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开放
搜索文档
财政部在卢森堡发行欧元主权债券 向投资者释放中国高水平开放积极信号
金融时报· 2025-11-21 08:30
1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在卢森堡成功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其中,4年期20 亿欧元,发行利率为2.401%;7年期20亿欧元,发行利率为2.702%。 记者了解到,这是我国首次在卢森堡发行欧元主权债券,受到市场热烈欢迎,国际投资者认购踊跃,总 认购金额1001亿欧元,是发行金额的25倍。其中,7年期认购倍数26.5倍。 渣打银行金融机构业务全球联席总裁张晓蕾表示:"财政部本次欧元债的成功发行显示了国际投资者对 中国经济强大韧性和活力的信心,并再次彰显了中国进一步促进金融市场开放、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互 联互通的承诺,并为中资机构的后续发行奠定了坚实的收益率基准。渣打银行将一如既往地发挥中国与 全球市场'超级连接器'的独特作用,全方位支持中国金融的持续对外开放和蓬勃发展。" "此次发行适逢第四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在北京成功举行,再次见证全球投资者对中国主权信用和宏 观经济基本面的高度信任,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资产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与配置权重。"德意志银行 中国债务资本市场主管方中睿表示,此次成功发行不仅巩固了中国主权债券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基准地 位,更为后续中资发行人的欧元融资活动树立了新的 ...
25倍认购!财政部首次在卢森堡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
国际金融报· 2025-11-19 19:55
1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在卢森堡成功发行了40亿欧元主权债券。其中,4年期20亿欧元,发行利率为2.401%;7年期20亿欧 元,发行利率为2.702%。这是我国首次在卢森堡发行欧元主权债券,受到市场热烈欢迎,国际投资者认购踊跃,总认购金额1001亿欧元,是发行金额的25 倍。其中,7年期认购倍数26.5倍。 此次欧元主权债券投资者类型丰富,地域分布广泛。欧洲、亚洲、中东、美国离岸投资者分别占比51%、35%、8%、6%,主权类、基金资管、银行和 保险、交易商等类型投资者分别占比26%、39%、32%、3%。此次发行的债券全部托管在香港金管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随后将在香港联合 交易所和卢森堡证券交易所上市。 作为联席主承销商及账簿管理人以及结算交割行,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地区资本市场主管、董事总经理严守敬表示,本次发行是财政部第五次进入国 际欧元债券市场,此外债券在卢森堡上市进一步彰显了中卢金融合作的坚韧实力。本次发行开始簿记建档后即获得全球投资者的踊跃认购,吸引了超过1000 家机构参与,且最终订单规模逾1000亿欧元。 "值得一提的是,本期债券获得了多元化的全球投资者青 ...
三季度末“互换通”业务累计清算8.58万亿元 产品体系不断丰富
金融时报· 2025-11-12 10:01
业务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互换通”业务累计清算金额达8.58万亿元,其中三季度清算量为1.41万亿元,环比增长22.6%,同比增长45.7% [1] - 业务参与者覆盖范围广泛,已包括15个国家和地区的103家金融机构 [1] - 2025年三季度,“互换通”业务清算量占同期银行间利率互换市场总清算量的11.64% [1] 产品创新与机制优化 - 产品体系持续丰富,2025年新增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Y)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并上线了超长期限(延长至30年)利率互换合约 [2] - 2025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将“互换通”每日交易净限额从200亿元提升至450亿元,并扩充报价商队伍,新增华泰证券、上海银行、星展银行(中国)3家报价商 [3] - 创新机制精准对接了境外投资者在发放人民币贷款时产生的利率风险对冲需求,使其能够直接利用LPR互换管理资金成本 [2] 市场结构与运行特点 - 交易结构以7天回购定盘利率(FR007)品种为主导,同时投资者在期限选择上更趋多元,对中长期品种的配置有所增加 [1] - 做市商结构保持稳定,中资机构继续发挥主要作用,部分券商与外资机构业务量有所增长,境外投资者类型进一步丰富 [1] - 依托成熟的中央对手方(CCP)清算机制,业务在市场波动加剧背景下实现了安全平稳运行,整体风险资源占用持续处于安全区间 [3] 战略意义与未来发展 - “互换通”通过境内与香港金融基础设施的连接机制,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工具 [1] - 业务的持续完善加速了人民币利率衍生品市场的深度发展,增强了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吸引力,标志着金融市场开放迈向更高水平 [4] - 未来将继续以制度型开放为导向,持续丰富利率衍生品序列,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助力构建更具深度的离岸人民币产品生态 [4]
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亚洲各国经济依然展现韧性
中国新闻网· 2025-10-28 00:14
亚洲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 - 亚洲地区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半以上,尽管外部需求存在不确定性,但各国国内经济展现出韧性,通胀压力总体温和 [1] - 亚洲市场在金融层面实现显著深化,本币债券和股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流动性持续增强,国际投资者活跃度持续上升 [1] - 亚洲金融体系目前仍以银行为主导,但在过去十年间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十分迅猛 [1]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 - 中国金融市场通过债券通、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入市机制及互换通等举措,深度和流动性不断增强 [1] - 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显著改善了市场运行效率和开放程度,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准入渠道 [1]
