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经济
搜索文档
电商消费呈现新趋势 Z世代认可“情绪价值”激发“快乐经济”新热潮
央视网· 2025-11-13 14:12
情绪消费市场概况 - 超9成青年消费者认可“情绪价值”,近6成青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1] - 选择“快乐消费,为情绪价值/兴趣买单”的人群占比为56.3%,较2024年增长16.2个百分点 [3] - 花小钱办大事、为快乐买单是许多年轻人的消费态度 [1] 热门消费品类与增长 - 满足情绪价值的热门单品前五类别为:实物消费、体验消费、社交消费、数字消费以及联名/IP/代言消费 [3] - 实物消费包括毛绒玩具、香薰、解压玩具等情绪治愈物品 [3][5] - 体验消费包括演唱会、脱口秀、心理咨询等 [3][5] - 社交消费包括迪士尼陪玩等 [5] - 以某电商平台为例,10月10日至20日潮玩垂类下单人数同比增长100% [3] - 泡泡玛特旗舰店在某平台首周开播时长达110小时,销量同比增长15倍 [3] - 设计师原创明信片成为文创门店近期线上最热销的产品 [6] 悦己养生消费趋势 - 今年以来悦己养生类消费明显增长 [8][9] - “美发烫染团购”搜索量同比增长超145% [8][9] - “理疗养生”搜索量同比增长超188% [8][9]
赚钱和发展是两回事!林园最新回应:没压力,未来坚持自己!
私募排排网· 2025-10-26 08:00
投资理念与市场观点 - 投资方法为“买入即长期持有”,不因短期市场波动而调整仓位,认为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买入时对公司价值的判断 [11][14] - 认为股票市场的起落是正常规律,涨多会跌,跌多会涨,对当前产品表现不佳归因于此前相关行业涨幅过大后的正常调整 [8][11] - 坚信4300点是上证指数牛市的起点,认为A股当前生态环境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管理层更重视投资者回报,市场制度在改善 [4][40] - 区分“发展”与“赚钱”,认为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未必直接带来投资回报,对科技趋势的态度是清醒而非保守 [4][26] 行业选择与投资方向 - 未来重点投资方向仍围绕“嘴巴生意”和老龄化相关领域,认为成瘾性消费带来的满足感是永恒的,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的趋势 [8][20][23] - 特别关注78岁以上老年人群体的需求,该群体未来二十年规模可能接近现在的十倍,投资于以满足此群体需求为主的行业 [23] - 看好白酒行业的长期价值,认为主要酒企当前估值水平合理且安全,消费结构变化但需求未消失 [9][38] - 看好中国创新药前景,认为凭借庞大的人口基础和资本投入,中国在该领域将引领世界,心脑血管药和肾病药等细分领域均有投资空间 [35][36] - 认为不存在“消费降级”,消费量整体稳定,当前波动是疫情后库存释放和消费行为理性化的正常现象 [32][33] 对特定领域的看法 - 大概率不会介入AI相关投资,原因在于其盈利模式不清晰、变化快、泡沫多,不符合“清楚、可衡量、能验证价值”的投资原则 [9][28][29] - 偏好资产结构稳健、现金流充足、不依赖融资、能自我造血的公司,认为这类企业更值得信赖 [30] - 个人厌恶杠杆,不愿承担其放大风险的不确定性 [40] - 投资的核心是投垄断而非竞争,竞争意味着风险,垄断才是价值所在 [16]
赚钱和发展是两回事!林园霸气回应:没压力,未来坚持自己!
