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收储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光伏股尾盘跌幅扩大 四季度光伏装机增长或承压 市场关注收储平台落地进展
智通财经· 2025-11-20 15:32
智通财经APP获悉,光伏股尾盘跌幅扩大,截至发稿,新特能源(01799)跌3.31%,报7.88港元;福莱特 玻璃(06865)跌2.81%,报11.43港元;福耀玻璃(03606)跌2.64%,报66.5港元;信义光能(00968)跌 1.43%,报3.45港元。 招商期货发布研报称,11月硅片、电池片排产环比十月分别下滑 4.9%、1.0%。 9 月光伏新增装机 9.66GW,同比-53.8%,环比-31.25%。"136 号文"机制电价政策在各省密集出台,预计国内第四季度光 伏装机增长承压。 此外,通威刘汉元近期表示,硅料收储不会触及反垄断。南华期货发布研报称,多晶硅方面,当前市场 短期交易主线围绕"11月收储平台成立与否"展开,后续将逐步切换至"11月仓单集中注销"的预期博弈, 同时需警惕政策或节点真空期内各类不实信息对市场情绪的扰动。 ...
光伏股尾盘跌幅扩大 四季度光伏装机增长或承压 市场关注收储平台落地进展
智通财经· 2025-11-20 15:25
光伏股市场表现 - 光伏股尾盘跌幅扩大,新特能源跌3.31%报7.88港元,福莱特玻璃跌2.81%报11.43港元,福耀玻璃跌2.64%报66.5港元,信义光能跌1.43%报3.45港元 [1] 行业供需与排产情况 - 11月硅片、电池片排产环比十月分别下滑4.9%、1.0% [1] - 9月光伏新增装机9.66GW,同比下滑53.8%,环比下滑31.25% [1] 政策与市场预期 - “136号文”机制电价政策在各省密集出台,预计国内第四季度光伏装机增长承压 [1] - 多晶硅市场短期交易主线围绕“11月收储平台成立与否”展开,后续将切换至“11月仓单集中注销”的预期博弈 [1]
港股异动 | 光伏股集体走低 通威刘汉元称硅料收储不会触及反垄断 野村称库存仍偏高需求偏弱
智通财经网· 2025-11-18 11:37
股价表现 - 光伏板块股票出现集体下跌,凯盛新能下跌3.94%至4.15港元,新特能源下跌3.14%至8.03港元,信义能源下跌3.88%至1.24港元,福莱特玻璃下跌2.77%至11.93港元,信义光能下跌2.72%至3.57港元 [1] 行业观点与建议 -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提出推动“硅料收储”,认为需要解决观念问题并在“反内卷”和反垄断上形成共识,同时行业应适当自律并留存冗余产能以应对需求变化 [1] - 刘汉元认为硅料收储不会触及反垄断,且不应成为质疑上游整合的理由 [1] 机构分析与短期预测 - 野村发布研报指出,行业中期加强自律有助于维持较高利用率、推动价格复苏及提升盈利水平 [1] - 短期内行业面临库存偏高及下游季节性需求疲软问题,导致产品价格趋弱 [1] - 预计11月份多晶硅产量将按月下降约2万吨至12万吨,硅片产量按月下降5%至57GW,电池产量按月下降2%至57GW [1]
光伏股集体走低 通威刘汉元称硅料收储不会触及反垄断 野村称库存仍偏高需求偏弱
智通财经· 2025-11-18 11:36
光伏股集体走低,截至发稿,凯盛新能(01108)跌3.94%,报4.15港元;新特能源(01799)跌3.14%,报8.03 港元;信义能源(03868)跌3.88%,报1.24港元;福莱特玻璃(06865)跌2.77%,报11.93港元;信义光能 (00968)跌2.72%,报3.57港元。 野村发布研报称,行业中期加强自律,将可维持较高利用率、推动价格复苏及提升盈利水平,不过短期 内则仍要面临库存偏高及下游季节性需求疲软,导致产品价格趋弱的问题,目前预计11月份多晶硅产量 将按月下降约2万吨至12万吨,硅片产量按月降5%至57GW,电池产量按月降2%至57GW。 消息面上,据澎湃报道,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称,推动"硅料收储":一是要解决观念和理念问 题,在"反内卷"和反垄断问题上形成共识;二是全行业需要适当自律,留存一部分冗余产能,以应对需 求的动态变化。刘汉元认为,硅料收储不会触及反垄断,这也不应成为质疑上游整合的理由。 ...
