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GI
icon
搜索文档
AI吞掉网文流量,底层作者正被「无声清退」
36氪· 2025-10-11 13:28
AI对网络文学行业的冲击 - 美国数百名作家对苹果公司提起集体诉讼,指控其未经授权使用盗版书籍训练AI模型OpenELM [1] - 超千名作者签署公开信,要求出版商承诺不发行机器创造的书籍,抗议者包括知名作家劳伦·格罗夫和列夫·格罗斯曼等 [1] - 作者小沈发现其原创短篇小说开头在番茄小说上被大量AI改编版本抄袭,情节和人设相似但细节冗余 [1] AI内容在平台上的泛滥 - 番茄小说首秀新书数量从2023年3月1日的400部飙升至2024年同期5606部,同比飙升13倍,非人为可实现的增长 [3] - 2024年9月中旬,番茄小说平台首秀新书日均仍近2000部,大量AI内容冲击平台算法和新人作者流量扶持机制 [3] - AI辅助写作功能使普通作者实现日均2万字以上内容,专业工作室可达月产百部作品的工业化生产速度 [4] 作者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 作者苍术在番茄小说的作品流量断崖式下跌,收藏和订阅增长停滞,导致其月均5000元收入归零并退出平台 [4] - 作者小张在番茄小说积累417万字、15万元收入后感叹行业受AI冲击,网文热度通常仅持续一两个月,无名作者需持续开新书 [5][6] - 平台首秀期推流决定新书90%命运,流量下滑迫使作者如苍术转投短剧赛道,小张考虑转向有保底的分成比例较高的付费阅读平台 [6] AI写作能力的进化与挑战 - 华东师范大学王峰团队发布“灵咔灵咔”创意写作智能体,一小时可生成30万字长篇小说,远超人类“触手怪”作者日产量 [6] - 作者小甯体验AI生成内容与前文衔接良好且会后续铺垫,几乎克服连贯性问题,其朋友无法区分其原创与AI模仿内容 [8][10] - DeepSeek模型迭代后成功“去油”,生成内容与知乎小甜文无区别,但阅文集团副总编辑认为完全由AI主导的通用型创作尚未实现 [11] AI内容的生产与变现模式 - 九思组织5人团队利用免费AI大模型批量生产内容,不到一个月生成近20万字网文,首秀期阅读量达8万,最高8000人同时在线 [15][17] - AI内容可通过有声书版权变现,案例显示20万字小说卖断版权获500元,相当于十几个小时创作收益,商家通过1680元年费会员模式盈利 [18] - 灵境AI公司通过十多人的创作团队和线上兼职,以1.5天发布一篇1-3万字短篇小说的速度,该业务贡献公司约20%收入,已达百万元量级 [19][20] 平台对AI内容的管控与立场 - 番茄小说2024年7月因“AI训练补充协议”引发作者抵制,平台最终上线解除条款功能,新签约作品合同不再包含AI相关条款 [21][22] - 晋江平台制定AI辅助写作使用规定,仅允许校对、角色名生成和不涉及记叙文七要素的粗纲生成三种辅助方式 [24] -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联合16家网络文学平台发布《网络文学行业反洗稿自律公约》,要求规范AI辅助创作,但低质量AI内容仍难以完全杜绝 [24]
AI造富风暴中的“数据卖铲人”传奇:37岁华裔,登顶全球最年轻富豪
搜狐财经· 2025-10-11 09:35
公司概况与创始人 - 创始人Edwin Chen为37岁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华裔,其公司Surge AI在五年内成长为估值240亿美元的独角兽,使其个人身家达到180亿美元[1] - 创业故事始于2020年,当时创始人发现科技巨头在基础数据标注方面存在巨大痛点,遂辞去年薪百万的工作开始创业[4][5] - 首个商业突破发生在攀岩馆,通过偶遇Airbnb高管获得改变命运的首个订单,产品上线12个月后实现八位数营收[6] 商业模式与技术优势 - 