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具身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IDC:预测到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美元
智通财经· 2025-07-31 14:17
全球机器人市场概况 - 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超过400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据近半份额并以15%复合增长率位居全球前列[1] - 多重驱动因素包括用户需求释放、AI/视觉分析/边缘计算技术融合、政策支持与投资加码、多类机器人加速落地[1] 中国厂商全球竞争力 - 中国厂商凭借制造工程优势、技术投入、场景适配效率及政策支持,正从"追随者"向"引领者"转型[4] - 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中国厂商以84.7%出货份额主导全球市场,擎朗智能/普渡机器人/高仙机器人/云迹科技等领跑[5] - 四足机器人领域宇树科技/云深处依托供应链优势逐步重塑全球市场格局,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1.8亿美元[6] 细分领域发展动态 商用服务机器人 - 2024年全球出货量突破10万台,配送/清洁机器人为主流,中国厂商推动产品智能化与多场景落地[5] - 在具身智能、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持续突破,加速智能化升级[5] 四足机器人 - 2024年全球出货量约2万台,应用扩展至电力/石油/公共安全领域,消费级与商用级产品同步增长[6] 人形机器人 - 中国采用"技术突破—应用验证"双向循环模式发展,行业主体涵盖机器人本体厂商/汽车制造商/智能家居厂商等[7] -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出货量预计5000台,2030年增至6万台(CAGR超95%),具身智能大模型为关键突破方向[7] 协作机器人 -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海外收入超20亿美元,协作机器人出口7410万美元(同比+34.7%)[8] - 遨博/大族机器人/节卡/越疆等加速拓展东南亚/欧美/日韩市场,构建本地化服务体系[8] 具身智能机器人趋势 - 八大关键趋势:感知能力增强(3D视觉/触觉传感)[12]、大模型驱动(多模态自主学习)[13]、仿真环境优化[14]、开源共享推进[15] - 多样化载体融合(协作/复合/人形机器人等)[16],细分场景任务优先落地(工业装配/商业服务)[17] - 人形机器人已实现小规模商用部署,聚焦低速低节拍任务[18],生态体系加速构建(产学研协同)[19] 产业链与技术进展 - 中国厂商加快构建具身智能全产业链,推动技术从验证走向规模部署[9] - 聚焦机器人本体/具身智能大模型演进,同时研究多行业场景落地路径[9]
对话中坚科技:制造业内核驱动跨界创新
第一财经· 2025-07-31 13:38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200亿美元 2026-2030年CAGR达77 83% 中国市场规模同期将达50亿美元 [1] - 机器人应用场景从制造业加速向服务业 消费 安防等领域扩展 学术界与产业界对需求前景持乐观态度 [1] - 具身智能 人形机器人成为全球科技巨头竞争焦点 特斯拉 Figure AI等企业形成行业头部阵营 [3] 公司战略转型 - 中坚科技从传统园林机械出口商向智能机器人领域跨界发展 依托汽油机设备业务积累的全球营销网络与客户资源实现业务延伸 [2][3] - 公司通过前瞻性战略研讨确认行业智能化趋势 2021年起加大锂电设备研发 设立智能创新研究院及多家子公司加速布局机器人赛道 [3] - 战略转型后整体毛利率从18%提升至30% 智能技术与传统业务形成双向赋能 自动化解决方案增强客户粘性并打开产品销路 [6] 技术研发与产品矩阵 - 研发费用2024年达7267 80万元 同比增幅超100% 体外技术投入每年数倍增长 重点吸引头部人才构建多领域技术团队 [4][5] - 已形成智能园林机器人 四足机器人 轮式机器人 双足机器人四大产品矩阵 拥有独立机器视觉与运动控制技术团队 [4][7] - 采用SLAM RTK 锂电等平衡发展的技术路径 强调结构化设计与规模化生产结合 成本控制能力优于创业型公司 [3][6] 商业化落地与竞争优势 - 中国制造业基础 工程师红利 成本优势构成全球竞争力 公司叠加全球渠道资源与市场洞察形成复合优势 [3] - 聚焦ToB场景商业化落地 智能割草机通过低成本二维码方案解决定位问题 巡检机器人等产品毛利率超70% [7][8] - 工业化能力支撑快速量产 比同业更早进入中试阶段 客户实际需求与付费意愿驱动产品形态选择 [6][7] 细分市场布局 - 重点开拓园林机器人 垃圾清运 网球训练 安防巡检四大赛道 四足巡检机器人等产品获客户高度认可 [8] - 通过底层技术嫁接解决场景痛点 如割草机定位方案兼顾效率与成本 验证"有效技术优先"理念 [7]
