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黄河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百廿荣光 郑州铁路史从这里起航
郑州日报· 2025-11-13 08:41
活动概述 - 京汉铁路郑州黄河第一铁路桥建成暨京汉铁路全线通车120周年纪念活动于11月12日在郑州黄河文化公园黄河第一铁路桥旧址举办 [1] - 活动由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管理委员会、郑州日报社、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黄河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 [1] - 活动包括纪念碑揭幕仪式、嘉宾参观“三桥汇”工业遗址以及“跨越世纪 桥见未来”主题直播 [2] 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 - 黄河第一铁路桥是120年前京汉铁路全线竣工的关键工程,成为连接南北、沟通京鄂两地的交通命脉 [1] - 该桥改变了郑州的地理交通格局,开启了郑州作为“全国铁路枢纽”的历史进程 [1] - 目前保留的5孔160米桥体作为工业遗迹完整保存于郑州黄河文化公园,供市民游客参观 [1] 战略目标与社会影响 - 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指示精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1] - 活动是深入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具体实践 [2] - 活动将进一步丰富黄河文化公园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研学旅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文化体验的现场课堂 [2] 未来发展与产业融合 - 通过专家研讨推动工业遗产成为城市文化新IP,为城市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提出新思路、新见解 [2] - 活动增强了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品牌影响力与社会认知度,推动“黄河文化”与“铁路文化”深度连接 [3] - 活动为“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点亮文化地标,增添历史风采 [3]
陕西以文明之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陕西日报· 2025-10-29 06:50
文明乡风建设政策与整体布局 - 将文明乡风建设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工程,并纳入文化强省建设的整体布局 [2] - 积极探索党建有力引导、文明实践浸润人心、群众自治充分发挥的新路径 [2] 党建与文化引领乡风建设 - 延安市创新基层宣讲模式,选拔聘用464名群众宣讲员和基层干部走村入户推动文明乡风 [3] - 渭南市深耕文化沃土,以省级传统村落保护为抓手推进景区建设,并将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等理念融入村规民约 [3] - 宝塔区“初心的光辉”宣讲团和安塞区常态化开展延安精神宣讲活动,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村民自觉行动 [3] 文明实践与文化活动载体 - 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将“我们的节日”与丰收节、乡村文化艺术节深度融合,进行非遗展演和手工艺品亮相 [5] - 咸阳市秦都区推进“15分钟文明实践圈”,利用农家戏院上演反映“婚事新办”的秦腔小戏推动移风易俗 [7] - 陕西建成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县级中心117个、乡镇实践所1108个、村实践站19100个,实现四级阵地全域贯通 [8] 群众自治与典型评选 - 汉中市宁强县礼仪协会宣讲小分队深入镇村宣传,近三年来有600余户家庭邀请协会成员操办婚丧嫁娶事宜 [10] - 商洛市山阳县道德评议会对表现突出村民进行表彰奖励,对违反村规民约者进行批评教育 [11] - 杨陵区五泉镇斜上村积极评选表彰“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以引导文明新风尚 [11] 村规民约与具体成效 - 延安市吴起县各村制定村规民约,红白事大操大办情况明显减少,婚宴标准控制在不超过20桌、每桌800元以内 [1] - 宝鸡市扶风县高望寺村文化墙上的村规民约对易风俗、降彩礼、倡新办等内容进行规范 [9]
以文化品牌之力激活济阳发展新动能
齐鲁晚报· 2025-10-17 07:31
