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信用
搜索文档
Gevo(GEVO)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11 06: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受限现金为1.08亿美元 [11] - 第三季度合并营业收入、利息和投资收益为4360万美元 [11] - 第三季度运营亏损为370万美元 [11] - 第三季度非GAAP调整后EBITDA为正值660万美元 [11] - Gevo North Dakota (GND) 产生运营收入1230万美元,非GAAP调整后EBITDA为正值1780万美元 [11] - Gevo R&G 产生运营收入50万美元,非GAAP调整后EBITDA为正值270万美元 [11] - 第三季度归属于Gevo的每股净亏损为0.03美元 [11] - 去年第三季度收入约为200万美元,今年第三季度收入约为4300万美元,增加约4100万美元 [11] - 去年第三季度调整后EBITDA约为负1670万美元,今年第三季度调整后EBITDA约为660万美元,增加约2300万美元 [12] - 2025年所有45(z)清洁燃料生产抵免额已售出,总价值为5200万美元,目前已收到约2900万美元净收益 [1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GND站点是核心盈利引擎,展示可靠的能源生产、高效的碳捕获以及持续的清洁燃料生产抵免额(45(z)税收抵免)货币化 [13] - GND每年封存约16.5万吨二氧化碳 [16] - 第三季度,约90%与二氧化碳封存相关的碳效益仍附着在乙醇加仑上,并出售到低碳燃料市场 [16] - 碳清除信用(CDR)销售额预计将从第二季度的100万美元增长到2025年底的300万至500万美元 [17] - GND在第三季度加工超过500万蒲式耳玉米,生产并销售超过1600万加仑燃料乙醇、4.6万吨高蛋白动物饲料、近500万磅玉米油,同时封存了4.2万吨二氧化碳 [25] - 自2022年6月封存运营开始以来,该站点已封存超过55万吨二氧化碳 [2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在特定的低碳燃料市场中看到强劲的价值,并计划利用已有的包含CCS的活性路径 [16] - 正在申请更多包含CCS的低碳燃料市场路径批准,以针对回报最高的市场 [16] - 碳清除信用(CDR)市场正在增长,公司已与BioRecro签订一份2600万美元的五年期CDR信用协议 [17] - 据报告平台CDR.fyi,已售出约3850万吨二氧化碳清除信用,但其中仅2.5%已实际交付,公司处于能够生产和交付信用的独特位置 [18] - 全球碳清除信用市场总价值超过100亿美元 [1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是最大化GND站点的调整后EBITDA,然后推进ATJ工厂的建设 [30] - 计划在GND建设一个3000万加仑的航空燃料工厂(ATJ30),预计将为该站点增加约1.5亿美元的调整后EBITDA [9] - 长期愿景是在GND成功建设ATJ30后,将该蓝图复制到美国及全球其他战略地点 [29] - 公司通过Verity数字碳追踪和验证平台,提供从农场到飞行或车队的可验证碳强度,旨在简化复杂供应链中的碳核算 [21] - 与Frontier Infrastructure Holdings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乙醇生产商提供北美首个集成碳管理平台 [22] - 公司拥有独特优势,其封存井直接位于工厂下方,是唯一拥有此配置的厂商,避免了管道共享等复杂性 [52] - ATJ30项目中计划部署的每一步技术均已商业化验证,技术就绪水平均为9级 [10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北达科他州拥有支持农业和能源的商业环境,是开展业务的绝佳地点 [6] - 农业行业继续在相同土地面积上产出更多作物,这为SAF等新用途创造了需求 [23] - 美国炼油能力正在下降,而航空燃料需求持续增长,预计到2024年左右美国将出现约24亿加仑的航空燃料短缺 [99] -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全球建设进度已经落后于计划,这意味着航空燃料价格可能上涨 [100] - 公司能够利用碳、蛋白质和玉米油等副产品的价值回报,向市场提供具有成本竞争力的航空燃料 [100] - 未来十年美国可能需要约70座ATJ工厂来满足需求,这是一个目标丰富的环境 [101] 其他重要信息 - GND的碳封存井被欧洲认证机构Pure Earth认证为性能可达1000年的井,据信是目前全球唯一获得此认证的酒精生产场地 [4][5] - 税收抵免销售继续由税收保险政策支持,这减轻了信用转让交易的大部分剩余风险 [15] - Verity平台已在GND安装,预计年底前将全面投入使用 [22] - 公司获得北达科他州农业部的超过300万美元赠款,用于提高工厂能源效率和扩展ATJ30项目所需的基础设施 [28] - ATJ30项目的预估安装资本成本约为5亿美元,不包括融资相关成本 [28] - 