具身智能布局“交卷”,腾讯、京东、商汤猛掐机器人生态位
南方都市报· 2025-07-31 13:28
大厂具身智能布局 - 腾讯、阿里、美团、百度、京东、小米7家大厂今年以来对具身智能企业共投出23笔资金,阿里最激进投6笔,美团5笔,京东4笔,腾讯和百度各3笔,小米2笔 [6][7] - 大厂布局策略包括投资初创企业和自建团队,美团、腾讯、京东、网易已搭建自有机器人团队 [1][6][7] - 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与福田实验室联合发布具身智能开放平台Tairos,首创模块化方式提供大模型、开发工具和数据服务 [2][8] - 京东成立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与数十家机器人企业达成合作,涵盖陪伴类、教育领域和产业领域 [4][7] - 网易推出全球首个露天矿山挖掘机装车场景具身智能模型"灵掘",单机装车效率达人工80% [5][9] 具身智能平台与产品 - 腾讯Tairos平台包含多模态感知模型、规划大模型及感知行动联合大模型,通过标准化接口和SDK提供服务 [2][8] - 商汤发布"悟能"具身智能平台,以具身世界模型为核心引擎,可生成符合物理规则的多视角视频 [3][10] - 京东JoyInside将角色大模型驱动对话智能体植入机器人,限时免费开放接入服务 [4][8] - 智元机器人实现"一体三智"全栈闭环发展,发布通用具身基座模型启元大模型和世界模型开源平台 [13][14] 行业发展趋势 - 具身智能行业进入"掐生态位"阶段,大厂侧重数据、平台和模型层布局 [11][14] - 互联网大厂在硬件供应链和快速响应方面存在短板,初创企业在非标硬件领域有机会 [12][14] - 商汤强调研发与商业落地对齐,未来可能涉及机器人小脑、本体等方向 [10] - 网易明确不做工程机械本体,专注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9][10]
再获近6亿融资,“伯克利”AI大牛领衔,这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创企晋升独角兽!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7-31 12:57
公司融资与投资动态 - 千寻智能完成近6亿元PreA+轮融资,由京东领投,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浙江省科创母基金、华泰紫金、复星锐正等跟投 [1] - 公司成立1年半完成5轮融资,累计融资超14亿元 [1] - 华为通过哈勃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4323%,完成具身智能领域投资首秀 [1] - 2024年3月完成种子轮融资,顺为资本领投,绿洲资本跟投;8月完成天使轮融资,弘晖基金领投,达晨创投、千乘资本跟投,累计融资近2亿元 [3] - 2025年3月完成5.28亿元Pre-A轮融资,由阿美风险投资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领投 [3] 科技大厂布局具身智能 - 2025年以来,汽车主机厂和科技大厂通过"自研+投资"双路径入局具身智能赛道 [2] - 蚂蚁集团领投星海图和星尘智能;腾讯领投智元机器人B轮;字节跳动投资星尘智能和乐享智能;美团投资自变量机器、它石智航、星海图 [2] - 比亚迪重投帕西尼感知;宁德时代领投银河通用11亿元融资;腾讯、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字节和吉利联合领投宇树科技 [2] - 京东领投智元机器人、千寻智能、众擎机器人、逐际动力和机科未来 [2] - 美团、京东成为2025年投资具身智能创企最活跃科技大厂 [2] 公司团队与技术实力 - 创始人兼CEO韩峰涛师从丁汉院士,曾任珞石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TO [9] - 联创兼首席科学家高阳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具身视觉与机器人实验室主任 [9] - 团队汇聚UC Berkeley、CMU、清华、北大、浙大等顶尖高校人才,以及小米、华为、腾讯、大疆等企业精英 [18] - 前字节跳动AI技术专家解浚源加入担任具身智能部负责人 [17] - 