私募排排网· 2025-10-24 11:51
投资哲学核心 - 投资的核心是买公司,关键是判断企业是否有长期持续盈利的基础 [7] - 投资的核心是垄断而非竞争,风险来源于竞争 [8] - 真正的风险控制在于买入时判断企业是否具备投资价值,而非短期股价波动 [6] - 对投资标的的高低有判断能力,买入后长期持有是核心方法 [6][7] 行业观点与投资方向 - 看好中国的创新药发展,认为其将引领世界,核心驱动力是中国的人口基数和资金投入 [9] - 关注以78岁以上高龄老人为代表的银发经济,该年龄段人口规模20年后将达到当前近十倍量级,对应的消费需求将显著扩张 [11] - 坚持投资“嘴巴生意”及快乐经济,认为成瘾性、能带来快乐的刚需不会错 [11] - 投资组合偏好资产规模大、负债率低或几乎无负债、护城河深的公司 [8] 对科技与新趋势的态度 - 对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持审慎乐观态度,更关注大方向发展趋势而非盲目跟风热点 [10] - 从历史角度看,每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型企业利润总额并不高 [10] - 不介入AI,坚持自身的投资逻辑 [3] - 以乐视网为例,指出炒作热点概念的公司难以持续 [7]
上海主题公园:打开“流量”新局 各大项目各有定位覆盖不同人群 构建“快乐经济”新体验
解放日报· 2025-09-15 09:44
上海主题公园市场概况 - 上海集中了多个国际知名IP和本土大型主题公园项目 包括上海迪士尼 上海乐高乐园 即将于2027年建成的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和小猪佩奇户外主题乐园 以及上海欢乐谷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 耀雪冰雪世界等本土项目 [2] - 主题公园消费门槛较高 门票价格区间为100-600元/人 加上园内餐饮 周边产品和快速通行证等二次消费 一般家庭需要提前规划预算 [3] 暑期运营表现 - 耀雪冰雪世界开业一周年暑期客流量突破50万人次 年累计接待游客超百万 [4] - 上海欢乐谷暑期两个月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 单日最高客流同比增长65% 通过夜场运营 国潮节活动和流量艺人邀约实现客流稳定 [5] -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配套主题酒店8月平均出租率达95.74% 奥特曼主题酒店105间客房周末需提前一周预订 [5] - 上海迪士尼2023年游客量达1400万人次 位列全球主题乐园第五名 暑期热门项目排队时间达2-3小时 [6] - 上海乐高乐园在暑期最后一周因促销活动实现客流逆袭 连续多日门票售罄 [6] 主题公园的流量入口作用 - 主题公园成为上海吸引海内外游客的核心载体 香港游客因乐高乐园专程赴沪度假一周 [7] - 迪士尼乐园通过免签政策吸引大批海外游客 并借力明星演唱会带动粉丝经济 [7] - 迪士尼与张园合作的"疯狂动物城"快闪店延伸消费场景至市中心区域 [7] 市场定位与竞争格局 - 上海主题公园形成差异化定位:迪士尼和海昌覆盖全年龄段家庭 乐高聚焦2-12岁亲子市场 欢乐谷和耀雪主攻年轻运动群体 [8] - 与东京对比:东京拥有两个迪士尼公园 哈利·波特影城和三丽鸥彩虹乐园 而上海面积是东京的三倍 [9] - 与迪拜对比:迪拜拥有投资274亿美元的Dubai Park 包含4个主题乐园和100家戏院 建筑区域长度达10公里 [9] 战略价值与发展空间 - 主题公园带动餐饮 住宿和周边产品等二次消费 成为文旅融合试验场和消费升级助推器 [10] - 上海市明确提出"建设世界级旅游地标 推动世界级主题公园矩阵提质升级"的战略规划 [10] - 主题公园集聚效应将助力上海打造国际旅游顶流目的地 专家认为市场仍有容纳更多高质量差异化项目的空间 [11]
阿联酋沙迦举办传播论坛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12 09:42
