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略自主

搜索文档
英法德首脑频频互动,“欧洲三巨头”抱团绝非巧合
齐鲁晚报网· 2025-07-25 19:13
欧洲外交关系动态 - 德法英三国近期密集进行高层互访 德国总理默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分别于7月17日和7月8-10日访问伦敦 这是英国脱欧后欧盟国家领导人首次访英及德国总理首次访英 [1] - 三国签署标志性协议 英法达成《诺斯伍德宣言》首次明确协调独立核威慑力量 英德签署《肯辛顿条约》涵盖安全防务移民经济等五大领域 [1] - 英德条约包含战时相互军事援助条款 尽管两国同为北约成员 但仍强调此承诺 反映对北约共同防御机制的不信任 [1] 欧美安全关系变化 - 美国特朗普政府明确减少对欧安全承诺 防长赫格塞思2月表示欧洲安全非美首要任务 要求欧洲承担防务主要责任及乌克兰援助"大头" [2] - 特朗普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军费占比提高至5% 延续第一任期政策但更激进 导致马克龙曾公开批评北约"脑死亡"并推动欧洲战略自主 [2] - 美国7月向英国拉肯希斯空军基地部署C-17运输机及疑似B61-12核弹 这是自2008年撤回核武器后首次重新部署 [4] 欧洲核威慑体系调整 - 马克龙多次提及法国核力量"延伸威慑" 默茨建议法英将核保护伞延伸至德国 英法伦敦会晤明确将共同提供核保护伞 [3] - 美国核武器重新部署英国被视为对法国核保护伞倡议的回应 但未能消除欧洲对美国承诺的疑虑 [4][5] 北约内部分歧加剧 - 五国(法意波捷匈)公开拒绝美国"重新武装乌克兰"计划 该计划要求北约成员国支付美国援乌武器费用 [5] - 特朗普政府在军费分摊乌克兰援助及关税问题上采取"美国优先"立场 迫使欧洲重新评估欧美关系 [5] 英欧关系重构进程 - 英欧5月举行脱欧后首次峰会 标志关系进入新阶段 法国对英态度从强硬转向重启关系 [3] - 英德防长2023年10月签署《三位一体防御协议》为《肯辛顿条约》奠定基础 显示意识形态差异(英左翼德右翼)未阻碍合作 [3] - 法德计划8月底举行政府联席会议 该机制始于2003年希拉克与施罗德时期 [3]
美国卖、乌克兰收、北约付:这笔武器交易透着特朗普味儿
新京报· 2025-07-15 12:55
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并由北约承担费用 [1] - 特朗普表示将向乌克兰提供"各种非常先进的军事装备",并称"这对我们来说就是做生意" [1] - 这是特朗普在俄乌冲突立场上的又一次转变,此前他曾多次改变对乌军事援助政策 [1] 特朗普改变立场的原因 - 俄乌战场形势变化是原因之一,俄罗斯近期发射的无人机和导弹达到冲突以来最高水平,乌克兰防空压力大增且装备接近枯竭 [2] - 美国国内政治因素也促使特朗普改变立场,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1060亿美元直接军事援助和600多亿美元间接援助,引发MAGA派不满 [2] - 特朗普需要在保持对地缘事务影响力与安抚MAGA派之间取得平衡,因此采取由北约买单的方式 [2] 北约同意买单的背景 - 北约在6月25日海牙峰会上达成协议,同意全额支付援乌爱国者导弹费用 [3] - 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后首次参加的北约峰会,北约秘书长吕特定调尽量满足特朗普要求以淡化分歧 [3] - 北约32个成员国同意到2035年将军费开支提高至占GDP5%,相比这一长期承诺,为爱国者导弹买单只是短期妥协 [3] 可能的资金承担方 - 德国是最有可能的出资者,德国总理表示准备采购更多爱国者系统,国防部长已赴华盛顿讨论此事 [4] - 超过三家欧洲合作伙伴有意参与购买美国的爱国者系统 [4] - 欧洲北约成员国自身防务资金存在巨大缺口,欧盟原计划到2030年投入8000亿欧元提升军备,目前仅筹备1500亿欧元 [4] 潜在影响 - 北约掏钱买美国军火与法国提倡的欧洲战略自主存在矛盾,可能在北约内部制造新裂痕 [4] - 美国国会正计划通过法案赋予特朗普对所谓帮助俄罗斯的国家加征最高500%关税的权力,其潜在破坏力更大 [5]