公司预计运营现金流将在未来几个季度正常化并趋于盈亏平衡或更好 [15]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GND的EBITDA增长潜力和时间线 - 实现1.1亿美元EBITDA所需的增量资本大约在1500万美元左右,主要用于乙醇工厂的脱瓶颈以及优化能源使用和碳捕获 [35] - 预计在接下来的18-24个月内可以达到1.1亿美元的EBITDA目标,具体速度取决于运营情况 [36] - 未来通过降低CI分数和优化碳价值销售,EBITDA有望进一步增长 [37] 问题: 关于DOE贷款担保的变更和可能性 - 将项目从南达科他州转移到北达科他州得到了DOE的认可,因为GND已有盈利的运营资产和基础设施,降低了风险 [38][39] - 在北达科他州,只需增量建设ATJ部分,项目规模更小,所需外部融资更少,因此获得DOE融资的可能性更高 [40] 问题: 关于明年EBITDA和现金流的驱动因素 - 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利用法规(One Big Beautiful Bill)导致的CI分数自动降低,这将使45(z)抵免额每加仑增加约0.10美元 [44][76] - 碳业务增长是关键,通过将更多碳价值分离并出售到CDR市场(如BioRecro交易),可以获得更可预测的长期收入 [47] - 预计明年45(z)抵免额生成将从今年的约每加仑0.80美元提高到接近每加仑1.00美元,部分原因是通胀调整 [76][77] 问题: 关于乙醇产能扩张与ATJ30的优先级 - ATJ30预计能增加约1.5亿美元的年度EBITDA,而乙醇产能扩张受45(z)抵免在2029年底到期的限制 [50] - 公司将优先进行脱瓶颈将乙醇产能提升至7500万加仑/年,这是低垂的果实,同时推进ATJ30,并评估新建乙醇工厂的长期机会 [51][52][53] - 将碳作为产品并通过多年合同销售(如BioRecro交易)有助于减少业务波动性 [50] 问题: 关于Verity平台的商业化进展 - Verity在GND的实施是关键一步,展示了其简化碳核算和信用的能力,公司接近可以大规模复制该平台的阶段 [58][59] - Verity提供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通过严格的审计确保碳信用的可靠性和可交易性,这是公司的差异化优势 [61][62] 问题: 关于利用GND封存井为第三方服务的计划 - 公司正在探索利用其封存井的剩余容量(目前仅使用约16-17%)为其他公司储存二氧化碳并收取费用 [67][68] - 方案包括与可能共同选址的合作伙伴进行讨论,或通过铁路(虚拟管道)运输二氧化碳 [69][71] - 这些增量机会未包含在当前的EBITDA projections中,是额外的增长潜力 [72] 问题: 关于CI分数改进的预测 - 除了法规导致的自动CI分数降低外,公司正在积极研究其他脱碳措施,以期再获得每加仑约0.10美元的抵免额增加 [76] - 45(z)抵免额也受通胀影响(例如今年通胀率约为6.6%),需在预测中考虑 [77] 问题: 关于GND封存井成功执行的原因 - 成功归因于前Red Trail Energy团队(特别是其前CEO)在钻井方面的专业知识和选择合适承包商的能力,他们熟悉当地石油和农业行业 [84][85] 问题: 关于Frontier合作伙伴关系与市场竞争 - Frontier主要关注那些无法直接获得地质封存或管道接入的"搁浅"乙醇工厂,通过铁路提供二氧化碳运输解决方案,这与Summit Pipeline的目标市场是互补的 [91] 问题: 关于欧洲市场战略和Hausch协议 - 由于Refuel EU法规限制使用谷物乙醇,公司在欧洲专注于寻找来自废物和残留物的碳水化合物原料来生产符合资格的乙醇 [94] - 策略是与当地合作伙伴(如Hausch)合作,评估欧洲与北美洲的经济效益,并将ATJ30视为全球性业务 [94][95] 问题: 关于航空燃料市场前景 - 美国航空燃料需求增长而炼油能力下降,预计将出现短缺,这为SAF创造了巨大机会 [99][100] - 公司相信其利用副产品价值的模式能够提供具有成本竞争力的航空燃料 [100] - 满足美国潜在需求可能需要多达70座ATJ工厂,公司目标是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 [101]
瑞风新能源(00527)拟在老挝部署约34万台改良型清洁炉灶 预计十年周期内总减排量约27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智通财经网· 2025-10-31 19:31
