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显示技术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长虹追光100Q10Air荣获世界显示大会“十大创新产品”奖
中金在线· 2025-11-05 10:00
用户为主,情绪治愈 据长虹AI TV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行业首款百吋治愈系AI TV,长虹追光100Q10Air的核心创新在于行 业首创的"贯穿式漫反射AI光翼"——通过双侧120°超广角发光与独立AI控光芯片,营造3D观影立体氛 围,深夜开启时还会形成柔和明暗缓冲带,可以有效缓解用眼疲劳。"光翼支持'智慧交互光效',能将 梵高《星空》的意境延伸至墙面,让璀璨星光在客厅流转。"负责人介绍说,长虹追光100Q10Air还打造 了首个全场景熊猫内容,24小时全场景陪伴系统,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瞬时治愈人心。 据介绍,长虹追光100Q10Air以"4cm级纤薄机身"的设计颠覆了传统百吋电视的厚重感,真正做到0距贴 墙,六面纯平,实现如壁画般的家居融合。同时,其搭载的专为大平层用户量身打造的黑晶广角无影屏 Pro,做到了无倒影、不反光、纯净黑、广视角,真正拒绝环境光干扰。再配合全维控光Mini LED与 6.3.2全维声场,重新定义家庭影院的沉浸标准,让用户在家就能享受超高清画质与音瀑级立体声。此 外,该产品搭载了国家备案AI大模型"长虹云帆",让电视更聪明、更好用,常用常更新,越用越懂你。 02 11月3日,2025 ...
海信视像(600060):业绩略超预期,新显示新业务快速增长
天风证券· 2025-11-02 16:12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海信视像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维持该评级 [6]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略超预期,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28.3亿元,同比增长5.4%,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24.3% [1] - 新显示新业务快速增长,是业绩主要驱动力,商用显示收入同比增长超149%,智能投影销量增长超107% [2] - 公司盈利能力改善,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4.4%,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为3.7%,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3] - 公司在显示技术领域占据创新高地,Mini LED高端电视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76%,中国市场销量增长超200% [3] - 公司是全球显示行业龙头企业,看好其中长期平稳向好发展 [4] 财务业绩总结 -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2.7%;归母净利润5.7亿元,同比增长20.2%;扣非归母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14.1% [1] - **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营业收入428.3亿元,同比增长5.4%;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24.3%;扣非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22.2% [1] - **主营业务表现**:2025年第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150.7亿元,同比增长6.7% [2] 业务板块分析 - **智慧显示终端业务**:国内业务预计受补贴政策消减及高基数影响走弱,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同比下降12.1%;海外业务增速有望优于上半年,受益于体育赛事带来的需求 [2] - **新显示新业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艺术电视、显示器、移动智慧屏销量分别同比增长超52%、86%、199% [2] 盈利能力与费用分析 - **毛利率改善**: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14.4%,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3] - **费用控制**:2025年第三季度综合费用率10.9%,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0.2/0.3个百分点 [3] - **其他收益**:政府补助同比增加5739万元,增厚当期业绩 [3] 技术与创新优势 - **高端市场领先**:在以Mini LED为代表的高端电视市场,公司全球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76%,中国市场销量增长超200% [3] - **核心技术突破**:通过自主研发的RGB光色同控AI画质芯片H7与高性能RGB-Mini LED背光芯片,实现液晶显示技术的重大跨越 [3] 财务预测与估值 -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1亿元、28.5亿元、31.9亿元 [4] - **估值水平**:对应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2.9倍、11.3倍、10.2倍 [4] - **财务数据预测**:预计2025E/2026E/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595.22亿元、641.05亿元、697.46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69%、7.70%、8.80% [5] - **盈利能力展望**:预计毛利率将逐步提升,2025E/2026E/2027E分别为16.38%、16.90%、17.15% [11]
深天马A:10月24日接受机构调研,东方财富证券、福豆投资等多家机构参与
搜狐财经· 2025-10-27 16:57
公司战略与业务概览 - 公司坚持“2+1+N”发展战略,将手机显示和车载显示作为核心业务,IT显示作为关键增长业务,工业品、非显业务等作为增值业务 [10][11] - 公司深耕中小尺寸显示领域40余年,形成全领域主流显示技术布局,拥有全面的解决方案能力 [11] - 公司积极探索非显示应用新赛道,如面板级智能天线、微流控生物芯片等,并已实现客户端出货 [10] 车载显示业务表现与展望 - 公司将车载显示作为战略核心业务之一,已深耕30年,产品覆盖国际主流品牌,自2020年起连续5年保持全球车规TFT-LCD和车载仪表显示出货量第一,2024年车载抬头显示首次登顶全球第一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车载显示业务营收同比增长约27%,其中面向国际头部整车厂的汽车电子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超70%,LTPS车载业务出货量同比增长超76% [2] - 行业趋势呈现屏幕数量增长和规格升级,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LTPS技术渗透提升、显示屏中大尺寸化,公司将持续发力汽车电子和新能源业务,推动MOLED车载产品量产 [3] - 车载显示领域具有高壁垒和高客户粘性,竞争关键在于综合体系能力,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对开发周期、交付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3] 手机与消费类显示业务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柔性MOLED手机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快速提升,助力手机显示业务结构优化,公司发挥MOLED、LTPS、a-Si等多技术协同优势 [4] - 公司具备多形态折叠技术储备,已量产左右内折、上下折产品,支持客户三折叠手机产品展出,并同步开发抽拉、卷轴等形态 [5] 财务业绩与盈利能力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营收入174.75亿元,同比上升9.93%,归母净利润2.06亿元,同比上升142.07% [12] - 盈利提升得益于核心业务健康发展及降本增效,非消费类显示业务(车载和专显)营收占比超五成,消费类显示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4.52个百分点 [6] - 公司成本费用率同比降低约5.4个百分点,有效助力盈利水平提升 [7]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约15.7亿元,主要应用于柔性MOLED、LCD等技术产品及智能手机、车载、IT等显示领域 [8] 运营与成本结构 - 公司预计2025年折旧金额与2024年差异不大,处于高峰水位,之后在没有新线投资的前提下将逐步下降 [9] - 中小尺寸显示领域细分市场众多,车载及专显业务毛利率稳定性较消费品业务更好,2025年上半年主要业务毛利率趋势向好 [7]
iQOO 15全球首发2K LEAD OLED显示技术 功耗降低44%
凤凰网· 2025-09-23 15:26
凤凰网科技讯 9月23日,iQOO官方消息称,iQOO 15将搭载2K三星珠峰屏,并全球首发2K LEAD OLED显示技术。 据了解,iQOO 15全新"凌云"配色已亮相,主打全新设计、银白色后盖等。同时,这次iQOO在后摄模 组的边缘配上了一圈环形灯,可以发出偏红色光线。 该技术亮点包括发光效率提升40%、功耗降低44%、使用寿命延长50%、拖影现象减少60%。此外,通 过创新光刻工艺成功去除了2K屏幕中的传统偏光层,提升了屏幕透光效率,减少功耗,并提升屏幕显 示寿命。 ...
