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定利率下调
icon
搜索文档
利率进入下行周期,“保底+浮动收益”分红险产品的优势愈发明显,哪些公司值得推荐?(第一期)
13个精算师· 2025-08-14 11:03
正文: 低利率持续下行环境下,各主要产品线普降预定利率,分红险降得最少! 7月25日,中保协公布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已经连续2个季度高于研究值25个基点,触发了预定利率下调机制。 这也是自2025年1月,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实行以来,行业首次触发预定利率下调的条件。 从9月起,预定利率将全面下调,普通型最高2.0%,下调50个基点。分红型最高1.75%,下调25个基点。万能型最低保证利率最高1.0%,下调50个基 点。 这是因为,分红险产品具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特点,这种特点是迄今为止激励性最好的"保险产品"形态之一。 保险公司会向分红保单的投保人派发非保证利益,投保人通过红利分享产品利润。分红险的本质相当于,保险公司会给投保人一个基础的保证利率(预 定利率),在此基础上的三差(利差、死差和费差)则由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共享,主要分的是利差,其中投保人分得70%的大头。 根据监管规定,保险公司必须至少将70%的可分配盈余分配给保单持有人,这是为了保护投保人的利益,确保投保人能够分享到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 其中,分红结算的投资收益率取决于寿险公司的长期投资收益率。而寿险公司的长 ...
人身险预定利率即将下调 多款产品停售
每日商报· 2025-08-08 20:39
人身险预定利率调整 - 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从2.13%降至1.99%,下调14个基点 [1] - 此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一季度已降至2.13% [1] - 新备案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调整:普通型2.0%、分红型1.75%、万能型1.0% [2] 产品停售情况 - 多家保险公司8月31日前陆续停售现有人身险产品(重疾险、年金险、两全保险等) [2] - 泰康人寿将停售超50款产品,太平洋健康险停售13款产品 [2] - 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等险企明确8月31日起不再接受超预定利率产品投保 [2] 保费变化影响 - 传统险预定利率从2.5%降至2.0%后,年金险/终身寿险/定期寿险/两全险/健康险毛保费涨幅分别为18.9%/20.8%/3.6%/7.6%/17.7% [2] - 分红险保底收益比传统险低25个基点,但具有浮动收益设计 [5] 产品结构转型 - 分红型保险调降幅度(25个基点)小于普通型(50个基点),相对吸引力增强 [3] - 大型银行5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仅1.3%,分红险有望承接储蓄存款搬家需求 [3] - 保险公司9月份起将全面进入分红险时代,负债结构向分红险转型 [3] - 长城人寿已启动产品切换工作,部分主力产品低预定利率版本完成备案 [4] - 分红险占比提升将缓解险企刚性成本压力,优化负债产品结构 [5]
58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上半年“成绩单”揭晓:合计实现净利润286亿元,同比大增242%
证券日报· 2025-08-05 07:5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3年上半年58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276.47亿元,同比上升 [1][2] - 同期合计净利润达286.4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42% [1][2] - 37家公司实现盈利,合计盈利329.14亿元,21家公司亏损合计42.73亿元 [2] - 32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上升,占比55% [2] 驱动因素分析 - 产品转型降低负债成本:保险公司普遍下调产品预定利率并转向分红型产品 [3] - 投资收益回升:股票市场复苏带动权益投资表现,保险公司增持权益资产 [3] - 预定利率调整:7月行业发布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触发下调机制 [5] 市场格局特征 - 马太效应显著:泰康人寿和中邮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均超1000亿元,建信人寿以338.03亿元排名第三 [4] - 头部集中度高:泰康人寿净利润159.98亿元,占行业总利润56%,同比增长164.6% [4] - 同质化竞争加剧:预定利率下调背景下,消费者更倾向选择头部险企 [4] 未来发展路径 - 中小险企破局方向:深耕细分市场,提供特色化产品如居家养老、健康保险增值服务 [5] - 负债成本管理: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和定价利率,匹配投资能力与成本核算 [5] - 盈利模式优化:通过客群选择、渠道调整、费用管理减少对利差依赖 [5] - 长期发展模式:重塑能力体系,满足客户真实需求,实现多方利益共赢 [5]
2025年上半年寿险公司利润榜(非上市):泰康蝉联第一,创新高!中邮、工银等4家盈利超10亿,2家亏损超5亿...
