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绿色港口
搜索文档
山东港口:打开港口发展的无限可能
大众日报· 2025-11-14 10:36
公司核心业务与服务 - 提供码头装卸服务,拥有21个主要港区超过380个生产性泊位,货物可运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1] - 提供包含场站、仓储、船代、货代及多式联运在内的80余项“端到端”一站式物流服务[1] - 拥有15类金融牌照资质和30个控股类金融业态,提供数字金融、大宗商品期现结合等供应链金融服务[1] - 经营30余个贸易货种,其中10个货种交易量达百万吨级,提供上游集采和下游直供服务[1] - 运营70余艘船舶,总运力超过110万吨,拥有10条日韩航线和3条平泽滚装航线,最快13小时直达平泽[1] - 布局11个海外仓,形成覆盖全球的供应链网络和资源配置能力[1] 基础设施与网络扩张 - “十四五”以来新增生产性泊位50余个,总数超过380个,码头设计年通过能力增加1.8亿吨至近10亿吨[5] - 累计新增原油罐容超900万立方米,新增粮食仓储能力超过100万吨,新增原油长输管道年输送能力6250万吨[5] - 净增集装箱航线50余条,航线总数达360余条,形成日韩、东南亚、中东、印巴、欧美五大优势航线组群[5] - 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港口建立贸易往来,航线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5] - 内陆港总数达54个,海铁联运班列总数达106条,2024年海铁联运操作量突破420万标箱,连续10年保持全国沿海港口首位[5] 国际化战略与海外布局 - 设立东南亚、欧洲、非洲、西亚4个海外区域公司,成立英国、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埃及、塞尔维亚、巴西等7个海外代表处[6] - 海外港口年操作量突破1亿吨,落地海外仓11个,缔结友好港50余个[6] - 烟台港中非件杂货班轮年运量首次突破400万吨,同比增长53.5%,航线通达非洲20余个国家和地区[4] - 中非件杂货班轮航线从年100万吨跃升至年400万吨,2025年底有望突破年500万吨,稳居世界铝土矿进口第一港和中国对非贸易第一口岸[4] 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 - 集成“港口+金融+航运+贸易+物流+海外”全链条服务,开拓80项物流综合业态[8] - 拥有15类金融牌照及服务机构,经营管理30个主要金融业态,创新原油混兑、保税贸易、船舶燃供等业务[8] - 打造期现货市场资质体系,获批20个大类品种交易资质,发布涵盖铁矿石、焦炭等7个货种的14类大宗商品指数[9] - 创新“港云仓”等供应链服务平台,线上服务规模累计超700亿元,服务客户近8000家[9] - 贸易货种增加至30余个,10个货种交易量达百万吨级,成为全国地方炼厂最大供应商和北方最大内贸船供油供应商[9] 智慧绿色港口建设 -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每小时62.62个自然箱,第13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12] - 自动化码头从80%软硬件依赖进口实现100%自主可控,全国产全自主三期码头投产第4天即刷新世界纪录[12] - 牵头建设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0余个,新增自动化泊位12个,专业泊位自动化率由23%提升至81%[13] - 建成综合供应链服务平台,累计服务企业用户3万家,备案车辆50万辆,单证电子化率达90%以上[14] - 绿电发电能力达2亿度/年,清洁用能占比由49.5%提高至65%,非油气化工泊位岸电配备率达100%,2024年岸电接电量达2800万度[15]
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1-14 02:20
业绩表现与挑战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滑9.78%,净利润同比下降17.38% [2] - 公司在港口行业排名中营收位列第9,净利润位列第12 [2] - 业绩下滑主要受货源结构变化导致高费率货种业务量下降,以及人工成本和折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 [2] - 毛利率为24.12%,低于行业平均的30.73%,净利率降幅大于毛利率降幅主要因营业外收支净额下降 [7][11] - 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19.33亿元,在行业中排名第6 [5] 应对措施与发展战略 - 公司将继续开展增量增收攻坚行动,依托港口优势货种,完善供应链服务体系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2] - 未来将抢抓战略机遇,坚持智慧赋能、创新驱动,推动传统港口向智慧绿色港口迭代升级 [2] - 公司制定并披露《2025年度估值提升计划》,拟通过提升经营绩效、积极实施现金分红等措施提升投资价值 [3][5] - 在山东港口集团整合格局下,公司定位为“两翼”之一,通过“差异化定位+协同运营”平衡竞争与发展 [2][5] - 公司收购了日照港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等资产,以增强综合竞争力并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5] 财务状况与资本结构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9.13%,高于行业平均的34.25% [7] - 应收账款占利润比例达111.76% [8] - 公司积极拓展融资渠道,获得AAA主体信用评级,并完成中期票据30亿元和超短期融资券20亿元的额度注册 [5] - 通过低息置换高息债务等措施,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1.47% [5] - 公司表示当前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并将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7][8] 股东回报与投资者关系 - 2025年公司首次实施中期分红,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33元 [4] - 最近三年公司现金分红比例由19.50%稳步提升至40.39% [4][6] - A股股东户数减少8.44%至92,425户,股权更加集中 [3] - 公司暂没有股权回购计划,将持续通过强化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来传递市场价值 [3][6] - 公司2024年修订《公司章程》,将利润分配目标政策调整为稳定增长股利政策 [6] 绿色发展与创新转型 - 公司在绿色技术方面取得进展,岚山港区2台风电机组并网发电,新增绿化面积5万平米 [4] - 集装箱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运输车投入运营,并有3个项目入选山东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4] - 公司致力于打造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并加快建设中国沿海集装箱内贸枢纽港 [4] 公司治理与高管薪酬 -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为103.66万元,同比增长2.05万元,公司称其与公司绩效、个人业绩紧密挂钩 [3][7] - 独立董事通过召开专门会议对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及价格公允性进行事前审核,以确保合规 [8] - 公司通过累积投票制、关联股东回避表决规则等途径来平衡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权益 [8]
