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

搜索文档
提升耕地数量质量,国务院常务会议有新部署
新华社· 2025-08-01 10:13
耕地保护政策 -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1] - 会议强调要增强依法保护耕地的责任感,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一体保护,确保永续利用 [1] -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对盗挖黑土等破坏耕地行为严格惩罚 [1] 高标准农田建设 -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抓手,需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 [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 [1] - 《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提出到2035年累计改造提升4.55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亿亩 [2] - 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粮食产能一般能提高10%左右 [2] 耕地质量提升措施 - 革新农业生产方式,推广保护性耕作、发展再生农业等 [1] - 综合施策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统筹土地保护与生态保护 [2] - 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的美丽国土 [2]
提升耕地质量守护沃土良田
经济日报· 2025-08-01 05:49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缓解人地矛盾,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统筹协作,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 的科技创新体系。整合科研院所、高校、农业生产机构等不同主体的技术、人才、资金优势,促进创新 链、资金链、产业链有机结合,推动耕地保护与产能提升。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鼓励不同主体 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推动研究真问题、拿出真成果。在科技创新领域,耕地保护相关科技平台较 少,需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聚焦"十五五"时期国家重大需求和重点区域,着力建设国家重点实验 室,在耕地保育、智慧耕地研究等方面加快研发创新。 最后,探索建立耕地可持续利用长效机制。耕地作为土地利用的一种重要类型,其耕作层自然要素构成 决定了生产能力,以及对具备特定耕作层条件的耕地进行保护的重要性,这是由其自然属性决定的。耕 地利用过程中的种植方式、产出水平等构成其经济属性,即耕地利用过程中所反映的经济规律。耕地保 护涉及地方政府、农民、农业生产者(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如何平衡好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 关系,如何解决耕地保护、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利益问题,都是不能回避的难点。坚持体制机制 创新,调动各方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形成耕地保护的强大合力 ...
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通报2025年二季度21个违法违规典型问题
央视网· 2025-07-29 17:09
央视网消息:据自然资源部微信公众号消息,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5年二季度督察和执法 监督发现,部分地方仍存在违法占地破坏耕地、非法采矿、毁林毁草破坏生态,甚至弄虚作假逃避监管 等违法违规典型问题。 为督促相关地方加快整改查处,起到警示教育作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决定联合通报21个 违法违规典型问题。相关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深刻汲取教训,依法依规严肃整改查处,同时严防简单 化、"一刀切"。各地要以案为鉴,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全链条各环节监管,健全完善常态长效 机制,坚定不移守牢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和政策底线。 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持续跟踪通报问题的整改,督促相关地方依法依规整改查处到位。 1.山西省浑源县文化和旅游局擅自占用林地86.6亩 2023年6月,浑源县文化和旅游局未取得使用林地许可,擅自占用浑源县永安镇林地86.6亩(国家级公 益林70.04亩),清理地表、建设路基。 2023年7月卫星影像 2023年1月卫星影像 2.内蒙古恺鑫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绿化装饰草皮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459.20亩 2023年11月以来,内蒙古恺鑫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违规占用内蒙 ...
天府粮仓好“丰”景
经济日报· 2025-07-24 06:10
7月上旬,四川省成都崇州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渠水绕田,青穗初攒,新抽的稻叶在烈 日下闪着光,每一寸拔节的声响里,都藏着秋来满仓的期许。 "十四五"时期,四川严格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护硬措施,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聚焦农业产业建 圈强链,以点滴耕耘汇聚成仓廪殷实的图景,让"天府粮仓"的丰收图景在巴蜀大地上可及可感可触。 严守耕地红线 "先有天府良田,后有天府粮仓"。在四川,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围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天府 良田"面积增加和布局合理、实施更高水平的土地监管,四川多措并举,取得了显著成效。 德阳市罗江区金山镇习惯用"百亩方""千亩方"来形容经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的高产示范片,这些原本 零散的耕地经过整治后,粮食产量大幅提升。 "金山镇是四川省20个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乡镇之一,全镇以耕地提质增效为目标推进农用地 整理,已完成土地平整工程共计9937.78亩,推进建设8个新村聚居点,将对4000余户群众进行集中安 置,通过'确权确地'将原有耕地量化到户,切实保障农民收益。"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农业农村局副局 长胡荣告诉记者。 提高粮食产量 2022年底,《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 ...
