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数字化转型
搜索文档
一周银行速览(11.7—11.14)
财经网· 2025-11-14 17:09
监管数据 - 10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25.55万亿元,同比增长8% [1] - 前十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3.32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39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6.66万亿元 [1] 行业改革与整合 - 新疆农商银行获批筹建,成为全国第6个获批筹建省级农商银行的省区,开业后资产规模将超7000亿元 [2] - 银行整合旗下信用卡、直销银行App趋势显著,2025年前10个月至少6家机构将信用卡功能统一纳入主手机银行平台 [4] - 多家中小银行密集下架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产品,旨在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 [6] 业务发展动态 - 私人银行业务高景气,平安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首次突破10万户,使“10万户俱乐部”扩容至7家机构 [3] - 金价波动下银行调整积存金业务,建设银行修订交易规则,中信银行将定时定额门槛上调至1500元 [5] - 兴业银行全资子公司兴银投资获准开业,注册资本100亿元,为首家由股份行发起设立的持牌AIC [7][8] 公司治理与股权变动 - 常熟银行高管团队调整,拟聘任陆鼎昌为行长兼首席合规官 [9] - 常熟银行股东常熟投控集团增持561.93万股,增持后持股比例提升至3.98% [9]
银行APP迎来关停潮
深圳商报· 2025-11-10 17:51
银行APP关停现象概述 - 近期“银行APP迎来关停潮”成为热点话题,引发广泛关注 [1] - 2023年以来,已有逾20家银行停止运营旗下部分APP [2] - 2024年11月,民生直销银行、昆仑直销银行等25款APP主动注销备案 [2] 关停APP的具体案例与领域 - 关停行动主要集中于信用卡与直销银行两个领域 [2][3] - 中国银行于9月底宣布,其缤纷生活APP将逐步迁移至中国银行APP并最终关停 [2] - 北京银行计划于2025年11月12日起停止直销银行APP及网站服务,相关功能已迁移至“京彩生活”手机银行APP [2] - 北京农商行、江西银行、浦发银行、青海银行等多家银行,均相继关停或注销信用卡、直销等APP [2] 关停背后的原因分析 - 早年银行推独立APP是为了抢用户、冲活跃度,但结果很多APP下载量高、日活低 [3] - 随着流量红利消退,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3] - APP的“野蛮生长”造成资源浪费,并带来数据孤岛、隐私泄露、合规成本高等问题 [3] - 在经济结构转型与居民消费意愿走弱的背景下,信用卡行业正步入存量收缩周期 [3] - 银行将业务需求拆分过细,导致部分银行旗下相关APP能达到十几个 [2]
“银行App迎来关停潮”冲上热搜!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公告:这些App将关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0 16:57
银行App关停整合趋势 - 银行App出现关停潮,主要集中于信用卡与直销银行两个领域,涉及国有大行及头部城商行 [1][2] - 中国银行成为首家关停独立信用卡App的国有大行,其“缤纷生活”App功能将逐步迁移至“中国银行”App [2] - 2024年全年已有10余家中小银行完成信用卡App下线,2025年前10个月又新增至少6家,功能均并入主手机银行 [3] - 直销银行App关停更早,2023年至今已有至少21家银行停止运营其直销银行App,目前市场上仅存10余家,不足巅峰期的十分之一 [3] 主要银行整合举措 - 建设银行在手机银行2025版中强化与独立App“建行生活”的融合联动,实现用户体系互通、权益共享 [3] - 工商银行自2021年起陆续终止多个冗余App,并将微信公众号等数字渠道整合为统一入口 [3] - 北京银行宣布其直销银行App及网站将于11月12日起停止服务,被视为直销银行的“落幕” [3] - 除中国银行外,北京农商银行、渤海银行等中小银行也陆续将信用卡App功能整合至主手机银行App [2][3] 行业背景与驱动因素 - 银行早年推独立App是为了抢用户、冲活跃度,但随着流量红利消退,数字化转型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7] - 多数信用卡App仅具备查账、还款等基础功能,用户使用频率低,却需银行承担持续的人力与系统维护支出 [6] - 金融管理部门发布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冗余的App进行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 [8] - 信用卡行业步入存量收缩周期,信用卡量规模持续下滑,较2022年中最高位的8.07亿张下降11.4% [8] 用户行为与市场变化 - 用户更偏好在一个App完成全场景金融与生活服务,一站式体验成为数字化竞争的核心 [7] - 信用卡服务应用普遍面临“流量尴尬”,仅六款银行信用卡应用月度活跃人数在1000万人以上,中行“缤纷生活”月活仅154.54万人 [6] - 银行卡授信使用率为38.03%,延续下降态势,反映出信用卡授信和使用活跃度的降低 [8] - 用户行为变化倒逼银行转型,客户倾向于只保留常用的一两个App,过于分散的体验反而麻烦 [7]
银行App迎来关停潮
财联社· 2025-11-10 13:42
银行App关停趋势 - 多家银行于2024年开始关停旗下部分App,主要集中在信用卡和直销银行两个领域[1] 行业背景与动因 - 早年银行推出独立App旨在抢占用户和提升活跃度,但普遍出现下载量高而日活跃用户低的情况,用户使用一次后便不再打开[2] - 随着流量红利消退,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入存量竞争阶段,App的野蛮生长导致资源浪费、数据孤岛、隐私泄露及合规成本高等问题[2] - 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居民消费意愿走弱的背景下,信用卡行业步入存量收缩周期,带动了部分银行信用卡App的关停[2]
数字化转型加快!银行调整动账提醒和电话银行功能,你的服务还免费吗?
