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控核聚变
icon
搜索文档
特稿|多国数十年共建“人造太阳”达成重要里程碑
新华社· 2025-05-01 18:46
文章核心观点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宣布“人造太阳”完成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全部组件建造,标志人类向可控核聚变能源迈出关键一步,该项目是国际合作典范且商业化前景可期但时间难以精确预测 [1] 探索可控核聚变 - ITER是托卡马克装置,旨在探索可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可行性,由多国共同资助,聚变原理与太阳相同,不产生长期放射性废物且燃料海水含量丰富 [1] - ITER系统运转时先注入氘氚混合气体形成等离子体,用磁体控制,加热到1.5亿摄氏度实现聚变,全面运行时预计输入50兆瓦加热功率产生500兆瓦聚变功率 [2] - 新建成脉冲磁体系统是托卡马克装置“电磁心脏”,由中心螺线管和六个环形极向场磁体协同工作,完整组装后重量接近3000吨 [2] 全球合作树立典范 - ITER是全球最大、最复杂科技合作项目之一,被视为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挑战典范,多国持续合作,数千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磁体超导线材由6国9家工厂生产 [3] - 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该所承担众多采购包,占中国承担任务大部分 [3] - 成员国以建造和供应部件承担建设成本,推动创新积累知识构建全球聚变供应链,所有成员国均可获100%知识产权 [4] 商业化前景可期 - 过去5年私营企业对聚变能源研发投资激增,2023年ITER理事会鼓励成员国与私营部门合作,2024年启动相关项目并举办研讨会 [4] - 目前聚变能源商业化预测差异大,30家私营企业代表给出时间从2028年到2040年不等,因技术路径不同且需解决基础工程问题,时间难以精确预测 [4][5]
鑫宏业(301310):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特种线缆龙头,机器人、核聚变、液冷超充线缆技术领先
光大证券· 2025-05-01 17:1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下调至“增持”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鑫宏业特种线缆领域技术领先,人形机器人柔性线缆、核电线缆、液冷超充线缆新产品有望带动业绩增长,但竞争加剧使公司盈利能力下降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收入26.48亿元,同比增长32.33%;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下降29.61%;扣非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下降27.78% [1] - 2025Q1营业收入7.55亿元,同比增长55.35%,环比下降17.19%;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增长20.43%,环比增长66.29%;毛利率10.41%,环比增长2.37pcts,同比下降1.21pcts;净利率4.56%,环比增长2.29pcts,同比下降1.32pcts [1] - 预测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62/2.21/2.89亿元(下调45%/下调37%/新增),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PE为29/21/16倍 [4] 业务情况 - 新能源车与工业线缆收入快速增长但毛利率承压,2024年新能源汽车线缆收入14.86亿元,同比增长37.71%,毛利率13.33%,较上年下降2.38pcts;光伏线缆收入7.31亿元,同比增长16.88%,毛利率4.4%,较上年下降3.01pcts;工业线缆收入3.14亿元,同比增长52.88%,毛利率10.39%,较上年下降5.94pcts [2] - 核电线缆材料助力可控核聚变装备国产化替代,已参与ITER项目,交付PIC - 电力、控制和仪表电缆,参与“华龙一号”等建设,布局可控核聚技术,研发壁垒较高 [2] - 灵巧手柔性线缆突破头部客户,开发出人形机器人超柔性线缆系列产品,进入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供应链体系 [3] - 聚焦高阶自动驾驶车型与兆瓦级超充,液冷超充线缆支持600kW以上功率,成为比亚迪、理想等企业核心供应商,推出的兆瓦级超充线缆及液冷充电枪有多种优势 [3] 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001|2,648|3,259|3,955|4,677| |营业收入增长率|10.66%|32.33%|23.09%|21.34%|18.25%| |净利润(百万元)|165|116|162|221|289| |净利润增长率|14.09%|-29.61%|39.08%|36.90%|30.44%| |EPS(元,按最新股本计)|1.21|0.86|1.19|1.63|2.12|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7.35%|5.10%|6.87%|8.88%|10.81%| |P/E|29|41|29|21|16| |P/B|1.5|2.1|2.0|1.9|1.8| [5]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利润表涵盖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多项指标在2023 - 2027E的情况 [10] - 现金流量表展示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等在2023 - 2027E的情况 [10] - 资产负债表呈现总资产、总负债等在2023 - 2027E的情况 [11] 主要指标 - 盈利能力指标如毛利率、ROE等在2023 - 2027E的表现 [12] - 偿债能力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在2023 - 2027E的情况 [12] - 费用率、每股指标、估值指标在2023 - 2027E的数值 [13]
安泰科技(000969) - 000969安泰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30
2025-04-30 15:22
公司整体业绩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5.73 亿元,新签合同额 81.1 亿元,归母净利润 3.72 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 7.70 亿元,资产负债率 42.68% [1] - 2025 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 17.82 亿元,同比下降 5.76%;归母净利润 8,255 万元,同比增长 4.95%;扣非归母净利润 7,752 万元,同比增长 3.89% [2] - 2025 年一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 1.1 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为 6.17%,同比减少 13.3%;货币资金为 25.52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10.90%;应收账款为 13.28 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 0.43% [2] 业务板块构成及占比 - 先进功能材料及器件营业收入 28.03 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 37.01% [1] - 特种粉末冶金材料及制品营业收入 29.62 亿元,占比 39.10% [1] - 高品质特钢及焊接材料营业收入 16.51 亿元,占比 21.80% [1] - 环保与高端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 1.58 亿元,占比 2.09% [1] 非晶纳米晶材料业务情况 - 2024 年安泰非晶新签合同额 11.7 亿元,首次突破 10 亿元大关,同比增长 33%,营业收入 9.74 亿元,净利润 5,135 万元,分别同比增长 31.63%、60.79%;产销量突破 3.3 万吨,同比增长 65% [2] - 2024 年非晶立体卷铁心变压器用带材销量突破 1 万吨,纳米晶产品产销量超过 7,000 吨,同比增长 46% [2] - 2025 年一季度安泰非晶新签合同、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保持稳定,新建 1 万吨非晶带材项目建设顺利,正在按计划组织验收 [3] - 未来聚焦立体卷铁心变压器市场和国际配电市场,提高立体卷铁心变压器用非晶带材的市场占有率 [3] 粉末高速钢项目情况 - 2024 年河冶科技新签合同额 15.85 亿元,营业收入 14.3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5%、6.89% [4] - 2024 年国内首台套自主设计开发的粉末高速钢生产线建设项目产量突破 1,000 吨,销售收入近 1 亿元 [4] - 2025 年一季度河冶科技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净利润稳定增长 [4] 核电领域布局情况 - 我国“十四五”前四年已核准 36 台核电 机组,2025 年 4 月 27 日国常会核准 5 个核电项目共 10 台核电机组 [5] - 公司开发的产品为“华龙一号”、AP1000、CAP1400 等多项核电技术提供配套产品 [5] - 2025 年公司将加大可控核聚变产业研究,优化聚变产品核心技术 [7] 出口业务情况 - 公司出口产品主要为钨钼深加工制品、金刚石锯片等,市场应用集中在高端医疗放射疗装备等领域 [7] - 2024 年公司海外业务占比 27.26%,对美业务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 7%左右 [7] - 2025 年一季度美国关税政策对公司对美出口有一定影响,但总体可控 [7]
中广核技:业绩短期承压,布局未来-20250430