卢伟冰称小米17 Pro Max创新采用超级像素排列:2K级显示效果,但功耗低于1.5K
新浪科技· 2025-09-23 10:45
产品技术创新 - 小米17 Pro Max采用超级像素排列技术 每颗像素均拥有独立红绿蓝三色子像素 无需借用相邻子像素 [1] - 屏幕子像素数量达到938万 与2K分辨率处于同一水准 但表面分辨率数值低于2K [1] - 该技术实现2K级显示效果 同时功耗低于1.5K屏幕 兼具高画质与低功耗优势 [1] 研发历程与产业突破 - 显示团队历经三年技术预研才实现超级像素量产 需突破前所未有的精密像素布局工艺 [1] - 技术方案涉及全产业链工艺挑战 需要从源头进行创新 开发难度大且成本高 [1] - 早期内部对放弃2K分辨率存在较大争议 因2K已成为超清显示代名词长达十年 [1] 市场竞争定位 - 在友商同级产品普遍回退1.5K屏幕的行业背景下 超级像素技术开辟全新显示路线 [1] - 该技术突破1.5K与2K非此即彼的选择困境 创造出具有最佳体验的旗舰显示方案 [1]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对市场固有认知的挑战 完成分辨率"数值回退但体验提升"的突破 [1]
利亚德:近两年公司加大了电影屏的开发与应用
证券日报网· 2025-09-10 21:45
业务战略 - 公司近两年加大电影屏开发与应用力度 [1] - 公司持续深耕显示技术并垂直整合供应链 [1] - 公司推出高性价比及场景适配性更强的创新产品 [1] 生态合作与营销 - 公司构建开放式生态合作平台 [1] - 公司打通全渠道营销网络 [1] - 公司联动显示板块和文旅夜游板块客户资源 [1] 市场拓展 - 公司加速推动创新产品在C端市场落地应用 [1] - 公司加速推动创新产品商业化进程 [1]
RGB-Mini LED、激光、Micro LED三大技术全球领跑!海信IFA 2025狂揽七项大奖
证券日报网· 2025-09-10 19:45
公司获奖成就 - 海信在IFA 2025展会中凭借RGB-Mini LED、激光显示和Micro LED三大显示技术共获得七项重量级奖项 包括全球显示技术创新金奖、最佳家庭娱乐奖和IFA 2025最佳产品等权威荣誉 [1] - 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UX独揽全球显示技术创新金奖、最佳家庭娱乐奖和IFA 2025最佳产品三项大奖 成为该奖项行业唯一获得者 [3] - 激光电视探索X1 Ultra获得IFA 2025最佳产品和IFA 2025最佳家庭娱乐奖金奖 可卷曲激光影院江山画卷R1获得最佳家庭娱乐奖荣誉奖 [8] - 136吋Micro LED巨幕获得最佳家庭娱乐奖 体现公司在多技术领域的全面领先 [10] RGB-Mini LED技术突破 - 实现从单色背光到RGB多基色背光、二维控光到三维光色同控的技术跨越 色域覆盖最高达100% BT.2020 [6] - 相比QD-Mini LED色域提升19% 相比QD-OLED提升9% 同时具备近乎100%超高色纯度和超广色彩视角 [6] - 采用全球首颗光色同控AI画质芯片H7 支持3×10240分区控制和108bits控色精度 实现画面明暗色彩零误差过渡 [6] - 突破OLED尺寸限制 达到全球最大116吋显示尺寸 [6] 激光显示技术创新 - 激光电视探索X1 Ultra具备超短焦设计、鲜活色彩还原能力和影院级观影体验 [8] - 可卷曲激光影院江山画卷R1采用超薄柔性菲涅尔膜片与凌云卷幕系统 收起后直径仅9cm 展开达百吋巨幕 [8] - 激光电视品类获得SGS低碳足迹认证 树立显示品类绿色升级行业标杆 [8] Micro LED技术优势 - 136吋Micro LED巨幕实现24mm超薄机身 支持零贴墙安装 最大可定制至271吋 [10] - 通过无边框拼接技术打破传统显示物理限制 被行业公认为未来显示终极形态 [10] 行业地位与影响 - 公司以全栈式技术布局展现中国企业在全球显示产业的技术话语权 [10] - 七项国际大奖彰显中国显示技术全球领先地位 正在重塑全球显示产业竞争格局 [10]