刘斌:从三方面入手提升上海跨境金融服务能级
经济观察网· 2025-10-23 21:15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外汇管理局计划通过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以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 稳步扩大外汇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 统筹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强化本外币一体化管理,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为重点,便利外资金融机构来华投资兴业 [1] - 深化外汇市场发展,研究长期限、多品种、小币种等外汇市场发展问题 [1] - 支持外汇交易中心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功能与服务能力,包括清算基础设施的支持,并推动金融机构优化汇率风险管理服务 [1] 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 - 持续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创新,赋予诚信合规主体更高便利度 [1] - 鼓励在上海率先落地首创性、集成性探索政策,包括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以提供更智能高效、安全便捷的外汇服务 [1] 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 - 加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防范跨区域、跨市场、跨境、在岸与离岸之间的风险传递和叠加共振 [2]
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2025版)
搜狐财经· 2025-10-22 09:33
文章核心观点 - 《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2025版)》是一份为海外资管机构提供的官方指引文件,旨在全面介绍中国及上海的投资环境、行业动态和政策法规,帮助境外机构布局上海市场 [1] 中国宏观经济与投资环境 - 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4.91万亿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18.94万亿美元,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21] - 2024年中国资产管理市场规模达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居民金融资产占比为47.6%,较2018年累计提升6.3个百分点 [1][24][26] - 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超过123.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20.6万亿元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为1160亿美元,居全球第四 [22] 金融市场开放与互联互通 - 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2024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64.1万亿元,同比增长22.5% [27] -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量保持增长,2024年处理业务821.7万笔,金额175.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和42.6% [27] -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不断优化,截至2025年6月已有893家境外机构获批资格 [32][33] - 沪深港通机制持续深化,2024年北向沪股通和深股通日均成交额达1501亿元人民币,南向港股通日均成交额达482亿港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39%和55% [36] 上海金融中心优势 - 上海依托长三角经济圈,2024年GDP达5.39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前列 [2] - 上海金融市场体系完备,集聚15家金融要素市场及基础设施,2024年金融市场交易额达3650.30万亿元 [2] - 上海金融从业人员超50万人,人才资源丰富且人才政策优惠 [2] 上海基金行业发展态势 - 截至2025年6月,上海辖区公募基金管理机构75家,管理规模12.74万亿元,占全国近四成 [2] - 上海私募基金管理人3701家,管理规模5.10万亿元,百亿证券类私募数量全国第一 [2] - 国际资管机构布局活跃,全球资管规模前十的机构均在沪展业,外商独资公募、私募机构数量持续扩容 [2] 法律法规与监管政策更新 - 指南跟进合格境外投资者可投资范围扩容、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范围拓展等最新政策 [13] - 结合最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对资管类机构应关注的金融商品定义、计税方法等内容作详述 [13] - 2025年7月央行发布《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规则(征求意见稿)》,简化境外机构参与条件,取消必须委托境内银行托管的限制 [28] 资本市场国际化进展 - 中国A股、债券陆续纳入全球主要指数,纳入比例持续提升 [29] - 2025年4月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在彭博全球综合指数中的权重达9.7%,较四年前提升3.7个百分点,升至全球第三 [29] - 中国国债在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中的权重为10%,已达到国别最大权重 [29]
央行最新发声!