公司定位为AI时代的“卖铲人”,核心业务是为超级模型提供精炼的“数据燃料”,即数据标注服务[4] - 技术护城河体现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其专业团队能将简单标注任务的误差率从30%压缩至0.3%[6] - 智能标注系统能自动识别200种语言的文化隐喻,并将医疗影像标注误差控制在0.01毫米级别[10] - 公司已建立起包含3000名领域专家的“人类知识库”,覆盖法律、医学、艺术等27个专业领域,专注于攻克认知标注等复杂挑战[10] 市场地位与客户群体 - 公司客户名单囊括OpenAI、谷歌、微软等巨头,Meta生成式AI部门去年在其服务上花费超过1.5亿美元[6] - 在训练GPT-5时,OpenAI将70%的核心数据标注工作交给该公司[10] - 在AI数据标注领域,Surge AI与Scale AI并称为行业双雄[4] 财务与股权结构 - 创始人持有公司75%的股权,当公司估值达到240亿美元时,其个人财富相应达到180亿美元[7] - 公司凭借“卖铲人”的独特定位,在AI资本盛宴中被视为最稳健的掘金者[9]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AI行业正引发造富狂潮,类似案例包括Scale AI创始人凭借5%股份成为全球最年轻白手起家女富豪,以及法国Mistral AI三位90后创始人用7页PPT融资1亿美元[7] - 二级市场表现疯狂,英伟达股价飙升,A股相关组合市值突破万亿,算力相关公司股价在五个月内翻倍[9] - 行业进入“数据即资产”的新纪元,数据使用权条款被精确到每个字节的商业价值,Meta为获取独家标注服务甚至愿意支付3倍溢价[11]
AI吞掉网文流量,底层作者正被“无声清退”|深氪lite
36氪· 2025-10-10 10:13
行业核心观点 - AI生成内容在网文行业大规模涌现,对平台流量分配、作者收入及创作生态造成显著冲击 [1][4][5][13] - 作者群体对AI未经授权使用其作品进行训练以及AI内容泛滥表示强烈反对并采取法律和集体行动 [1][18][19] - AI技术能力快速进化,在理解设定、内容连贯性和模仿风格上不断突破,已能生成难以与人类创作区分的内容 [9][11][12] AI内容对平台和作者的影响 - 番茄小说平台首秀新书数量因AI内容涌入出现异常飙升,2024年3月1日达5606部,较2023年同期的400部增长13倍 [4][5] - 大量AI内容瓜分了平台给予新手的有限流量,导致人类作者作品流量断崖式下跌,收藏和订阅增长停滞,收入锐减 [4][5][6] - 有经验的作者收入受严重影响,例如作者苍术在平台写作30多天、超10万字后收入几乎为零,最终选择退出 [5][6] AI内容的生产与变现模式 - 利用AI可实现极高生产效率,个人或小团队利用免费大模型可实现日均数万字产出,专业工作室可达月产百部作品的工业化水平 [5][14] - AI生成内容可通过平台流量分成、有声书版权卖断等方式变现,例如有案例显示20万字AI小说以500元价格卖断版权 [15] - 围绕AI网文已形成辅助产业链,例如售卖AI写作工具和课程的商家通过收取1680元年费会员费获利 [16] 平台方的应对措施 - 平台方目前倾向于支持人类作者,例如番茄小说在因“AI训练补充协议”引发作者抵制后,上线了解除相关条款的功能并修改新合约 [18][19] - 多家平台出台规定限制AI内容,例如晋江文学城发布公告,仅允许AI用于校对、生成角色名等有限辅助功能,禁止核心叙事创作 [20] - 行业自律组织联合16家网络文学平台发布《网络文学行业反洗稿自律公约》,要求规范AI辅助创作 [20] AI技术能力的演进 - AI生成内容的质量显著提升,已能较好理解复杂设定、保证情节连贯性并进行风格模仿,使读者难以分辨原创与AI生成 [9][11] - 模型迭代迅速,例如DeepSeek-V3成功“去油”,生成内容与知乎上的普通小甜文无异,克服了早期AI写作的常见弊病 [11] - 目前AI应用以辅助创作为主,完全由AI主导的通用型创作尚未实现,但其实现被认为将对作家职业构成整体替代威胁 [12]
