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成式人工智能(AI)
icon
搜索文档
拆解iPhone Air
36氪· 2025-10-24 21:35
产品设计与工程创新 - 新款iPhone Air厚度为5.6毫米,创下历代iPhone最薄纪录,与上代同价位机型iPhone 16 Plus相比,面积缩小7%,厚度减少28%,重量减轻17% [4][5] - 为实现轻薄机身与长续航的平衡,电池采用不规则形状的特殊封装以最大化利用内部空间,电池负极材料从传统石墨改为硅材料,使小尺寸电池能高效供电,实现与16 Plus同等的27小时视频播放续航 [4][8][9][11] - 电池成本急剧升高,Air的电池成本为22美元,是16 Plus电池成本的2.8倍 [12] 功能调整与零部件整合 - 为扩大电池面积并降低耗电量,Air削减了多项功能:后置主摄像头从2个减至1个,顶部和底部扬声器被集中到顶部,并去除了物理SIM卡槽 [14] - 内部布局大幅调整,电子部件基板从电池侧面集中至机身顶部,触觉部件移至机身底部,以优化空间 [16] - 通信半导体改用苹果自家设计的"N1"(Wi-Fi)和"C1X"(移动通信),据称C1X使整机耗电量比iPhone 16 Pro的调制解调器减少30%,并实现更高速通信 [16][19] 成本结构与市场战略 - Air最低配256GB版本估计成本约为539美元,成本率为54%,与16 Plus的256GB产品(55%)几乎持平 [21] - 苹果调整产品策略,Air最低容量设定为256GB,售价999美元,而16 Plus的128GB产品售价899美元,通过停止销售利润空间较低的128GB产品来确保收益 [21] 行业趋势与技术挑战 - 智能手机功能日益丰富导致耗电量增加,在小型化趋势下,需在有限空间内高效配备电池并降低零部件耗电量 [7] - 屏幕顶部摄像头传感器尺寸增大,由索尼集团制造,分辨率提升以增强自拍功能,高端机型首次引入液体散热部件为半导体降温 [23] - 行业观点指出,Air在技术上的新颖之处有限,智能手机硬件方面的技术创新空间正在缩小 [24]
拆解iPhone Air
36氪· 2025-10-20 17:49
打开Air的机身外壳,最显眼的是呈不规则形状的电池。16 Plus的电池为长方形,而Air采用 了不规则形状的特殊封装电池。"作为电池来说,这是一种很难制作的形状",电池负极材料 采用了硅而不是传统的石墨,使Air实现了与16 Plus同等的续航时间…… 在美国苹果9月19日开始销售的新款iPhone中,备受关注的是厚度仅5.6毫米、创下历代iPhone最薄纪录 的"Air"。拆解该手机后发现,为了兼顾轻薄与长时间续航,通过舍弃部分功能,确保了电池容量,显 示出苹果的一番苦心。 此次,日本经济新闻在调查公司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东京都中央区)的协助下,对iPhone Air进 行了拆解调查。并将其与上年的同价位机型iPhone 16 Plus进行了对比。 与16 Plus相比,Air的面积缩小7%,厚度减少28%,重量减轻17%。但续航时间为"27小时视频播放时 长",与16 Plus相同。在联网情况下,虽短了两个小时,但仍保持了与16 Plus同等的"电池续航能力"。 为了扩大电池安装面积并降低耗电量,Air也削减了多项功能。后置主摄像头从2个减至1个。原来分别 位于机身顶部 ...
