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
搜索文档
潍坊安丘:赋能乡村产业,链动生态未来
央视网· 2025-08-11 15:36
活动概况与战略意义 - 活动于8月9日在山东潍坊安丘市举办,主题为“赋能乡村产业链动生态未来”,旨在探索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1] - 活动汇聚政府、银行、企业、科研机构、媒体等多方力量,聚焦农业产业化升级、农产品品牌化建设、金融精准服务实体经济等核心议题 [1] - 活动搭建高规格对话合作平台,旨在通过产融合作新模式激活消费市场、促进农业增效、助力农民增收 [1] 安丘市生态农业发展成果 - 安丘市聚焦打造全国首个全域生态农业县,生态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 [1] - 安丘市在全国率先全域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和“双码”认证,年带动农民增收20多亿元 [1] - 安丘市走出了一条模式业态更优、绿色品牌更强、生态价值更高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1] 物美集团的合作与模式 - 物美集团70%以上的生鲜产品通过“产地直采、农超对接”模式实现源头直采 [1] - 物美集团与安丘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与安丘农投集团及农业企业代表达成深度合作意向 [2] - 合作旨在打通“田间到餐桌”全链路,共同收获产业兴旺、农民幸福的美好未来 [1] 多方参与与行业见解 - 专家学者指出农业产业化升级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并从深化农村改革角度进行了分析 [2] - 金融机构代表介绍了金融助力农业发展的创新实践 [2] - 来自安丘农耕、山东合力牧业、山东汇润等企业家代表对特色农产品及服务进行了重点推介,并分享品牌建设经验 [2] 活动成果与行业认可 - 活动促进了金融资源、销售渠道与农业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2] - 安丘农耕、汇海果蔬等7家企业荣获“卓越企业奖”,以表彰其在农业产业升级方面的突出贡献 [2] - 工商银行、潍坊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金融先锋奖”,以表彰其在金融服务创新方面的贡献 [2]
遵义:红土地缀满“生态绿”
金融时报· 2025-07-29 10:49
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 - 遵义市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较2015年翻了一番[1] - 花茂村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从30亩试验田发展为500亩规模,产值达500万元,每亩产值从2000元增长至上万元[3][17] - 苟坝村杜仲种植面积达3.2万亩,合作社2025年目标产值为1200万元[9][10][11] 农业现代化与合作社模式 - 花茂村采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成立遵义绿动九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土地连片规模化经营[3] - 苟坝村合作社推行"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形成生态种养、中药材等多元产业链[10] -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机械化耕作使农业效率提升,农户月收入最高超9000元[3][4] 乡村旅游与农文旅融合 - 花茂村累计接待游客859.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9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607元增至27454元[5] - 推出"旅游+红色+文化+研学"新业态,开发"乡愁集市""乡愁柴火鸡"等10余个特色场景[5] - 苟坝红色文化旅游景区2018年评为国家4A级景区,融合红色资源与生态旅游[7] 金融支持与生态价值转化 - 遵义农商银行发放特色产业贷款18.24亿元,其中养殖业12.34亿元、种植业5.90亿元[12] - 创新"生态账户"机制,为18.44万户提供8.09亿元增信及7090万元利率优惠[15] - 开发"竹链贷""茶链贷""辣链贷"等区域特色信贷产品,覆盖全市1782个村级服务点[16] 特色产业与生态经济 - 苟坝村杜仲产业带动农户日均100余人参与采收,老人单季收入可达8000元[8][9] - 枫香镇打造万亩田园综合体,种植蔬菜辣椒1万余亩,实施土地"宜机化"改革[5] - 正安县燕子坝村推行茶园与桂花树套种模式,提升生态与经济效益[16]
赤峰粮食作物播种超1700万亩
内蒙古日报· 2025-07-28 16:00