腾讯研究院AI速递 20251010
腾讯研究院· 2025-10-10 00:01
生成式AI模型发布与进展 - 谷歌DeepMind发布Gemini 2 5 Computer Use模型 使AI能直接控制浏览器执行点击 滚动和输入等操作 在相关基准测试中性能达到SOTA水平 使用效率高于竞品 [1] - 马斯克旗下xAI推出视频生成模型Imagine v0 9并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 视频生成时间不到20秒 能生成6秒左右视频 支持语音优先界面 [2] - 蚂蚁集团发布并开源万亿参数通用语言大模型Ling-1T 总参数达1T但推理时仅激活约50B参数 在编程与数学推理基准测试中表现亮眼 LiveCodeBench得分最高 数学相关评测双双突破74分 [3] - 腾讯推出混元图像3 0 具备更丰富的细节和更细腻的画质 支持生成表情包组图 四格漫画 图文设计等多种创作风格 [4] - 以色列AI21 Labs开源30亿参数轻量推理模型Jamba Reasoning 3B 采用混合SSM-Transformer架构 支持256K上下文窗口 效率比竞品提升2-5倍 在M3 MacBook Pro上每秒生成40个token [5][6] 前沿科技与材料科学 -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 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发展方面的贡献 该材料能从水中分离PFAS 捕获二氧化碳 从沙漠空气中采集水分 [7] 行业战略与愿景 - OpenAI的愿景是构建垂直整合AGI帝国 由个人AI订阅服务 超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前沿研究实验室三大支柱构成 预测未来2年内AI将在科学发现领域扮演关键角色 [7] - 具身智能公司Figure获得10亿美元C轮融资 估值达390亿美元 专家指出部署能力是行业卡脖子环节 预计家庭场景大规模部署至少需7-12年 [8] 开发工具与资源 - 谷歌资深工程主管发布《智能体设计模式》一书 系统总结AI Agent开发领域的21个关键设计模式 全书400多页 提供详实代码示例 [9][11]
华尔街新“造王者”,OpenAI如何一言“指挥”美股?
新浪财经· 2025-10-09 21:11
平台化战略与生态系统构建 - 公司战略核心是从研究实验室和模型提供商加速蜕变为平台与生态系统,目标是成为下一个计算时代的“操作系统”[1] - 推出两大支柱产品:Apps SDK(取代插件模式)允许开发者在ChatGPT内部构建功能完备的应用程序,用户无需离开对话界面即可使用服务[2];AgentKit作为后端引擎,通过可视化构建器简化复杂AI智能体的开发流程,现场演示可在8分钟内完成部署[3][4] - 建立“开发-审核-分发-变现”的完整闭环,推出应用目录和商业化工具,模式与苹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 Store类似,旨在AI原生时代建立由公司掌控的应用分发渠道[3][4] - 关键用户数据支撑战略底气:ChatGPT周活跃用户从2023年1亿飙升至超过8亿,开发者社区规模翻倍达到400万,API调用量从每分钟3亿个token暴增至60亿个[1] 市场影响力与资本反应 - 公司战略决策对资本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展现出可与上市科技巨头媲美的市场影响力,其“点名”能瞬间创造数百亿美元市值[7] - 