13个精算师· 2025-08-04 20:4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59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合计净利润293.4亿元,同比增加206亿元,增幅达236% [7][12] - 行业保费增速持续提升,近两月单月增速维持在10%以上,预计三季度末增速较年初大幅提升 [9] - 亏损机构数量从2024年同期的30家减少至21家,执行新准则公司增至36家左右 [11] 头部公司表现 - 泰康人寿以159.98亿元净利润蝉联第一,同比增加99亿元创历史新高,投资收益率上升0.42个百分点至1.8% [16][18] - 中邮人寿净利润51.77亿元排名第二,新业务价值率提升至27.08%但投资收益率下降0.62个百分点 [20][22] - 中信保诚净利润10.26亿元,投资收益率同比上升0.33个百分点至1.97%,新单增速较快 [22] 中小型公司分化 - 英大人寿、陆家嘴国泰等公司投资收益率超2%且同比上升,带动利润增长 [22] - 横琴人寿、鼎诚人寿等21家公司持续亏损,其中鼎诚人寿净资产降至-2.64亿元 [25][28] - 和泰人寿、国联人寿等中小公司因投资收益率降至1%左右导致亏损加剧 [30] 财务数据亮点 - 中邮人寿ROE达44.5%居首,中意人寿(33.5%)、英大人寿(30.5%)紧随其后 [13] - 招商信诺保费增速153.9%最高,中美联泰(50.2%)、小康人寿(37.7%)增速显著 [13][26] - 多数公司退保率同比下降,农银人寿退保率降幅达2.13个百分点 [20] 准则切换影响 - 新准则下折现率波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降低净利润波动但加大净资产波动 [11] - 泰康人寿等执行新准则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回升至10%以上 [16] - 未执行新准则的中小公司受折现率影响更大,盈利压力显著 [30]
非银金融行业跟踪周报: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港交所优化IPO发售及定价机制-20250803
东吴证券· 2025-08-03 17:08
行业投资评级 - 非银金融行业维持"增持"评级 [1][47] 核心观点 市场表现 - 最近5个交易日非银金融板块整体下跌2.29%,保险行业下跌0.18%,证券行业下跌3.11%,多元金融行业下跌3.23%,沪深300指数下跌1.75% [9] - 2025年以来保险行业表现最好,上涨11.87%,多元金融行业上涨6.24%,证券行业上涨1.79%,非银金融整体上涨4.94%,沪深300指数上涨3.05% [10] 证券行业 - 8月日均股基交易额为19189亿元,较上年8月上涨178.04%,较上月增长2.33% [16] - 两融余额19848亿元,同比提升38.14%,较年初增长6.45% [16] - 7月IPO发行9家,募集资金232.12亿元 [16] - 港交所优化IPO发售及定价机制,新规定将于2025年8月4日生效 [20] - 证券行业2025E平均PB估值1.3x [21] 保险行业 - 传统/分红/万能险预定利率分别下调至2.0%/1.75%/1.0% [22] - 2025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同比+5.4%,Q2单季同比+15.2% [27] - 上半年产险公司保费达9645亿元,同比+5.1% [27] - 保险板块估值0.60-0.91倍2025E P/EV,处于历史低位 [47] 多元金融行业 - 2024年信托资产规模29.56万亿元,同比增长23.58% [31] - 2024年信托行业利润总额231亿元,同比降幅45.52% [31] - 2025年6月期货市场成交量7.40亿手,成交额52.7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91%和17.40% [38] - 2025年6月期货行业净利润9.90亿元,同比增长22.37% [43] 行业排序及重点公司推荐 - 行业推荐排序为保险>证券>其他多元金融 [47] - 重点推荐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信证券、同花顺、九方智投控股等 [47]
上半年保险业保费3.74万亿元,同比增长超5%
国际金融报· 2025-07-29 21:49