农业生产情况 - 赤峰市春播作业圆满结束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超过1700万亩 粮食作物长势良好 一类苗、二类苗、三类苗比例为7:2:1 [1] - 2025年以来 赤峰市以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为核心抓手 紧盯粮食安全生产 全力推进春耕春播工作 [1] 技术应用与培训 - 赤峰市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专家团队合作 围绕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开展现场观摩培训活动 [1] - 举办技术培训活动69场次 培训人员5400人次 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全过程技术指导 [1] 绿色生产措施 - 落实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655万亩 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169.2万亩 覆盖率达90.4% [1] - 落实高效节水灌溉31万亩、水肥一体化41万亩、品种节水50万亩、结构节水8万亩 [1] - 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155万亩、全生物降解膜15万亩 [1] 保障服务与风险管理 - 赤峰市联合气象部门发布农牧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8期 土壤墒情简报14期 印发防汛抗旱方案 [2] - 各级农牧部门将持续做好作物田间管理 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 保障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2]
青岛迈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7-26 20:40
公司基本信息 - 青岛迈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潘霞,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 [1] - 公司由青岛迈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持股70%,青岛迈之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持股30% [1] - 公司地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胶莱街道马店社区三十三路以南,区一路以东2-18号 [1] - 公司类型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期限从2025-7-25至无固定期限 [1] - 登记机关为胶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1] 经营范围 - 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生态恢复及生态保护服务,生态环境材料销售 [1] - 生态保护区管理服务,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 [1] - 水污染治理,生物饲料研发,畜牧渔业饲料销售,饲料原料销售 [1] - 饲料添加剂销售,肥料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 [1] -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粮食收购,初级农产品收购 [1] - 装卸搬运,劳务服务(不含劳务派遣) [1] - 许可项目包括饲料生产,饲料添加剂生产 [1] 行业分类 - 公司所属国标行业为科学研究和
潍坊安丘:深耕生态农业 让“土特产”变身“金招牌”
齐鲁晚报网· 2025-07-25 19:39
农业技术创新 - 衡野农场采用避雨栽培、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先进种植技术,实现葡萄零农残并获得"食用农产品电子安全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溯源码"双认证 [1] - 歌尔农场运用"静态曝气发酵"技术生产有机肥,使用后作物增产12%-15%,实现"治污-提质-增产"三重突破 [2] - 安丘市创新"政府统筹、国企运营"机制,通过大数据精准配比供应定制化有机肥,降低农户成本并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 [3] 产品质量与认证体系 - 衡野农场葡萄因品质提升带动产品均价上涨20%,消费者认可其"双码"认证的安全性和优质性 [1] - 安丘市与中检集团合作打造全国首个"电子安全码+生态原产地码"双认证体系,实现农产品全链条信息透明化管理 [2] - 安丘市已有119个绿色、有机及名特优新农产品通过认证,包括8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13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3] 生态农业与品牌建设 - 辉渠镇在天路沿线打造9家生态农场,培育出葡萄、西梅、百合等生态农产品,形成22个地域特色品牌和7个绿色产品认证 [3] - 安丘市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5%和90%,有效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3] - 名特优新农产品种植户亩均收益突破3万至5万元,生态农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建设双赢 [3] 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歌尔农场有机肥厂年产能达4000吨,为生态农业提供新动能 [2] - 安丘市已有15家生产经营主体接入数据平台,13种传统土特产取得国际生态溯源资质 [2] - 安丘市形成多层次品牌矩阵,包括5个省级知名企业产品品牌和1个区域公用品牌 [3]