与AMD达成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并获授可收购高达1.6亿股(约占总股本10%)的认股权证,此深度绑定导致AMD股价一度飙升超过34%,市值单日激增近800亿美元[6] - 作为首批应用合作伙伴被提及的公司股价出现显著波动:Figma股价大涨7.4%,Expedia、Booking.com以及Zillow股价出现短线拉升,并带动AI基础设施板块整体上扬[7] - 市场反应基于与AI革命领航者站在一起的叙事逻辑,而非短期实际收入,由“害怕错过”情绪驱动,催生巨大市场波动性[8] 算力战略与资本开支 - 行业面临“绝对的算力稀缺”,公司自身“持续处于算力不足的状态”,为解决此问题发起全球资源争夺战,战略核心是多管齐下的芯片供应[9] - 算力布局包括:与英伟达的千亿联盟(价值1000亿美元,部署至少10GW AI计算系统);与AMD的制衡策略(6GW芯片协议);与博通合作计划投入100亿美元自研定制AI芯片[9][10] - 公司从轻资产科技公司转型为重资产巨头,基础设施总投入承诺已超过万亿美元,彻底重塑AI领域竞争门槛,需要千亿美元资本实力和全球供应链整合能力[11] - 公司财务状况面临挑战:预计在2026年前可能面临高达每年140亿美元的亏损,2026年一年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产生高达620亿美元资金缺口,训练GPT-5模型成本估计可能高达25亿美元[13] 商业模式与行业争议 - 公司与供应商的交易结构引发争议,例如与英伟达的协议被高盛分析师贴上“循环收入”标签,指其本质是供应商为客户提供资金购买自身产品[12] - 市场多空观点对立:多头认为这是锁定长期订单、巩固技术路线优势的必要之举;空头则认为这是由廉价资本和市场狂热支撑的纸牌屋,单位经济模型难以盈利[12][14] - 商业模式可持续性成为核心问题,争议本质是对整个AI投资逻辑的公投,围绕公司能否在承担天文数字成本的同时建立可持续盈利模式[14]
突破!A股新一轮行情展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20:53
OpenAI的战略押注与AI产业链重塑 - OpenAI首席执行官宣布公司将进行非常激进的基础设施押注以应对未来AI模型的巨大需求[1] - 未来几个月将宣布更多与英伟达、甲骨文、AMD等巨头的合作[1] - 战略核心在于构建AI闭环经济,通过交叉持股、收入分成等创新融资结构将供应商转变为利益共同体,以锁定算力资源并分摊巨额资本开支[1] 市场对AI闭环经济的观点分歧 - 摩根士丹利指出循环融资模式正在重塑AI产业链,但高度集中的客户关系与复杂交叉持股可能夸大真实需求,若AI商业化不及预期将引发生态重新定价风险,同时财报透明度下降使投资者难以评估真实风险[1] - 高盛持相对乐观态度,认为当前AI行情由盈利驱动而非纯粹投机,七大科技巨头预期市盈率中位数约27倍,远低于2000年科技泡沫顶峰52倍,2025年综合净资产收益率预计达46%,净利润率29%,均显著高于2000年水平[1] - 高盛补充指出尽管市场集中度创历史新高且资本支出激增,但巨头手握充沛现金流且净负债率为负,系统性风险有限,但业绩不及预期仍可能因高估值和高集中度引发大幅回调[2] AI扩张的驱动力与风险 - OpenAI的扩张并非基于现有ChatGPT等产品需求,而是提前一到两年看到了下一代模型的能力跃迁[2] - 这场豪赌的兑现取决于模型能力能否如期突破、商业回报能否覆盖天文数字般的投入,以及循环融资链条能否在监管与财务透明度的审视下持续运转[2] A股市场整体表现 - A股迎来10月行情开门红,上证指数突破3900点再创十年新高,收盘上涨1.32%[3] - 深证成指上涨1.47%,创业板指上涨0.73%,科创50指数上涨2.93%[3]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26532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大幅放量4718亿元,3115只个股上涨,2186只个股下跌[3] 