国际观察丨增强“对美免疫力” 英法能否冰释前嫌
新华社· 2025-07-11 20:41
英法关系重启 - 法国总统马克龙成为英国"脱欧"后首位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欧盟国家领导人,双方在军事合作、非法移民管理、经贸投资等领域达成多点共识 [1] - 英法签署《诺斯伍德宣言》,首次明确将协调独立核威慑力量,成立英法核指导小组由两国最高行政机构直接领导 [2] - 两国推出非法移民"一进一出"协议,通过小船抵英的非法移民将被遣返法国,同时允许同等数量合法移民进入英国 [2] 美国因素驱动合作 - 特朗普政府减少对欧安全承诺并施压提升军费开支,其关税政策对英法经济造成重大冲击,促使两国寻求战略自主 [3] - 英国媒体指出美国政策不可预测性使英法"很少像现在这样需要彼此",跨大西洋联盟松动加速双方合作 [3] - 专家认为美欧关系变化迫使英法搁置"脱欧"分歧,双方在维护欧洲安全、提升军事能力等诉求高度契合 [3][5] 合作领域深化 - 宣布加强超级计算机、太空、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联合研发 [2] - 防务合作被马克龙称为"至关重要",斯塔默评价核协议是支持欧洲和北约的"了不起一步" [2] - 经贸投资合作被列为重点推进方向,但未披露具体金额或项目细节 [2] 结构性矛盾仍存 - 英国"脱欧"遗留问题、捕鱼权争端等历史罅隙持续影响信任重建 [4] - 非法移民协议遭南欧国家反对,西班牙等五国担忧移民遣返压力转移 [5] - 英国坚持将英美"特殊关系"作为外交优先项,在美欧冲突中面临战略平衡难题 [5]
被遗忘的乌克兰
虎嗅APP· 2025-07-06 21:23
俄乌冲突最新动态 - 美国暂停向乌克兰供应武器包括防空导弹、155mm炮弹、海马斯火箭弹等数量在几十枚到几千枚不等[3] - 暂停决定由五角大楼政策主管推动原因是担心美国武器库存不足[3] - 欧盟和泽连斯基未提前收到通知乌外交部召见美国驻基辅临时代办表达关切[3] 国际政治博弈 - 马克龙与普京进行两年多来首次通话持续两个多小时通报内容显示普京立场未变[4] - 马克龙通话目的包括探俄罗斯底线提高法国谈判地位测试普京对欧洲战略自主接受度温和施压乌克兰[5][6][7] - 特朗普与普京通话后表示未取得任何进展停火机遇已错过[8] 战场形势分析 - 俄军投入乌克兰战场约60万人一线作战部队比例已超四成处于夏季攻势状态[9] - 俄军2024年占领4168平方公里2025上半年占领2500平方公里五六月份占领1000平方公里[9] - 俄军控制卢甘斯克全境及顿涅茨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大部分地区并收复库尔斯克被占领土[9] 战略态势评估 - 俄军延续2024年以来"俄攻乌守"状态推进缓慢处于准阵地战模式乌军未出现大面积溃败[17] - 俄罗斯认为可通过缓慢进展赢得消耗战不接受"先停火后谈判"[17] - 欧洲押注俄罗斯社会经济生变认为其双轨经济模式不可持续[18] 国际援助情况 - 2022至2024年欧美平分每年超1000亿美元对乌直接援助[19] - 2025年援乌预算主要由欧盟承担部分美国援助处于"已承诺待支付"状态[19] - 援乌资金大部分用于支付乌政府工资养老金等民生支出而非直接投入战场[20]
被遗忘的乌克兰
虎嗅· 2025-07-06 11:07
美国暂停对乌军援 - 美国暂停向乌克兰供应包括防空导弹、155mm炮弹、海马斯火箭弹等在内的军事援助,数量从几十枚到几千枚不等[2] - 该决定由五角大楼政策主管推动,原因是担心美国武器库存不足,属于"技术性决定"[3] - 白宫表示此举是为了将美国利益放在首位,强调美国军事实力仍然强大[3] 国际反应 - 欧洲和乌克兰方面未提前获知该决定,乌外交部立即召见美国驻基代办表达关切[5] - 乌克兰迅速安排泽连斯基与特朗普进行了40分钟通话[5] - 克里姆林宫对美方决定表示欢迎,认为这将加速特别军事行动的结束[7] 法国与俄罗斯互动 - 马克龙与普京进行了两年多来首次通话,时长超过两小时[7][8] - 马克龙此举可能意在:1)提高法国在未来谈判中的地位;2)测试普京对"欧洲战略自主"的接受度;3)温和施压乌克兰[11][14][15] - 通话后马克龙向泽连斯基通报了内容,确认普京立场未变[8] 俄乌战场态势 - 俄军在乌克兰战场投入约60万人,其中一线作战部队比例已超40%[18][19] - 