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化人民城市
icon
搜索文档
城市更新,如何保留独特底蕴(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人民日报· 2025-10-23 06:21
这些年,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多了,城市越来越新,生活也很便利。城市在更新的过程中,如何保留底蕴 和个性?我们的城市,应该有怎样的现代化? ——人民网网友 社交媒体上,常有人分享为什么爱上一座城市,有的因为当地的一座古建、一条老巷,有的因为"巴 适"的生活方式,还有的因为锅气满满的一餐一饭……恰恰是这些,构成了一座城市的独特底蕴和独有 魅力。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相当于它的"身份证"。 中国式现代化涉及方方面面,自然也包括城市的现代化。"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 市不断更新,是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同时也要留住底蕴和个性。 底蕴给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历史文化遗存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底色。在北京,中轴线如一条贯穿古今的秩序脊 梁,书写着悠久壮美的历史文脉;在江苏苏州,纵横水巷与粉墙黛瓦织就江南风韵的"双面绣"……文明 传承、文化延续,共同的历史记忆让城市有了精神家园,让人们的乡愁有了温柔寄托。 底蕴让城市更具魅力,让人们近悦远来。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空间,正如人的个性不同,每座城市也有自己的风格秉性。城市底蕴赋予当地人性格 底色,也吸引更多"投脾气"的人前来旅游定居、集聚赋 ...
全面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郑州日报· 2025-10-20 09:01
会议核心目标与原则 - 会议核心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 [1] - 发展目标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1] - 发展主题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主线为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重要抓手为推进城市更新 [1] - 重要原则为“五个转变、五个更加注重”,具体路径包括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 [1][3] 城市发展格局与体系规划 - 构建“一主两副、一圈两带、四域多点”发展格局,做强郑州中心城市,提升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能级 [2] - 加快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推动郑开同城化提质提速提效,建设沿京广、陇海铁路城市发展带 [2] - 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郑州都市圈为引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体系 [2] - 优化城市布局与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结合,打造物流枢纽城市、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发展各类要素市场 [2] 城市发展关键领域与举措 - 聚焦动能转换,通过创新、改革、开放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 [3] - 聚焦品质提升,通过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 [3] - 聚焦绿色转型,通过环境治理、节能降碳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3] - 聚焦风险防控,通过增强设施、建筑、空间、管理韧性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 [3] - 聚焦文脉赓续,通过塑造特色风貌、守护历史底蕴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3] - 聚焦治理增效,通过党建引领、网格支撑、数智赋能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3] 城乡统筹与保障机制 -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2] - 加强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强化作风保障,建强专业队伍以凝聚建设合力 [3]
刘宁在省委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 全面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王凯主持 孔昌生出席
河南日报· 2025-10-17 19:14
城市发展战略核心目标 -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支撑 [1] - 以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 [1] - 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 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 [1] 区域发展格局规划 - 构建一主两副 一圈两带 四域多点发展格局 [2] - 做强郑州中心城市 提升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 [2] - 加快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推动郑开同城化提质提速提效 [2] - 建设沿京广铁路城市发展带和沿陇海铁路城市发展带 [2] - 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 郑州都市圈为引领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体系 [2] 城市发展关键领域 - 聚焦动能转换 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 [3] - 聚焦品质提升 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 [3] - 聚焦绿色转型 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3] - 聚焦风险防控 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 [3] - 聚焦文脉赓续 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3] - 聚焦治理增效 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3] 城市发展原则与支撑 - 坚持以水定城 以人定城 以地定城 以产定城 以文定城 [3] - 坚持人口 产业 城镇 交通一体规划 [3] - 加强领导 健全体制机制 完善政策法规 建强专业队伍 [3]
现代化人民城市,浙江如何“高水平”建设?
中国新闻网· 2025-10-14 10:53
现代化人民城市,浙江如何"高水平"建设? 中新网杭州10月14日电(鲍梦妮)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引擎,是文化根脉传承的主要载体,更是人民 幸福生活的温暖家园。浙江省委城市工作会议日前在温州召开,明确高水平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 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吸引力、引领力、辐射带动力、可持续发展力。 当下,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 主的阶段。站在新阶段,浙江以"高水平"为标准建设城市,底气何来? 既有基础上,浙江将如何发力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现代化"是对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的综合性要求,而"人民"体现了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本质属性。 两者兼得,方为"此心安处"。 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看来,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既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建设治理,又精准回应人民诉求,着力解决住房老旧、设施老化等急难愁 盼问题,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该省公布的一组目标数据体现着以人为本的关怀:到2027年,实现城市周边村基本实现供水、污水处理 一体化全覆盖,液化气城乡统一配送入户率达90%以上 ...