有色板块行情分析 - 有色板块大涨,超过20只个股涨停或涨幅超过10%,黄金、铜两个品种个股表现最为突出[4] - 国际金价于去年3月突破进入新一轮牛市,有色板块在今年7月完成大形态突破,意味着本轮有色牛市行情距离结束时间尚早[4] - 美国连续降息环境、政府部门停摆、数据盲飞、就业市场疲软等因素催化有色金属价格上涨[5] - 有色板块指数今天大涨留下巨大跳空缺口且放出巨量,即便未来几天出现震荡也值得重视[5] 政策消息与半导体板块 - 商务部、海关总署于2025年10月9日连发4则公告,对超硬材料、部分稀土设备和原辅料、部分中重稀土、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5] - 半导体板块盘中冲高后大幅回落,可能与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的港股巨震及部分券商调整担保品折算率有关[5] - 科创50指数同样出现冲高后大幅回落,但借鉴历史经验及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半导体和科创板后续空间较大[5] - 板块内部存储方向走出了主升浪,部分个股才开启一轮升势值得挖掘[6] 人形机器人板块展望 - 人形机器人板块已进入密集变盘时间窗口,重点关注第13天或第21个交易日能否放量突破[6] - 板块已度过概念炒作阶段,后续更应关注实质性受益公司及核心公司,机构介入较深值得中期重点关注[6] - 需要关注头部机器人公司如特斯拉的量产进程,这与操作节奏密切相关[7] 券商与AI硬件板块 - 证券板块走势略低于预期,但大盘突破意味着证券板块将震荡盘升且有偶尔大涨可能,券商股年内出现主升浪概率极低但震荡盘升机会不小[7] - AI硬件方面需看易中天脸色,其今天高开低走对算力板块有负面影响,后续关注AI硬件公司三季报,若龙头及核心公司业绩超预期则板块大概率重续升势[8] 市场趋势总结与板块轮动 - 上证指数迎来牛市中途的W底突破及跳空突破,意味着新一轮行情已经展开,突破4000点是大概率事件[8] - 自9月AI硬件超级主线展开震荡后,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等板块轮番表现但市场号召力不及AI硬件,中短期投资者需及时跟上板块行情变化[8] - 短期而言有色板块自9月25日跳空上涨开启主升行情以来才5个交易日,可以趁调整低吸[8]
Sam Altman:我承认我之前错了,AI 超级系统才是 OpenAI 真正想要的
Founder Park· 2025-10-09 20:37
很明显,在 ChatGPT 和基础模型之外,他们想要更多。 「 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做「超级 App」,而是要构建一个真正强大的 AI 超级系统。 」 在 a16z 最近的访谈中,Sam Altman 描述了他们的目标:一个集前沿研究、超大规模基础设施和消费级 产品于一体的超级系统。 一个人人会使用的个人 AI 订阅服务,用户不仅能在 OpenAI 的消费产品里使用它,还能用它登录许多 其他服务,未来某个时候,还可以通过专用硬件来使用它。 一个无处不在的 ChatGPT,一个整合了产品、基础设施和硬件的超级公司。 访谈中,Altman 还分享了很多他对于业务的实际思考,包括对于不同业务的底层逻辑思考、现在的产 品策略是什么、为什么要做 AI 基建、Sora 的盈利模式、对于 agent 的看法等等。 超 14000 人的「AI 产品市集」社群!不错过每一款有价值的 AI 应用。 Apps 和 ChatGPT 的结合非常棒。未来,开发者会找到一种非常适合他们的新分发机制。 iPhone 就是一个垂直整合的例子。我认为 iPhone 是科技行业有史以来最了不起的产品,而且它实 现了极高的垂直整合度。 关于护城河,我觉 ...