2024年俄军占领4168平方公里乌克兰土地,2025上半年占领2500平方公里,其中5-6月占领1000平方公里[22] - 俄军目前在红军城方向集中11万人,苏梅方向5万人,处于"夏季攻势"状态[19][34] - 战场呈现"俄攻乌守"态势,但乌军尚未出现大面积溃败[35] 经济影响 - 欧美过去三年每年向乌克兰提供超1000亿美元援助,2025年主要由欧盟承担[43][44] - 援乌资金大部分用于支付政府工资、养老金、能源补贴等非军事开支[45] - 俄罗斯面临财政赤字和军费负担激增,通胀压力巨大[38] - 俄罗斯"双轨经济"问题凸显,军工复合体受益而私营企业受困[39][40] 乌克兰国内情况 - 乌克兰公务员和教师等体制内人员薪资不降反升,均由外援支撑[46] - 乌克兰现有政府架构和社会体系已深度适应战争节奏[51] - 对基辅当局而言,停火与重建反而成为未知领域[52]
美国暂停对乌部分军援 欧洲猝不及防
新华社· 2025-07-04 09:01
美国暂停对乌克兰部分军援事件 - 美国白宫和国防部证实暂停对乌克兰的部分军援 包括30枚"爱国者"防空导弹 8500枚155毫米口径炮弹和142枚"狱火"空地导弹 [1] - 暂停军援由美国副防长科尔比推动 认为欧洲国家应在乌克兰问题上承担更多责任 [4] 各方反应 - 乌克兰国防部表示未收到军援变化的通知 乌方人士称"彻底震惊" [2] - 北约成员国希望美国重新考虑决定 认为美国做法与北约峰会决议"前后不一" [4][7]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乌美仍在就军援问题进行谈判 [10] 背景与影响 - 北约成员国刚同意将年度国防开支占GDP比例提高到5% 美国随后暂停军援引发争议 [2][4] - 美国担忧军火库存过度下降 除对乌军援外还涉及也门 以色列和伊朗等军事行动 [7] - 欧洲国家虽提供军事援助 但乌克兰仍严重依赖美国尤其在弹药和防空系统方面 [4] 后续进展 - 美国国务院称此次决定是"单一事件" 未停止对乌援助 将讨论后续举措 [9] - 美国国防部表示正在审查对乌军援以符合结束冲突目标并保持美军战备状态 [8]
王毅谈中欧建交50年重要启示
新华网· 2025-07-04 08:11
中欧关系发展 - 中欧建交50周年 贸易额从无到有 现在每日贸易量相当于过去全年总量 [1] - 中欧已结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定位为伙伴 主流基调是合作 关键价值是自主 发展前景是共赢 [1] - 双方应通过高层往来巩固合作 开辟下一个更加坚韧自主、成熟稳定、目光远大的50年 [1] 中国对欧政策立场 - 中国对欧政策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支持欧洲一体化、战略自主及成为多极格局重要一极 [2] - 无论欧洲处于顺境或逆境 中国政策从未改变 国际形势变化中立场一以贯之 [2] - 反对将经贸问题泛安全化 驳斥唱衰中欧关系的言论 强调时代进步潮流不可阻挡 [2] 中国全球影响力 - 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稳定力量 对世界经济增长年贡献率达30%左右 [2] - 中国坚持高水平开放 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2] - 在和平安全领域保持最佳大国记录 不策划战争、不参与冲突、不搞地缘争夺 [2] 国际合作倡议 - 中国愿向欧洲国家分享发展机遇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 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 反对使用武力和单边制裁 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 [2]
欧洲应该加强战略自主(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6-30 05:50