项目核心信息 - 瑞风新能源的附属公司碳维数科与独立第三方供应商订立条款清单,将在老挝开展清洁炉灶碳信用项目 [1] - 项目计划部署约34万台改良型清洁炉灶,惠及约17万户家庭,预计在2026至2027年完成分发 [1] - 项目碳信用生成周期约十年,总减排量预计约27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1] - 项目总投资额约800万美元,碳信用收益为主要收益来源 [2] 项目运营与市场 - 项目将通过Verra VM0050方法学注册并获得碳信用,碳信用将销售至国际自愿碳市场或国际航空业CORSIA合规市场 [2] - 改良型炉灶可实现每户每年约2–3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 [2] - 项目已获老挝国家气候变化司批准,覆盖25万户家庭,具备参与国际碳交易与CORSIA市场的资格 [3] - 项目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为当地带来就业与制造能力建设 [1][2] 行业背景与潜力 - 全球仍有约26亿人口依赖传统生物质燃料进行烹饪,其燃烧方式每年排放约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2] - 截至2024年底,全球清洁炉灶相关的碳减排项目超过400个,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亚及非洲地区 [2] - 东南亚农村人口超过3亿,其中约一半仍使用传统炉具,是该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3] - 结合当前自愿碳市场碳价水准,清洁炉灶项目已成为机构投资者在气候与社会双重收益领域的核心配置之一 [2] 项目所在地环境 - 老挝农村人口占比高达65%,传统木柴燃烧依赖度极高 [3] - 老挝政府对清洁能源与减排项目提供税收优惠和快速审批通道,为项目长期运行创造了良好环境 [3] - 项目在老挝境内执行,覆盖10个省、约200个村落 [1]
瑞风新能源拟在老挝部署约34万台改良型清洁炉灶 预计十年周期内总减排量约27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智通财经· 2025-10-31 19:30
项目核心信息 - 瑞风新能源的附属公司碳维数科作为主导投资方 在老挝发起清洁炉灶碳信用项目 计划部署约34万台改良型清洁炉灶 惠及约17万户家庭 [1] - 项目总投资额约800万美元 碳信用收益为主要收益来源 预计在2026至2027年完成炉灶分发 碳信用生成周期约十年 [1][2] - 十年周期内总减排量预计约27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每户家庭每年可实现约2–3吨CO2e的减排 [1][2] 项目执行与合规性 - 项目已获老挝国家气候变化司批准 覆盖25万户家庭 使其具备参与国际碳交易与CORSIA市场的资格 [3] - 项目将通过Verra VM0050方法学注册并获得碳信用 碳信用将销售至国际自愿碳市场或国际航空业CORSIA合规市场 [2] - 项目覆盖老挝10个省 约200个村落 每户家庭将获得2台炉灶及使用培训 形成闭环监测体系 [1] 行业背景与市场潜力 - 全球约有26亿人口依赖传统生物质燃料进行烹饪 此种方式每年排放约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2] - 东南亚农村人口超过3亿 其中约一半仍使用传统炉具 是该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3] - 截至2024年底 全球清洁炉灶相关的碳减排项目超过400个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 南亚及非洲地区 [2] 战略意义与政策环境 - 项目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是东南亚清洁能源转型与碳减排的旗舰项目之一 [1][2] - 老挝政府对外资持开放态度 对清洁能源与减排项目提供税收优惠和快速审批通道 为项目创造良好环境 [3] - 结合当前自愿碳市场碳价水准 清洁炉灶项目已成为机构投资者在气候与社会双重收益领域的核心配置之一 [2]
瑞风新能源(00527.HK)拟在老挝分发34万台清洁炉灶 十年可减排270万吨CO₂e
格隆汇· 2025-10-31 19:14
公司项目公告 - 瑞风新能源与宝碳新能源共同拥有的附属公司碳维数科于2025年10月31日与一家独立第三方供应商订立清洁炉灶碳信用专案条款清单 [1] - 碳维数科作为主导投资方发起,与合作方联合在老挝开展清洁炉灶碳信用项目 [1] - 项目计划在老挝农村和欠发达地区部署约三十四万台改良型清洁炉灶,惠及约十七万户家庭 [1] - 项目预计在2026至2027年完成分发,碳信用生成周期约十年 [1] - 十年周期内总减排量预计约27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1] 项目规模与影响 - 项目部署清洁炉灶数量为约三十四万台 [1] - 项目惠及家庭数量为约十七万户 [1] - 项目预计总减排量为27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1]
瑞风新能源(00527) - 自愿公告最新业务发展 - 清洁炉灶碳信用项目条款清单
2025-10-31 19:00
项目概况 - 清洁炉灶碳信用项目将在老挝农村部署约34万台炉灶,惠及约17万户家庭[3] - 项目总投资约800万美元,碳信用收益为主要收益来源[5] - 项目已获老挝DCC批准,覆盖25万户家庭[7] 减排数据 - 项目十年总减排量预计约270万吨CO2e[3] - 改良型炉灶每户每年减排约2 - 3吨CO2e[5]
深圳大学发表最新Scienc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10-10 08:00
