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高!暴涨9.41%!博通业绩再超预期背后,ASIC定制芯片持续吸引买家入场 机构上调目标价至415美元
美股IPO· 2025-09-06 10:27
博通业绩表现 - 第三财季营业收入159.52亿美元 同比增长22% 调整后净利润107.02亿美元 同比增长30.15% [3] - AI业务营收52亿美元 同比增长63% 占整体AI收入65%的XPU业务表现突出 [3][5] - 第四财季营收指引约174亿美元 AI芯片收入预计达62亿美元 将实现连续11个季度增长 [4][11] AI芯片业务进展 - 三大超大规模客户计划在2027年底前将集群规模提升至100万个XPU 预计带来600亿至900亿美元可服务潜在市场 [4] - 新客户订单为XPU芯片带来超100亿美元增量 可能推动2026财年AI业绩超预期 [6] - 定制AI加速器需求持续增长 多家潜在客户在该季度得到落实 [5] ASIC与GPU市场格局 - ASIC芯片主要针对AI推理需求 其市场空间有望超过AI训练市场 [8] - 北美四大云服务厂商均拥有专用ASIC芯片 用于Meta社群算法调优、谷歌搜索引擎等细分场景 [8] - 2023-2028年高端云端AI加速器出货量CAGR:GPU为50% AI ASIC为52% 预计2028年AI ASIC出货数超越GPU [11] 行业竞争动态 - 英伟达发布NVLink Fusion平台 支持ASIC芯片与GPU协同 吞吐量达800Gb/s 合作伙伴包括联发科、Marvell [10] - 云厂商同时采购英伟达GPU和推进自研AI芯片 如谷歌迭代TPU芯片 OpenAI对TPU芯片表示兴趣 [9] - 中国市场GPU赛道有海光信息、沐曦股份等 ASIC赛道有华为海思、寒武纪、百度昆仑芯、阿里平头哥 [10] 同业公司表现 - Marvell第二财季营业收入20.06亿美元 同比增长58% 数据中心收入14.91亿美元 同比增长69% 受定制化XPU芯片驱动 [7]
英伟达在华特供AI芯片B30A售价曝光!
国芯网· 2025-09-05 20:48
英伟达中国定制AI芯片进展 - 英伟达正积极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新AI芯片B30A 预计售价为20000至24000美元 是现有H20芯片售价10000至12000美元的两倍左右 [2][4] - 新芯片B30A基于Blackwell B300A单芯片设计 采用台积电4nm制程与CoWoS-L先进封装技术 配备144GB HBM3E内存 功耗达600W [4] - B30A性能预计为基础型号Blackwell GPU的80% 中国企业包括阿里巴巴 字节跳动和腾讯均有意采购 [4] 中国市场对高端AI芯片的需求 - 中国科技公司持续寻求获取更先进的英伟达AI芯片 尽管面临出口限制 [4] - 英伟达CEO黄仁勋主张向中国供应芯片 以保持客户使用其生态软件工具 防止开发者完全转向华为等本土替代方案 [4] - 行业消息人士指出 英伟达AI芯片在性能方面仍优于国产产品 [4] 芯片技术规格与定价 - H20芯片当前售价区间为10000至12000美元 [4] - B30A潜在售价约17.1万元人民币(按汇率换算) [4] - 芯片采用台积电4nm制程与CoWoS-L封装 支持144GB HBM3E内存 功耗600W [4]
多家机构集体上调博通目标价,Melius Research给出415美元的最高目标价
凤凰网· 2025-09-05 19:55
核心观点 - 多家投行在博通公布第三财季报告后大幅上调目标价 最高目标价达415美元 [1] - 博通第三财季业绩及第四财季AI芯片收入指引均超市场预期 [2] 财务表现 - 第三财季调整后每股收益1.69美元 超出市场预期的1.67美元 [2] - 第三财季调整后净营收159.5亿美元 超出市场预期的158.4亿美元 [2] - 第三财季AI芯片半导体收入52亿美元 超出市场预期的51.1亿美元 [2] 业绩指引 - 预计第四财季营收约174亿美元 超出市场预期的170.5亿美元 [2] - 预计第四财季AI半导体收入62亿美元 超出市场预期的58.2亿美元 [2] 目标价调整 - Melius Research将目标价从335美元上调至415美元 上调幅度达80美元 [1] - 摩根大通将目标价从325美元上调至400美元 上调幅度达75美元 [1] - 伯恩斯坦将目标价从295美元上调至400美元 上调幅度达105美元 [1] - 巴克莱银行将目标价从265美元上调至400美元 上调幅度达135美元 [1] - 美银将目标价从300美元上调至400美元 上调幅度达100美元 [1] - Piper Sandler将目标价从315美元上调至375美元 [1] - 奥本海默将目标价从325美元上调至360美元 [1] - 杰富瑞将目标价从315美元上调至350美元 [1] - TD COWEN将目标价从355美元上调至370美元 [1] - 摩根士丹利将目标价从357美元上调至382美元 [1] - 德意志银行将目标价从300美元上调至350美元 [1] - Susquehanna将目标价从350美元上调至400美元 [1] - Benchmark将目标价从313美元上调至385美元 [1] - 瑞穗证券将目标价从320美元上调至355美元 [1] - 富国银行将目标价从255美元上调至345美元 [1]