拆解iPhone Air
日经中文网· 2025-10-20 16:00
产品设计与工程创新 - 新款iPhone Air厚度仅5.6毫米,创下历代iPhone最薄纪录,与iPhone 16 Plus相比面积缩小7%,厚度减少28%,重量减轻17% [2][4] - 为实现轻薄化与长续航,公司采用不规则形状的特殊封装电池以尽量确保更大的电池面积,电池负极材料采用硅而非传统石墨,使Air实现与16 Plus同等的27小时视频播放续航时间 [2][4][6][9] - 为扩大电池安装面积并降低耗电量,产品削减了多项功能,包括后置主摄像头从2个减至1个,将顶部和底部扬声器集中到顶部,并去除了物理SIM卡槽实现电子化 [10] 成本与供应链分析 - 电池成本急剧升高,Air的电池成本为22美元,是iPhone 16 Plus电池成本的2.8倍 [9] - Air最低配版本256GB产品的估计成本约为539美元,成本率为54%,与16 Plus的256GB产品成本率55%几乎持平 [15] - 屏幕顶部的摄像头传感器由索尼集团制造,为增强自拍功能提高了分辨率,高端机型首次采用用于半导体降温的液体散热部件 [16] 技术战略与行业趋势 - 公司在Air中增加了自家设计的负责Wi-Fi等无线通信的"N1"和用于移动通信的"C1X"半导体,通过采用C1X使整机耗电量比iPhone 16 Pro的调制解调器减少30%,并实现更高速通信 [12][14] - 智能手机硬件技术创新空间进一步缩小,Air终端在技术上的新颖之处有限,公司作为智能手机发明者在软件技术领域引入生成式AI的进展已被指落后 [16] - 公司通过停止销售利润空间较低的128GB版本,将Air最低容量设定为256GB并以999美元价格销售,以应对iPhone销售价格逐年上涨但单纯提价面临困境的战略挑战 [15]
苹果iPhone Air拆解:值得买吗?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16 09:00
产品设计与性能 - 新款iPhone Air厚度为5.6毫米,创下历代iPhone最薄纪录 [2] - 与iPhone 16 Plus相比,Air面积缩小7%,厚度减少28%,重量减轻17% [4] - 通过设计优化,Air实现了与16 Plus相同的27小时视频播放续航能力,在联网情况下仅短2小时 [4] 电池技术创新 - 为确保轻薄机身下的续航,Air采用不规则形状的特殊封装电池以最大化电池面积 [8] - 电池负极材料从传统石墨改为硅,使小尺寸电池能高效供电 [10] - 电池成本急剧升高至22美元,是iPhone 16 Plus电池成本的2.8倍 [10] 功能与零部件整合 - 为扩大电池面积并降低耗电量,Air将后置主摄像头从2个减至1个,并将顶部和底部扬声器集中到顶部 [12] - 实现SIM卡电子化,去除了物理卡槽,部件布局发生变化,电子部件基板被集中到机身顶部 [12][14] - 苹果在Air中增加了自家设计的无线通信芯片N1和行动通讯芯片C1X,据称采用C1X后整机耗电量比iPhone 16 Pro的数据机减少30% [14][16] 成本结构与供应链 - Air最低配256GB版本估计成本约为539美元,成本率为54%,与16 Plus的256GB产品(55%)几乎持平 [16] - 主要半导体成本为135美元,较16 Plus减少7%,DRAM成本为31美元,增加63%,且供应商由美光科技换为三星 [16] - 摄像头成本为23美元,减少7%,前置摄像头成本为7美元,是原来的2.4倍,传感器由索尼制造 [16] 市场战略与行业趋势 - 苹果通过停止销售利润空间较低的128GB产品,将Air最低容量设定为256GB,售价999美元,以确保收益 [17] - 分析指出智能手机在硬件方面的技术创新空间进一步缩小,苹果在软件技术领域引入生成式AI的进展已被指落后 [20] - 高端机型首次采用液体散热部件为半导体降温,屏幕顶部的摄像头传感器变大,解析度提高以增强自拍功能 [20]
半导体技术持续突破 测试介面厂颖崴、旺硅、精测运营爆发
经济日报· 2025-09-21 07:18
行业趋势与市场驱动 - 探针卡市场成长主要受汽车、通信、医疗、消费电子等领域需求增长推动,特别是在微机电系统探针卡方面 [1] - 先进封装技术进步、高性能计算、生成式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辅助系统需求快速提升,推动微机电系统探针卡市场成长 [1] - 上游晶圆厂扩产抬升全流程测试强度,前段晶圆测试需要更高通道数与更严苛的热与高频条件,直接推升探针卡单价与耗用量 [1] 主要公司运营动态 - 颖崴聚焦高频高速、高端市场,在5G手机APU、服务器、高性能计算、图形处理器、中央处理器等高复杂度产品线测试界面已布局 [2] - 颖崴垂直探针卡产品营收占比达双位数,微机电系统产能持续提升,探针产能目标从去年300万针提升至450万针 [2] - 旺硅高端探针卡接单爆满且稼动率满载,垂直式探针卡月产能从去年底约90万针提升至第二季度突破120万针,微机电系统探针卡月产能目标在今年底挑战100万针 [2] - 精测推动更多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车用等新专案,在北美客户市占率持续扩大,已通过美系图形处理器客户新一代产品验证 [2]