国际金融报· 2025-10-24 22:30
银行传统业务渠道调整 - 多家银行上调免费动账短信提醒起点金额,部分银行提至千元起,例如辽宁振兴银行将起点金额调整至2000元[1][2] - 银行陆续恢复动账短信收费标准,价格普遍为每卡每月2元至3元人民币[2] - 部分银行宣布下线电话银行中的存款交易类或转账汇款类功能服务,例如浙商银行和兴业银行[1][3] 银行调整的驱动因素 - 银行调整主要出于降本和增收考量,取消低频服务以降低成本,对刚需服务收费以拓展中间业务收入[4] - 电话银行等服务使用频次不高,正逐步被市场自然淘汰,电话银行用户占比仅有25%,且较上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1][4] - 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保持同比增长,上行2个百分点至88%,成为主流渠道[4] 业务调整的具体表现 - 湖南地区三家农商行将免费短信通知起点金额由200元上调至500元[2] - 银行在调整服务时建议客户转向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线上自助渠道办理业务[2][3] - 对于原已开通全量动账短信提醒的个人客户,银行将继续提供该项服务[2] 数字化转型的行业趋势 - 银行客户服务工作持续优化,传统业务渠道服务逐渐转移至线上[4] - 银行五个零售数字渠道中,仅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保持增长,其他渠道增长乏力或出现下滑[4] - 银行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服务渠道呈现向线上集中趋势[4]
银行服务数字化转型:要速度也要有温度
证券时报· 2025-10-24 01:24
银行业服务调整概况 - 10月以来多家银行上调动账短信提示门槛并下架电话银行服务[1] - 年内已有超10家银行精简基础服务范围参与机构覆盖国有大行城商行及农商行[1] 服务调整的驱动因素 - 净息差持续收窄背景下行业降本增效压力倍增高成本低频次传统服务渠道成为改革焦点[1] - 数字化浪潮推动服务模式迭代我国网民已突破11亿绝大多数用户可通过手机银行App等渠道使用金融服务[1] - 引导客户向线上迁移有助降低物理网点和人力运营成本并获得海量数据构建数字化护城河[1] 服务调整面临的挑战 - 部分银发族未绑定微信或开通手机银行对智能手机操作吃力依赖扣款短信和电话银行人工服务[2] - 视障听障等特殊群体可能因身体或设备因素无法顺利使用高度视觉化智能化的手机银行[2] 应对挑战的解决方案 - 探索弹性服务退出机制借助大数据分析为依赖短信通知的老年客户保留服务不为金额一刀切[2] - 为特殊客群建立白名单下线电话银行功能时保留其人工转账等核心权限[2] - 利用智能技术优化电话银行客户识别细化分流路径提供适老化服务如为60岁以上客户开设一键接通人工客服专线[2]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银行基础服务调整是时代发展和市场竞争下的理性选择[3] - 未来行业需在驾驭科技浪潮实现转型加速的同时俯身守护服务温度方能赢得所有客户信赖实现高质量发展[3]
多家银行信用卡与直销银行App逐步关停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9 21:55
银行业App整合趋势 - 银行业App整合加速,多家银行机构启动旗下直销银行、信用卡及生活服务类App的功能迁移与关停,标志着银行数字化渠道从分散走向集中 [2] - 北京银行直销银行App及网站于11月12日起停止服务,相关功能并入"京彩生活"App [3] - 中国银行启动"缤纷生活"App功能迁移,原App功能将陆续并入中国银行App,随后停止注册与下载,并逐步关停,这是国有大行首次对信用卡App进行系统性整合 [3] 不同类型银行的整合案例 - 中小银行中,北京农商行与江西银行相继关闭"凤凰信用卡""惠享精彩"等App,将功能并入主力手机银行 [3] - 渤海银行在2024年12月正式关闭信用卡App,并将全部功能迁入主App信用卡板块 [3] - 建设银行在2024年底上线的手机银行2025版中,强化与独立"建行生活"App的融合联动,实现用户体系互通、权益共享 [4] - 工商银行自2021年起陆续终止多个冗余App,并将微信公众号等数字渠道整合为统一入口 [4] 直销银行与细分领域App整合 - 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2024年11月公告,包括民生直销银行、昆仑直销银行在内的25款金融客户端主动申请注销备案 [5] - 浦发银行等机构整合旗下企业银行与生活服务类App,聚焦车贷与按揭业务的"甜橘"App已正式下架 [5] 整合驱动因素:监管与市场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4年9月发布通知,要求金融机构清理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重叠或存在合规风险的App,加快优化整合步伐 [6] - App分散运营导致高成本与低活跃度,例如中国银行"缤纷生活"App月活仅154万,远低于主手机银行App的千万级规模 [7] - 用户行为变化倒逼银行转型,客户更偏好在一个App完成全场景金融与生活服务,一站式体验成为数字化竞争的核心 [7] 整合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方向 - 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入第二阶段,从"功能叠加"走向"生态融合",从追求渠道覆盖率转向比拼用户黏性与数据价值 [7][8] - App整合的核心是优化结构而非减少数量,旨在集中资源打造主入口,统一客户身份体系,整合数据与场景,实现精准营销和智能化服务 [8][9] - 整合后的重点方向包括重塑移动生态实现多客群一体化运营、提升数字化能力引入AI与大数据技术、拓展"金融+生活"增值服务、夯实安全与合规基础 [9]
多家银行信用卡与直销银行App逐步关停
第一财经· 2025-10-19 21:46
银行业App整合趋势概述 - 银行业App整合潮正在加速,多家机构启动旗下直销银行、信用卡及生活服务类App的功能迁移与关停,标志着银行数字化渠道从分散走向集中 [3] - 整合不仅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与运营效率,也意味着银行数字化战略正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3] 信用卡App整合动态 - 中国银行宣布启动"缤纷生活"App功能迁移,原App功能将陆续并入中国银行App,这是国有大行首次对信用卡App进行系统性整合,具有行业风向标意义 [6] - 中国银行"缤纷生活"App月活仅154万,远低于主手机银行App的千万级规模 [10] - 中小银行中,北京农商行、江西银行、渤海银行等机构已在过去一年完成信用卡App关停,将功能并入主力手机银行 [6] - 建设银行虽保留独立"建行生活"App,但在手机银行2025版中已强化融合联动,实现用户体系互通、权益共享 [6] - 工商银行自2021年起陆续终止多个冗余App,并将数字渠道整合为统一入口 [6] 直销银行及其他App整合动态 - 北京银行公告称,直销银行App及网站将于11月12日起停止服务,相关功能已并入"京彩生活"App [5] - 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2024年11月公告,包括民生直销银行、昆仑直销银行在内的25款金融客户端主动申请注销备案 [7] - 浦发银行等机构也在整合旗下企业银行与生活服务类App,聚焦车贷与按揭业务的"甜橘"App已正式下架 [7] 整合驱动因素 - 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要求金融机构清理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重叠或存在合规风险的App,加快优化整合步伐 [9] - App分散运营导致高成本与低活跃,多数信用卡App仅具备查账、还款等基础功能,缺乏内容与场景创新,用户使用频率低,却需银行承担持续的人力与系统维护支出 [10] - 客户更偏好在一个App完成全场景金融与生活服务,一站式体验成为数字化竞争的核心 [11] - 过去条线思维主导,每个部门都想拥有自己的App以掌握触点与预算资源,但在体验与成本压力下,独立App的存在正被重新审视 [11] 整合战略方向与意义 - 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阶段,从"功能叠加"走向"生态融合",比拼重点从渠道覆盖率转向用户黏性与数据价值 [11] - 整合后的重点聚焦四个方向:重塑移动生态实现多客群一体化运营、提升数字化能力引入AI与大数据技术、拓展"金融+生活"增值服务、夯实安全与合规基础 [12] - App整合的核心是"优化结构"而非"减少数量",集中化能统一品牌入口,打通数据孤岛,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同时降低系统成本与安全风险 [12] - 未来的竞争不在于谁的App更多,而在于谁能更高效地理解用户、服务用户 [12]
银行业瘦身,信用卡与直销银行App相继退场
第一财经· 2025-10-19 20:52