新架构芯片公司,缘何赢得全球资本押注?-财经-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5 19:38
AI芯片技术派别分化 - AI芯片赛道分化为共享式集中计算架构和创新数据流架构两大技术派别[4] - 共享式集中计算架构以英伟达GPU为代表 凭借成熟生态占据市场主导[4] - 创新数据流架构包括分布式数据流架构和可重构数据流架构 正成为一级市场资本新焦点[4] 国际非GPU阵营企业融资与估值 - Groq在一年内从28亿美元估值增长至近60亿美元 最新完成6亿美元融资[1][4] - Groq自研LPU在推理速度上比英伟达GPU快10倍 成本仅为1/10[4] - SambaNova估值5年内飙升至50亿美元 其产品支持5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5] - SambaNova 8芯片配置性能达英伟达H100的3.1倍 总拥有成本仅为1/10[5] 国际非GPU技术应用与认可 - 谷歌自研TPU芯片已迭代多代 广泛应用于谷歌云服务器及大模型训练与推理[5] - OpenAI开始采用谷歌TPU支撑ChatGPT推理运算 被解读为数据流阵营崛起的重要信号[5] 国内AI芯片市场格局 - 国内AI芯片市场呈现GPU与非GPU架构并行发展格局[6] - 短期内GPU企业仍是科技资本重点布局标的 沐曦、摩尔线程等国产GPU企业相继启动IPO[7] - 寒武纪今年股价飙升 进一步带热GPU赛道资本关注度[7] 国内非GPU架构企业融资与技术 - 上海思朗科技获得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旗下溥泉资本领投的D轮融资[7] - 思朗科技自主研发MaPU架构 通过指令集与体系结构重构实现算力效率突破[7] - 清微智能获得国家大基金二期入股 累计完成多轮融资[8] - 清微智能TX8系列AI芯片2024年底正式量产 单机算力达4 PFLOPS[8] 国内非GPU企业商业化进展 - 清微智能在东北、浙江、北京等多省份落地千卡级智算中心[8] - 清微智能已在金融、能源、教育等行业完成服务器部署[8] - 清微智能与智谱华章协同发展 智谱华章估值达200亿元[9] 技术创新与生态挑战 - 国内非GPU架构单卡算力接近英伟达主流产品 但与最新产品仍存在一到两代差距[10] - 新型架构芯片从研发到生态建设通常需要3-5年 投入超10亿元[10] - 创新架构需突破算法适配、工具链完善等多重障碍 生态建设需3-5年才能缓解薄弱困境[10] 资本投资逻辑与战略价值 - 资本最核心考量指标为技术的前瞻性和稀缺性[3][11] - 政策性资本和产业资本重点关注具备创新架构的企业[7] - 清微智能获得国家大基金二期、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投资、北京政府引导基金等国有资本入股[8]
科德教育:参股中昊芯英下半年预计为公司提供一定投资收益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18:1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66亿元 较上年略有减少 [2] - 实现归母净利润5328.17万元 较上年同期减少952.4万元 下降15.16% [2] - 实现扣非净利润5314.92万元 较上年同期减少880.30万元 下降14.21% [2] 中昊芯英投资影响 - 公司持有中昊芯英5.53%股权 2025年上半年确认投资损失892.34万元 [2] - 该投资损失是造成半年度利润同比减少的重要原因 [2] - 中昊芯英收入确认集中在下半年 人工成本和期间费用等刚性支出导致前期成本上升 [3] - 预计下半年中昊芯英营业收入确认将为公司提供投资收益 [3] - 公司持续关注中昊芯英经营情况 动态评估其业务发展和财务状况 [3] 主营业务运营情况 - 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83亿元 