传OpenAI与英伟达(NVDA.US)将于下周宣布在英国数据中心投资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9-12 12:00
投资计划 - OpenAI与英伟达计划承诺支持数十亿美元的英国数据中心投资 [1] - 项目合作方包括总部位于伦敦的数据中心企业Nscale Global Holdings Ltd [1] - 美国公司预计在特朗普访问期间宣布总额达数百亿美元对英国投资 [1] 欧洲市场拓展 - OpenAI正寻求扩大其在欧洲的商业运营 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及对硅谷科技的怀疑 [2] - 5月宣布"OpenAI for Countries"计划 拟将旗舰Stargate数据中心项目扩展到海外 [2] - 7月表示将成为挪威新数据中心的主要客户 该项目由Nscale建设、挪威投资公司Aker ASA提供资金支持 [2] 数据中心建设 - Nscale于2024年5月成立 已承诺三年内向英国数据中心行业投资25亿美元 [2] - 劳顿园区最多可容纳45,000块英伟达专为AI设计的GB200超级芯片 [2] - 4月报道称Nscale正寻求筹集27亿美元 以在与字节跳动合作基础上建设AI基础设施 [2] 全球投资对比 - 欧洲投资规模相形见绌 阿联酋分部承诺提供5吉瓦容量 [2] - 美国Stargate项目目标为4.5吉瓦容量 [2] - OpenAI及其合作伙伴包括软银集团和甲骨文承诺最多投资5,000亿美元 [2] 行业政策环境 - 欧洲政治和商业领导人呼吁加大对支持生成式AI的设施投资 [1] - 英国首相1月宣布计划通过对数据中心和芯片投资来"加速AI" [1] - 英国呼吁创建"AI增长区" 使数据中心获得快速审批并接入电网 [1]
新加坡投资巨头大手笔增持 和铂医药何以成为国际资本“新宠”?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10:14
核心观点 - 新加坡政府投资基金GIC增持和铂医药股份 持股比例从1.62%提升至6.37% 斥资5.11亿港元[2] - 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1倍至5.23亿元 总收入同比增长327%至7.25亿元[6] - 与阿斯利康等国际医药巨头达成多项战略合作 潜在里程碑付款总额超60亿美元[4][5] 资本运作 - GIC以每股12.7133港元均价增持4022.2万股 涉资5.11亿港元[2] - 阿斯利康以每股10.74港元认购9.15%新发股份 认购价较当日收盘价溢价37.2%[4] - 现金储备达22.91亿元 较去年底增长92%[6] 技术平台 - Harbour Mice平台可生成全人源单克隆抗体 包括H2L2和HCAb形式[3] - HCAb平台开发的HBICE免疫细胞衔接器突破传统抗肿瘤疗效限制[3] - HBICATM双特异性免疫细胞拮抗剂支持免疫疾病创新药研发[3] - 四大技术平台(Harbour Mice/HBICE/HBICATM/单B细胞克隆)构成下一代抗体研发引擎[7] 商业合作 - 与阿斯利康达成三项合作:2022年双抗授权 2024年临床前抗体许可 2025年战略合作含1.05亿美元首付款及45亿美元潜在里程碑[4] - 诺纳生物与辉瑞签署HBM9033抗体偶联药物全球独家授权协议[5] - 与大塚制药合作开发HBM7020 获4700万美元首付款及6.23亿美元潜在付款[5] - 累计达成40多项合作 潜在总金额超百亿美元[6] 研发进展 - 重点推进HBM4003、HBM9378(TSLP单抗)、HBM1020等临床管线[7] - 与英矽智能合作利用AI加速抗体发现[5] - 将TSLP单抗HBM9378海外权益授权Windward Bio 潜在金额9.7亿美元[5] - 与阿斯利康在北京共建创新中心 合作期限最长十年[4] 商业模式 - 创新"项目+股权+联合研发"深度绑定模式[4] - 多元化合作模式包括战略合作/授权合作/平台合作/创新孵化[6] - 2025年上半年通过BD达成4项合作 涵盖传统授权与NewCo模式[6]