文章核心观点 - 济阳区系统打造“济阳@黄河”文化品牌,通过深度挖掘黄河与闻韶等地域历史文化、发展“济北手造”产业、创新文旅融合模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动能,成功入选2024年济南市“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 [2][11] 文化品牌建设与挖掘 - 成立济阳地域历史文化研究促进会,下设7个研究委员会,已撰写刊发研究成果300余篇,出版《千年一脉闻韶台》等系列丛书 [3] - 联合山东大学建立儒学与黄河文化研学基地,并正对接设立“济阳@黄河”课题研究,为品牌注入高端智力支持 [3] - 编纂出版《济水之阳·黄河故事》大型读本,通过近200个故事展现济阳与黄河的历史羁绊 [4] - 打造济水韶音博物馆,设置二十余处展厅,收藏大量文物,成为黄河农耕文化沉浸式体验打卡地 [4] - 成功举办“济阳@黄河”文化论坛,并常态化开展主题文化公益大讲堂,增强市民文化自信 [5] “济北手造”产业发展 - 通过“政策护航+技艺创新+全链运营”路径,将传统手造技艺转化为富民产业 [7] - 龙格黑陶非遗工坊为代表,技艺入选市级非遗,每年接待体验近10万人次 [7] - 全区34类手造资源纳入统筹保护,3个项目跻身“山东手造”资源库 [7] - 2023年底出台《济阳区“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专门公司及展示体验中心,提供强力支撑 [7] - 产品融入现代美学设计,如黄河五彩陶瓶、济阳剪纸日用品等,实现创造性转化 [8] - 构建“前端加工+中后端销售”全链条模式,链接22家加工企业、56个专业合作社、1900余个个体加工户,后端打造5个线上电商平台及23个线下销售专区 [8] - 2024年手造产品销售收入达300余万元,带动研学收入近200万元 [8] 文旅融合与品牌推广 - 全国唯一的黄河文化主题夜经济街区“九曲黄河万里情”国庆期间推出活动,接待游客30余万人,获央视等媒体报道 [1][9] - 街区以“L型”动线串联五大主题广场、九大特色场景、20余种游乐设施及上百家商铺,打造“文化+科技+夜经济”新范式 [9] - 围绕“品味四季 乐享济阳”主题,结合四季自然与民俗,形成独特采摘图谱,并整合12家精品研学基地,串联6条主题路线 [10] - 今年以来研学旅游累计接待学生及游客15万余人次 [10] - 打造“黄河·稻乡湾”生态休闲场景,以12公里沿黄生态廊道串联乡村,融合非遗研学与农事体验 [11]
500余名希望学子亲密接触母亲河
中国青年报· 2025-10-07 06:35
活动概况 - 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茅台王子 致敬奋斗”——黄河文化“豫”苗研学公益活动,旨在通过探寻黄河文明足迹来感悟黄河精神并树立环保意识[4][5] - 活动共分四期,沿着黄河流经顺序先后走进三门峡、郑州、开封,最终在郑州举办结营仪式[5] - 主办方筛选了来自洛阳、周口、驻马店、平顶山等地的100多所希望小学的500多名小学生参加,这些学校大多位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乡村和山区,学生多为第一次见到黄河[4][5] 活动内容与体验 - 在开封黑岗口黄河观景台,孩子们初次见到黄河,并在带队老师组织下齐声唱响《保卫黄河》,激发爱国主义热情[4][5][6] - 在郑州市黄河博物馆,孩子们系统学习黄河的自然史、文明史和治理史,并认真记录新时代六条治河新举措[6] - 活动结合当地文化资源安排丰富研学点位:三门峡市涵盖黄河大坝实践、虢国青铜器寻宝等四大板块;开封市融合黄河教育与宋文化传承,包括学习传统拓印、体验曲水流觞等;郑州市以“黄河文明+现代科技”为主线,安排黄河实地考察、新能源汽车科普和VR秦文化沉浸体验[9][10] - 孩子们在晚间创作时间用画笔描绘关于黄河的所见所闻,作品内容涵盖三门峡大坝、三桥会历史景观及黄河与历史文化融合的主题[7] 活动影响与意义 - 对多数希望小学学生而言,这是第一次走出自己生活的县市,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在孩子们心中播种文化自信和科技自强精神[9][10] - 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观察思考并提出疑问,例如有学生询问“黄沙怎么筑成堤坝”、“羊皮筏子为什么不会沉”,研学成为检验书本知识的巨大沉浸式课堂[6][10] - 活动不仅影响了学生,也触动了带队教师,有教师表示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多感受外部世界,以弥补传统课堂学习与实践体验之间的差距[11]
河声 | 黄河不语处 文明自轰鸣
河南日报· 2025-09-25 13:53