略有减少主要因油墨业务季节波动及春节提前影响 [2] - 第二季度营收规模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预计全年营业收入与往年持平 [2] - 油墨业务受包装印刷需求支撑 电子商务物料和快消品细分领域需求明显 [3] - 传统出版印刷受电子化冲击 但高端书刊印刷市场保持结构性增长 [3] - 环保要求为公司创造并保持核心竞争优势 公司将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及品牌溢价能力 [3] 教育业务现状 - 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社会资本对高中及中职阶段投入增多 [4] - 新设民办高中、职高和技校数量明显增多 [4] - 家长更倾向于现实职业教育规划 选择老牌信誉有保证的学校 [4]
美国不准三星和SK升级扩建中国工厂,中国这个技术领域突破要抓紧
新浪财经· 2025-09-05 14:25
美国撤销三星和SK海力士在华工厂VEU资格 - 美国政府决定撤销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中国工厂的"已验证最终用户(VEU)"资格 从2025年1月开始 每批设备发货都需要单独获得许可[1][18] 存储芯片市场格局与限制措施 - 存储芯片分为NAND闪存(用于U盘、SD卡、移动硬盘)和DRAM动态随机存储(用于手机、电脑、服务器内存)[6] - 2022年10月美国出口管制新规对DRAM和NAND实施限制 导致三星和SK海力士在中国利润下跌90%[6] - 全球前五大半导体设备公司占市场70%以上份额 大多为美国制造[3] - 三星西安工厂投资260亿美元 占全球NAND产量40% SK海力士无锡DRAM工厂和大连NAND工厂将受新规影响[12][18] 韩国企业在存储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 - 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6260亿美元 同比增长18% 三星凭借存储芯片从英特尔夺回第一 SK海力士排名第四[9] - 2025年第二季度SK海力士以21.8万亿韩元销售额首次超越三星 成为全球存储市场(含DRAM和NAND)销售额冠军[12] - 三星和SK海力士垄断全球90%的HBM内存市场 HBM是DRAM的高端细分产品 用于AI领域满足海量数据处理需求[14][16] - SK海力士在HBM领域领先 独占9成高端市场 2023年以来HBM3价格上涨5倍多[16] 美国限制措施的战略意图 - 美国商务部明确表示"不允许扩大生产和技术升级" 阻止三星和SK海力士在中国升级扩产[20] - 措施旨在防止HBM内存技术转移到中国生产 同时拖慢中国HBM研发进度[21] - 美国通过打压韩国企业使美光受益 并限制中国AI崛起 包括禁止英伟达出售先进AI芯片给中国[21] - 三星和SK海力士对中国市场依赖度高 限制措施将导致其营收面临重大压力[21] 中国半导体产业应对与国产化进展 - 长江存储正深化与本土设备制造商合作 包括中微公司(蚀刻设备)、北方华创(沉积和蚀刻设备)、拓荆科技(沉积设备) 加速替换外国设备[21] - 中国HBM2e已有公司宣布量产 HBM3在先进封装与良率上仍有挑战 预计2026年送样 量产需再晚一年半载[25] - 国产HBM供应链正在建立 包括DRAM颗粒、逻辑die和先进封装 技术突围重点在HBM3e[25] - 美国限制措施将加速中国国产替代进程 推动HBM内存技术突破[22][24]
那些“不务正业”的公司,靠炒股赚钱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05 12:13
文章核心观点 - 上市公司大规模参与二级市场股票投资 部分公司依赖炒股收益维持业绩表现 但投资结果受市场波动影响显著 且可能对主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4][6][12] 上市公司炒股现象 - 目前有100家A股上市公司参与二级市场股票投资[4] - 七匹狼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1.6亿元中 1.3亿元来自股票投资 占比81% 仅腾讯控股单只股票就贡献5500万元收益[6] - 浙江永强2023年净利润4.62亿元中 1/3来自炒股收益 1/3来自拆迁补贴 1/3来自家具主业[6] - 江苏国泰拟动用138.3亿元进行投资理财 其中18亿元计划用于炒股 但在股东反对后取消炒股计划[11] 