炸裂!刚刚出炉 OpenAICEO Altman专访:OpenAI的统一愿景与未来赌局,无代码革命,零人公司将至,新的社会契约
美股IPO· 2025-10-08 19:18
文章核心观点 - AI发展速度远超社会适应能力,但社会在短暂恐慌后会迅速适应并提高要求,此模式将在科学发现等领域重演 [1][28] - AI技术正催生新的分发平台、开发范式和企业形态,将极大丰富软件生态并显著缩短创新周期 [1][19] - AI在绝大多数具备经济价值的工作上超越人类以及做出新颖科学发现是AGI的关键里程碑,公司正朝此目标迈进 [26][27] AI发展与社会适应 - AI发展一日千里,图灵测试等里程碑已迅速成为现实,社会适应速度相对滞后 [1][5] - 社会对AI里程碑的典型反应是短暂恐慌后迅速适应,并开始要求AI更快更好 [1][5] - 同样模式预计将在AI做出科学发现等领域重演,人们将很快习惯AI能迅速做出科学发现 [1][28] ChatGPT应用与新分发平台 - ChatGPT应用被视为下一个重要分发平台,开发者可通过Apps SDK在其上构建应用 [1][8] - ChatGPT已拥有8亿周活跃用户,潜力巨大 [8] - 未来或将出现全新分发机制,依赖ChatGPT的智能推荐而非用户被动搜索 [1][9] - 公司正在发布文档指导开发者如何最大化应用被推荐的概率 [10] Agent Builder无代码革命 - Agent Builder允许用户通过无代码方式构建复杂AI代理,极大降低开发门槛 [1][12] - 用户可通过可视化构建器上传文件、授权数据源或直接告知需求,几分钟内完成部署 [12][13] - 无代码革命将极大丰富软件生态,显著缩短创新周期,使验证和迭代创意的周期无限缩短 [1][19] - 模型能力在22-23个月内取得长足进步是核心突破 [12] 零人公司与AI代理自主性 - 完全由AI运营的十亿美元级公司(零人公司)在未来几年内出现被认为是可能实现的 [1][20] - AI代理处理任务时长飞速进步,从能处理一天工作到胜任一周工作预计已为时不远 [20][21] - 实现更高自主性的关键技术瓶颈在于更智能的模型、更长的上下文窗口和更优越的记忆能力 [21] - Codex在处理任务时长方面的改进速度令人震惊 [21] 创业机遇与护城河构建 - 掌握当前AI知识的20岁年轻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广阔机遇空间,堪称创业与创新的黄金一代 [1][22] - 建立公司护城河的关键在于"独特性",需找到与产品、技术、市场和时机完美匹配的要素 [22] - 独特优势往往在实践中发现,ChatGPT的记忆功能是意外涌现的竞争优势 [23] - 建议从实践中学习,"让战术引领战略",从奏效的事情做起并演变为战略 [22] 模型性能与AGI定义 - 在GPQA基准测试中,GPT-5表现落后于Claude Opus,但公司对发布此类排名持开放态度 [1][25] - 竞争能激励进步,但基准测试结果不会改变GPT-6的核心战略方向 [25] - AGI标准定义为在绝大多数具备经济价值的工作上超越人类,以及能够做出新颖科学发现扩展人类知识总量 [1][26] - AI开始做出微小但新颖的科学发现是当前最具AGI特征的重要进展 [27] AI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 - Sora作为独立应用发布,旨在将其娱乐属性与ChatGPT的个人和社交体验区分开 [3][43] - Sora应用中的Cameo功能可能探索为用户提供收入分成的模式,商业模式可能包括按次付费或广告驱动 [3][36][37] - 公司致力于打造卓越的AI超级助手,而非复制中国的"万能应用"模式 [3][42] - 语音被视为重要交互界面,未来设备将支持更直接、更精准的语音交互 [3][45] AI对社会与工作的影响 - AI将深刻改变对工作的定义,知识型工作将首当其冲,新的社会契约将应运而生 [3][39] - 经济本身会自我修正,能更高效利用AI的个人和公司将比其他人更有能力塑造未来 [30] - AI可能产生低投入、高返工率的"工作废料",但这是所有工具使用不当的普遍现象而非AI原罪 [1][29] - 面对能力超强的AI模型,建立一个全球性框架以降低灾难性风险至关重要 [3][41]
云知声入通迎估值重估:借Sora2东风,AGI龙头前景可期
搜狐财经· 2025-10-08 15:46
