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边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中国领导力至关重要 中国贡献都不可或缺
央视网· 2025-10-25 15:10
中国在联合国体系中的作用 -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非常重要的成员国,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出资国,是联合国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员 [3] -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等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3] - 中国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以及全球治理倡议与《联合国宪章》的精神高度契合 [3] 中国的发展成就与全球影响 - 中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有超过8亿人成功脱贫 [4] - 中国仅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约占世界1/5的人口 [4] - 一带一路倡议为非洲等地区带来改变,南南合作已发展到一定水平 [4]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领导力 - 在当前世界重塑多边体系的过程中,中国的领导力至关重要 [4] - 在《未来契约》涵盖的全球治理、和平与安全、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人工智能与科技发展以及青年与后代发展五大核心领域,中国的贡献都不可或缺 [4] - 中国能够搭建合作桥梁、促进协调,还能大力支持联合国体系,助力强化多边体系 [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拉美国家实现温和增长
商务部网站· 2025-10-16 23:54
经济增长前景 - 拉丁美洲地区有望在2025年实现温和增长,预计增长率为2.4%,2026年为2.3% [1] - 2025年的增长预测与7月份报告相比略有改善,但仍无法恢复疫情前的增长势头 [1] - 该地区一些大国在2024年开局表现好于预期 [1] 外部环境挑战 - 全球环境挑战日益加剧,外部环境开始对拉丁美洲经济活力造成压力 [1] - 美国征收的更高关税正在限制外部需求,对几个大型出口导向型经济体产生深远影响 [1] -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以及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正在抑制企业的投资意愿,影响私人投资 [1] 政策建议与展望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呼吁完善务实、适应性强、能够促进合作的多边体系来应对风险挑战 [1] - 强调建立清晰透明、不确定性减少的贸易规则,以期改善增长前景 [1]
IMF上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3.2%
中国新闻网· 2025-10-15 07:55
IMF上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3.2% 编辑:付健青 IMF指出,上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关税带来的经济冲击小于预期,得益于进口商因美 国关税政策而提前囤货、一些国家与美国通过谈判达成贸易协议、大多数国家努力维护全球贸易体系的 开放与稳定等。 IMF还表示,当前由于美国有效关税税率仍然很高(约为19%),贸易紧张局势继续给全球经济蒙上阴 影,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仍居高不下。IMF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在今年下半年将放缓,前景并不乐观。 此外,IMF预计全球通胀率将继续下降,但各国之间存在差异。美国通胀将高于目标水平,且风险偏向 上行;其他国家通胀将处于低位。 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在报告中说,当前形势更加突显了多边体系的重要性。尽管 各方更容易关注短期成本和利益,但面对全球挑战,合作仍是建设更加繁荣、更有韧性全球经济的基 石。(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华盛顿10月14日电 (记者 沙晗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当地时间14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 展望报告》,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3.2%。 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2%,较今年7月预测值上调0.2个百分 ...
联合国官员常启德谈联合国改革:致力于增强协调性与灵活性
中国新闻网· 2025-10-13 14:10
联合国官员常启德谈联合国改革:致力于增强协调性与灵活性 中新网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 曾玥)谈及联合国改革,联合国发展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12日表示,联 合国正致力于增强其系统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提高运营效率,并优化各项事务的执行效果。 当日,2025年北京大学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论坛"联合国与全球治理——迈向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 体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常启德在会上发表视频主旨演讲。 前不久,中国发布《全球治理倡议概念文件》,明确"联合国是践行多边主义、推进全球治理的核心平 台,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常启德就此表示,中国一贯强调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全 球治理倡议的提出进一步体现了中方在这方面的坚定承诺和实际行动。 他呼吁各方加强愿景与行动之间的衔接,使各项优先任务与全球公共产品相契合,充分利用科技和资 金,改善民生、拓展机遇、保护地球。(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万可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 ...
国际观察|相向而行 继往开来——中欧人士解读中欧关系经验启示
新华社· 2025-07-22 22:22
中欧经贸合作成果 - 中欧货物贸易额从建交时的24亿美元增长至超过7800亿美元 [2] - 双向投资存量从零增长至约2600亿美元 [2]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1万列,通达26个欧洲国家的229个城市 [2] 绿色与环保领域合作 - 中欧在清洁能源、零排放船舶、光伏产业园等领域合作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 [3] - 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 [3] - 意大利罗马第三大学经济学教授认为绿色能源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3] 人文与科技交流 - 中欧在教育、科技等领域合作蓬勃发展,人文交流日益密切 [3] - 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在欧洲受到追捧 [3] - 2024年30多个欧洲国家获赴华免签待遇,为深化合作注入新动力 [3] 中欧关系战略意义 - 中欧经济总量超过世界经济总量三分之一,贸易体量超过全球贸易四分之一 [5] - 欧洲议会议员呼吁加强在支持多边主义、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对话 [5] - 英国智库指出中欧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协作将助力应对气候变化 [6] 合作共识与分歧处理 - 中欧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 [4] - 欧洲商业联合会强调中国是欧盟主要贸易和投资伙伴,需持续合作应对全球挑战 [4] - 欧洲地区委员会前秘书长认为欧中需加强对话、求同存异 [4]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举行 专家学者热议全球货币体系等焦点话题 中国已成全球科技重要制造者和出口者