券商中国· 2025-10-17 17:44
人民币国际化政策方向 - 为境内外主体持有、使用人民币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1] - 加强高质量政策供给,全面清理、优化、整合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相关政策 [1] - 进一步完善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政策,优化跨国企业集团资金池相关政策 [1] 服务实体经济与贸易便利化 - 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指导商业银行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1] - 将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优质企业名单,优化业务办理流程 [1] - 提升人民币资金收付效率 [1] 深化人民币融资功能 - 完善各项人民币融资支持政策和工具 [1] - 更好发挥央行间货币互换机制支持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作用 [1] - 完善银行跨境同业人民币融资管理,鼓励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熊猫债 [1] 金融市场开放与中心建设 - 推动金融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增强透明度、规则性和可预期性 [1] - 提升金融市场交易效率和流动性,适当整合投资渠道 [1] - 吸引更多境外机构有序投资境内市场,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 - 打造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 [1] 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 - 完善跨境人民币流动性供给安排,优化清算行布局 [2] - 持续加强对清算行的流动性等政策支持 [2] - 支持境内外各类机构在境外发行、交易人民币资产,常态化发行央票 [2] - 丰富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工具,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 [2]
热点资讯 | 9月外储再超3.3万亿美元 央行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
搜狐财经· 2025-10-16 10:25
外汇储备规模与趋势 - 截至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33387亿美元,较8月增加165亿美元,升幅0.5% [2] - 外汇储备规模连续第22个月维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并站稳3.3万亿美元 [2] - 外汇储备规模保持高位稳定,体现了对外支付能力的充足和市场抵御外部冲击的韧性 [4] 外汇储备增长驱动因素 - 9月外储增长主要受全球金融资产估值提升驱动,而非汇率换算效应 [4] - 美联储重启降息推动全球流动性边际宽松,主要股指普遍上行,美债收益率走低推动美债价格上扬 [4] - 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组合包含大量全球金融资产,其估值提升直接带动外储规模增长 [4] 央行黄金储备策略 - 央行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作为全球公认的避险资产和硬通货 [6] - 增持黄金是对美元资产占比过高风险的分散,也是对全球货币政策长期宽松的应对 [6] - 在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后,黄金作为非信用货币资产的价值进一步凸显 [6] 宏观经济基本面支撑 - 中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为外汇储备稳定提供基础 [6] - 贸易端基本盘作用持续显现,货物贸易顺差为外储规模提供持续外汇流入 [6] - 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收敛,中国贸易伙伴多元化战略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支撑出口 [6] 金融市场开放与吸引力 - 中国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债券、股票等市场跨境投融资渠道持续拓宽 [7] - 人民币资产的多元化配置价值日益凸显,吸引跨境长期资本 [7] - 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国债规模长期呈增长趋势,显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信心 [7]
债券回购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措施落地
金融时报· 2025-09-30 09:16
本报讯 记者张弛报道 为落实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外机 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的公告,9月29日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 拆借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扩大境外机构投资者债券回购交易服务渠道及范围,在结算代理渠道 下支持全部类型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交易,并通过与彭博等境外第三方平台的互联,支持债券 通下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债券回购交易。 交易中心表示,下一步,将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持续构建高质量服务体系,加强与境内外金 融基础设施及境外电子交易平台合作,不断完善面向境外机构的交易工具和交易机制,助力中国金融市 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 当日,18家境外机构投资者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上海银行、中信证券、兴业银行和中金公司等回购做市商达成"债券通"北向通买 断式回购交易共计44笔、39.5亿元;12家境外机构投资者与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汇丰银行和中信证券 等境内对手方达成结算代理渠道下买断式回购交易共计12笔、18.7亿元,相关结算代理行包括工商银 行、交通银行、汇丰银行和渣打 ...
“互换通”运行机制持续优化 进一步提升互换通市场活力
证券日报· 2025-09-26 23:37
运行机制优化措施 - 建立报价商动态调整机制并扩充报价商队伍 [1] - 完善每日净限额动态评估机制并将自2025年10月13日起提高每日净限额至450亿元 [1] 优化措施的市场影响 - 更多元化的金融机构提供连续有竞争力的报价 可有效平抑单一机构报价偏差并提升定价效率与公平性 [1] - 提高每日净限额直接满足境外投资者日益增长的人民币利率风险对冲需求 [1] - 额度的提升扩大境外投资者参与空间并有助于增强市场流动性 [2] - 优化措施释放坚定不移推进金融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积极信号 长期有助于吸引更大规模国际资金入市 [1] 互换通发展现状与历史优化 - 互换通于2023年5月15日正式上线 初期先行开通北向互换通 [2] - 截至2025年8月底 已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82家境外投资者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1.5万余笔 名义本金8.15万亿元 [2] - 2024年5月推出以国际货币市场结算日为支付周期的利率互换合约 历史起息合约及合约压缩功能 [2] - 2025年6月北向互换通延长产品合约期限至30年 填补超长期限利率管理工具空白 [2] - 2025年9月22日北向互换通下增加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丰富风险管理工具 [2] 互换通的功能与地位 - 互换通已成为境外机构投资者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重要渠道 [2] - 互换通是连接境外内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桥梁 此次优化进一步强化其效率与市场影响力 [1] - 互换通机制优化便利境外机构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并提升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 [2] 未来展望 - 互换通在拓展产品范围 持续优化机制与流程 加强风险防控与监管合作等领域仍大有可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