京东方UB CELL夺技术创新大奖 推动全球显示技术标准的重构
新浪财经· 2025-09-07 08:48
核心观点 - 京东方UB Cell 4.0显示技术解决方案获全球产品技术创新大奖UB智能护眼技术金奖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护眼与画质同步提升 并推动行业标准重构 [1][5][6] 技术特性 - 采用新型圆偏振光护眼技术 模拟自然界发光原理 减少光线对眼部刺激 色域提升至BT2020 95% 增强真实色彩还原能力 [2] - 屏幕表面与屏内双重降低反射技术结合 实现0.7%极致反射率 环境光对比度ACR超过1400 达到几乎无眩光水平 [2] - 搭载Mini LED背光与高度集成控制系统 支持165Hz基础刷新率及HSR 330Hz高刷新率 降低MPRT至约2ms 实现动态影像流畅 [2] - 内置像素级屏内光感/温感传感阵列 屏幕集成雷达及屏下摄像头系统 实时感知环境光线与用户位置 自动调整护眼效果与画质 [2] - 集成TV灵动显示技术 实现屏幕任意位置/面积/频率刷新 不同场景下屏幕功耗最高降低50% 屏内传感器技术实现智能化节能 [3] 智能交互 - 内置BOE AI数字人助手接入AI大模型 精准理解用户语义与意图 执行操作指令 支持自由对话及全屋智能家居设备管理 [3] - 专设儿童关怀模式 通过摄像头提醒观看时长 保护儿童视力 [2] 研发与专利 - 公司每年投入营收约7%于研发 其中1.5%用于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 [5] - 截至2024年累计自主专利申请超10万件 年度新增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占比超90% 海外专利超33% [5] - 2024年美国专利授权量全球排名第12 连续七年跻身全球TOP20 2024年PCT专利申请1959件位列全球第六 连续九年进入TOP10 [5] 市场与行业影响 - UB Cell系列产品曾获IFA技术金奖/CES创新金奖/SID最佳LCD技术奖等行业奖项 2025年至今UB Cell销量超50万片 [5] - UGR小于5的几乎无眩光标准及全场景智慧护眼方案可能成为未来高端电视行业基准 [5] - 截至2024年累计主持及参与制修订国内外技术标准429项 正推动从技术创新到标准制定的行业重构进程 [6]
京东方独供,联想推ThinkVision P系列商用显示器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8-25 17:20
联想与京东方合作推出ThinkVision P系列显示器 - 联想推出搭载京东方独供Oxide氧化物技术的商用显示器ThinkVision P系列新品 具备低功耗 动态刷新率 高色域 高对比度与健康护眼等优势 [1] - 显示器通过Oxide技术实现24-120Hz自适应调节机制 在24Hz低刷新率模式下功耗大幅降低50%以上 [2] - 显示器拥有京东方原厂校准98% DCI-P3色域覆盖和2000:1高对比度 [2] - 采用LDFM技术与Eye Comfort五星认证 有效消除屏闪并大幅过滤蓝光伤害 [2] 京东方面板产能与技术优势 - ThinkVision P系列面板来自京东方南京第8.5代全金属氧化物TFT-LCD产线 该产线设计月产能达6万片玻璃基板(尺寸2500mm×2200mm) [2] - 该产线原由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为全球首条8.5代金属氧化物工艺TFT-LCD生产线 京东方于2020年以55.91亿元收购其80.831%股权 [2] - 京东方已为联想累计供应超5000万片高端显示面板 [3] 双方合作与行业影响 - ThinkVision P系列新品发布标志京东方与联想在显示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3] - 显示器面板供应链追踪报告覆盖15英寸及以上尺寸 调查对象包括主要中日韩面板制造商/品牌 [5]