东兴证券· 2025-04-30 1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将中广核技评级上调至“强烈推荐”[5][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广核技营收61.68亿元同比降2.9%,归母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50.87%;2025Q1营收10.61亿元同比降18.89%,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比增0.2%;高分子材料业务受成本和竞争影响业绩短期承压但整体符合预期[1]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0.29、0.87和1.2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03、0.09和0.13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PE值分别为232、78和55倍;看好公司高技术研发布局[11] 公司简介 - 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营远洋运输、工程承包等业务,主要产品有加速器、改性高分子材料、辐照加工服务[6] - 52周股价区间8.54 - 5.74元,总市值70.34亿元,流通市值58.8亿元,总股本/流通A股94,543万股,52周日均换手率2.59 [6] 各业务情况 改性高分子材料业务 - 2024年营收48.56亿元同比降0.9%,毛利率降0.81pct;增量市场销量同比增43.8%,产能利用率从2023年的63.36%升至2024年底的73.21% [1][2] - 2025年将推动新材料业务成本压降,提升毛利率高于15%的产品销量占比;多个在研项目迈向高端,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等市场增长公司有望受益[2] 加速器业务 - 2024年销量57台同比增29.55%;拥有辐照中心18座,在运电子加速器62台,总功率超5,160千瓦,电子束辐照加工能力居国内前列且初步实现全国网络布局[3] - 在新产品领域加强产业化示范应用,多项科技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或获奖,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废水处理环节[3] 医疗健康业务 - 报告期内质子产业园建成投产,完成国产首台质子加速器生产下线;截至2024年12月,全球在运质子中心115个,国内在运10个,我国质子中心数量提升空间大[4] - 布局中能回旋加速器生产医用同位素项目,同位素产业园预计2025年建成;锗镓发生器研制项目完成攻关,制造出样机为产业化奠定基础[4] 测控设备业务 - 2023年公司与相关方共同设立中广核京师光电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致力于半导体传感器等产品研发等;全球SiPM市场竞争格局集中[10] - 公司研发出EQR20硅光倍增器系列产品和4040 - SN封装产品;随着与NDL深入合作,未来产品领域有望拓宽[10] 财务指标预测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6,352.52|6,168.40|6,666.62|7,397.53|8,413.17| |增长率(%)|-8.53|-2.90|8.08|10.96|13.7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737.16|-362.17|29.37|87.22|123.24| |增长率(%)|-470.90|50.87|108.11|197.03|41.30| |净资产收益率(%)|-13.20|-6.92|0.56|1.63|2.26| |每股收益(元)|-0.78|-0.38|0.03|0.09|0.13| |PE|-9.26|-18.85|232.45|78.26|55.39| |PB|1.22|1.31|1.30|1.28|1.25|[12] 相关报告汇总 |报告类型|标题|日期| |----|----|----| |行业深度报告|机械行业:低空经济有望迎商业化拐点|2025 - 04 - 02| |行业普通报告|机械行业:高端装备步入深海|2025 - 03 - 21| |行业普通报告|机械行业:政府工作报告从提振消费、未来产业、有效投资三维度利好机械设备行业|2025 - 03 - 06| |行业普通报告|机械行业:深圳将发布专项政策,人形机器人有望充分受益—可选是否添加副标题|2025 - 02 - 24| |行业深度报告|机械行业: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利好制冷设备|2024 - 12 - 15| |行业深度报告|机械行业2025年投资展望—机械行业2025年投资展望:中小市值估值持续修复,关注顺周期与高成长|2024 - 12 - 11| |行业深度报告|机械行业:工业母机是人形机器人批量化生产降本的核心|2024 - 12 - 04| |行业深度报告|机械行业:人形机器人或解决定制化痛点|2024 - 11 - 22| |行业普通报告|机械行业:通用设备有望迎顺周期拐点|2024 - 09 - 27| |行业深度报告|机械行业:专用设备有望迎估值修复|2024 - 09 - 25| |公司深度报告|汉钟精机(002158.SZ):压缩机龙头有望受益设备更新|2024 - 07 - 11|[17]
中广核技(000881):业绩短期承压,布局未来
东兴证券· 2025-04-30 10:1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将中广核技评级上调至“强烈推荐”[5][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广核技营收61.68亿元同比降2.9%,归母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50.87%;2025Q1营收10.61亿元同比降18.89%,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比增0.2%;高分子材料业务受成本和竞争影响业绩短期承压但整体符合预期[1]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0.29、0.87和1.2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03、0.09和0.13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PE值分别为232、78和55倍;看好公司高技术研发布局[11] 