保险业上半年保费概况 - 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 74万亿元 同比增长5 3% [1] - 寿险方面分红险有望逐步占据主流 监管推动差异化和精细化发展 商业医疗险供给或迎增量 [1] - 财险方面头部公司凭借规模优势和精细化管理有望进一步改善竞争格局 [1] 寿险业务表现 - 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 77万亿元 同比增长5 4% 其中6月单月增速达16 3% [2] - 寿险业务上半年保费2 29万亿元 同比增长6 6% 6月单月保费4141亿元 同比大增21% [2] - 健康险上半年保费216亿元 同比微增0 1% 意外险保费4614亿元 同比下降6 1% [2] - 利率下行环境下保险产品收益优势凸显 分红险"保障+收益"属性竞争力走强 [2] 健康险业务动态 - 6月单月健康险保费735亿元 同比下滑3 8% [3] - "三医"改革控费导致高价药械使用减少 短期影响健康险赔付空间和消费者感知价值 [3] - 传统医疗险处于转型调整期 中高端医疗险仍在市场培育阶段 [3] 财产险业务分析 - 上半年财产险公司保费9645亿元 同比增长5 1% [4] - 车险保费4505亿元 同比增长4 5% 6月单月增速5% 环比略有提升 [4] - 新能源汽车6月销量占比达45 8% 其单均保费较高将增强车险增长动力 [4] - 非车险业务中健康险保费1609亿元(同比+9 1%) 意外险保费291亿元(同比+12 4%) [4] - 头部险企车险业务低赔付率家自车占比高 渠道费率可控 盈利优势显著 [4]
上半年保险业保费3.74万亿稳增,下半年走势“有喜有忧”?
环球网· 2025-07-29 13:52
行业整体表现 - 上半年保险行业保费收入约3.74万亿元,同比增长5.3% [1] - 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保费均呈增长态势 [1] 人身险公司 - 上半年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27705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 [3] - 6月单月保费同比增速达16.3%,远超上半年整体增速 [3] - 政策调整预期影响保费波动,去年人身险产品分两批下调预定利率导致基数高 [3] - 今年6月保费大增与预定利率上限即将再次下调有关 [3] - 多家险企将于8月31日24时起停止预定利率"超限"产品投保申请 [3] - 8月是较高预定利率产品销售窗口期,保费或保持高增长,但9月至年底可能承压 [3] 财产险公司 - 上半年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9645亿元,同比增长5.1% [3] - 车险保费4505亿元,同比增长4.5%,占财产险总保费的46.7% [3] - 新能源车险成车险增量主力,上半年新能源商业车险签单保费约661.7亿元,同比增长41.44% [3] - 新能源车险已结赔付额同比增长33.32% [3] - 健康险保费达1609亿元,是非车险第一大险种,占保费总收入16.7%,同比增速9.08% [3] - 意外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36%,但绝对额较低 [3]
创28年新低!人身险预定利率正式进入“1时代”,8月31日产品全面切换
华夏时报· 2025-07-28 23:56
人身险预定利率调整 - 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降至1.99%,创1997年以来最低水平 [1] - 头部机构同步下调产品利率上限:普通型从2.5%降至2.0%,分红险从2.0%降至1.75%,万能险从1.5%降至1.0% [1] - 8月31日成为新旧产品切换最后时限 [1] 利率调整触发机制 - 触发监管预设的动态调节机制:当在售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季度高于研究值25个基点以上必须下调 [2] - 一季度2.13%、二季度1.99%的研究值使得2.5%预定利率显著"超标" [2] - 国有大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至1.3%,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1.65% [2] 行业负债成本与利差损 - 两年多时间寿险产品预定利率累计下调150基点(传统险) [3] - 7家上市保险公司平均现金收益率2024年下降至3.4%,存量保单保证负债成本约3% [2] - 分红险保底利率1.75%与普通型产品2.0%差距缩窄至25基点 [3] 产品结构转型趋势 - 分红险2025年占期交新单已过半但未能完全补位传统险收缩带来的保费缺口 [4] - 2025年上半年新推分红险259款占寿险新产品总量33% [7] - 中国人寿一季度分红险首年期交保费占比突破51.72% [7] 销售与市场反应 - 30岁男性投保100万元,2.5%预定利率下70岁可领251.5万元,2.0%时仅206.8万元 [6] - 预定利率优势衰减使得"炒停售"策略失效 [5] - 普通寿险仍有70基点利差优势,分红险实际结算利率可达3.5%以上 [6][7] 行业竞争逻辑重构 - 泰康"幸福有约"将保险金与养老社区入住权绑定 [8] - 中国太平"乐享家"提供居家适老化改造+远程医疗监测组合方案 [8] - 平安健康险日均服务量突破百万人次 [8] 长期趋势与挑战 - 分红险成为主流需跨越投资能力、渠道能力、客户教育能力三大门槛 [4] - "新钱净投资收益率"仅约2.7% [7] - 香港市场"0.5%-1%保证利率+4%-5%浮动分红"模式可能预示内地产品终极形态 [8]
多位高管相继离场,横琴人寿亏损难题如何破
北京商报· 2025-07-28 20:47
高管团队变动 - 横琴人寿副总经理张林已不在高管名单之列,近一年来多位核心高管相继离任,大部分为初创期入职的"元老级"人物 [1] - 高管团队从年初的8人缩减至目前的5人,离职高管包括李学成(2017年加入)、李佗(2019年加入)、王立川(2016年加入筹备组) [4] - 2024年4月第一任董事长兰亚东退休,钱仲华被提名为董事长候选人并于7月获批,1月凌立波获批担任总经理 [3] 经营业绩 - 2022年以来合计亏损金额超15亿元,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亏损1.79亿元、7.72亿元和5.64亿元 [1][7] - 2025年一季度净亏损3.57亿元,2017-2024年净利润起伏不定,多数年份亏损,仅2020年(0.59亿元)和2021年(0.11亿元)实现盈利 [6][7] - 长期依赖增额终身寿险等传统储蓄型产品,2024年保费收入前五产品中4款为增额终身寿险、1款两全型保险(分红型) [7] 行业挑战与应对 - 保险行业高度依赖信任与长期主义,高管频繁变动会削弱战略连续性和市场信心 [5] - 预定利率接连下调,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较上季度2.13%下降14个基点 [8] - 专家建议优化产品结构向保障型、长期型产品过渡,加强精算和投资管理能力,通过数字化改革提升运营效率 [8]
上半年保费出炉!人身险单月增16%,预定利率下调后能否继续“猛涨”
北京商报· 2025-07-27 20:31
保险业上半年保费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达3.74万亿元 同比增长5.04% [1][3] - 人身险保费收入2.96万亿元 同比增长5.34% 财产险保费收入7744亿元 同比增长3.90% [3] - 6月单月人身险保费4908亿元 同比增长16.3% 与5月增速16.6%基本持平 [4] - 上半年保险业赔付支出1.35万亿元 同比增长8.6% [3] 人身险高增长驱动因素 - 个险渠道持续复苏 储蓄型保险产品需求旺盛 [1] - 分红险转型加速 部分上市险企分红险占新单保费超50% [4] -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优势明显 成为锁定长期收益优选工具 [4] - 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及保险预定利率下调预期催化新单增长 [4] 预定利率调整影响 - 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降至1.99% 较上季度下降14个基点 [5] - 大型险企调整新产品预定利率 普通型最高2% 分红型最高1.75% 万能型最低保证利率最高1% [5] - 预定利率下调短期可能刺激"炒停"效应 拉动新单增长 [5] - 中长期看可能削弱产品吸引力 预计增速将回落至5%-8%区间 [6]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单纯依靠利率优势难以长期维持 需依赖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 [7] - 健康险等保障型产品受利率影响较小 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7] - 建议建立"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保险"的一站式健康生态系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