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恶性竞争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双马:和谐恒源累计质押的股份数约为1.04亿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18:45
股权结构与股东持股 - 和谐恒源持有公司约2.02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6.52% [1] - 和谐恒源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约4.04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2.9% [1] - 和谐恒源累计质押股份数约为1.0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59% [1] 业务收入构成 - 2025年1至6月份,水泥制造业收入占比43.56% [1] - 2025年1至6月份,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业务收入占比33.36% [1] - 2025年1至6月份,生物医药业务分部收入占比23.08% [1] 公司市值 - 截至发稿,四川双马市值为160亿元 [1]
新宝股份:接受长江证券等投资者调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09:48
公司近期动态 - 公司于2025年11月3日接受长江证券等投资者调研,由董事会秘书陈景山等人参与接待并回答问题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中,小家电行业占比高达97.94%,其他业务占比2.06% [1] 行业市场状况 - 中国小家电行业呈现爆发态势,海外订单同比猛增246% [1] - 行业产品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行业内存在以亏本价销售的现象,需警惕恶性竞争蔓延至海外市场的风险 [1]
工信部强调严禁新增水泥产能,外媒评价应对恶性竞争已初见成效
环球网· 2025-10-21 08:53
行业政策导向 - 工信部组织召开水泥行业稳增长工作座谈会 强调加快落实《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1] - 政策核心要求为严禁新增产能 规范现有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1] - 骨干企业需发挥引领作用 严格落实水泥产能置换政策 在2025年底前对超出备案产能制定置换方案以促进实际产能与备案产能统一[1] 行业自律与市场规范 - 行业协会需加强行业自律 开展区域市场供需平衡研究并组织水泥行业错峰生产[1] - 行业协会需做好各地区平均成本调研 为经营者合理定价提供参考 防范低于成本价倾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1] - 中国应对恶性竞争的措施包括对光伏和水泥等饱和行业的产能管控以及新能源汽车价格监控 已初见成效[1] 需求侧解决方案 - 分析师认为中国需要更积极地提振国内需求以吸收推动价格竞争的过剩产能[3] -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渊春指出鼓励国内消费是关键 解决方案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改善消费环境和消除供应瓶颈 而非仅依赖短期刺激[3] - 中国政府已推出一系列刺激国内需求措施 包括扩大消费品交换计划 增加消费者融资供应和加大对就业的支持[3]
观车 · 论势 || “免费修车”闹剧背后的行业无序竞争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16 09:48
行业现象概述 - 一种“免费修车”或“日行一善”的修车模式在福建、安徽、山东等全国多地兴起,表现为维修人员上街巡游寻找目标车辆进行免费修复 [1] - 相关视频在短视频平台密集出现,内容多为第一视角拍摄,展示对路边车辆划痕、凹陷或大灯变黄等进行局部修复的过程 [1] - 该现象在9月出现井喷式增长,从个别维修门店的“小打小闹”扩大至同行大量模仿,并随着流量推荐机制“出圈”,一些社区店和综合修理厂随之跟进 [2] 商业模式与动机 - 免费修车的最终目的并非“日行一善”,而是通过新奇视频内容增加维修门店曝光度,吸引关注以达到引流到店消费的目的 [2] - 有视频拍摄者坦言,在店内修复一块凹陷通常价格为400元至500元,路边拍视频旨在推广技术并为修理厂带来更多流量和客户 [2] - 此举是汽车后市场在严峻生存环境下的应对策略,2025年上半年行业累计产值同比下滑5%,进厂台次下滑4%,市场需求收缩显著,门店面临“决生死”的竞争压力 [3] 市场影响与行业反应 - 免费修车模式被视为与多年前的1元洗车类似的恶性竞争和行业“内卷”体现,但当前竞争环境更为激烈 [3] - 行业相关组织已意识到恶性竞争的危害,长沙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于2025年1月发出全行业自律、遏制恶性竞争的倡议,北京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于8月发出抵制“内卷式”竞争的倡议书 [4] - 低价竞争策略被认为往往以牺牲服务品质和配件质量为代价,短期内能吸引消费者,但长期会损害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 [4] 潜在问题与隐患 - 修复效果可能不理想,表现为局部喷漆而非整块喷漆、修复处未抛光导致与原车漆面存在明显差异,或仅修复单侧大灯 [1] - 维修质量若得不到保证,后续可能产生漆面褪色、开裂、脱落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麻烦并影响行业信誉 [5] - 未经车主同意修车可能涉嫌侵犯他人物权,且一旦修复后出现问题,车主难以找到责任人维权 [3][5] - 视频简化了补漆过程,可能让车主感觉技术含量低,从而对未来收费服务不买账,实际能为门店带来多少客流和利润存在不确定性 [5]
价格战不能把餐饮业多元生态打成“炮灰”|外卖大战,战而不休为哪般?