梯田、荷花、蔬菜 夏日乡村美丽富饶、生机勃勃
央视网· 2025-07-08 16:00
红河哈尼梯田生态农业 - 红河哈尼梯田采用"稻鱼共生"生态循环模式 农户夏季进行除草和投放鱼苗作业 [1] - 梯田生态系统由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构成 通过自流灌溉系统维持 拥有1300年历史 [3] 江西上犹荷花旅游经济 - 上犹县水岩乡古田村种植300亩荷花 形成湖水荷塘景观 吸引大量游客拍照打卡 [4][6] - 当地2021年起发展白莲产业链 涵盖乡村旅游、莲蓬采摘和莲藕加工 带动村民增收 [6] 兰州高原夏菜产业 - 榆中县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43万亩 日均外运量4000吨 主供花椰菜、西兰花等品种 [7] - 采用分时段种植模式 实现5-11月持续供应 配套保鲜技术解决长途运输高温问题 [10]
潍坊安丘:加快推进由农业大县向健康食品强市转型
齐鲁晚报网· 2025-07-04 19:53
山东渠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产能扩张 - 公司新增谷朊粉4线后上半年生产总值预计提高25% [1] - 计划将谷朊粉产能从当前水平提升至10-12万吨/年,增幅达50% [1] 安丘市大健康产业概况 - 规上食品加工企业126家,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0%以上 [1] - 带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75%,1-5月增加值同比增长19.2% [1] - 农品年供国内高端市场超20万吨,出口80余国,大姜/大葱/洋葱出口量占全国80% [3][6] 生态农业基础建设 - 建成80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年产生态果蔬200余万吨,10余种作物获有机认证 [2] - "双码"认证体系覆盖70余种果蔬,认证农产品溢价稳定在30%以上 [2] - 生姜产业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出口沙特及日本高端市场(日本市场份额占1/3) [2][6] 产业链集群发展 - 形成农副食品加工、饮料、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四大细分行业 [4] - 拥有预制菜、冻干食品、健康糖醇等特色集群,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家 [4] - 中粮面业、今麦郎等企业推动高端产品转化,鲁丰集团预制菜获英国BRC认证 [4] 科技创新与标准输出 - 抗性姜苗工厂实现土传病害减少90%,姜辣素提升30%,出口价翻倍 [5][6] - 制定14项技术标准,生态大姜全产业链标准成为全国行业标杆 [6] - "安丘大姜""安丘大葱"入选欧盟地理标志保护名录,区域品牌价值增长25% [6] 产业升级战略 - 实施"链主企业+产业集群"双轮驱动,规划建设健康食品产业园 [4] - 通过"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农场"联盟推动技术标准商业化 [5][6] - 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覆盖3种农产品,119个绿色有机品牌形成储备梯队 [6]
潍坊安丘:从舌尖安全到舌尖健康,全域生态定义高品质农品新标杆
齐鲁晚报网· 2025-07-01 20:33
安丘生态农业发展战略 - 安丘作为中国蔬菜出口重要基地,年均蔬菜出口量达60万吨,占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总额1/7,连续16年领跑全国县级区域蔬菜出口量 [1] - 安丘提出发展全域生态农业战略,目标成为"中国生态农业第一县",通过"生态优先+品牌增效+联农赋能"路径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1] - 安丘市委书记表示要将高品质农产品从国际市场转向国内高端消费市场,打造"国民优选"品牌 [3] 标准体系与质量管控 - 安丘自2007年起实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组建108人专职农安员队伍,每年完成10万批次抽样检测 [2] - 2023年搭建全省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数字化监管60余万农用地块、187家加工贸易主体等 [2] - 主导制定13个主要品类农产品生态标准及生态农场建设规范,覆盖56种农作物数字化管理体系 [4] 生态种植技术与成效 - 全域推广10多种生态种植技术,包括抗性育种、系统植保、绿色循环等 [4] - 山东合力牧场采用"畜-肥-菜"闭环循环模式,培育的草莓花青素含量提升60%,维生素C增长45% [4] - 生态果蔬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有机白菜、韭菜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 [4] 数字科技应用案例 - "生物质炭土壤改良技术"使大姜土传病害下降90%,化肥使用减少70%,亩产提升30%,价格翻倍 [6] - 该技术在15万亩姜田推广,带动农户亩均增收超4万元 [6] - 