跨大西洋关系现状 - 美国新政府的外交和国防政策对跨大西洋联盟造成重大冲击,包括试图绕开欧洲解决乌克兰危机、收紧对欧洲安全承诺,并声称对欧盟征收50%关税 [1] - 美国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批评欧洲,表明跨大西洋关系发生重大转变,欧洲传统盟友不再享有特殊考量 [1] - 美国偏好单边策略,在巴拿马运河、格陵兰岛等问题上已显现,可能导致国际体系更加动荡不安 [1] 欧洲应对策略 - 欧盟和英国达成贸易和安全协议,法国和英国加强安全合作,为欧洲长期调整做准备 [2] - 欧盟国家需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完整常规力量,以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实现常规威慑和防御 [2] - 欧盟已准备好反制工具应对美国关税,但在对美关系问题上仍面临内部共识不足的挑战 [2] 跨大西洋经济关系 - 跨大西洋经济关系仍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纽带之一 [2] - 稳定的欧洲符合全球主要经济体和世界的共同利益 [2]
国际观察丨马克龙访问格陵兰岛 欧美战略博弈升温
新华社· 2025-06-19 07:13
马克龙访问格陵兰岛的战略考量 - 马克龙成为特朗普威胁"吞并"格陵兰岛后首位访问该地的外国元首,展现法国和欧盟对格陵兰岛的支持 [1] - 访问旨在提升法国在欧洲战略自主进程中的引领地位,反对美国对格陵兰岛的施压 [1] - 法国持续推进欧洲防务自主能力建设,减少对美国的战略依赖 [1] 欧盟与格陵兰岛的战略合作 - 格陵兰岛蕴藏丰富稀土等矿产资源,且占据北极航道关键节点,是美国觊觎该岛的主要原因 [2] - 格陵兰岛希望深化与欧盟的"双边"关系,将矿产资源列为合作领域 [2] - 欧盟需要与格陵兰岛加强经济发展、低碳能源转型和关键矿产方面的合作 [2] 法国强化北极地区防务影响力 - 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北极冰川消融,北极航道战略价值持续攀升 [3] - 马克龙提出在北极地区与波罗的海国家、北欧国家及加拿大等开展联合军事演习的倡议 [3] - 法国推动格陵兰岛由跨大西洋安全体系转入欧洲防务体系 [3] 欧美战略博弈与格陵兰岛的未来 - 格陵兰岛在欧美战略博弈中难以独善其身,加强与欧洲合作成为其必然选择 [4] - 欧洲加速与美实施战略分离,防止格陵兰岛落入美国手中是欧洲维护自身战略利益的必然之举 [4] - 格陵兰岛重返欧盟可能在未来被提上日程 [4]
上台第20天,默茨一把火烧向美国,措辞不同寻常,默克尔重出江湖
搜狐财经· 2025-06-01 15:46
德国新任总理默茨的强硬立场 - 德国新任总理默茨在美欧关税问题上展现强硬立场 威胁若贸易冲突升级 欧盟可能对美国科技公司采取报复措施 [1][3] - 默茨政府对美国关税议题的态度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更加坚决 [5] - 默茨政府上台后在外交事务中展现出强硬立场 包括威胁对美国科技公司展开报复 这既是为了展示领导力 也是出于追求更大独立性的战略考量 [7] 德国面临的经济挑战 -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 将面临美国新关税政策导致的出口受阻和国内生产总值下降的挑战 [3] - 德国经济与能源部长强调美欧市场息息相关 任何单方面关税措施都可能引发双边经济萧条 需通过迅速谈判修复关系 [3] 欧盟对美关税问题的立场 - 许多欧盟国家在抵制美国关税霸凌的立场上与德国保持一致 欧盟高层表示若谈判未达预期将采取必要报复措施 [5] - 德国在推进欧洲战略自主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坚持原则的德国会成为抵制美国霸凌斗争中的重要角色 [7] 前总理默克尔的政策观点 - 前总理默克尔不赞同默茨政府的某些做法 在非法移民问题上发出警告 认为单方面加严边境管控可能导致欧盟面临灾难性后果 [7] - 默克尔主张寻求欧盟范围内的解决方案 认为唯有各国在难民问题上达成共识才能创造有利于欧洲发展的外部环境 [8] 德国内部政策分歧 - 默克尔与默茨虽同属基督教民主联盟 但在政策立场上表现出巨大差异 默克尔近期公开对难民问题表态 警告新政府决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