公司联手清华、北大、浙大、中科院等高校制定毕业生定向培养计划 [18] 产品与技术进展 - 2024年9月发布半身人形机器人首个视频Demo,展示多任务连续泛化能力 [21] - 2025年3月发布自研VLA模型Spirit v1,攻克柔性物体长程操作难题,实现叠衣服全流程操作 [23][24] - 2025年7月发布全力控人形机器人Moz1,可自主完成清理会议室等办公场景任务 [29] - 公司坚持软硬一体全栈路线,具备全栈AI工程化能力 [19] - 首席科学家高阳强调软硬协同是具身智能核心,算法延迟和硬件响应需无缝衔接 [19] 行业竞争格局 - 千寻智能被称为"中国版Figure AI",是全球第二家能挑战全流程叠衣任务的公司 [27] - Physical Intelligence为全球具身智能领域最强团队,估值超170亿元 [27] - 国内人形机器人创企分为"硬件派"(如宇树科技)和"软件派"(如智元、银河通用、千寻智能) [34] - 具备强大AI能力且涉及本体的初创公司成为资本市场香饽饽 [34] - 具身智能创企商业化场景仍处POC阶段,技术壁垒有待商榷 [34] 商业化进展 - 公司聚焦智能制造、物流、康养等高附加值领域 [33] - 已完成80+场景调研,计划2025年交付数百台产品 [33]
领益智造:已与智元机器人等多家具身智能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12:37
公司合作与订单 - 公司已与智元机器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强脑科技等海内外多家具身智能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1] - 公司获得了海内外人形机器人客户的硬件订单 [1] 行业动态 - 公司合作对象涵盖海内外具身智能企业,显示行业技术合作趋势 [1] - 人形机器人硬件订单落地,反映行业商业化进展 [1]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落户重庆,目标全球汽车品牌前十
36氪· 2025-07-31 12:13
公司成立与定位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于7月29日在重庆挂牌成立,是重庆第一家一级央企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200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朱华荣 [1] - 注册地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建新东路260号 [1][4] - 公司定位为打造智能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具身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探索海陆空立体出行新生态 [1] 经营目标与战略 - 2030年整车产销规模目标为500万辆 [1] -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目标超过60% [1] - 海外销量占比目标超过30% [1] - 公司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汽车品牌TOP 10 [1] - 将加速全球化发展,重点开拓东南亚、中东非洲、中南美洲、欧亚、欧洲五大区域市场 [1] 业务范围 - 主营业务包括汽车销售、汽车零配件批发与零售、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 [1][5] - 涉及汽车零部件研发与制造、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 [5] - 拓展至智能机器人研发与销售、工业机器人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与销售 [5] - 包含计算机系统服务、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技术服务 [5] - 涉及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等国际贸易业务 [5] 公司运营 - 公司成立日期为2025年7月27日,经营期限为长期 [4] - 公司类型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4] - 登记管理部门为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4]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500000MAEPY98C4R [4] - 已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等官方社交平台账号 [1] 行业定位 - 公司所属经济行业为汽车整车制造 [4] - 业务涵盖传统汽车制造和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1][5] - 涉及智能出行、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领域 [1][5] - 布局从研发到销售、从生产到服务的完整汽车产业生态 [5]