论坛概况 - 第十四届沙迦国际政府传播论坛在阿联酋沙迦举行[1] - 论坛主题为“传播与生活质量”,强调信任、对话和文化交流对以人为中心发展的重要性[1] - 论坛邀请了320多位主讲人就50多个广泛议题展开讨论[1] 中阿合作领域 - 阿联酋与中国关系日益紧密,双方可在众多领域开展更深入合作[1] - 阿联酋气候变化和环境部专家表示,上周接待了中国代表团,讨论借助人工智能应对荒漠化问题[1] - 一位阿联酋学生表示对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机器人普及程度感到惊讶[1]
“快乐经济”竞争升温 广东主题乐园亟需“二次创业”丨纳凉记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1:35
行业趋势 - 全国暑期主题乐园订单同比增长70% [1] - 主题乐园形成"本地客群+跨区游客+国际游客"多层次消费格局 [1] - 行业通过高铁网络辐射更广阔区域 带动在地消费 [1] 上海乐高乐园运营表现 - 成人票价创亚洲新高 家庭套票购买率超60% [1] - 外地游客占比约70% 客源覆盖长三角及北京成都等远程城市 [1] - 园区拥有8个主题片区和超过75项游乐设施 [2] - 迷你天地用2000万块积木还原上海苏州地标 [2] - 每日接待数千名游客 拥有多项全球首发中国元素项目 [2] 广东主题乐园发展动态 - 清远长隆引入超100只长颈鹿 创国内最大种群合群纪录 [3] - 南湖乐园新增至18项游乐设施和7项演出项目 [3] - 广东主题公园产业链完整 拥有华侨城长隆等品牌企业 [6] - 专家建议结合人工智能无人机等科技进行二次创业 [7] 深圳乐高乐园建设进展 - 57个单体建筑在建中 38个已封顶 [5] - 创想世界屋面板安装完成 部分过山车完成基础施工 [5] - 周边配套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 [5] - 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际IP亲子主题乐园 [5]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国际品牌进入和国内品牌推新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6] - 主题公园成为城市拉动消费的重要抓手 [5] - 行业融合数字科技人工智能与文化科技 [5] - 平台整合文化叙事与文化自信科技自信 [7]
高标准升级“快乐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8-01 06:06
行业趋势 - 主题乐园在中国文旅消费升级浪潮中加速聚集 上海正成为全球顶级乐园项目的新落户地 包括乐高乐园 小猪佩奇乐园 迪士尼 欢乐谷和耀雪冰雪世界等[1] - 行业需通过高标准市场准入 差异化布局和全链条人才培育来构建可持续的"快乐经济"生态[3] 发展策略 - 优化营商环境是关键 需简化审批流程 完善基础设施 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和交通体系优化 以上海迪士尼"上海速度"和乐高乐园"金山经验"为标杆[1] - 科学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 乐高锁定2-12岁亲子家庭 小猪佩奇聚焦学龄前儿童 海昌以海洋生物为特色 实现细分赛道差异化发展[2] - 强化区域协同 以上海为龙头结合长三角城市资源禀赋 引导乐园差异化互补性发展[2] 核心竞争力 - 科技赋能与文化融合是核心 需将电影场景转化为乐园奇观 将东方美学注入娱乐基因 实现娱乐体验领先于游客期待[2] - 亟需培育复合型人才 当前既懂影视创作又精通主题公园运营的人才极度匮乏 需通过校企合作设立专业课程和国际交流平台[2] 战略目标 - 将上海主题乐园集群打造为全球样本 使每个项目成为城市文化地标 构建百花齐放且活力永续的乐园生态群[3]
天气热,快乐经济更“热”!——暑期主题乐园热度持续攀升
新华网· 2025-07-17 19:54