各业务情况总结 改性高分子材料业务 - 2024年营收48.56亿元同比降0.9%,毛利率降0.81pct;增量市场销量同比增43.8%,产能利用率从2023年的63.36%升至2024年底的73.21%;2025年将推动成本压降,提升高毛利率产品销量占比[1][2] - 在研项目迈向高端,辐照交联尼龙高性能工程塑料、核电高性能中子屏蔽材料研发项目2024年4月结题验收,国产化辐照交联乙烯 - 四氟乙烯共聚物(XETFE)获鉴定证书;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等市场增长公司有望受益[2] 加速器业务 - 2024年销量57台同比增29.55%;拥有辐照中心18座,在运电子加速器62台,总功率超5160千瓦,电子束辐照加工能力居国内前列且初步实现全国网络布局[3] - 在新产品领域加强产业化示范应用,与清华大学核研院联合研发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电子束辐照处理废水的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获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应用于酒企废水处理[3] 医疗健康业务 - 报告期内质子产业园建成投产,完成国产首台质子加速器生产下线;截至2024年12月,全球在运质子中心115个,国内在运10个,我国质子中心数量提升空间大[4] - 布局中能回旋加速器生产医用同位素项目,同位素产业园预计2025年建成;锗镓发生器研制项目完成攻关,制造出样机为产业化奠定基础[4] 测控设备业务 - 2023年与北师大相关团队设立公司开展半导体传感器等产品研发;全球SiPM市场竞争格局集中,头部企业占约83%份额[10] - 研发出EQR20硅光倍增器系列和4040 - SN封装产品,性能更优、尺寸更合适且成本更低;随着与NDL深入合作,未来产品领域有望拓宽[10] 公司财务指标总结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6.67亿、73.98亿和84.1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8.08%、10.96%和13.7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37万、8722万和1.2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08.11%、197.03%和41.30%[11][12] 财务指标预测 - 2025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14%、15%和16%,净利率分别为1%、1%和2%;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3%、43%和44%;ROE分别为0.56%、1.63%和2.26%[12][16] 公司基本信息总结 - 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营远洋运输等业务,主要产品有加速器、改性高分子材料、辐照加工服务[6] - 52周股价区间8.54 - 5.74元,总市值70.34亿元,流通市值58.8亿元,总股本/流通A股94543万股,52周日均换手率2.59[6]
斯瑞新材:多条线稳增长,新兴产业打开成长空间-20250430
华泰证券· 2025-04-30 09:5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13.69元 [1][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斯瑞新材是国内领先的高性能铜基新材料平台型龙头,具备产能弹性、需求泛性和技术韧性,传统赛道为业绩压舱石,新兴赛道为增长极 [14] - 2024年业绩略超预期,各业务板块表现良好,新兴领域产品开拓与产业化顺利推进,2025Q1业绩稳健增长,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效益贡献增加 [1][2][3][4] - 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润为1.53/2.09/2.78亿元,采用分部估值法,目标市值99.56亿元,目标价13.69元 [5][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收13.30亿元(yoy + 12.73%),归母净利1.14亿元(yoy + 16.17%);Q4实现营收3.65亿元(yoy + 17.62%,qoq + 7.37%),归母净利3597.27万元(yoy + 20.32%,qoq + 61.08%) [1] - 2025Q1实现营收3.44亿元,同比+19.79%,实现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31.62% [4] 分产品情况 - 2024年铜合金材料及制品营收5.91亿元,同比+10.63%,毛利率20.34%,同比+2.01pcts [2] - 2024年电接触材料及制品营收3.35亿元,同比+19.21%,毛利率28.53%,同比+4.85pcts [2] - 2024年高性能铬粉营收4240.17万元,同比 - 29.23%,毛利率17.08%,同比 - 2.00pcts [2] - 2024年医疗影像零组件营收6022.23万元,同比+24.61%,毛利率30.40%,同比+7.16pcts [2] 新兴领域进展 - 