云天励飞赴港上市:开启「A+H」双资本平台征程,加注AI推理芯片赛道
IPO早知道· 2025-07-31 12:00
公司上市计划 - 公司于2025年7月30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华泰国际、中信证券和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2] - 继2023年成功登陆科创板后,公司正迈向"A+H"双重上市的新阶段,加快国际化资本布局 [3]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长期专注于AI推理芯片的研发设计和商业化,推出面向企业级、消费级、行业级三大类应用场景的NPU驱动AI推理芯片相关产品和服务 [3] - 企业级场景:主要推出AI推理芯片与相关产品、算力服务及IP授权服务,应用于SoC开发、大模型服务及服务机器人等 [4] - 消费级场景:开发AI原生产品,包括噜咔博士AI拍学机、AI眼镜、AI毛绒玩具及家庭主机设备所用的AI推理芯片,并利用IFMind大模型推理能力改进消费电子产品与可穿戴设备 [5] - 行业级场景:基于IFMind大模型、Nova及AI推理芯片的推理能力,开发面向智慧公交、智慧城市治理、智慧园区、智慧应急等全面行业需求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5] 市场地位 - 以2024年中国市场相关收入计算,公司是排名前三的行业领先全场景AI推理芯片相关产品及服务提供商 [5] - 以2024年中国市场相关收入计算,公司在NPU驱动的AI推理芯片相关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中排名中国前二 [5]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46亿元、5.06亿元和9.17亿元 [6]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超168%至2.64亿元 [6] 行业前景 - 中国AI推理芯片相关产品及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113亿元以94.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024年的1,626亿元 [6] - 预计行业将以53.4%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9年进一步增至13,830亿元 [6] 未来战略布局 - 公司将围绕边缘计算、云端大模型推理、具身智能三大核心布局 [7] - 边缘计算领域:已在高密度视频智能分析、小规模边缘大模型推理等典型场景实现多个示范项目落地 [7] - 云端推理加速领域:推出基于国产工艺打造的推理加速卡,采用"算力积木"架构,实现模块化扩展与任务并行 [8] - 具身智能领域:已与十余家机器人厂商建立合作关系,边缘芯片产品应用于服务型机器人已进入实际部署阶段 [8]
大厂不再重压ChatBot、“六小虎”声量分化、机器人不依赖绳索“吊着”|WAIC观察
财经网· 2025-07-31 11:53
WAIC展会核心观察 - 展会吸引约35万线下观众,800多家展商展示从大模型到机器人零部件的全产业链技术进展 [1] - 大模型应用从ChatBot转向Agent成为行业焦点,Agent市场规模已达50亿美元且年增长率40% [3][4] - 人形机器人实现从"被吊着"到实际场景复刻的跨越,展示娱乐表演/工厂作业/家庭服务三大类应用 [2][10] 大厂Agent布局 - 阿里推出无影AgentBay并展示三款开源大模型,夸克AI眼镜集成Qwen大模型支持导航/支付/比价功能 [3] - 百度GenFlow 2.0 Agent平台支持多智能体协作和主动干预,8月将全量上线 [3] - 蚂蚁数科基于Qwen3推出金融推理大模型Agentar-Fin-R1,联合金融机构推出超百个金融智能体解决方案 [6] 大模型"六小虎"动态 - 百川智能和零一万物未参展,后者战略转向ToB推出万智企业大模型平台2.0 [7] - 阶跃星辰发布Step3大模型并组建"模芯生态联盟",全年营收目标10亿元 [8] - 