主题乐园行业暑期热度 - 全国暑期主题乐园订单同比增长70% 显示"快乐经济"持续升温 [1] - 上海乐高乐园开园后日均接待数千名游客 外地游客占比达70% 客源覆盖长三角及北京成都等远程城市 [3] - 高温天气下乐园普遍实施限流措施 增设喷雾系统/遮阳设施/室内项目优化体验 [3] 防暑降温创新举措 - 上海迪士尼推出"船奇戏水滩"等亲水项目 配合夏日限定巡游活动 [3] -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新增雾森系统 提供免费冰袋酸梅汤 举办"虎鲸造浪节" [5] - 玛雅水公园打造"泰浪狂欢节" 融合泰国风情与嬉水体验 [5] 跨区域客源结构变化 - 主题乐园客群突破传统1小时车程辐射圈 依托高铁网络吸引跨区域游客 [7] - 上海乐高乐园吸引印尼等国际游客 成为其中国行"最后一站" [7] - 行业形成"本地+跨区域+国际"多层次客源结构 [7] 产品跨界与文创联动 - 常州中华恐龙园结合"苏超"足球热点 带动"恐龙+足球"主题游览及线上文创销售 [5] - 迪士尼"爪爪棒冰"、海昌虎鲸玩具等文创产品成为网红打卡道具 [5] - 游客通过交换乐高人仔、佩戴恐龙头套等行为增强交互体验 [5] 行业增长前景 - 中国被国际协会认定为全球景点市场发展引擎 未来三年预计保持高速增长 [8] - 行业发展趋势向提升幸福感、建立情感联结转型 [7]
上海乐高乐园,黄牛都不愿炒
36氪· 2025-07-07 22:03
暑期主题乐园市场动态 - 2025年暑期国内至少8家主题乐园开业或焕新升级 包括上海乐高乐园 广州星纪世界・南湖乐园 青岛东方伊甸园等 [5][15] - 上海乐高乐园为全球最大乐高乐园 拥有8大主题区 75个互动设施 8500万块积木模型 高峰日成人票价549元 [6][9] - 乐高乐园开园首日热门项目排队60分钟 但整体较试运营期间改善 多数项目仅需5-10分钟 [7] 主题乐园竞争格局 - 上海乐高乐园热度不及迪士尼环球影城 开园首日门票未现黄牛炒作 近半月有余票 [9] - 主题乐园集中暑期开业因筹备周期3-5年 且暑期为客流黄金档 能快速实现收益 [17] - 全国至少20个大型主题乐园待建 面积多在600亩以上 地方政府视其为城市名片 [18] 市场表现与消费趋势 - 2025年暑期主题乐园预订量同比增70% 本土乐园如常州中华恐龙园 北京泡泡玛特城市乐园表现亮眼 [22] - 上海乐高乐园带动周边经济 金山区酒店预订量同比增3.5倍 外省游客占比达70% [18] - 乐园周边民宿数量增长2.8倍 部分房源价格达700元/晚且提前售罄 [19][20] 重点项目进展 - 深圳乐高乐园81个单体建筑中57个在建 最大建筑"乐高乐园创想世界"已封顶 总投资69.45亿元 [12] - 青岛东方伊甸园历经10年蹉跎 从2015年签约到最终落地 [16] - 上海航海王冒险嘉年华为国内首个《航海王》主题游乐项目 [15][16]
当体育激情邂逅电力护航——
南京日报· 2025-07-07 10:35
电力保障措施 - 国网南京供电公司提前两周启动电力保障工作,重点维护奥体中心照明、大屏和音响设备等"电力命脉"[2] - 部署4台发电车作为"双保险",包括2台0.4千伏低压发电车和2台10千伏中压发电车[2] - 7月4日开展大负荷测试,模拟赛事用电高峰情况,全面检验电力系统承载能力[2] - 比赛当天安排专人值守关键配电房,实时监控电网负荷曲线,随时准备启动应急预案[3] 赛事用电数据 - 奥体中心赛事当日用电量达13.87万千瓦时,最高负荷10142.4千瓦,较上周显著增长[1] - 负荷峰值突破10000千瓦,相当于9000台1.5匹家用空调全速运行的功率[3] - 百家湖商圈用电量增长21%,增加约11000千瓦时[4] - 银杏里街区用电量增长69%,增加约2680千瓦时[5] - 奥体中心周边酒店用电量较上周末增长23.7%,较去年同期增长8%[5] 赛事经济效应 - 啤酒节、商场促销等活动带动消费,奶茶店订单量达平时五倍,烧烤店客流达平时周末三倍[5] - 华采天地商圈用电量增加约17000千瓦时,百家湖商圈用电量增长18%[6] - 电力数据反映"消费涟漪"效应,赛场高光时刻与周边餐饮区电量负荷增加同步[7] - 夏日夜经济活动将赛事与在地文化融合,吸引游客体验美食、非遗等多元消费[6] 行业观察 - 电力数据成为衡量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精准反映"快乐经济"的热度[1][7] - 大型文体活动对城市夜间经济具有显著拉动作用,形成消费连锁反应[4][5][6] - 电力保障是大型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需要提前规划和多层级应急预案[2][3] - 体育赛事与商业、文化活动的结合,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