公司资本市场表现与财务业绩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登陆港交所,被称为“港股AGI第一股”,并于同年9月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及港股通标的 [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4.05亿元,同比增长20.2% [1] - 大模型相关业务收入同比激增457.4%至987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接近25% [1] - 医疗业务单客户收入同比大增116.2%,保险行业理赔审核服务收入暴增1386.8% [1] - 丽奥资产管理给予公司“买入”评级,目标价为915.39港元 [1] - 2022-2024年,公司营收复合年增长率达25% [4] 技术发展与战略布局 - OpenAI发布的Sora2实现了“物理现实交互”能力与画面音效精准同步,标志着多模态技术进入“物理可信”阶段 [2] - 公司打造的“云知大脑”整合了多模态感知与生成、知识图谱、物联平台等核心组件 [2] - 公司通过大模型蒸馏技术将模型参数压缩至0.5B以内,实现了高性能、低延迟的端侧部署,并应用于吉利博越L等车型的智慧座舱 [2] - 公司的“云端一体+多模态融合”技术架构可与Sora2的API开源生态形成互补 [2] - 医疗行业专用大模型UniGPT-Med-U1在MedBench测评中稳居第一,可将医学影像、病历文本与语音诊断数据深度融合 [3] - AI芯片累计出货量已突破1亿颗 [4] 商业化应用与市场拓展 - 公司业务聚焦医疗与日常生活两大核心场景,其“AI+行业”模式展现出高成长性 [1][3] - 在智慧医疗领域,多模态技术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支持,未来结合Sora2能力可实现手术AI模拟演示和病情动态可视化 [3] - 在智慧座舱领域,现有语音交互系统与Sora2的场景生成技术结合,能根据用户指令生成个性化出行场景视频 [3] - 公司与广西卫健委达成战略合作深化“AI+医疗”落地,并通过共建东盟总部项目与瓦努阿图政府合作将技术推向国际市场 [3] - 公司发展受益于《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的政策指引 [3]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Sora2的发布被业内称为“创造力领域的ChatGPT时刻”,揭开了多模态竞争的序幕 [2][4] - 公司被市场视为AI赛道中为数不多的稳健标的,其估值逻辑聚焦于作为AGI时代领跑者的长期潜力 [1][4] - 公司凭借十三年技术积淀、清晰的商业化路径与资本市场加持,站在新的增长起点 [4] - 公司发展战略为“技术研发为核、行业应用为翼、资本助力为桥”,旨在将技术浪潮转化为商业价值 [5]
重生之在《我的世界》做山姆·奥特曼:网友在线手搓ChatGPT
创业邦· 2025-10-08 11:20
文章核心观点 - 有玩家在《我的世界》游戏中成功利用红石电路构建了一个功能完整的GPT模型,该模型具备500万个参数并能进行简短对话 [4][6][8] - 这一技术演示展示了在非传统计算环境中实现复杂人工智能模型的巨大潜力,标志着游戏平台计算能力的突破 [10][35][50] 技术实现细节 - 构建的GPT模型拥有5,087,280个参数,在Python中使用TinyChat数据集训练,具备词嵌入、位置编码、多头注意力等完整架构 [6][14][19] - 模型技术规格包括:嵌入维度240、词汇量1,920个token、6层网络结构、5个注意力头、上下文窗口64个token [21][22] - 模型权重大部分量化为8位,嵌入层和LayerNorm权重分别以18位和24位存储,整个结构占据1,020×260×1,656方块体积 [23][24] - 当使用高性能红石服务器将tick速率提升40,000倍时,模型可在约2小时内生成一个回复 [22] 构建方法 - 构建流程包括:在电脑上训练小型GPT并压缩权重,将计算方法翻译成红石编码,定义可复用电路模块,通过编译器脚本映射模型 [26][27][28][29] - 利用WorldEdit等工具批量铺设,使聊天信息转化为红石信号,通过时钟脉冲推动信号处理最终生成输出 [30] 红石电路基础 - 红石电路基于数字逻辑原理,信号状态对应二进制(通电1/不通电0),可构建与门、或门、非门等逻辑门 [33][34] - 逻辑门组合可构成加法器、计数器等复杂电路,甚至搭建简单CPU,实现从基础信号到完整运算系统的构建 [34][35] 《我的世界》计算生态 - 社区已在游戏中实现多种计算应用:卷积神经网络识别数字、可运行俄罗斯方块等游戏的CPU、图形渲染、互联网模拟 [38][40][46] - 存在专门教程教授如何在游戏中构建计算机,展示了该平台作为计算实验环境的广泛可能性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