行业核心观点 - 银行业数字化渠道正从分散走向集中,App整合潮加速,标志着行业数字化战略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1] 银行App整合的具体表现 - 北京银行因直销银行业务调整,其直销银行App及网站于11月12日起停止服务,相关功能已并入“京彩生活”App [2] - 中国银行于9月底启动“缤纷生活”App功能迁移,原App功能将陆续并入中国银行App,随后停止注册与下载并逐步关停,此为国有大行首次对信用卡App进行系统性整合 [2] - 中小银行中,北京农商行与江西银行于今年关闭“凤凰信用卡”“惠享精彩”等App,将功能并入主力手机银行,渤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四川农信联合社等机构在过去一年完成类似操作 [2] - 渤海银行在2024年12月正式关闭信用卡App,并将全部功能迁入主App信用卡板块 [2] - 建设银行虽保留独立“建行生活”App,但在2024年底上线的手机银行2025版中强化与其融合联动,实现用户体系互通和权益共享 [3] - 工商银行自2021年起陆续终止多个冗余App,并将微信公众号等数字渠道整合为统一入口 [3] - 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2024年11月公告,包括民生直销银行、昆仑直销银行在内的25款金融客户端主动申请注销备案,涵盖理财、企业金融、消费信贷等多个细分领域 [3] - 浦发银行等机构整合旗下企业银行与生活服务类App,聚焦车贷与按揭业务的“甜橘”App已正式下架 [3] 整合的驱动因素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4年9月发布通知,要求金融机构清理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重叠或存在合规风险的App,加快优化整合步伐 [4] - App分散运营导致高成本与低活跃度,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中国银行“缤纷生活”App月活仅154万,远低于主手机银行App的千万级规模 [5] - 多数信用卡App仅具备查账、还款等基础功能,缺乏内容与场景创新,用户使用频率低,却需银行承担持续的人力与系统维护支出 [5] - 客户行为发生变化,更偏好在一个App完成全场景金融与生活服务,一站式体验成为数字化竞争的核心 [5] 整合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方向 - 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阶段,从“功能叠加”走向“生态融合”,竞争重点从渠道覆盖率转向用户黏性与数据价值 [6] - 整合是运营逻辑的调整,旨在集中资源打造主入口,统一客户身份体系,整合数据与场景,实现精准营销和智能化服务 [6] - 整合后的重点方向包括重塑移动生态以实现多客群一体化运营,提升数字化能力以强化智能风控与客服,拓展“金融+生活”增值服务,以及夯实安全与合规基础 [7] - App整合的核心是“优化结构”而非“减少数量”,旨在统一品牌入口,打通数据孤岛,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同时降低系统成本与安全风险 [7]
银行陆续下线电话银行部分功能,业内:符合金融服务线上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8 14:05
银行电话银行功能下线情况 - 浙商银行将于2025年11月14日下线电话银行个人存款交易类功能,包括活期转定期、定期转活期、活期转通知、通知转活期、通知存款通知撤销等[1] - 兴业银行于2024年5月10日下线电话银行转账汇款类功能,包括普通跨行转账、实时跨行转账、预约转账等[2] - 招商银行自2024年1月16日下线电话银行缴费充值服务,并计划于2024年12月31日下线快易理财服务,停止通过电话人工办理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等业务[2] - 民生银行于2023年12月14日起停止电话银行部分自助交易功能,包括本行同名转账、银证转账、个人实盘外汇买卖等[2] - 农业银行于2023年5月11日起停止电话银行农户小额贷款、个人自助循环贷款、证券第三方存管及缴费等自助金融性交易服务[2] 功能下线原因分析 - 银行调整是出于机构数字化转型中对安全性、运营成本及客户行为变迁的综合考虑[3] - 电话渠道难以实施类似手机银行或网点的"双录(录音录像)"风险管理[3] - 随着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普及,客户使用电话银行的需求下降,银行考虑将资源向数字化渠道集中[3] - 2024年电话银行用户使用比例达25%,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3] 替代渠道发展现状 - 电话银行功能下线后,客户相关业务需求可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自助渠道或线下柜台办理[1][2] - 个人手机银行用户使用比例持续攀升,至2024年已达到88%,相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4] - 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新兴服务平台以便捷性、实时性和个性化服务吸引大量用户,成为金融服务主导渠道[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