2024年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材料及零部件产品开始量产,完成年产150台(套)产能打造 [3] - 产品成功应用于可控核聚变领域,配套新奥科技等客户 [3] - 确定建设年产3万套医疗影像装备等电真空用材料、零组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润为1.53/2.09/2.78亿元 [5][14] - 采用分部估值法,目标市值99.56亿元,目标价13.69元,对应铜合金材料及制品/电接触材料及制品/金属铬粉/医疗影像零组件25年PE分别为81/46/44/31X [5][14] 可比公司估值 - 选取安泰科技和西部材料作为医疗影像零组件领域可比公司,给予斯瑞新材该业务25年31X PE [13] - 选取钢研高纳、抚顺特钢、隆达股份作为高性能金属铬粉领域可比公司,给予该业务25年44X PE [13] - 选取金田股份、天通股份作为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业务可比公司,给予该业务25年46X PE [13] - 选取航材股份、铂力特作为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及制品业务可比公司,给予该业务25年81X PE [13]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铜合金材料及制品、医疗影像零组件收入预测值,上调电接触材料营收预测值 [16] - 毛利率、净利率主要受收入结构影响波动 [16] 财务指标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55亿元、22.66亿元、28.54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53亿元、2.09亿元、2.78亿元 [7][20] - 预计2025 - 2027年ROE分别为12.10%、14.14%、15.84%,PE分别为55.70倍、40.94倍、30.77倍 [7][20]
人形机器人板块反复活跃,多只基金今日涨超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9 21:37
市场表现 - 4月29日市场窄幅震荡,三大指数微幅下跌,全市场超3500只个股上涨 [1]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02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343亿元 [1] - PEEK材料、美容护理、化学制品、人形机器人等板块涨幅居前,电力、白酒、可控核聚变、电商等板块跌幅居前 [1] 公募基金单日涨幅榜 - 富荣福锦A单日净值增长率6.04%,近1周回报13.84%,今年以来回报4.27% [1] - 长城新兴产业A单日净值增长率4.5%,近1周回报10.43%,今年以来回报9.89% [1] - 恒越匠心优选一年持有A单日净值增长率4.43%,近1周回报7.94%,今年以来回报39.88% [1] - 光大专精特新A单日净值增长率4.29%,近1周回报9.97%,今年以来回报14.81% [1] - 申万菱信乐融一年持有A单日净值增长率4.2%,近1周回报7.11%,今年以来回报36.01% [1] 公募基金单日跌幅榜 - 格林伯元A单日净值增长率-2.59%,近1周回报-3.98%,今年以来回报-5.73% [2] - 格林稳健价值A单日净值增长率-2.54%,近1周回报-3.95%,今年以来回报-6.18% [2] - 长城量化精选A单日净值增长率-1.89%,近1周回报-3.07%,今年以来回报-5.64% [2] - 东吴智慧医疗量化策略A单日净值增长率-1.79%,近1周回报-3.78%,今年以来回报4.74% [2] - 天治核心成长单日净值增长率-1.76%,近1周回报0.49%,今年以来回报-2.73% [2] 债基涨跌幅榜 - 南方昌元可转债A单日净值增长率1.06%,近1周回报0.21%,今年以来回报4.5% [3] - 嘉合磐石A单日净值增长率0.98%,近1周回报1.52%,今年以来回报-3.95% [3] - 华商信用增强A单日净值增长率0.89%,近1周回报0.38%,今年以来回报4.09% [3] - 博时转债增强A单日净值增长率0.84%,近1周回报0.94%,今年以来回报5.81% [3] - 易方达鑫转招利A单日净值增长率0.83%,近1周回报0.48%,今年以来回报0.83% [3] 公司财报 - 长江电力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0.15亿元,同比增长8.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81亿元,同比增长30.56% [3] - 天齐锂业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84亿元,同比下降0.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亿元,同比扭亏 [4][5]
PEEK材料概念上涨5.60%,5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3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7:15