通威刘汉元谈光伏“反内卷”:既要反垄断又要反过度竞争
经济观察报· 2025-11-17 22:14
记者 潘俊田 "'反内卷'和防止垄断是不同时期全世界面临的共性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是要防止过度竞 争、无序竞争;在发达国家,更多是要反垄断。"在11月17日于成都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 产业大会上,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接受经济观察报等媒体采访时,针对光伏行业如何有效推动 行业自律问题时表示。 近年来,光伏行业深陷无序竞争的困境。自2023年底起,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陆续出现价 格大幅下滑的情况,部分产品价格甚至低于企业现金成本。 通威集团下属通威股份(600438.SH)是国内乃至全球硅料产能规模最大的公司。截至今年年中,通威 股份的硅料产能已超90万吨,太阳能电池产能超150GW,组件产能超90GW。 刘汉元表示,进行"硅料收储",就像自来水厂的总闸门,既可以控制"流量",又能将需求平衡在合理范 围,进而让产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推动行业实现良性发展。 刘汉元进一步称,推动"硅料收储":一是要解决观念和理念问题,在"反内卷"和反垄断问题上形成共 识;二是全行业需要适当自律,留存一部分冗余产能,以应对需求的动态变化。 目前,关于"硅料收储"的进展,主要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相关权 ...
彭博新能源财经:光伏行业需求增长放缓,2026年或成关键转折点
经济观察网· 2025-11-14 22:41
行业盈利前景 - 光伏产业链盈利修复有望在2026年后逐步兑现 [1] - 全行业产能出清速度相对缓慢 厂商间仍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压力 [1] - 价格修复需要更长时间等待 并需后续进一步政策推动才能实现 [1] 产业链价格现状 - 当前光伏全产业链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 [1] - 多晶硅价格稳定在5万元/吨左右 硅片稳定在1.3元/片左右 电池片稳定在0.3元/W左右 组件稳定在0.7元/W左右 [1] - 从今年年中开始 硅料到电池片价格出现止跌回稳迹象 但组件价格未能实现持续上涨 [1] - 最上游硅料环节自6月至今价格已经上涨50% 但涨价基本只在"硅料—电池片"的上游环节传导 [2] 市场需求与价格传导 - 价格在低位维持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下游开发商对组件涨价的接受度较低 [2] - 下游开发商面临光伏组件需求平淡的现状 导致价格传导不畅 [2] - 光伏组件市场增长放缓 未来十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将呈现波动下行趋势 2025—203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 [2] 政策与收益率影响 - 新能源发电原则上全部进入市场 对2025年6月1日及以后投产电站实施"新老划断" [2] -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 光伏项目的收益率在下降 [2] - 多省份已完成首批机制电价竞价 甘肃省机制电价最低为0.1954元/千瓦时 相比老电站享受的煤电基准价0.3078元/千瓦时低三分之一 [2] - 受此影响 光伏项目建设已出现放缓 今年3季度新增光伏装机约28GW [3] 行业动态与未来支撑 - 各省机制电价陆续出炉 开发商大多处在观望状态 [4] - 新的消纳场景如沙戈荒大基地 风光一体化等项目 能保障每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的绝对量维持相对较高水平 [4] - 业内希望通过"硅料收储"计划实现产能快速退出 但整体进度仍需观察 市场上关于监管 资金来源等问题的讨论仍比较激烈 [4]
光伏股“过山车”!装机高增速时代将不再,行业寄望海外增量市场掘金
第一财经· 2025-11-14 11:26
市场情绪与股价波动 - 光伏板块因“多晶硅收储平台取消”的传闻出现大跌 多只龙头个股盘中逼近跌停[1] - 在相关协会及公司辟谣后 板块重拾升势 多只股票涨幅超过5%[1] - 市场对传闻的激烈反应揭示了行业对产能出清信号的敏感度 反映了当前供需失衡与价格压力的现状[1] 行业产能与库存状况 - 全产业链各环节已建产能甚至能满足到2035年的全球光伏装机需求[1][3] - 2023-2024年全球新投产产能足以满足2025年的实际光伏装机需求[3] - 产能过剩伴随新建产能同质化问题 导致单纯依靠市场或价格竞争难以出清产能[3] - 全球硅料库存量或已突破50万吨创历史新高 国内多晶硅行业年底库存量大概率超过40万吨[3] 海外市场机遇与出口优势 - 中国光伏产品在海外绝大部分市场占主导地位 中东非、东南亚、印度是重点海外市场[4] - 中东非市场近两年年均光伏装机增长量预计超过20% 印度和东南亚市场至2035年将保持可观增速[4] - 中国光伏全产业链制造成本约8美分 远低于美国近50美分及东南亚等地10-20美分的成本[4] - 海外产能部署以组件为主 但上游硅片、电池片及设备技术仍严重依赖中国供应链[4]
多晶硅产能收储,究竟“富”了谁?