浙江:到203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人民城市
中国新闻网· 2025-10-12 20:44
中新网温州10月12日电(鲍梦妮)"到203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人民城市,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化人民城 市。"10月12日,浙江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在温州举行,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省目 标时如上表示。 城市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悉,浙江全省常住人口城 镇化率已达75.5%,人均GDP达13.56万元,已建成城乡风貌样板区405个、未来社区1039个,保障性住 房和棚改安置房惠及群众1300万人。 会议现场。鲍梦妮摄 在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发挥着带动作用。以缩小"三大差距"为目标,浙江将构建以 县城、中心镇、重点村为支点的支撑体系,实施城乡供水、污水、用能等六大一体化工程,推动城市产 业和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该省目标到2027年,城市周边 村基本实现供水、污水处理一体化全覆盖,液化气城乡统一配送入户率达90%以上。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眼下,浙江正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动能转换,该省计划培育创新生态, 打造创新城市,助力"两新"深度融合,加强经开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等各类 ...
着力保障基本住房需求 不断满足多样化改善性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宜居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 全国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城市危旧房改造等安置住房1100多万套(间)惠及3000多万群众 [1] - 建立了包含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2] - 坚持货币补贴和实物保障相结合 健全保障性住房申请、轮候、准入、使用、退出等管理机制 [2] 房地产市场发展 - 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 [2] - 全国有15个省、区、市二手住宅交易量超过新房 存量住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 - 全国750多万套已售难交付的住房实现交付 扎实推进保交楼工作 [2] 城市更新与基础设施改造 - 更新改造供水、燃气、供热等地下管网84万公里 [1] - 打造"口袋公园"1.8万多个、城市绿道2.5万公里 [1] - 实施适老化、无障碍的改造小区有5.6万个 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地2800多万平方米 [3] 老旧小区改造 - 重点推进"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 [3] - 增加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6.4万个 [3] - 将重点采取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高效能推进城市治理等举措 [3]
现代化人民城市这样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7 07:54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转型"包袱"变"财富" 人民日报记者 范昊天 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记者看到,一台台车身在头顶的传送 带上平稳滑行,灵活的机械臂将轮胎、座椅、中控台等零部件一一组装到位。仅需118秒,一台新能源 汽车便稳稳下线。 "935台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可同时混流生产4种车型,每台车都能实现'定制化'。"岚图汽车首席执行 官卢放介绍,这里原本是一家燃油车工厂,公司创新采用AI视觉检测系统、5G全连接工厂等新技术, 用时14个月改建成一座新能源车智慧工厂。5年多来,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超过20万辆,创造产值超过 500亿元。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7月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 标,明确"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6个方面的内涵。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 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 效 ...