和铂医药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约5.23亿元 同比增长51倍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09:1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约7.25亿元 同比增长327% [2] - 同期净利润约5.23亿元 同比增长51倍 [2] - 现金储备约22.91亿元 较2024年底增长92% [2] 业务模式与战略 - 创新产品对外授权与合作成为常态化收入来源 [2] - 依托Harbour Mice技术平台建立全球合作生态 [2] - 业务模式涵盖战略合作、授权合作、平台合作及创新孵化 [2] 重大合作项目 - 2025年3月与阿斯利康达成全球战略合作 涵盖多特异性抗体疗法研发 [3] - 阿斯利康以1.05亿美元认购公司9.15%新发行股份 [3] - 2025年1月与Windward Bio签署HBM9378全球授权协议(不含大中华区) [3] - 2025年6月与大塚制药就BCMAxCD3双特异性抗体HBM7020达成全球合作 [3] - 2025年2月与英矽智能达成AI驱动抗体发现战略合作 [3] 研发管线与技术平台 - 专注免疫性疾病及肿瘤领域创新药研发 [4] - 核心平台包括Harbour Mice全人源抗体技术及HBICE药物发现引擎 [2][4] - 重点推进HBM4003、HBM9378、HBM1020等临床阶段产品 [4] - 平台能力拓展至免疫及炎症领域新靶点开发 [4]
论文工厂产业化、AI代写成风 科学出版业面临学术诚信危机
科技日报· 2025-08-12 07:59
科学欺诈产业链现状 - 科学欺诈已形成涵盖论文工厂、出版商、编辑的复杂产业链[1] - 33名编辑存在异常 其中一名编辑处理的79篇论文中有49篇被撤回 比例高达62%[2] - 印度钦奈的学术研究与发展协会提供从论文写作到期刊发表的一站式服务 收费在250至500美元之间[3] - 2016年至2020年间疑似论文工厂产出的论文数量每1.5年就翻一番 增速是整体科学文献增长的10倍[3] 学术出版机构问题 - 《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期刊存在编辑处理论文异常现象[2] - 英国Hindawi出版社旗下10种期刊因类似问题导致停刊[2] - 通过分析PubPeer上2000多篇含有重复图像的论文 识别出多个论文集群在同一时间段发表在有限期刊上[2] AI技术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 自2022年ChatGPT问世以来 科学论文中AI生成内容比例持续上升[4] - 截至2024年9月 计算机科学领域约22.5%的论文摘要被识别为经过大语言模型修改[4] - 电气工程和系统科学领域AI生成内容比例为18% 统计学领域为12.9%[4] - 2023年研究发现有三分之一研究人员无法识别ChatGPT生成的医学期刊摘要[4] 学术诚信应对措施 - 出版伦理负责人表示已意识到论文工厂存在并将对相关编辑展开调查[5] - 出版商已投入大量资源解决研究诚信问题[5] - 需要建立更严格的标准规范AI技术使用 要求作者明确标注AI参与内容及比例[6] - 期刊启用基于词汇频率的算法模型检测AI生成内容[6]
日本进军先进封装,可行吗?
芯世相· 2025-07-02 15:54
文章核心观点 - Rapidus宣布进军半导体后道工艺领域,计划开发混合键合和面板级封装等下一代技术,以实现超短TAT生产[3][4] - 作者质疑Rapidus在前道工艺实现2纳米量产及后道工艺实现超短TAT的可行性[8][9] - 半导体行业正经历从前道工艺微缩化向后道3D IC技术的范式转变[26][29] - 3D IC时代代工厂需承担封装平台提供、芯片管理、外部采购及最终组装等任务[34][35][36][37] - 台积电已建立包括CoWoS、InFO、SoW等在内的3D IC平台布局[40][42][43] - HBM制造周期长、良率低且产能紧张,成为AI芯片生产的瓶颈[66][67][68] - Rapidus的2纳米量产和超短TAT 3D IC制造计划面临重大技术挑战[70][71] 半导体制造流程 - 半导体制造分为设计、前道工艺(晶圆制造)和后道工艺(芯片封装)三个阶段[5] - Rapidus计划2027年量产2纳米芯片,2025年已在北海道建成试验生产线[7] - 晶体管微缩化面临发热限制速度提升的瓶颈,促使Chiplet(3D IC)技术兴起[17][21] 3D IC技术发展 - 3D IC技术通过集成不同制程节点的多个芯片实现高性能运算,如英特尔GPU集成47个芯片[21][22] - 半导体行业技术重心从前道光刻转向后道3D IC,封装设计成为首要环节[29][30] - 台积电CoWoS平台用于英伟达GPU,需整合4纳米GPU、12纳米Base Die及1µm布线层等[47][57][58] 行业竞争格局 - 台积电建立完整3D IC平台体系(3D Fabric),包括CoWoS、InFO、SoW等[40][42][43][44] - HBM3e制造工艺复杂,良率仅55-70%,生产周期5-6个月,SK海力士2025年产能已售罄[65][66][67][68] - 日本政府已向Rapidus投入超1.7万亿日元补贴,但其技术路线面临现实性挑战[71] 技术挑战分析 - Rapidus仅具备2纳米工艺,但AI芯片需多制程节点协同,外部供应链难以配合超短TAT[70] - HBM采购周期长且产能受限,直接制约AI芯片封装进度[67][68][69] - 作者认为Rapidus在前道和后道工艺的目标均缺乏现实可行性[8][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