活动概述 - “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落幕,活动围绕“中华源”、“民族魂”、“万象新”三大篇章,系统梳理黄河文化的根脉传承、治水智慧与时代新貌 [1] - 活动获得广泛社会关注与积极反响,深刻回应了“何以中国”的宏大命题 [1] 黄河作为文明摇篮 - 陶器是文明最早见证,大河村彩陶上的漩涡纹与星辰纹诉说先民对水与天的敬畏 [1] - 渭河流域陶器留存长江稻米痕迹,中原玉器浸润红山文化血脉,表明黄河是史前中国的“文明路由器”,连接多元文化,织就多元一体最初模样 [1] - 黄河是文化走廊与生命熔炉,现代生物学发现黄河中游人群的遗传标记同时镌刻青藏高原与华北平原的特征 [2] 治水智慧与技术演进 - 开封明清河堤遗址中,元代荆条与清代糯米灰浆依次叠压,如同千年治水笔记 [1] - 从汉代水门到明代“束水攻沙”,再到今日数字模拟,治黄史是无数普通人用微小创新写就的技术史诗 [1] - 历史经验表明,真正的智慧不是征服自然,而是读懂河流律动并与之共生,例如北宋虽技术先进仍难逃黄河改道之困 [2] 自然与文明的互动记录 - 地质岩芯中的花粉与炭粒默默记录气候变迁如何影响农耕与游牧文明的互动节奏 [2] - 黄河泥沙是历史的书写者,用数千年的沉默诉说文明在差异中融合、在顺应中创新、在时间里沉淀的真谛 [2] 黄河精神与未来启示 - 黄河的伟大在于其混沌吞吐万千气象,其包容性使文明在激荡中生生不息 [2] - 母亲河用每一粒泥沙传递的密码,尤其是藏在混沌深处的清澈智慧,是中国生命的底色,也是走向未来的根基 [2]
山东省证券业协会组织“资本助跑鲁力前行——走进东营”活动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11:55
活动概况与核心精神 - 山东省证券业协会组织东营地区会员单位负责人在山东证监局指导下开展行业文化建设活动 [1] - 活动形式包括参观黄河文化馆以及围绕黄河精神践行、行业文化生态构建等议题进行座谈交流 [1] - 黄河精神被阐释为包容并蓄、坚韧不拔、奋勇向前、久久为功,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精神动力 [1] 业务实践与行业挑战 - 各会员单位代表深入交流当前经济环境下业务推进的竞争力构建难点与痛点 [3] - 面临的共性挑战包括业务创新与合规管理的平衡、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数字化转型 [3] - 代表建议协会在政策传导、经验交流、培训协调、纠纷调解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3] 行业生态与发展路径 - 机构负责人探讨以黄河文化"和合共生"、"兼容并蓄"智慧引领构建良性互动行业生态 [5] - 倡导在尊重市场规则前提下注重开放协作、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5] - 推动形成以差异化、专业化发展路径提升核心竞争力,构建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区域市场格局 [5] 活动影响与未来展望 - 活动为山东辖区证券行业的文化建设与业务实践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 [5] - 协会将引导会员单位深入传承黄河文化基因,践行金融报国使命 [5] - 共同书写证券行业助力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5]
全国唯一的黄河主题夜经济街区,济南九曲黄河万里情开街试运营
齐鲁晚报网· 2025-09-22 22:55
项目核心定位与特色 - 项目为全国唯一的黄河主题夜经济街区,以“文化+科技+夜经济”模式打造昼夜联动的文旅新范式 [1] - 项目风格融合“黄河文化、九省特色、国潮风”,通过“L型”动线串联五大主题广场、九大特色场景、20余种游乐设施及上百家特色商铺 [1] 文化体验与内容设计 - 五大主题广场作为黄河文化核心载体,包括16米高“鲤鱼跃龙门”雕塑、“黄河大船”广场神话演绎、“黄河之水天上来”广场等 [2] - 大型演出《大河印 九曲魂》由20余位演员参与,带领游客体验黄河从发源至入海的史诗旅程 [3] - 街区设置拱辰门、松潘古城等九大特色场景,并呈现四川变脸、蒙古摔跤、安塞腰鼓等九省特色表演及非遗项目 [3] 业态布局与运营策略 - 项目突破传统夜经济局限,以“多、快、好、省、迭、灵、潮、播”思维构建全年龄段、全时段业态体系 [4] - 日间主打亲子游乐与文化研学,包含320米长、33米高水滑道、35米高跳楼机等设施,并联动周边“黄河驿站”非遗手作及研学基地 [4] - 夜间以黄河谣主题灯光秀、九曲黄河阵等演绎为核心,结合文创馆、元宇宙体验馆及本地特色美食,打造光影盛宴与消费场景 [5] 配套设施与交通优势 - 项目交通便利,毗邻主干道,济南市区自驾1小时可达,规划近8000个停车位保障停车需求 [5] - 周边配套9家品质酒店及各类便捷住宿,包括乔治莫兰迪酒店、希尔顿欢朋酒店等,满足不同客群留宿需求 [6] 城市发展与区域赋能 - 项目由西安锦上添花文旅集团运营,有望成为济南文旅爆款,并与澄波湖风景区、济阳区文化艺术中心等资源串联,推动从“一日游”向“多日游”转变 [7] - 深度融合济阳本土文化,如闻韶台历史典故、济阳婚俗文化招亲楼等,成为济阳黄河文化城市新名片 [7] - 项目带动新元大街沿线商业业态升级,形成“街区+周边”联动效应,重塑城市空间价值与夜间消费高地 [8]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泱泱大河牵古今 润民族文脉悠远
央广网· 2025-09-22 09:58