新华网· 2025-09-15 11:23
线上餐饮平台竞争态势 - 线上餐饮平台间正进行激烈的“价格大战”,以巨额补贴作为主要竞争武器,市场份额成为核心争夺目标 [1] - 平台通过算法与流量分配机制对商家订单量产生决定性影响,不参与补贴的商家订单量会骤然下降 [1] 中小餐饮商家经营压力 - 商家在低价策略下面临巨大盈利压力,例如20多元一份的面食,商家毛利仅为一元 [1] - 商家在补贴活动中需承担配送、新客和优惠券等成本,容易陷入“出单不出利”的困境 [1] - 持续的恶性价格战可能导致中小商家资金链断裂,难以积累资金持续经营,甚至被迫关店 [1] 餐饮行业生态风险 - 如果价格战转为持久战,餐饮业的多元生态可能走向“赢者通吃”的垄断局面 [1] - 餐饮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元生态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并承载着地域文化 [2] - 保持行业的多元化和“烟火气”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生生不息至关重要 [3] 行业未来发展路径 - 平台需要从“流量争夺”转向“生态平衡”,着力降低中小商家的运营成本并实施更公开透明的流量分配机制 [1] - 餐饮商家应从“卷价格”转向“卷品质”和“卷创新”,通过打磨菜品、优化供应链、提升服务及深挖地域文化来重塑竞争力 [1]
明确恶性竞争的界定,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1 09:23
监管动态与官方立场 - 市场监管总局于9月9日约谈主要外卖平台,平台承诺杜绝不正当竞争和恶性补贴,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2] - 监管下一步将要求平台提升服务质量、严守食品安全、合理控制补贴、并加大对商家和骑手的扶持力度 [2] -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表示绝不能容忍非理性竞争一夜之间毁掉企业和产业,此观念适用于所有领域 [6] 补贴大战的性质与影响 - 外卖补贴大战存在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正常市场竞争可优胜劣汰,另一种认为是低于成本倾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2] - 不计成本的补贴大战深层次原因是资本过剩,导致市场竞争非理性化,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2] - 恶性竞争的特征包括:由少数企业引发整体性价格竞争、使企业利润丧失并影响产业良性发展、导致低利润率长期持续 [3] 企业财务表现与市场反应 - 主要外卖平台近期发布的半年报显示,营收增加的同时利润出现暴跌,企业解释利润暴跌源于战略性投入,其中巨额补贴是关键因素 [4] 法律法规与监管依据 -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4条禁止平台经营者强制或变相强制商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5] - 2025年4月中办、国办发布的意见要求防止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开展恶性竞争 [5] - 2025年7月发改委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价格法修正草案》明确禁止“低于成本+排挤对手”的双要件倾销行为,并首次将服务领域纳入监管 [5] - 真正的市场竞争应体现在服务效率、用户体验和技术创新上,而非“烧钱换市场” [5]
明确恶性竞争的界定,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第一财经· 2025-09-11 09:15
监管动态与政策导向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9月9日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已约谈主要外卖平台,平台承诺严守法规、杜绝不正当竞争、抵制恶性补贴 [2] - 监管下一步将密切关注行业竞争,要求提升服务质量、严守食品安全、保障消费体验,并督促平台合理控制补贴、避免冲击正常价格体系 [2] - 监管政策体现“既要促进正常市场竞争、展现市场活力,又要对恶性竞争进行严格限制”的“既要又不能要”逻辑思维 [3] -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绝不能容忍非理性竞争一夜之间毁掉企业和产业,此观念适用于所有领域 [6] 恶性竞争的定义与特征 - 恶性竞争在价格上具有整体性、危害性和长远性特征:由单个或少数企业引发产业整体价格竞争;使企业利润丧失殆尽并陷入危机,影响产业良性发展;导致低利润率或负利润率长期持续 [4] - 近期主要平台企业半年报显示,营收增加的同时利润出现暴跌,企业解释为战略性投入,但巨额补贴是关键因素 [4] -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4条明确规定,平台经营者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商家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扰乱市场秩序 [5] - 今年4月中办、国办《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要求防止经营者以低于成本价格开展恶性竞争 [5] -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要完善低价倾销认定标准,禁止“低于成本+排挤对手”的双要件倾销行为,并首次将服务领域纳入监管 [5] 行业影响与市场观点 -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存在两种意见交织:一种认为是企业正常竞争行为,可静待行业新格局;另一种认为低于成本倾销会扰乱正常市场竞争秩序,属不正当竞争 [2] - 7月30日第一财经社论强调,不计成本的外卖补贴大战深层次原因是资本过剩,导致市场竞争进入非理性状态,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2] - 真正的市场竞争应体现在服务效率、用户体验和技术创新上,而非“烧钱换市场”,尤其要防止滥用优势地位的行为 [5]
一财社论:明确恶性竞争的界定 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第一财经· 2025-09-10 21:38