香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中心揭牌
仪器信息网· 2025-11-04 17:08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中心成立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中心于2025年10月27日在香港正式揭牌,由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共同建设[2] 中心战略定位与目标 - 该中心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布局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一环,旨在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与港口智慧绿色发展[1][5] - 中心将助力香港建设智慧绿色港口体系,推动其迈向“港口2.0”时代[5] 核心研究方向 - 中心将围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发与装备创新,聚焦水体质素管理、海洋生态保护、渔业与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向[5] - 重点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6] - 推进海洋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与智能监测系统集成应用[6] 技术平台与合作机制 - 中心将依托AI智能检测实验室与智慧监测装备体系,打造自动化、高通量、高精度的海洋生态监测新模式[7] - 将构建面向国际的技术转化与产业合作平台[7] - 重点开展港澳与内地联合科研与技术合作,以及国际标准对接与检测技术认证合作[6]
这个“80后”干到全球第七
中国新闻网· 2025-09-02 20:06
港口发展历程 - 日照港是全球最年轻的5亿吨级港口 于1982年开工建设[3] - 吞吐量从2006年1亿吨快速增长至2022年5亿吨 16年间实现5倍增长[3] - 2024年货物吞吐量达5.52亿吨 集装箱671万标箱 位居中国沿海港口第6位 全球第7位[5] 区位优势与基础设施 - 位于山东半岛南翼 隔黄海与日韩相望 地处环太平洋经济圈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结合部[7] - 全国唯一拥有4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的单一港区 具备天然深水良港条件[8] - 瓦日和新菏兖日两条千公里级铁路干线直通港口 辐射中西部16省市[9] - 航线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9] 战略定位与业务特色 - 专注能源 矿石等大宗散货运输 避开同质化竞争[10] - 铁矿石 大豆 石油焦 木片 原木 焦炭 下水冶金煤7个货种吞吐量全国第一[10] - 建成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单机效率提升50% 综合成本降低70%[11] - 研发全国产自动化粮食连续卸船机 最大卸船效率1500吨/小时 核心技术100%国产化[12] 政策支持与行业整合 - 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重要节点 享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红利[12] - 依托山东港口集团一体化改革 与青岛港 烟台港实现资源整合 形成协同效应[12] - 代表中国港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趋势[13]
盐田港: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53亿元,投资收益稳步增长
证券时报· 2025-08-30 08:4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89亿元,归母净利润6.53亿元,同比增长4.07% [1] - 参股企业盐田国际(一、二期)实现净利润5.25亿元,同比增长7.64% [2] - 参股企业西港码头实现净利润3.29亿元,同比增长17.95% [2] - 控股经营的惠盐高速深圳段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21.81% [2] 业务网络布局 - 已开通20个内陆港、15个组合港、17条驳船支线及33条海铁联运线路 [1] - 服务覆盖大湾区、西南及中部地区 [1] - 盐田港是华南地区超大型船舶首选港及全球最繁忙集装箱码头之一 [1] - 黄石新港是长江中游少有的深水良港 [1] 运营战略举措 - 2023年完成收购盐港运营公司100%股权,2024年完成配套募资 [2] - 黄石新港推动铁矿石"公转铁"业务模式,深化"江海直达""长江班列"业务 [2] - 惠州荃湾煤炭港夯实存量客户,小漠港开拓汽车滚装及集装箱航线 [2] - 惠盐高速深圳段作为国家高速G15/G15重要组成部分,受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2] 行业环境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89.03亿吨,同比增长4.0% [1] - 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73亿标准箱,同比增长6.9% [1] - 盐田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实现较快增长 [1] 未来发展重点 - 跟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港口行业动态 [3] - 提升自营港口运营管理能力并扩展腹地范围 [3] - 加快推进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及新业态开拓 [3]