黄河开封段历史地理特征 - 开封城市兴衰与黄河变迁紧密相连,黄河开封段是典型的“地上悬河”和“豆腐腰”河段,历史上水患频繁 [1] - 从1194年到1938年的745年间,黄河在开封境内共决口338次,占黄河全部决口次数的五分之一以上 [1] - 现有6座城池因黄河洪水淹没与重建被埋在开封城下 [1] 林则徐治河历史功绩 - 1841年黄河在开封张湾村决口,林则徐率领民众经过5个多月努力,修筑了总长8756米的防洪新堤,使黄河水回归故道 [4] - 后人为感念林则徐功绩,将大堤称为“林公堤”,该堤已有180多年历史至今仍在使用,是重要堤防和文物保护单位 [4] 焦裕禄治理兰考“三害” - 1962年兰考县风沙、内涝、盐碱“三害”严重,粮食亩产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46.2斤 [7] - 当时兰考全县耕地面积90万亩,其中沙荒地24万亩、盐碱地20多万亩,风口84个、阻水工程160多处 [7] - 焦裕禄提出“贴膏药扎针”治沙良方,使兰考沙丘披上绿装,东坝头黄河湾从最大风口变为万亩良田 [7] 现代黄河治理与文旅发展 - 当前黄河治理手段不断升级,包括现代化推土机、防汛监测系统、全天候执勤无人机等 [10] - 实现黄河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的结合,如黑岗口河势观测台既是观测台也是黄河观景台,吸引游客拍照打卡 [7][12] - 自人民治黄以来,黄河已从“害河”变为滋养一方的幸福河 [10]
“何以中国·黄河安澜”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郑州日报· 2025-09-19 09:09
活动概述 - 活动于9月18日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启动 主题为"何以中国·黄河安澜" [1] - 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 旨在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并坚定文化自信 [1] - 启动仪式分为"中华源""民族魂""万象新"三个篇章 通过非遗表演 情景讲述 诗歌诵读等形式呈现 [1] 参与方与组织架构 - 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 河南省委宣传部 河南省委网信办等多部门联合沿黄8省(区)网信办共同主办 [1] - 省委常委 郑州市委书记安伟和省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王崧出席启动仪式 [1] - 参与人员包括行业专家 文化工作者 网络达人以及来自人民网 新华网等中央媒体和省内媒体的编辑记者 [1] 活动内容与项目发布 - 活动共同推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诠释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精神重要标志的深厚底蕴 [1] - 现场发布了《大河安澜佑中原》和《"三千里长堤 五千年华夏"黄河水文化品牌》等"一起讲好黄河故事"文化项目 [1] - 在为期4天的活动中 媒体将深入河南省9个沿黄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进行采访 [1] 活动目标与预期成果 - 活动旨在全景式呈现黄河文化 治黄历程和沿黄新貌 展示河南在传承历史文脉和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方面的贡献 [1] - 通过采访报道展示厚重深邃的黄河文化 波澜壮阔的治黄历程和生机勃勃的沿黄新貌 [1]
乌海:因水而变,倚水而兴
内蒙古日报· 2025-08-25 10:48
旅游产业发展 - 乌海湖景区开发水上环湖观光游、沙海体验游、小火车观光游等旅游路线及30余种水上沙漠娱乐项目 [2] - 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省级休闲度假旅游区和内蒙古网红打卡地称号 [2] - 2024年上半年乌海市接待国内游客408万人次同比增长12.89% 国内游客总花费47.98亿元同比增长15.1% [2] 葡萄与葡萄酒产业 - 吉奥尼酒庄建成农业农村部葡萄标准示范园1000亩 年产优质酒庄酒约300吨并获国家3A级景区认证 [3] - 乌海市葡萄种植面积达1.86万亩 产量突破0.76万吨 葡萄酒年生产加工能力1.43万吨 [3] - "乌海葡萄"品牌价值在2024年达29.32亿元 涵盖近20个葡萄酒类型及200多款成品酒 [3] 生态与资源禀赋 - 乌海湖由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形成 极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成为旅游业"黄金引擎" [1] - 乌海湖拥有湿地沙漠复合景观 为赤麻鸭大天鹅白琵鹭等水鸟提供栖息繁衍条件 [2] - 吉奥尼酒庄位于乌海湖西岸乌兰布和沙漠边缘 优渥地理条件支撑葡萄酒产业基础 [3] 文化传承与创新 - 黄河石彩绘艺术家鲁婷创作百余件作品 融合泼墨造型与工笔技法传承黄河文化 [4] - 黄河西行客栈作为黄河流入内蒙古第一村 设立鲁婷黄河石创作工作室展示文化载体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