研究背景与核心问题 - 通过保护森林产生碳信用的REDD+项目是自愿碳市场中抵消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机制[2] - 近期研究对这些项目的有效性提出质疑导致碳补偿价值下降[2] - REDD+机制旨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激励以保留森林从而吸收二氧化碳和阻止全球变暖[4] 最新研究核心发现 - 深圳大学李清泉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表的研究评估了12个热带国家52个REDD+项目[3] - 研究发现仅有19%的项目达到了其自行报告的减排目标[3][6] - 研究估计在可交易的碳信用中仅有132%是有实际减排效果支持的[6] - 研究结论比之前更乐观认为REDD+项目的气候效益高于以往评估[7] 项目表现与地区差异 - 只有少数项目实现了统计上显著的森林砍伐减少[6] - 项目成功情况和高估程度在不同国家之间差异很大[3] - 在巴西和非洲的项目表现更为出色[6][7] 现存问题与改进建议 - 研究发现存在严重的超额信用问题即发放的碳信用远多于实际减少的排放量[6] - 许多项目存在夸大和水分并未像声称的那样有效[7] - 研究建议必须改进基线设定方法和加强核查框架以提高可信度[7] - 未来关键是通过更严格科学的方法确保每一份碳信用都真实可靠[7]
始祖鸟在青藏高原「放烟花」,为何引发众怒? | Knock Knock 世界
声动活泼· 2025-09-27 12:27
超加工食品与健康观念 - 超加工食品使用了大量从未在人类食物中出现过的添加剂,身体无法识别这些新物质[4] - 健身、营养品、美容等行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塑造不切实际的身材并将其定义为美的标杆[4] - 节食时身体会触发“饥荒”预警机制,大脑发出警报[4] - 青少年常被劝食或逼食,导致其无法根据身体发出的“饱”与“饿”的信号自主决定进食[4][5] - 科学家推算,过去一个普通农民每日消耗的能量约相当于长跑10公里[6] 碳信用市场机制 - 国际规定每减少1吨二氧化碳排放可获得1个碳信用额度[7] - 无法按期完成碳排放目标的企业可从经认证的环保项目购买碳信用[8] - 中国最初针对发电行业2000多家“碳排放大户”进行碳排放控制,今年8月将钢铁、水泥、铝冶炼等行业上千家企业纳入名单,这四个行业贡献全国6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9] - 并非所有环保项目都能产生碳信用,需经认可,中国认可的项目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植树造林等[9] 科技公司的碳排放 - 字节跳动等科技公司虽不在强制控排名单内,但其碳排放量不小[11] - 大型科技公司的AI业务耗电量巨大,导致碳排放很高[11] 青藏高原生态事件 - 始祖鸟和蔡国强在青藏高原燃放一千多盆烟花,主办方声称将通过“翻土修复”进行弥补[12][13] - 烟花燃放对处于食物链底层的鼠兔等生物造成很大影响[14] - 烟花含有火药、金属粉末和颜料,未完全燃烧的粉末会飘散空中并落地[14]
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召开 复旦大学“探行”项目亮相
证券日报网· 2025-09-25 15:48
大会概况 - 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于9月24日在上海召开 主题为“完善碳定价机制 激发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1] - 大会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和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联合承办 汇聚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全国各省市政府代表 专家学者及行业领袖 [1] - 大会围绕全国碳市场运行经验总结 健全碳市场交易体系 碳金融创新等关键议题展开交流 旨在提升中国在国际碳交易体系中的影响力 [1] 行业观点与进展 - 复旦大学保险应用创新研究院院长陈诗一指出 中国正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全球碳信用质量 并以实际成效保障碳信用的多重价值实现 为减排项目注入资金活力 [1] - 中国碳信用质量在监测核算精度 项目环境效益和合规管理等方面已与国际标准接轨 具备参与全球碳信用互认的坚实基础 [2] - 通过“复旦碳价指数”等一系列碳定价机制研究与金融工具创新 中国碳信用的国际认可度正不断增强 [2] 未来发展建议 - 建议持续推进“复旦碳价指数”国际化进程 开展国际碳信用指数研发 [2] - 建议推动国际碳信用及相关衍生金融产品创新 增强市场流动性 [2] - 建议积极参与和主办碳信用国际论坛 提升中国话语权 加强国际标准互认与合作 提升中国碳信用产品的国际接受度 [2] 人才培养举措 - 复旦大学保险应用创新研究院即将推出“探行”——首席转型官项目 聚焦绿色与数字化双化协同转型 [3] - 该项目打造“科学家X企业家X金融家”人才培养融合创新模式 链接科研成果转化资源 助力企业转型 [3] - 项目致力于为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推动碳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 [3] 行业影响与意义 - 随着中国市场机制不断完善 中国碳信用将在全球市场上发挥更重要作用 [3] - 大会展现了中国在碳市场建设方面的积极进展 为深化国际碳信用合作奠定基础 [3] - 大会对构建公平合理 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3]