田长治 产业兴
人民日报· 2025-07-18 06:02
浙江桐乡东安村田长制实践 - 通过"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新增78亩良田,形成超1500亩优质耕地,预计多收9万斤稻谷 [8] - 建立市、县、镇、村四级田长制,创新设立"耕地保护积分超市"激励村民参与 [8][9] - 采用"耕地视联智保"系统,实现铁塔摄像头+卫星遥感+无人机三位一体监管 [9][10] - 集体经济收入从2019年263万元增长至900多万元 [10] 吉林梨树黑土地保护措施 - 建立县、乡、村三级田长制体系,配备356名田长和1028名网格工作人员 [11] - 新建清淤"四沟四渠"1.7万公里,2022-2023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亿斤以上 [12] - 推广"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330万亩,节约化肥0.6万吨 [13] - 建成粪肥堆沤点1255个,实现粪肥还田104万立方米 [13] 湖南长沙莲花镇高标准农田建设 - 累计恢复耕地3400余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万余亩 [15] - 清淤疏浚40多公里河道,贯通三大水库水系,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 [15] - 双季稻亩产达1100公斤,早稻新品种单季亩产最高1200斤 [15][16] - 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配备农业气象站、虫情灯和4.7万平方米育秧大棚 [16] 宁夏贺兰习岗镇耕地监管体系 - 建立镇、村、组三级田长76人,违法图斑从520宗降至29宗 [20] - 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年粮食产量0.7万吨,瓜果蔬菜产量6.3万吨 [20] - 采用"宁夏耕地保护监管平台"APP实现数字化管理 [18] - 重点监管城乡接合部等区域,形成源头管控机制 [20]
田长制,把保护责任落到田埂上(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7-18 06:02
夏粮产量 - 2025年全国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总体保持稳定 [1] 耕地保护措施 - 全国29个省份已建立田长制,通过巡查APP实时监测耕地变化 [1] - 田长推动保护性耕作落地,发展智慧农业,探索巡田"三看"法等系统性治理手段 [1][2] - 田长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责任网,稳固耕地红线并促进村庄转型 [1] 农业转型与耕地利用 - 田长注重科技与制度融合,帮助农民采用新技术挖掘耕地潜力,从被动保护转向高效利用 [2] - 推动农业从传统耕作向绿色可持续转型,提升村庄宜居宜业水平 [2] - 需创新保护机制并培养本地田管员,以应对耕地保护压力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2]
江西农大学子三下乡:土地学科视角下的广昌莲田耕地现状调研 三下乡实践深入田间,聚焦耕地现状问题
中国食品网· 2025-07-10 10:58
劳动力流失问题 - 姚西村莲花种植户中58岁以上人群占比达67%,45岁以下从业者仅占12%,耕作主体老龄化严重[1] - 超过60%的农户因缺乏劳力改用除草剂,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比人工除草地块低1.8个百分点[2] - 65岁莲农陈大爷反映10亩莲田全靠老两口打理,年轻人外出打工现象普遍[1] 土地退化问题 - 姚西景区核心种植区62%的莲池存在不同程度退化,亩产比初期下降30%[2] - 土壤容重达1.52g/cm³,超出适宜标准18%,有机质含量较2016年下降27%[2] - 化肥施用强度300-400kg/公顷,为全国平均1.3倍,休耕率不足5%[2] - 连续种植导致"退化-施肥-再退化"恶性循环,氮磷钾养分失衡突出[2] 政策支持不足 - 白莲种植每亩成本2000元,政府补贴仅120元,专项补贴为粮食作物的32%[3] - 县级财政特色农产品耕地保护专项资金年缺口达300万元[3] - 若补贴提升至粮食作物70%,农户生态措施意愿可提升40%[3] 解决方案 - 劳动力重构:推广"土地托管+职业莲农"模式及新农人培训计划[3] - 耕地修复:设计"莲田轮作休耕指数",实施轮作补贴每亩300元,预计土壤有机质年提升0.5个百分点[3] - 政策创新:构建耕地质量价值评估体系,纳入省级补偿范畴,通过跨区域指标交易筹资[4]
广西玉林通报15起土地违法典型案例及查处整改情况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9 10:14
违法占地建设各类产业项目及耕地"非农化"问题 - 容县林原木业厂未经批准擅自占用0.61亩土地建设生产厂房,被没收非法财物并处罚款4.0762万元 [1] - 兴业红狮水泥有限公司违法占用5.39亩土地(含2.62亩耕地和2.33亩基本农田)建设工业炸药仓库,已自行拆除并复耕 [2] - 北流镇河泉村村民委员会违法占用14.6830亩土地(含14.0192亩基本农田)建设文化广场,被处罚款4.8938万元并退还土地 [2] - 北流镇松花村15组违法占用66.876亩土地(含45.195亩耕地)作为停车场等用途,被处罚款4458.4万元并复耕 [3] - 陈某某违法占用1.28亩耕地建设临时砂石场,被强制清除堆放物并复耕 [3] 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 - 郑某违法占用0.69亩耕地建设住宅,被依法拆除并复耕 [4] - 