显示材料全景图:从LCD到柔性屏的国产化机遇与挑战
材料汇· 2025-08-24 22:36
显示技术双主流格局 - TFT-LCD占据全球40%市场份额,优势为低成本、长寿命、高分辨率,关键材料包括玻璃基板、偏光片及靶材,其中70%依赖进口 [7][11] - OLED成为中小尺寸高端屏首选技术,驱动因素包括优异色彩表现、低功耗及快响应速度,未来有望替代LCD [7][11] - 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态势包括TFT-LCD市场地位提升、OLED面板材料快速增长、关键材料本土配套能力增强及产线建设投融资高涨 [11] 高端材料国产化挑战 - 液晶及OLED发光材料90%以上被日韩德企业垄断,核心企业包括出光兴产、默克、UDC、陶氏杜邦等 [7][19] - 玻璃基板及柔性玻璃技术由康宁、肖特等公司掌控8.5代以上技术,国内8.5代以上高世代玻璃基板90%市场份额依赖进口 [7][57] - 靶材、光刻胶、掩模板等高纯制备技术被奥地利、德国、日本封锁,偏光片上游TAC和PVA基膜由日企垄断供应 [7][58][61] - PI膜全部依赖进口,美国杜邦、日本宇部主导供应,OCA胶市场超80%份额由美国3M、德国德莎及日韩台企业占据 [7][62] 未来显示技术发展趋势 - 量子点(QLED)显示方向为无镉无铅材料,钙钛矿量子点需攻克稳定性瓶颈,当前CdSe核壳量子点发光半峰宽小于30nm,量子产率超90% [42][43] - Micro-LED需突破巨量转移技术及GaN外延材料,电致变色(EC)显示具备节能护眼优势,但有机材料成膜能力不足 [7][44][46] - 二维材料应用包括石墨烯透明电极(电阻约300Ω·sq⁻¹)、MoS₂晶体管(载流子迁移率约200cm²·V⁻¹·s⁻¹)及hBN绝缘封装层 [31][34][39] 材料领域技术突破方向 - 国家级平台攻坚策略包括整合企业/高校/院所资源共建显示材料共享数据库,涵盖靶材配方及PI合成工艺 [6] - 重点攻关高纯OLED发光材料、50μm超薄柔性玻璃及稀土掺杂靶材,龙头企业主导技术突围 [6] - 校企融合培育显示材料工程师,解决"懂材料不懂工艺"困局 [6][88] 全球OLED材料竞争格局 - 2022年全球OLED材料市场规模达20.4亿美元,2018年为11.56亿美元,2017年为8.56亿美元 [19] - 小分子发光材料由美国UDC、日本出光兴产及德国默克垄断,大分子材料由美国陶氏化学及杜邦主导 [19][55] - 发光材料技术代际包括第一代荧光材料(蓝光主流)、第二代磷光材料(红绿光)及第三代TADF材料(研发中) [22] 关键材料国产化进展 - TFT-LCD玻璃基板突破G8.5系列技术壁垒,实现高世代面板国产化配套,但8.5代以上技术仍依赖进口 [56] - 非TAC保护膜如PMMA、PET和COP膜逐步替代TAC膜,COP膜透光率与TAC相当且机械性、耐温性更优 [28][29] - 透明CPI盖板可弯折5万次,韩国科隆率先研发成功,潜在供应商包括住友化学、SKC及LG [26] 显示材料战略需求 - 显示功能材料需突破高性能混合液晶材料及OLED空穴/电子传输材料,当前德日企业占全球一半以上市场份额 [53] - 显示配套材料需攻克高纯靶材制备技术,光刻胶分为彩色/黑色/TFT正性/触摸屏用四类,掩模板上游石英材料被日韩垄断 [58][61] - 柔性显示聚合物材料包括PI膜、OCA胶及感光全息记录材料,其中PQ/PMMA材料主要依赖进口 [62] 技术研发重点领域 - OLED发光材料需突破真空升华提纯技术,实现高纯度及连续升华工艺 [71] - AMOLED靶材领域需研发银合金大尺寸靶坯熔炼技术、稀土掺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靶材,实现迁移率优化 [73][74] - 柔性聚酰亚胺材料目标为20μm厚度下透光率大于88%、热膨胀系数小于5ppm/℃,开发可显影聚酰亚胺批量化工艺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