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体系

搜索文档
国际观察|相向而行 继往开来——中欧人士解读中欧关系经验启示
新华社· 2025-07-22 22:22
中欧经贸合作成果 - 中欧货物贸易额从建交时的24亿美元增长至超过7800亿美元 [2] - 双向投资存量从零增长至约2600亿美元 [2]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1万列,通达26个欧洲国家的229个城市 [2] 绿色与环保领域合作 - 中欧在清洁能源、零排放船舶、光伏产业园等领域合作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 [3] - 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 [3] - 意大利罗马第三大学经济学教授认为绿色能源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3] 人文与科技交流 - 中欧在教育、科技等领域合作蓬勃发展,人文交流日益密切 [3] - 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在欧洲受到追捧 [3] - 2024年30多个欧洲国家获赴华免签待遇,为深化合作注入新动力 [3] 中欧关系战略意义 - 中欧经济总量超过世界经济总量三分之一,贸易体量超过全球贸易四分之一 [5] - 欧洲议会议员呼吁加强在支持多边主义、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对话 [5] - 英国智库指出中欧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协作将助力应对气候变化 [6] 合作共识与分歧处理 - 中欧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 [4] - 欧洲商业联合会强调中国是欧盟主要贸易和投资伙伴,需持续合作应对全球挑战 [4] - 欧洲地区委员会前秘书长认为欧中需加强对话、求同存异 [4]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举行 专家学者热议全球货币体系等焦点话题 中国已成全球科技重要制造者和出口者
证券时报· 2025-05-19 01:26
国际贸易与投资 - 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在改变全球贸易格局 中国应发挥更重要作用 [1] - 美国慢性贸易赤字源于国内经济不平衡 低储蓄率和消费型经济导致 关税政策效果有限 [1] - 中国已成为全球科技重要制造者和出口者 欧洲公司希望更多进入中国市场 [1] - 贸易战互相伤害 未来可能建立多边体系 欧洲中国等支持合理多边体系 [1] - 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未因中美关税减弱 资本流向高回报之地 企业估值低位 经济基本面稳健 [2] - 中国拥有庞大高素质人口和全球最大工程师群体 制度持续开放增强外商投资吸引力 [2] 全球货币体系 - 美元霸主地位逐步减弱 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多元化趋势 [2] -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更加多元包容 更多货币加入 服务贸易投资和金融稳定 [2] - 人民币国际化需强大国际金融中心支持 境内金融市场开放比离岸市场发展更关键 [3] - 需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广度深度 增强金融话语权 [3] 金融发展与挑战 - 外部形势严峻复杂 全球经济波动加剧 国际贸易秩序重构 地缘风险上升 [3] - 金融安全与监管问题突出 美国监管改革影响全球金融稳定 数字货币挑战传统体系 [3] - 科技革命加速金融竞争格局重塑 AI技术广泛应用推动金融体系技术更新迭代 [3]
迈克尔·斯宾塞:实行剔除美国之外的全球化体系是可能的
财经网· 2025-05-18 16:06
全球贸易格局 - 美国退出世卫组织和气候变化协定 整体退出可持续发展议程 [1] - 未来可能出现三种情形 包括各国各自为政 两个大国发挥影响力 以及混合情景 [1] - 混合情景可能性最大 欧洲 中国和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支持多边体系 [1] -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体量全球占比逐渐提高 剔除美国之外的全球化体系仍有可能 [1] 贸易谈判与货币政策 - 贸易谈判出现正向改变 美国双边方式目前恰当 [3] - 美联储货币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价格上涨压力放缓 暂停降息步伐 [3] - 美国关税政策持续实施 可能需应对性措施 贸易协商缓解成本压力 [3] - 美联储价格一次性涨价不意味长期通胀压力 主要取决于供需关系 [3] AI技术发展 - 开源AI模型越来越多 DeepSeek横空出世后尤为明显 [3] - 中美之间AI技术差距迅速缩小 [3] - 中美公司研究小模型 依赖大模型但使用更便宜 [3] - AI新进展对全球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3]
全球金融论坛|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谈“关税战”:未来全球贸易或形成多边体系
中国经营报· 2025-05-18 13:56
中美贸易关系 - 中美近期达成的贸易协议有正向改变,双边谈判方式受到市场欢迎,但仅是开始[1] - 美国GDP占全球25%,13%进口来自中国,中国15%出口目的地是美国,经贸联系紧密[1] - 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削弱消费者信心并对美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若不纠正将冲击全球经济[1] 美联储货币政策 - 美联储首要任务是管理就业和通胀,需区分一次性涨价(如关税、能源)与长期通胀压力[2] - 当前资本支出下降、旅游业放缓显示经济疲软,但需求稳定可能推高通胀[2] 全球贸易体系展望 - 未来全球贸易体系可能呈现三种情形:各国各自为政(可能性低)、中美主导(可能性低)、多边体系主导(最可能)[2] - 欧洲、中国及新兴市场国家或更多支持多边体系,即使美国缺席仍可能维持,未来美国或重新加入[2] - 多边体系可能性最大因主要国家(除美国外)实力强大且承诺多边合作[2]
迈克尔·斯宾塞发表演讲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开幕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7 18:30