投资策略与标的 - 七匹狼重仓明星股组合 包括腾讯、中国平安、中国移动、贵州茅台、宁德时代等 持仓总额达14.4亿元[6] - 浙江永强偏爱科技板块 持有腾讯、阿里、快手、地平线、千里科技等10只股票和1只基金 上半年实现1.4亿元账面收益[8] - 宁德时代持有锂电池产业链企业股票394亿元 主要目的为稳定供应链合作关系[11] - 利欧股份投资领域跨度极大 涵盖传媒、半导体、医疗、AI等多个行业 截至2024年底持有股票基金41亿元[26] 投资收益表现 - 寒武纪股价从520.67元/股飙涨至1500元/股 成为市场新"寒王"[9] - 科大讯飞早期投资寒武纪1000万元持股1.19% 清仓套现3亿元 若持有至今收益可达近百亿元[9] - 两面针因持有中信证券股票亏损1250万元 导致上半年净利润转为亏损[10] - 利欧股份2023年通过出售理想汽车股票获利9.25亿元 超过公司10年主营业务利润总和[24] - 云南白药2020年股票账面价值112亿元 2021年缩水至47.2亿元 最终割肉离场[32] 行业背景与动机 - 传统制造业公司面临主业增长瓶颈 七匹狼2012年净利润达5.61亿元峰值后关闭1000多家门店[16] - 雅戈尔董事长李如成直言"投资房地产和金融证券所赚取的利润 是雅戈尔做服装30年也赚不到的"[19] - 江苏国泰因海外投资受地缘政治影响被迫搁置 越南10亿元服装厂项目因美国退出TPP而中止[20] - 利率持续走低背景下 上市公司为资金保值增值转向股市投资[11] 长期影响与风险 - 七匹狼研发投入从10年前的1.09亿元腰斩至5888万元[36] - 江苏国泰研发费用三年间从1.27亿元下降至0.76亿元[36] - 浙江永强因产品质量问题召回44.72万把太阳能灯光伞[36] - 利欧股份董事长王相荣连续三年遭证监会处罚 涉及财务制度不完善及亲属短线交易违规[36] - 雅戈尔董事长李如成最终承认"靠一件件卖衣服赚来的钱更稳健、更长久"[37]
杭州AI准独角兽拟入主,天普股份9连板
36氪· 2025-09-05 11:19
公司股价表现 - 天普股份因被AI芯片企业中昊芯英收购 股价在9个交易日内实现翻倍 累计涨幅超135% 从26.64元/股飙升至62.81元/股 [1][2] - 公司自8月22日复牌后连续9个交易日一字涨停 上交所两度下发监管工作函但未能阻止上涨 [3][4] - 与上纬新材类似 天普股份此次大涨源于获得知名企业青睐 [3]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天普股份成立于2009年 主营汽车橡胶软管及总成产品 客户包括吉利 丰田 福特等整车厂商 [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1亿元同比下降3.44% 归母净利润1129.8万元同比下降16.08% [3] - 2023-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8亿元和3.42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3060.82万元和3306.60万元 [3] - 公司业绩与燃油车市场高度绑定 受燃油车市场萎缩影响业绩承压 [3] 收购交易细节 - 中昊芯英通过三笔交易入主天普股份 总耗资约21.24亿元 [4] - 第一步以每股23.98元协议转让获得10.75%股份 同时向自然人方东晖转让8%股份 [4] - 第二步向控股股东天普控股增资 中昊芯英增资6.19亿元 海南芯繁增资3.95亿元 方东晖增资5.07亿元 [4] - 增资后中昊芯英和海南芯繁合计持股天普控股50.01% 杨龚轶凡成为新实控人 [5] - 第三步触发全面要约收购 最高资金总额8.04亿元 要约价格23.98元/股 [5] 收购方背景 - 中昊芯英成立于2020年10月 专注高性能AI芯片及计算集群研发 主打TPU架构芯片"刹那"与千卡级集群"泰则" [7] - 创始人杨龚轶凡为85后 曾为谷歌TPU核心开发团队成员 拥有斯坦福大学深造背景 [7] - 公司2023年至今完成9轮融资 最新估值44.12亿元 股东包括浙商 杭州国资及上市公司艾布鲁和科德教育 [8] - 2024年营收5.98亿元 净利润8590.78万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刚破亿 净利润亏损1.43亿元 [11] 交易争议与条款 - 收购方案引发资金来源和内幕信息管控争议 上交所下发监管工作函要求说明 [6] - 科德教育2023年投资中昊芯英时设立对赌条款 要求2026年12月31日前完成合格IPO或被收购 否则有权要求回购 [8] - 天普股份公告称收购方暂无资产注入计划 [11]
谁在狂买寒武纪?