PEEK材料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4月29日收盘,PEEK材料概念板块上涨5.60%,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1,板块内25股上涨,其中聚赛龙、新瀚新材20%涨停,中欣氟材涨停,富恒新材、中研股份、华密新材分别上涨15.07%、9.55%、7.92% [1] - 跌幅居前的个股包括中广核技、双林股份、兄弟科技,分别下跌2.96%、0.92%、0.21% [1] - 今日涨跌幅居前的其他概念板块包括染料(+3.85%)、减速器(+2.85%)、POE胶膜(+2.77%),跌幅居前的包括超超临界发电(-1.53%)、抽水蓄能(-0.87%)、可控核聚变(-0.87%) [1] 资金流向 - 今日PEEK材料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4.00亿元,19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5股净流入超3000万元 [1] - 中欣氟材主力资金净流入1.71亿元居首,沃特股份、新瀚新材、聚赛龙分别净流入1.59亿元、1.29亿元、5282.39万元 [1] - 资金流入比率方面,中欣氟材、聚赛龙、沃特股份分别以23.56%、19.87%、17.38%的净流入比率领先 [2] 个股资金数据 - 金发科技、万润股份、普利特主力资金净流入分别为4068.73万元、2153.63万元、1844.96万元,净流入比率分别为5.18%、9.31%、5.69% [2] - 双一科技、凯盛新材、会通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分别为1724.83万元、1401.96万元、1389.09万元 [3] - 主力资金净流出的个股包括崇德科技(-220.45万元)、中广核技(-865.24万元)、肯特股份(-921.55万元),其中兄弟科技净流出1.27亿元,净流出比率达14.25% [3]
可控核聚变概念下跌0.87%,主力资金净流出35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6:58
可控核聚变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4月29日收盘,可控核聚变概念下跌0.87%,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 [1] - 板块内27只个股上涨,涨幅居前的有鑫宏业(+6.83%)、应流股份(+3.70%)、合锻智能(+3.20%) [1] - 跌幅居前的个股包括*ST立航(跌停)、浙能电力(-8.90%)、爱科赛博(-7.00%)、兰石重装(-5.64%) [1][2] 资金流向 - 可控核聚变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出2.77亿元 [1] - 35只个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出,16只净流出超千万元 [1] - 净流出资金居首的是雪人股份(-4710.08万元),其次是兰石重装(-4028.13万元)、中国能建(-3628.08万元) [1][2] - 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的个股有上海电气(+5019.12万元)、海陆重工(+3167.21万元)、应流股份(+2857.52万元) [1][3] 相关概念板块表现 - PEEK材料概念涨幅居首(+5.60%),其次是染料(+3.85%)、减速器(+2.85%) [1] - 跌幅较大的概念包括超超临界发电(-1.53%)、抽水蓄能(-0.87%)、航运概念(-0.86%) [1]
【干货】2025年可控核聚变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4-29 13:08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全景 - 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各类原材料,包括超导磁体材料、金属钨、钽等稀有金属、特种钢材、氘和氚等燃料 [1] - 中游主要为各类设备以及反应堆工程建设,以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为例,相关设备包括磁体系统、真空系统、加热与电流驱动系统等核聚变主机设备以及其他辅助设备 [1] - 下游主要为核电站运营,用于科研及发电,但目前尚未完成发电商业化 [1][3] 产业链上游企业布局 - 提供超导磁体材料的企业有久立新材、上海超导、联创超导等 [2] - 包层材料企业包括章源钨业、楚江新材 [2] - 可制备氘的企业有上海众巍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东方钽业生产的高纯铌材是核聚变的重要靶材 [2] - 白银有色的金属加工材料可用于核聚变超导电缆 [2] 产业链中游企业布局 - 西部超导制备的Nb3Sn超导线被行业广泛采纳 [2] - 安泰科技制备的低杂波天线钨串式限制器已用于东方超环(EAST)装置 [2] - 东方精工生产真空泵为核聚变装置提供真空环境保障 [2] - 国光电气为核聚变装置提供微波加热系统 [2] - 上海电气布局核聚变领域的高温超导电机 [2] - 中国核工业集团是国内可控核聚变工程建设的主要主体,其"中国环流三号"装置不断取得重大科研进展 [2] 下游应用现状 - 可控核聚变尚处于关键技术攻关阶段,尚未完成发电商业化 [3] - 目前主要用于试验科研,国内在建装置包括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等 [3] 区域分布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25日,中国可控核聚变相关企业及研究院所共计170家 [7] - 安徽省相关机构数量最多达24家,广东省19家,北京市17家,上海、四川和江苏分别有13、13和12家 [7] - 上市企业共47家分布在15个省份,江苏省数量最多达8家,四川和陕西各有7家和6家 [9] - 形成以合肥、上海为核心的江浙沪徽产业圈,以及以成都、西安为核心的装备产业圈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