全球贸易体系 - 贸易战是互相伤害的行为,必须纠正,未来最有可能建立多边体系,欧洲、中国及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支持建立相对合理、可行的多边体系[1][5][7] - 美国占全球经济的25%,13%的进口来自中国,中国15%的出口流向美国,这些数字表明贸易战对双方影响重大[5] - 美国当前采取双边谈判方式,但最可能的情景是新兴市场国家推动建立不包括美国的多边体系,因其经济体量在全球占比逐渐提高[7][8] 货币政策 - 美联储货币政策是当前不确定性的来源之一,其首要任务是稳定就业和管理通货膨胀,政策会根据不同情况反应[1][5] - 美联储暂停降息步伐,因价格上涨压力放缓,未来协商可能缓解成本压力并回归相对正常的经济环境[6] - 一次性涨价(如关税或能源)不意味着长期通胀压力,供需关系仍是关键影响因素[6] 人工智能技术 - 中美在AI技术差距迅速缩小,中国出现DeepSeek等大模型,开源模型增多且训练效率提升[1][11][12] - 小模型快速发展,依赖大模型但成本更低,有助于广泛部署AI技术[11][12] - AI工具可及性增强,普惠性提升,尤其在金融和教育领域,未来可能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材料技术等领域[12][13][15] 教育与AI结合 - AI应作为学习辅助工具,鼓励学生负责任使用,教育价值在于学习成果而非是否使用AI[15][16] - 生成式AI用户界面友好,包容性增强,可帮助拓展知识范围并提升生产力[15][16] - 商学院应关注全球化与多边体系,加强与地区合作,应对人才流动变化的影响[16]
探寻新路径,注入新智慧!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开幕
南方都市报· 2025-05-17 13:52
论坛概况 -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于5月17日在深圳开幕,主题为"共享未来: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1][3] - 论坛包含13场主题讨论会议和2场闭门会议,汇聚近百位中外政经领袖及专家学者[2] - 首次在深圳举办,此前已成功举办10届,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学术论坛之一[6] 核心议题 - 聚焦全球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与投资、全球经济碎片化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热点[1][2] - 探讨以新质生产力破解增长瓶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5] - 强调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5] 中国角色与金融发展 - 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主要贡献者,正从全球治理规则追随者转向制度改革者[5]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构成金融高质量发展新驱动力[5] 国际观点 - 波兰前总理指出欧洲公司希望更多进入中国市场,并提到美国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5] - 诺贝尔奖得主斯宾塞认为多边体系是必然趋势,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体量占比提升推动这一进程[6]
总台记者专访丨巴巴多斯总理:各国应加强沟通 拥护多边体系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13 21:45
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 - 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将搭建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在气候、安全、技术进步、粮食及水资源等区域性挑战方面的重要沟通平台 [1] - 巴巴多斯总理强调各国相互沟通对应对当前艰难世界时局至关重要 [1] 多边贸易体制支持 - 巴巴多斯总理反对"脱钩断链",支持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3] - 多边体系为小国和发展中国家提供基于规则的公平透明国际秩序,应加强而非放弃该框架 [5] 中巴双边合作进展 - 2019年中国与巴巴多斯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两国在高层往来、国际事务协调及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化 [5] - 中巴具体合作包括教育项目、粮食安全、农业教育及年轻人交流项目,通过协同增效建立信任关系 [7]
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首席执行官:中国是多边体系重要支柱
中国新闻网· 2025-05-01 10:02
南非与中国双边关系 - 南非与中国关系牢固,在全球治理理念上拥有诸多共识,中国是维护多边体系的重要支柱 [1] - 两国在金砖国家框架下的合作不断深化,在多边舞台上保持协调 [1] - 南中双边关系不仅仅是区域性的,更具有全球意义 [1] 全球治理与多边合作 - 中国是推动多边体系改革并保障其存续的重要支柱,坚定支持联合国 [1] - 南非重视在"全球南方"国家之间搭建对话桥梁,坚持与各方保持积极沟通 [1] - 应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发展公平以及融资可及性等全球性议题 [2] 经贸合作与经济发展 -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南中经贸合作面临新机遇 [2] - 南非致力于实现贸易多元化,扩大对华出口规模,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 [2] - 南非希望减少对初级产品出口的依赖,符合其工业化战略 [2] - 南非服务业基础良好,但制造业和农业领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 - 期待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推动南非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