投中网· 2025-09-05 10:03
公司市值表现 - 寒武纪股价于8月27日短暂超越贵州茅台,并在8月28日总市值达到6643亿元的历史高点[7] - 截至9月2日,寒武纪市值达6192亿元,相当于英特尔市值的77%,超越美的集团和中信证券等大型企业[7] - 公司总市值在A股市场中排名第21位,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7] 股东财富变动 - 创始人陈天石持有29.63%股份,身家达1835亿元,较3月份870亿元财富显著增长[8] - 投资者章建平持股608.63万股,以1480元/股计算市值突破90亿元,实现约60亿元账面浮盈[8][9] - 重仓寒武纪的基金产品净值增长率超60%,最高回报率达85%[9] 财务业绩突破 - 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实现扭亏为盈[1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38亿元,毛利率达55.93%[11] - 结束连续8年亏损状态(累计亏损55亿元),业绩呈现华丽转身[11] 客户结构与订单情况 - 云端智能芯片订单达1.2万片,创季度历史最高纪录[13] - 互联网客户收入占比从8%提升至22%,商业化进程加速[13] - 前五大客户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占比85.31%,第一大客户占比超40%[13] 技术产品进展 - 思元590芯片采用7nm工艺和Chiplet架构,性能达英伟达A100芯片的80%[15] - 下一代3nm工艺芯片思元690进入测试阶段,性能对标英伟达H100[15] - NeuWare软件栈生态拥有超10万开发者,覆盖阿里、腾讯等头部客户[16] 行业竞争与挑战 - 269家基金增持的同时119家减持,基金持股总数降至6709.63万股,为近两年低点[18] - 互联网巨头如百度、腾讯、阿里纷纷自研芯片,形成"既合作又竞争"局面[19] - 营收规模29亿元与英伟达(5973亿元)、茅台(910亿元)存在巨大差距[20] - 研发投入4.56亿元,占营收比例15.85%,同比下滑675.07%[21]
寒武纪进阶曲:国产AI芯片的突围之路
36氪· 2025-09-05 09:13
公司发展历程 - 2008年陈云霁与陈天石兄弟开始联合开发AI芯片 专注于技术研究和算法应用 [2] - 2012年与法国研究所合作启动DianNao项目 成为技术基石 提出AI加速器概念 [3] - 2016年3月15日在中科院支持下正式成立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 陈天石任CEO [4] - 2020年7月登陆科创板 首日股价大涨230% 市值突破1000亿元 [1][6] - 2025年8月27日股价达1462元/股 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股价第一 单日涨幅10.01% [6] 技术突破与产品发展 - 早期开发1A芯片并量产供给华为 搭载于Mate10旗舰手机 [6] - 2021年发布思元290和思元370高算力芯片 获得阿里百度字节腾讯等互联网大厂采用 [6] - 采用Fabless模式 主要代工厂为中芯国际 [10] - 持续研发分布式训练软件平台 迭代Megatron和TransformerEngine组件 目标赶超英伟达GPU [1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 同比增长4347.82% 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9] - 2025年全年预计营业收入50-70亿元 [9] - 2022年股价曾跌至46.59元/股历史低点 主要因行业高投入慢见效特性导致连年亏损 [7] 行业环境与政策影响 - 2023年全球计算设备总算力1397EFlops 预计未来五年增速超50% 2030年或将超过16ZFlops [7] - 智能算力占比超过90% 大模型应用推动互联网金融制造等行业需求攀升 [7] - 北美云厂商2024年AI资本开支超3000亿美元 字节阿里等企业2025年预计突破3000亿元 [7] - 2025年美国发布AI芯片出口限制 完全禁止中国进口任何类型AI芯片 [8] - 国产替代需求爆发 寒武纪因自主架构避免被卡脖子 获得发展红利期 [8] 市场认可与战略地位 - 2021年3月被纳入科创50指数 2024年被纳入上证50和中证A500指数 [6][8] - 2025年交易量从7月日均40多亿元激增至260多亿元 增幅近5倍 [6] - 中科院早期孵化基于国家战略 2013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2313亿美元 超过石油居进口首位 [5] - 2014年中国手机产量占全球77% 但自主芯片占比不足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