海、合肥、深圳等地在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中均提到,围绕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前沿生物 技术领域开展前瞻布局。 华安证券认为,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极大降低了基因改造的技术门槛,随着基因编辑、酶工程、代谢工程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合成生物学不仅降低了药物 生产成本,还提升了产能,使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多家上市公司布局基因编辑技术 数据宝统计,A股市场中有基因编辑技术储备的上市公司共22家,11月5日早盘多数下跌,仅7股实现上涨,乐普医疗、钱江生化、信立泰涨幅居前,分别为 3.24%、1.99%、1.41%。 三季报显示,基 ...
Nature头条:贺建奎前妻成立公司,宣称是时候考虑“CRISPR baby”了
生物世界· 2025-11-04 08:00
Cathy Tie ,加拿大人,在多伦多大学本科一年级时退学,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该公司致力 于 研究那些导致基因检测失败或误诊患者的未知意义基因突变, 在过去的 11 年里,她又陆续创办了几家 公司,例如, 她在 2020 年创办了一家名为 Locke Bio 的公司 ,致力于提供在线远程医疗和和医疗数据 挖掘服务。 2025 年 4 月 18 日, 贺建奎 宣布与 Cathy Tie 结婚,并晒出了婚礼现场照片。但在 7 月份, Cathy Tie 宣布已与贺分手,这段所谓的"婚姻"仅维持了 3 个月。 日前, Nature 官网头条报道了一则新闻——一位网红生物科技创业者宣称, 现在是时候考虑 CRISPR baby 了 ,这位自称"生物技术芭比" (Biotech Barbie) 还有一个身份—— 贺建奎 前妻 。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这一次, Cathy Tie 靠她的最 新创业项目 登上 Nature 头条。 2025 年 10 月 30 日,她宣布了新创业项目的首批关键员工聘用情况 ,这个名为 Manhattan Genomics ( 曼哈顿基因组学 ) 的公司由 ...
Meet the Beaten-Down Biotech Stock Cathie Wood Loves and Wall Street Says May Soar More Than 130%
The Motley Fool· 2025-11-02 22:25
Maybe Cathie Wood and Wall Street are being too optimistic.Intellia Therapeutics (NTLA +2.89%), a small-cap biotech company, has some notable bulls. One of them is Cathie Wood, the CEO of Ark Invest. The innovation-focused investment firm has long held shares in Intellia, likely because of its work on potentially disruptive gene-editing technology.Intellia Therapeutics also has fans on Wall Street. The company's current average price target of $32.3 (according to Yahoo! Finance) implies a significant 131% u ...
菊花新网红“丹心”“粉莺”“红蕊”争奇斗艳,未来有望见到“蓝菊花”“荧光菊”
扬子晚报网· 2025-10-23 23:38
"南农丹心""南农粉莺""南农红蕊"……10月23日,记者在南京农业大学湖熟菊花基地见到了这些菊花新 晋网红,它们花型花色各异,或清雅,或灵动,在社交媒体上不断"圈粉"。记者采访获悉,南农正在运 用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研发新品种,未来还能见到"蓝色菊花"和发光的"荧光菊"。 南农红蕊 记者了解到,"南农丹心""南农粉莺""南农红蕊"都是南京农业大学菊花研发团队自主培育的切花菊品 种,很多单品年销量已达数百万枝。 视频王赟高一鑫 南农丹心 王海滨教授透露,原来菊花是没有蓝色基因的,目前团队已经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蓝色的菊花,未 来将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我们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荧光的基因转入菊花里面,'荧光菊'可以在没 有光的情况下发出荧光,晚上也能赏菊,这也是未来有望能面世的新品种。" 据悉,南京农业大学湖熟菊花基地作为全球保存种质资源数量最多与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菊花种质资源 库,在这里保存着5300余份资源,包括18个属37个种的野生资源316份,传统菊、园林小菊、切花菊、 功能性菊花等品种3000余个,为菊花新品种培育和全产业链的创新提供了战略储备,也成为筑牢菊 花"中国芯"的坚定底气。 扬子晚报/ ...
Nature子刊: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合作开发基因编辑纳米疫苗,长效突破肿瘤耐受,实现高效免疫治疗
生物世界· 2025-10-22 18:30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肿瘤细胞易对传统治疗方式产生耐受,导致疗效受限和复发率高。 免疫疗法 虽取得重要进展,但肿瘤微环 境的免疫抑制特性及细胞异质性仍制约其临床应用。 光动力疗法 可通过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激活抗肿瘤 免疫,但肿瘤对 活性氧 (ROS) 的耐受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 2025 年 10 月 22 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 巩长旸 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 喉科医院 罗资超 团队及新加坡国立大学 刘小钢 团队,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上发表了题为: A HO-1 gene knockout using a NanoCRISPR scaffold suppresses metastasis in mouse model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 CRISPR-Cas9 的具有遗传效应的纳米疫苗(AVAX),通过精准敲除 血红素氧合 酶-1 (HO-1) 基因,长效逆转肿瘤细胞对活性氧 (ROS) 的耐受性,显著增强光动力疗法诱导的免疫 原性细胞死亡。 该研究创新性提出"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的遗传效应长效消 ...
协同构建具有韧性的食品体系
中国经济网· 2025-10-20 15:03
18日,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一带一路"现代农业与文旅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世界 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表示,2025年世界农 业科技创新大会的主题是构建韧性,确保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得到健康营养的食品。实现这个目标需 要政府部门、专家、企业家和金融界一起努力,构建一个具有韧性的食品体系。 论坛上,"神灯奖"1号正式发布。阿拉丁现代农业研究院、阿拉丁农业有限公司于2025年发起设立"神灯 奖"专项计划,面向全球农业科学家,旨在激励在工业农业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工业农业产能提 升做出卓越贡献的顶尖科技工作者。 樊胜根称,"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业在世界上占据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粮食供应稳定,会让所有"一带 一路"国家都能够获得韧性。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技术、合 成生物技术等,将形成食品系统可以稳定、快速飞翔的两翼。 论坛主办方、阿拉丁控股集团董事长、雁栖湖论坛发起人阳仁强表示,阿拉丁集团基于对中国新能源、 工业制造和设计能力以及全球农业科技尤其是光合作用下无土的农业科技的理解和实践,充分进行产业 整合,创新提 ...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一带一路”现代农业与文旅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举行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19 16:52
会议核心信息 -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一带一路”现代农业与文旅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于10月18日在北京举行 [1] - 会议聚焦推动工业农业产业落地,构建“工业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文旅”产业集群高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1] - 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由中国农业大学、平谷区人民政府、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共同主办,旨在推动农食系统转型 [5] 阿拉丁集团工业农业战略 - 阿拉丁控股集团提出工业农业发展理念,基于对中国新能源、工业制造和设计能力以及全球农业科技的理解和实践进行产业整合 [3] - 公司已在北京平谷区启动建设“农业中关村—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中心”,并在全国布局九大工业农业基地 [3] - 工业农业理念延伸至食品加工、冷链物流、工业农业机器人等产业,并与文旅产业创新融合 [3] - 阿拉丁现代农业研究院、阿拉丁农业有限公司于2025年发起设立面向全球农业科学家的“神灯奖”专项计划,旨在激励工业农业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 [4] 农业科技创新趋势 - 创新在构建韧性食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关键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技术、合成生物技术等 [3] - 实现目标需要农业专家、政府部门、私营企业家、资助人、银行等多方共同努力 [3]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朱健康就《生物技术助力“一带一路”农业现代化》发表演讲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