复旦大学陈诗一:中国碳信用质量实现显著提升 具备参与全球碳信用互认基础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3:02
中国碳市场发展现状与成就 - 中国碳市场经过4年多发展实现稳起步和稳运行 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 多层级的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2] - 市场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有效管控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超过60% [2] - 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 交易主体参与意愿不断增强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得到丰富和完善 [2] 中国碳信用体系质量与国际认可度 - 中国碳信用质量实现显著提升 在监测核算精度 项目环境效益和合规管理等方面与国际标准接轨 [1] - 通过方法学优化和数据质量提升 中国正以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全球碳信用质量 [1] - 借助复旦碳价指数等碳定价机制研究与金融工具创新 中国碳信用的国际认可度正不断增强 [1] 碳市场未来发展方向与政策举措 - 生态环境部将稳步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和交易主体 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2] - 政策目标是加快建设更加有效 更有活力和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2] - 加强碳市场领域交流合作 为《巴黎协定》下的全球气候治理提供市场化解决方案 [2] 推动碳信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建议 - 持续推进复旦碳价指数国际化进程并开展国际碳信用指数研发 [2] - 推动国际碳信用及相关衍生金融产品创新以增强市场流动性 [2] - 加强国际标准互认与合作 提升中国碳信用产品的国际接受度 [2] - 积极参与和主办碳信用国际论坛以提升中国话语权 [2] 双碳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 - 复旦大学保险应用创新研究院正积极进行终身教育领域的创新尝试 [3] - 即将推出聚焦绿色与数字化双化协同转型的首席转型官项目 [3] - 项目打造科学家 企业家 金融家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链接科研成果转化资源 [3] - 目标是为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助力碳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 [3]
知行集团控股(01539.HK)完成碳信用资格PIN编号注册及发行2亿元气候伊斯兰债券
格隆汇· 2025-08-27 21:17
碳信用业务进展 - 公司已完成气候顾问对EMC业务的审核 并获得PIN编号 待Verra审查通过后 全球EMC业务产生的碳信用将获得认证并归属集团 [1] - 客户每实现1吨经核证的二氧化碳减排量 公司即获得1个单位碳信用 碳信用可在交易平台兑换现金 [1] - 基于已确认部署的EMC业务 公司预计每年可获得约42,400吨碳信用 未来进一步部署将带来更多碳信用认证 [2] 碳信用市场环境 - 多个司法权区要求企业购买碳信用抵销排放 否则需缴纳碳税 [2] - 新加坡政府将于2026年起征收每吨45新元的碳税 欧洲当前每单位碳信用交易价格约为73欧元 [2] - 碳信用属于EMC业务产生的附加资产 无需承担额外生产成本 [2] 碳信用期限结构 - 碳信用获取期限为EMC业务部署日起初始十年 期满后可再续期十年 [2] 融资活动 - 公司委任Tek Securities作为财务顾问 拟在纳闽岛发行面值2亿元人民币的私募气候伊斯兰债券 [2] - 债券发行所得款项将用于资助EMC业务发展 [2] - 气候伊斯兰债券结合伊斯兰金融原则与气候行动目标 采用抵扣支付固定利率 到期偿还面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