监管约谈与平台响应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主要外卖平台 平台集体承诺遵守法律法规 杜绝不正当竞争 抵制恶性补贴 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1] - 监管部门要求平台合理控制补贴 避免冲击正常价格体系 同时提升服务质量 严守食品安全底线 保障消费体验 [1] - 监管行动被视为对平台经济野蛮生长模式的正式矫正 而非简单劝架 [2] 补贴大战的特征与影响 - 外卖补贴大战存在恶性竞争迹象 特征包括整体性价格竞争 企业利润丧失殆尽 产业低利润率长期持续 [3] - 主要平台半年报显示营收增加但利润暴跌 企业解释为战略性投入 但巨额补贴是关键因素 [3] - 低于成本倾销现象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资本过剩导致非理性竞争 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1][3] 政策法规与监管框架 - 《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平台强制商家低于成本销售商品 扰乱市场秩序 [4] - 中办国办文件要求防止经营者低于成本开展恶性竞争 发改委和市场监管总局草案完善低价倾销认定标准 将服务领域纳入监管 [4] - 监管为价格恶性竞争划定红线 旨在规范秩序而非扼杀竞争 强调竞争应体现在服务效率 用户体验和技术创新 [4] 行业观点与官方表态 - 针对补贴大战存在两种意见 一种认为属正常竞争可静待行业新格局 另一种认为属不正当竞争扰乱秩序 [1] -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表示非理性竞争可能一夜之间毁掉企业和产业 绝不能容忍 该观念适用于所有领域 [5]
一财社论:明确恶性竞争的界定,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第一财经· 2025-09-10 21:34
监管行动与平台承诺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2025年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约谈主要外卖平台,平台集体承诺严守法規、杜绝不正当竞争、抵制恶性补贴 [1] - 监管部门下一步将密切关注行业竞争,要求提升服务质量、严守食品安全底线、保障消费体验,并督促平台合理控制补贴、避免冲击正常价格体系 [1] - 监管行动被视为对平台经济野蛮生长模式的正式矫正,体现了既要促进正常市场竞争、展现市场活力,又要对恶性竞争进行严格限制的逻辑思维 [2] 恶性竞争的特征与影响 - 外卖补贴大战中的恶性竞争具有整体性、危害性和长远性特征,由单个或少数企业发起导致产业整体价格竞争,使企业利润丧失殆尽并影响产业良性发展 [3] - 主要平台企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营收增加的同时利润出现暴跌,企业解释利润暴跌是战略性投入造成,但巨大数额补贴投入是关键因素 [3] - 不计成本的外卖补贴大战深层次原因是资本过剩,让市场竞争进入非理性化状态,其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1] 法规政策与界定标准 -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4条明确规定平台经营者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4] - 2025年4月中办、国办《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要求防止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开展恶性竞争 [4] - 202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要完善低价倾销认定标准,禁止双要件倾销行为,并首次将服务领域纳入监管 [4] 行业观点与核心理念 - 针对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存在两种交织意见,一种认为是企业正常竞争行为可静待新格局形成,另一种则认为低于成本倾销会扰乱正常市场竞争秩序 [1] - 真正的市场竞争应体现在服务效率、用户体验和技术创新上,而非谁更能烧钱换市场,尤其要防止滥用优势地位的行为 [4] -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表示,非理性竞争毁掉一个企业或产业可能在一夜之间,绝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此观念适用于所有领域 [5]
消失的不仅是成交量 | 谈股论金
水皮More· 2025-09-10 17:23
市场指数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沪指涨0.13%收3812.22点 深证成指涨0.38%收12557.68点 创业板指涨1.27%收2904.27点 [2] - 沪深两市成交额19781亿元 较昨日缩量1404亿元 [2][6] 关键个股贡献度分析 - 贵州茅台连续两日拉升 股价从1496元/股升至1529.95元/股 对指数形成支撑 [3][5] - "易中天"组合(新易盛+6.13% 中际旭创+7.16% 天孚通信+4.16% 胜宏科技+12%)合计贡献深成指41.5点 占全天涨幅88% [3] - "纪联海"组合(工业富联涨停 寒武纪+3.66% 海光信息+5.46%)合计贡献上证指数7.84点 超过全天4.93点涨幅 [5] 板块驱动因素 - 通信设备板块强势源于三因素:前期超跌反弹 英伟达股价带动 高盛上调目标价(新易盛至569元/股 中际旭创至472元/股 天孚通信至196元/股) [4] - 工业富联涨停受苹果17发布会预期推动 [5] - 新能源板块集体下跌(电池/固态电池/锂电/光伏) 因宁德时代宜春锂矿复工打破"反内卷"预期 [6] 资金与市场情绪 - 个股涨跌比逆转 收盘下跌2600家 vs 上涨2418家 显示权重股拉升导致市场分化 [6] - 融资盘创新高与成交量不足2万亿元形成背离 反映做多热情减退 [8] - 8月CPI同比下降0.4% 核心CPI同比+0.9% PPI同比下降2.9% 显示通缩压力持续 [8] 特殊事件影响 - 寒武纪定增39亿元获证监会通过 定增股份不超过2091万股 按3个月均价783元/股8折测算约600元/股区间 [6][7] - 五粮液下跌0.57% 酿酒板块整体冲高回落 与茅台走势分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