日照港: 日照港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21:1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68亿元,同比下降10.66% [2] - 利润总额5.19亿元,同比下降17.58%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8亿元,同比下降17.47%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28亿元,同比下降23.41% [2] - 基本每股收益0.12元/股,同比下降14.29% [2] 业务运营数据 - 完成货物吞吐量2.38亿吨,同比增长3.17% [3] - 大宗干散货及件杂货吞吐量1.67亿吨,同比下降0.40% [3] - 集装箱吞吐量366万标箱,同比增长9.01% [3] - 外贸大宗干散货吞吐量1.256亿吨,同比下降2.67% [3] - 内贸大宗干散货吞吐量4146万吨,同比增长7.17% [3] 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57.03亿吨,同比增长2.5% [3] - 全国沿海港口外贸吞吐量同比增长1.6% [3] - 全国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5227万TEU,同比增长7.1% [3] - 港口行业是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行业 [3] 公司核心竞争力 - 拥有67个生产性泊位,包括3个大型铁矿石泊位和5个煤炭泊位 [6] - 全国唯一拥有两条千公里铁路直通港区的沿海港口 [6] - 建成投用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6] - 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便利通航,开通80余条内外贸集装箱航线 [6] - 直接腹地包括鲁南、豫北、冀南、晋南及陕西关中地区 [7] 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 - 建成投用全国产自动化粮食连续卸船机,核心技术实现100%国产化 [4] - 岚山港区2台风电机组并网发电,集装箱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运输车投入运营 [5] - 新增绿化面积5万平米,3个项目入选山东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5] - 研发费用5895.36万元,同比增长55.46%,主要因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研发投入加大 [8] 市场拓展与客户服务 - 开发新客户50余家,创新铁矿石业务模式 [4] - 开通首条"日照—中东"滚装航线,首航次发运乘用车300余台 [4] - 新增开3条件杂货班轮,累计发运8个航次 [4] - 船舶平均在港停时同比下降13.5%,港口装卸效能持续增强 [3] 利润分配方案 - 拟以总股本30.76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金红利0.33元(含税) [1] - 需分配利润总额1.01亿元,该利润分配预案尚需提交股东会审议 [1]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397.56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1.37%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38.8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83% [2] - 使用权资产7.84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58.35% [9] - 租赁负债6.34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54.35% [9] 关联交易情况 - 与山东港口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发生日常关联交易 [14] - 在山港财务公司存款余额9.45亿元,贷款余额20.21亿元 [15] - 集发公司与日照港集团签订土地使用权租赁协议,年租赁费50,000元/亩 [16] 重要子公司业绩 - 集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05亿元,营业利润3.91亿元 [9] - 裕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5亿元,营业利润1.11亿元 [9]
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 海洋经济动能澎湃
经济日报· 2025-08-06 09:59
核心观点 -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5.1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呈现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动能加快转换的良好局面[1] 产业结构优化 - 海洋船舶工业国际市场份额领先 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64%、47.2%和57.6% 海船完工量同比增长4.7%[2] - 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7718亿元 同比增长8% 邮轮港口进出港旅客总数和邮轮艘次同比分别增长40.1%和33.7%[2] - 海工装备建造市场三大指标居世界第一 新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64.6%、43.3%和62.6%[3] - 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取得突破 15万吨级养殖工船交付运营 自航式养殖工船下水[3] - 海水淡化领域科技创新加快 研发新型水凝胶实现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3] 资源保障能力 - 南海发现惠州19-6油田 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超1亿吨油当量[4] - 海洋原油产量同比增长2.3% 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6.9%[4] - 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2% 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增长199.4%[4] - 新增批准用海用岛面积16.7万公顷 同比增长25.2% 涉及投资额超5000亿元[4] - 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 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6%[5] - 10万吨/天海水淡化项目投产 自主研发TFN海水淡化膜正式应用[5] 科技创新成果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正式启动 满足深远海仪器设备试验需求[7] - 仿蝠鲼机器人与蛟龙号实现协同作业 深海装备应用场景拓展[7] - 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投产 采用创新开发模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7] - 