证券时报· 2025-05-19 01:26
国际贸易与投资 - 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在改变全球贸易格局 中国应发挥更重要作用 [1] - 美国慢性贸易赤字源于国内经济不平衡 低储蓄率和消费型经济导致 关税政策效果有限 [1] - 中国已成为全球科技重要制造者和出口者 欧洲公司希望更多进入中国市场 [1] - 贸易战互相伤害 未来可能建立多边体系 欧洲中国等支持合理多边体系 [1] - 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未因中美关税减弱 资本流向高回报之地 企业估值低位 经济基本面稳健 [2] - 中国拥有庞大高素质人口和全球最大工程师群体 制度持续开放增强外商投资吸引力 [2] 全球货币体系 - 美元霸主地位逐步减弱 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多元化趋势 [2] -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更加多元包容 更多货币加入 服务贸易投资和金融稳定 [2] - 人民币国际化需强大国际金融中心支持 境内金融市场开放比离岸市场发展更关键 [3] - 需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广度深度 增强金融话语权 [3] 金融发展与挑战 - 外部形势严峻复杂 全球经济波动加剧 国际贸易秩序重构 地缘风险上升 [3] - 金融安全与监管问题突出 美国监管改革影响全球金融稳定 数字货币挑战传统体系 [3] - 科技革命加速金融竞争格局重塑 AI技术广泛应用推动金融体系技术更新迭代 [3]
迈克尔·斯宾塞:实行剔除美国之外的全球化体系是可能的
财经网· 2025-05-18 16:06
全球贸易格局 - 美国退出世卫组织和气候变化协定 整体退出可持续发展议程 [1] - 未来可能出现三种情形 包括各国各自为政 两个大国发挥影响力 以及混合情景 [1] - 混合情景可能性最大 欧洲 中国和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支持多边体系 [1] -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体量全球占比逐渐提高 剔除美国之外的全球化体系仍有可能 [1] 贸易谈判与货币政策 - 贸易谈判出现正向改变 美国双边方式目前恰当 [3] - 美联储货币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价格上涨压力放缓 暂停降息步伐 [3] - 美国关税政策持续实施 可能需应对性措施 贸易协商缓解成本压力 [3] - 美联储价格一次性涨价不意味长期通胀压力 主要取决于供需关系 [3] AI技术发展 - 开源AI模型越来越多 DeepSeek横空出世后尤为明显 [3] - 中美之间AI技术差距迅速缩小 [3] - 中美公司研究小模型 依赖大模型但使用更便宜 [3] - AI新进展对全球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3]
全球金融论坛|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谈“关税战”:未来全球贸易或形成多边体系
中国经营报· 2025-05-18 13:56
中美贸易关系 - 中美近期达成的贸易协议有正向改变,双边谈判方式受到市场欢迎,但仅是开始[1] - 美国GDP占全球25%,13%进口来自中国,中国15%出口目的地是美国,经贸联系紧密[1] - 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削弱消费者信心并对美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若不纠正将冲击全球经济[1] 美联储货币政策 - 美联储首要任务是管理就业和通胀,需区分一次性涨价(如关税、能源)与长期通胀压力[2] - 当前资本支出下降、旅游业放缓显示经济疲软,但需求稳定可能推高通胀[2] 全球贸易体系展望 - 未来全球贸易体系可能呈现三种情形:各国各自为政(可能性低)、中美主导(可能性低)、多边体系主导(最可能)[2] - 欧洲、中国及新兴市场国家或更多支持多边体系,即使美国缺席仍可能维持,未来美国或重新加入[2] - 多边体系可能性最大因主要国家(除美国外)实力强大且承诺多边合作[2]
迈克尔·斯宾塞发表演讲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开幕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7 18:30
全球贸易体系 - 贸易战是互相伤害的行为,必须纠正,未来最有可能建立多边体系,欧洲、中国及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支持建立相对合理、可行的多边体系[1][5][7] - 美国占全球经济的25%,13%的进口来自中国,中国15%的出口流向美国,这些数字表明贸易战对双方影响重大[5] - 美国当前采取双边谈判方式,但最可能的情景是新兴市场国家推动建立不包括美国的多边体系,因其经济体量在全球占比逐渐提高[7][8] 货币政策 - 美联储货币政策是当前不确定性的来源之一,其首要任务是稳定就业和管理通货膨胀,政策会根据不同情况反应[1][5] - 美联储暂停降息步伐,因价格上涨压力放缓,未来协商可能缓解成本压力并回归相对正常的经济环境[6] - 一次性涨价(如关税或能源)不意味着长期通胀压力,供需关系仍是关键影响因素[6] 人工智能技术 - 中美在AI技术差距迅速缩小,中国出现DeepSeek等大模型,开源模型增多且训练效率提升[1][11][12] - 小模型快速发展,依赖大模型但成本更低,有助于广泛部署AI技术[11][12] - AI工具可及性增强,普惠性提升,尤其在金融和教育领域,未来可能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材料技术等领域[12][13][15] 教育与AI结合 - AI应作为学习辅助工具,鼓励学生负责任使用,教育价值在于学习成果而非是否使用AI[15][16] - 生成式AI用户界面友好,包容性增强,可帮助拓展知识范围并提升生产力[15][16] - 商学院应关注全球化与多边体系,加强与地区合作,应对人才流动变化的影响[16]
探寻新路径,注入新智慧!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开幕
南方都市报· 2025-05-17 13:52
论坛概况 -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于5月17日在深圳开幕,主题为"共享未来: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1][3] - 论坛包含13场主题讨论会议和2场闭门会议,汇聚近百位中外政经领袖及专家学者[2] - 首次在深圳举办,此前已成功举办10届,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学术论坛之一[6] 核心议题 - 聚焦全球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与投资、全球经济碎片化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热点[1][2] - 探讨以新质生产力破解增长瓶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5] - 强调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5] 中国角色与金融发展 - 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主要贡献者,正从全球治理规则追随者转向制度改革者[5]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构成金融高质量发展新驱动力[5] 国际观点 - 波兰前总理指出欧洲公司希望更多进入中国市场,并提到美国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5] - 诺贝尔奖得主斯宾塞认为多边体系是必然趋势,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体量占比提升推动这一进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