智慧大棚实现1人管理100亩大姜,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5倍 [6] 品牌建设与市场表现 - 打造"安丘农耕"区域公用品牌,构建三级品牌矩阵,平均溢价率提升至25% [6] - 辉渠小米品牌化后售价达15元/斤,是普通小米2-3倍 [7] - 目前拥有8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3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基地品牌价值216亿元 [7] 政策支持与产业融合 - 出台《扶持生态农场和设施农业发展的十条措施》,提供亩均5万元设施补贴、200万元贷款贴息等 [8] - 政策实施后首批20家示范农场获200万元奖补,涉农主体累计获贷9.49亿元 [9] - 培育131家规上食品企业,开发2000余种产品,形成精深加工体系 [10] 产业模式创新 - "龙头企业+生态农场+农户"订单模式实现农户亩均增收1500元以上 [10] - 30万亩生态基地通过"种植+加工+文旅"融合模式成为多元化产业增值平台 [10] - 三产融合带动生态农文旅产业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10]
揭阳市揭西县: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中国发展网· 2025-06-11 17:29
项目概况 - 揭阳市揭西县五经富镇泮坑村建成占地30亩的"鱼菜共生"示范基地,为揭阳市首个立体农业项目[1] - 项目采用循环养鱼池和沙子栽培蔬菜技术,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循环模式[1] - 2024年与广东永高农业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建设,2025年1月完成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2] 技术突破 - 系统氮素利用率从传统农业的30%提升至85%,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超90%[2] - 单位面积产出率较传统农业提升3至5倍,蔬菜生长周期缩短30%,鱼类产量提高50%[2] - 采用直径6米的圆形帆布鱼池养殖罗非鱼和鲈鱼,鱼类排泄物通过微生物分解转化为蔬菜养分[2] 生态效益 - 系统形成"动物-植物-微生物"三维共生模式,杜绝化肥农药使用,实现零面源污染[3] - 生物防治体系显著减少蚜虫、菜青虫等害虫,生菜等作物无需化学除虫[3] - 彻底解决传统农业导致的土壤板结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3] 运营模式 - 采用"公司+村集体"合作形式,由广东永高农业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投资[2] - 通过数据精准调控实现"靠数据种田",取代传统"靠天吃饭"生产方式[2] - 系统同时产出生态鱼和有机蔬菜,形成双收益渠道[2][3]
国产果业从产量竞赛迈向价值突围
经济日报· 2025-05-29 02:43
行业发展趋势 -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生产国和消费国,果业正从产量竞赛迈向价值突围的发展新阶段,品种从单一转向多样,口感突出、营养丰富 [1] - 国产果业在多个品类上已形成涵盖品种培育、种植养护、采摘分选、冷链运输等环节的成熟产业体系,越来越多的进口水果成功实现"国产化" [4] - 水果产业整体处于厚积薄发的积累阶段,经济价值较高的小果品已初步形成较强竞争力,未来有望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 [8] 精细化经营 - 西瓜种植从粗放型转向精细化经营,通过生态种植技术让水果回归原本味道,引领产业走上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3] - 江苏盐城百果园泉氏BLOF西瓜种植基地通过现代化种植大棚、精准采摘和科学运输,保证西瓜最佳口感,24小时内可到达华北地区门店 [2] - 南通金诺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引入BLOF生态和谐型种植技术,改良土壤健康程度,提升水果风味和营养,形成稳定市场竞争力 [3] 品牌培育 - 蓝莓产业经过多轮品种更迭和市场适应,已完成落后品种淘汰,产业化栽培推进使供给规模屡创新高,2024年栽培面积143.82万亩,总产量78万吨,比2020年增加197% [4][5] - 行业需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以持续的品种创新培优、标准化生产体系满足市场需求,通过高质高效高标托举有竞争力的果业品牌 [5] - "企业+果农+金融机构"的大基地生产模式代表未来趋势,企业把握技术市场,果农稳定品质规模,金融机构提供长期金融支持 [5] 国际市场拓展 - 大连樱桃品牌"艺树家"登陆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新加坡市场单斤售价达美国进口樱桃近2倍,打破国产水果低质低价印象 [6][7] - 2024年我国水果累计出口85.4亿美元,同比增长20.9%,从原产出口转向品牌输出是重要方向,广西水果出口地由2015年17个增至2023年26个 [8] - 国产水果在品种创新、种植技术、冷链物流方面取得突破,培育出国际叫得响的品牌,但需解决高品质、规模化、稳定供给的短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