发布水下生产系统装备品牌擎海Techigh 奠定深水油气装备产业链基础[7] 对外贸易与港口建设 - 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 船舶出口同比增长20% 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出口同比增长13.7%[8] - 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3座 自动化干散货码头29座 5G无人驾驶集卡实现规模化应用[8] - 国际枢纽港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清洁化比例超过60%[8] - 多个港口新增直航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国际航线[8] 企业预期与投入 - 87.6%企业对下半年经济环境持乐观或中性态度 73.8%企业预计营业利润持平或增长[9] - 89.4%企业预计用工人数保持稳定或增长 57.5%企业研发经费同比增长 58.4%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9]
自然资源部: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
证券日报· 2025-08-02 00:07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1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2] - 海洋经济呈现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动能加快转换的良好局面 [1] 海洋传统产业发展 - 船舶行业海船完工量同比增长4.7% 数字化检验和喷漆机器人等智能化技术助力降本增效 [2] - 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7718亿元 同比增长8.0% 受益于政策利好、供给优化和出游意愿上涨 [2] 海洋新兴产业表现 - 海工装备建造市场三大指标位居世界第一 新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4.6%、43.3%和62.6% [2] 海洋空间资源和能源供给 - 全国新增批准用海用岛面积16.7万公顷 同比增长25.2% 涉及投资额超5000亿元 [2] -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有序推进 垦利10-2和文昌16-2油田开发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2] 海洋对外贸易 - 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 高于一季度1.0个百分点 [3] - 船舶和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出口增势较好 同比分别增长20.0%和13.7% [3] 智慧绿色港口建设 - 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3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29座 5G无人驾驶集卡实现规模化应用 [3] - 大型抵港船舶"零待时"作业技术取得突破 天津港完成20万吨级和30万吨级实船验证 [3] - 宁波舟山港梅山低碳码头累计发电超4000万千瓦时 减排二氧化碳2.4万吨 [3] - 11个国际枢纽港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清洁化比例超过60% [3]
日照|42条措施支持日照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大众日报· 2025-07-29 08:51
港口效能提升与智慧绿色建设 - 扩大铁矿石等大宗货物"船边直提""抵港直装"规模,试点进口矿产品远程查验 [1] - 推进粮食进口全流程电子化,打造示范口岸 [1] - 依托全国首个四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优势,推广油品自动取样模式 [1] 口岸功能拓展与监管创新 - 支持日照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建设,推动裕廊码头粮食监管场地扩建 [1] - 创新实施"先放行后处置"等便利措施,推广"样捷通"智慧应用,实现取样送检"一站式"办理 [1] - 支持日照进口铁矿破碎加工项目建设,拓展铁、镍等多矿种保税混配、保税破碎、保税筛分等业务 [1] 陆海联运网络与通道建设 - 支持开通"中亚-郑州-日照港-广东"海铁联运新通道,推动"日照-仁川"新航线开通 [2] - 推广应用"陆海联动 海铁直运"监管模式,促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2] 营商环境优化与智能监管 - 复制推广青岛前湾港智能监管模式,实现查验业务"一个平台"通办 [2] - 推广进口燃料油"税检合一"改革成果,探索扩大适用商品范围 [2] - 加强智慧海关、智慧口岸、智慧港口建设衔接协同,复制青岛前湾港口岸智能监管模式 [2] 产业集群与新业态培育 - 支持日照打造千亿级粮油产业集群、新能源装备出口基地 [2] - 培育低空经济新业态 [2]
山东发布未来十年水运高质量发展“规划图” 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级海洋港口群
大众日报· 2025-07-26 08:36
港口与航道规划总体布局 - 构建"三主四辅"世界级海洋港口群,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港、日照港为两翼,威海港、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为补充 [1] - 形成"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布局,以济宁港为核心,枣庄港、菏泽港、泰安港、济南港为辅助 [2] - 建设"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总里程约3100公里,包括京杭运河、小清河、新万福河等国家高等级航道 [2] 港口功能与运输系统 - 构建"三类十种"专业高效运输系统,优化港口运输结构,提升客运和滚装运输服务能力 [2] - 强化青岛港国际枢纽港地位,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和世界一流海港 [1] - 完善多式联运体系,优化内陆港功能,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 [2] 区域发展战略 - 推动港口与城市、产业融合协调,提升航运服务业辐射能级和港航供应链服务水平 [2] - 拓展至中亚、欧洲的海铁联运及至蒙古、俄罗斯的海陆联运业务 [3] - 加快河南、山西等沿黄省区内陆港布局建设,构建"立足山东、覆盖沿黄、辐射全国"的内陆港集群 [3] 重点城市与港口建设 - 济宁市将建设商贸物流中心、多式联运中心等"五大中心",强化京杭运河"骨干航道"和济宁港"核心港"地位 [4] - 青岛市重点建设一流港口基础设施,促进航运物流扩容升级,推动智慧绿色转型 [3] - 加快世界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