格隆汇· 2025-10-22 20:10
硅料产能收储计划概述 - 硅料产能收储计划旨在通过设立平台公司收购并整合过剩产能,以应对行业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问题,从而影响未来5年中国光伏行业的竞争格局 [1][4] - 该计划由协鑫科技等头部硅料龙头企业发起,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负责组织协调,方案经过近半年磨合已具可行性 [2][3][4] - 计划目标资金规模为500亿至600亿元人民币,用于收购约三分之一的多晶硅产能,但资金来源和具体运作细节仍存在不确定性 [6][11] 收储运作模式 - 参与企业需明确选择作为“收储方”(收购方)或“被收储方”(出售产能),平台公司将统揽全国硅料产能并调控开工率和最低售价 [4][5] - 收储平台公司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处罚,措施包括罚没其在平台公司的“押金”,未参与收储行动的企业可能面临行业采购抵制等制裁 [3][5] - 收购价格约为硅料项目原始建设成本的80%,被收储企业可收回大部分投资,交易款可能分期5年支付 [6][23] 资金筹措与财务影响 - 收储资金主要来自参与企业的出资和金融机构融资,牵头企业协鑫科技通过转让资产和定向增发筹集约64亿元人民币,但计划仅投入20-30亿元用于收储 [9][10] - 协鑫科技2025年中报现金比率仅为0.2059,短期偿债能力较弱,大全能源负债率低至8%,不同企业资金状况差异显著 [7][9] - 平台公司模式需硅料价格上涨至6-8万元/吨才能覆盖融资成本,若成功实施,收储企业可能在2023年第四季度扭亏 [12][13] 行业反应与潜在挑战 - 部分硅片企业因提前囤积硅料且珍惜现金,对硅料价格走势关注度下降,组件价格因供需失衡未能上涨,行业对反弹缺乏信心 [14][15][16] - 有观点担忧收储可能导致“拥硅为王”局面重现,硅料毛利率或达50%,但下游硅片、电池、组件环节利润可能受挤压 [20][21] - 收储计划被批评可能阻碍技术创新和公平竞争,如“齐步走”模式或抑制如颗粒硅等先进技术的出现 [18] 技术发展与长期不确定性 - 钙钛矿等下一代光伏技术理论效率可达45%,若在5年内成熟并量产,可能对现有晶硅路线构成挑战,影响被收储企业长期收款能力 [24] - 收储方案解决短期产能过剩危机,但行业长期发展根本问题未解,未来电池与组件环节是否通过类似收储模式出清产能仍不明确 [22][24]
硅料价格回升见顶,仍待传闻“收储方案”落地
经济观察报· 2025-08-07 12:40
多晶硅价格走势分析 - 多晶硅现货价格稳定在45000-49000元/吨区间,较7月初30000-36000元/吨的启动价位上涨50%-63% [2] - 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最高触及54705元/吨,后回落至50000元/吨左右,呈现期现倒挂现象 [2] - 价格上涨与发改委整治低价无序竞争政策相关,头部企业现金成本最低为27070元/吨 [2][3] 产业链传导压力 - 组件价格仅从0.665-0.707元/W微涨0.01元/W,远低于硅料涨幅 [4] - 每瓦组件需2克硅料,硅料每涨1万元/吨将增加组件成本0.1元/W [4] - 下游电站投资收益率下降导致组件价格传导受阻 [5] 政策环境影响 -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136号文)导致6月光伏新增装机同比降38%、环比降85%至14.36GW [7] - 上海配套细则明确2025年前存量项目机制电价为0.4155元/千瓦时 [6] - 工信部已对41家多晶硅企业启动专项节能监察 [10] 产能与成本动态 - 西南丰水期工业硅成本降至8500-10000元/吨,通威12万吨产能已全面复产 [9][10] - 行业传闻120-130万吨收储计划,目标留存220万吨产能保证70%开工率 [10] - 能源成本占多晶硅生产成本的40%-50%,西北/西南地区凭借低价电力形成产能聚集 [9] 行业预期与争议 - 分析师认为价格回暖取决于供给侧改革和组件价格传导效果 [3] - 协鑫科技等企业否认收储方案真实性,称目前仅为市场传闻 [10] - 若收储未果,行业或通过提高能耗标准推动产能出清 [10]
硅料价格回升见顶,仍待传闻“收储方案”落地
经济观察网· 2025-08-06 20:52
硅料价格走势 - 多晶硅现货价格稳定在45000元/吨—49000元/吨区间,较7月初的30000元/吨—36000元/吨显著上涨 [1] - 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一度涨至54705元/吨,后回落至50000元/吨左右 [1] - 价格上涨与政府整治低价无序竞争政策相关,发改委正推进价格法修订并开展行业成本调查 [1] 产业链传导压力 - 下游组件企业对高价硅料接受度有限,导致价格难以继续上涨 [2] - 组件报价仅从0.665元/W微涨至0.707元/W,涨幅0.01元/W,远低于硅料涨幅 [3] - 每瓦组件需2克硅料,硅料每涨1万元/吨将增加组件成本0.1元/W [3] 光伏电站收益率 -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导致光伏电站投资收益不确定性增加 [4] - 6月光伏新增装机14.36GW,同比降38%,环比降85% [6] - 上海等地已出台配套细则,存量项目机制电价定为0.4155元/千瓦时 [6] 硅料产能动态 - 西南地区丰水期水电成本低,部分多晶硅产能已复产 [7] - 通威四川12万吨产能已全面达产,综合开工率约50% [8] - 行业正等待硅料收储方案落地,传闻计划收储120万-130万吨产能 [8] 行业监管动向 - 工信部印发2025年多晶硅行业节能监察清单,覆盖41家企业 [8] - 协鑫科技表示收储方案目前仅为市场传闻,无官方信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