智谱AI展示AutoGLM模型可自主完成电商操作,月之暗面重点展示K2模型 [8] 人形机器人进展 - 宇树/智元/星动纪元等厂商展示舞蹈/搬运/服务等场景,核心零部件六维力传感器出货量年增2000+台 [10][12] - 蓝点触控六维力传感器占国内70%市场份额,订单排至9月并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12][14] - 非夕科技展示自适应机器人完成蛋雕/按摩等精细操作,结合具身智能大模型实现复杂任务 [11] 基础设施与算力 - 超云展示AI大模型一体机SuperCube R7000,强调高性价比和专业服务 [9] - 大模型一体机市场快速膨胀,超云通过联合生态伙伴打通应用落地"最后一公里" [10] 行业趋势 - 技术展示转向场景演练,AI应用从"技术炫技"进入产品化能力比拼阶段 [14] - 具身智能技术路线尚未收敛,软硬协同和生态组建成为竞争关键变量 [14]
京东领投机器人企业RoboScience;逐际动力发布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imX Oli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7-31 11:53
京东领投RoboScience及机器人领域布局 - RoboScience完成近2亿元天使轮融资,由京东领投,招商局创投、商汤国香资本跟投,老股东零一创投继续追投 [1] - RoboScience成立于2024年12月,2025年3月开始运营,此前已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 [1] - 公司机器人软硬一体智能模块与整机系统应用于工业、物流、消费零售、家庭等多个领域 [1] - 京东近期在具身智能领域投资频繁,5月以来已投资智元机器人、千寻智能、逐际动力和众擎机器人等企业 [1] - 京东将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具身智能领域最新进展、业务布局和生态建设 [1] 逐际动力发布人形机器人LimX Oli - 逐际动力发布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LimX Oli,有Lite、EDU及Super三个版本 [2] - 产品售价15.8万元起,即日起开放预订 [2] - 机器人身高165cm,拥有31个机身自由度(不含末端执行器) [2] - 采用通用构型设计、模块化软硬件结构与持续完善的工具链开发系统 [2] - 产品全面支持从算法研发到系统部署的各阶段工作 [2] 巨星传奇与宇树科技合作开发消费级机器人 - 双方合作开发具有陪伴功能与社交属性的消费级机器人 [3] - 产品将应用于家庭使用及演唱会、表演秀等演艺领域 [3] - 公司计划将约38.2%(约1.24亿港元)配售资金用于扩展零售渠道网络 [3] - 资金用途包括自动贩卖机及智能机械设备,涵盖与宇树科技合作的机器人 [3] LG新能源与特斯拉电池供应合作 - LG新能源签署价值43亿美元的磷酸铁锂电池供应合同,为期三年 [4] - 电池将由LG新能源美国工厂供应,用于特斯拉储能系统 [4] - LG新能源未公开客户身份,特斯拉未回应置评请求 [4] -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特斯拉和通用汽车等 [4]
AI概念股走势强劲 近期AI应用迎来多重催化 机构称下半年AI主线具充分投资机遇
智通财经· 2025-07-31 11:33
AI概念股市场表现 - 美图公司(01357)涨13.05%,报12.3港元 [1] - 金蝶国际(00268)涨9.92%,报18.4港元 [1] - 汇量科技(01860)涨9.74%,报9.58港元 [1] - 金山云(03896)涨8.78%,报8.05港元 [1] - 快手-W(01024)涨7.73%,报78港元 [1] - 迈富时(02556)涨6.44%,报57.05港元 [1] AI行业催化因素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在上海开幕,具身智能、智能体、AI眼镜等方向受关注 [1] - 阿里通义千问开源编程大模型Qwen3-Coder,代码能力和智能体能力超越GPT4.1,比肩Claude4 [1] - 智谱发布新一代旗舰模型GLM-4.5,并在HuggingFace与ModelScope平台同步开源 [1] - OpenAI计划于8月推出新版旗舰大模型GPT-5 [1] 机构观点 - 东方证券看好下半年垂类AI产品用户增长和商业化闭环提速,建议重视国内有海外AI应用布局的公司 [2] - 中信证券认为H20解禁有望提振头部厂商CAPEX投入节奏,叠加模型迭代到应用爆发的催化,下半年AI主线具备投资机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