党某广、党某深违法占用0.6亩永久基本农田建设住宅,被依法拆除并复耕 [4] - 李某等3人违法占用0.55亩永久基本农田建设住宅,被依法拆除并复耕 [5] - 陈某违法占用0.27亩永久基本农田建设住宅,被依法拆除并复耕 [5] - 黄某违法占用0.38亩耕地建设住宅地基,被依法拆除并复耕 [6] - 张某违法占用0.15亩耕地建设住宅,被依法拆除并复耕 [6] - 卢某某违法占用0.42亩耕地建设住宅,被依法拆除并复耕 [6] - 李某违法占用0.47亩永久基本农田建设住宅,被依法拆除并复耕 [7][8] 耕地"非粮化"问题 - 陆川县生态移民发展中心违法占用6.79亩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养殖鱼塘,已复耕种植蔬菜 [8] - 王某某、曾某某违法占用34.64亩永久基本农田种植番石榴,正在整改中 [9] 政策背景与执法要求 - 案例涉及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粮食安全保障法》等多项法规 [10] - 相关部门要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11]
贯彻全会精神·抓落实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访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治胜
河南日报· 2025-07-06 07:27
耕地保护政策 - 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将耕地保护作为重大政治任务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1] - 持续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全面压实各级政府责任 [1] - 完善耕地保护激励机制 对成效突出的地区给予政治表扬、经济实惠和发展保障 [1] 土地用途管制 - 严格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 做好占用补划、年度评估及布局优化调整工作 [1] - 严格项目用地占用耕地监管 提前介入选址 严审用地标准 把好审批关口 [1] - 加强临时用地和设施农业用地批后监管 杜绝违规行为 [1] 占补平衡制度改革 - 建立耕地占补平衡"1+N"政策体系 制定配套文件 [2] - 强化"以补定占" 以省域内稳定耕地净增加量为非农建设占用规模上限 严格控制占用规模 [2] - 加强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管控 [2] 节约集约用地 - 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标准 优化增存挂钩机制 强化批供联动 [2] - 推动多层高标准厂房建设 落实开发区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机制 [2] - 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整治专项行动 减少耕地占用 [2] 执法监管 - 完善"一网两长"责任机制 加强部门协作 健全行刑、行纪衔接及线索移交机制 [2] - 保持违法违规用地高压态势 加大查处力度 严肃追责 [2]
中央、省、市多家主流媒体关注 | 聚焦广东省纪念第35个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
南方农村报· 2025-07-01 09:35
广东省纪念第35个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 - 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旨在引导全社会树立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意识 [2][3] - 活动于6月25日在广州图书馆启动,构建"1+N"立体化活动体系,聚焦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工作创新与公众参与 [3][4] - 活动吸引了中央、省、市多家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和传播,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央媒及南方日报、广东广播电视台等地方媒体 [5][6][7][8] 广东省耕地保护成效 - 广东已连续2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连续4年实现耕地净增加 [24][58] - 以仅占全国1.9%的土地面积,承载全国8.9%的人口和10.9%的经济总量 [58] - 全面推行"田长制",创新构建耕地保护"5+1"网络化监管管理机制,建立省、市、县三级补偿激励机制 [58] 耕地保护创新举措 - 划定164个耕地集中连片示范区,探索连片整治实施路径 [58] - 2024年以来实施"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开展两批试点工作 [58] - 编制实施耕地保护专项规划,系统性优化耕地布局、提升耕地质量 [58] 媒体报道情况 - 活动获得人民网、新华社、央视网、中国新闻网等中央媒体重点报道 [10][12][15][20] - 南方日报、广东新闻联播、南方网等省级媒体进行专题报道 [25][27][29] - 21财经、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等财经和地方媒体参与传播 [4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