勇担国家中心城市使命 谱写人民城市郑州新篇
郑州日报· 2025-09-12 08:39
城市战略定位 - 郑州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经济交通和人口大市 拥有米字形高铁网 国际航空枢纽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战略资源 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枢纽节点和重要制造业基地 [2] - 郑州已形成2+2+9口岸体系 成为全国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内陆城市 2024年进出口总额完成5565.8亿元 连续13年居中部城市首位 [8] - 城市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致力于打造现代化人民城市样板 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1][2] 基础设施建设 - 系统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 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增强城市运行安全韧性和稳定性 [3] - 加快城区积水点改造 做好西部山区地质灾害风险防范 确保黄河安澜和南水北调工程安全 [3] - 新郑国际机场年货邮吞吐量达82.5万吨 位居全球货运机场40强 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上半年开行数量居全国城市第2位 [8] 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 - 全市研发平台达5616家 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84% 驻郑院士85人 人才总量突破300万人 [7]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129家 高新技术企业6000家 [7] - 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00亿元 增长22%以上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8% 增幅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 [7] - 重点围绕7+20重点产业链群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在智能设备新能源汽车赛道发力 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7] 民生服务体系建设 - 设立100亿元青年创新创业基金 实施五年百万大学生留郑计划 2022年以来引进青年人才72万人 [5] - 2024年底常住人口达1308.6万人 平均年龄34.7岁 城市年轻力指数排名全国前列 [5] - 国家医学中心(中医类)落地实施 加快建设7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 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布局最多城市 [4] - 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实现基层能力县域服务水平群众健康获得感三提升 就医负担一降 [4] 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 - 拥有8000年裴李岗文化至3600年商都文化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3项 数量规模居全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第二 [6] - 入选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6项 位居全国城市首位 持续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6] - 创作《唐宫夜宴》等爆款作品 打造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文旅项目 [6] 城市治理体系创新 - 创新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 构建十个一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高效能治理体系 [9] - 2023年10月以来累计处理各类事件721.6万余件 实现线上统一平台办理与线下力量下沉相结合 [10] - 以建设智能体城市为载体 聚焦政务服务社区服务应急管理等重点领域 打造人工智能+应用 [10] 区域协同发展 - 以郑开同城化为牵引 推进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聚焦交通同网产业同链文化同兴生态同建服务同享创新联动 [11] - 坚持强核固圈领群协同推进 提升都市圈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 [11]
城市竞争力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5年夏季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8-29 16:55
中国城市发展战略转型 - 中国城镇化态势从大规模快速化转向中低速微增长阶段 城市发展逻辑从增量供给转向存量迭代[4] - 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需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模式[4] - 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蓬勃发展 但需警惕盲目攀比和中低水平重复竞争问题[5] 产业布局优化方向 - 建议因城施策进行产业精准化分工和差异化布局 避免同质化竞争[5] -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破除产业链内卷式竞争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5] - 中国在智能技术发展上具有显著规模优势 有助于应对人工智能风险[3] 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 - 建设共富型现代化城市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4] - 需完善城镇化主体形态 促进城镇间公共资源配置均衡化 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4] - 中国探索建设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创新型城市多样化路径 为世界城市发展贡献智慧[3] 学术研讨重点领域 - 会议聚焦构建共富型现代化城市体系 城市更新时代背景 城乡融合形态等重点议题[3][4] - 专题讨论涵盖智能时代全球城市创新增长 全球产业创新与城市转型 全球城市治理可持续发展等领域[6] - 来自中美德日西墨等多国专家学者参与研讨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机构主办承办[6]
《人民日报》刊发郭宁宁署名文章: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续写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这篇大文章
人民日报· 2025-08-29 07:56
福州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背景 -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主持编制《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3820"战略工程),擘画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宏伟蓝图 [1][10] - 1995年明确目标:在"3820"战略工程基础上,经过二三十年时间(2035年左右)使福州跻身国际先进城市行列 [1][10] - 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重要理念和战略部署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一脉相承 [1][10] 战略规划与理论体系 - 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市域层面的先行探索 [3][12] - 习近平同志30年前提出现代化城市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技、基础设施及人的现代化,并具备高度国际开放性 [14] - 系统构建"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海上福州"、现代化国际城市等发展战略体系 [13] 经济发展成就 - 培育形成6个千亿产业集群和4个千亿产业园区 [18] - 建成1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3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18] - 数字经济规模超7900亿元,占GDP比重56%,近5年年均增长近20% [18] - 海洋生产总值约34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18] 文化建设成果 - 推动三坊七巷、海丝史迹、船政文化史迹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19] - 闽剧等1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保护名录 [19] - 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成功举办 [19] - 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 [19] 民生保障措施 - 每年财政支出八成左右用于民生领域 [20] - 打造"好年华聚福州"、"福你就业"、"有福之州幸福老人"等民生品牌 [20] - 荣膺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20] 生态环境建设 - 森林覆盖率和空气质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前列 [22] - 建成近1500座公园和1800公里山水福道的"千园之城" [22] - 实施西湖综合整治、内河水系治理和闽江下游防洪工程 [22] 未来发展方向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3] - 深入实施民营经济强省强市战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23] - 高标准打造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中印尼"两国双园"等开放平台 [25] - 加快建设福马"同城生活圈"和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