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

搜索文档
存续期20年,高容亏100%!陕西省科技创新母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公布
FOFWEEKLY· 2025-08-18 18:06
陕西省科技创新母基金管理办法核心要点 - 科创母基金突出政府引导和政策性定位 做耐心资本 聚焦科技创新领域 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 [1] - 基金存续期20年 投向创投类子基金不低于80% 其中种子天使类子基金不低于30% 直接投资重大科创项目不超过5% [2] - 基金重点支持先进制造 新一代信息技术 航空航天 新材料 新能源 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人工智能 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 [1] 基金投资策略与比例 - 对创投类子基金出资比例一般不超过50% 种子天使类子基金最高不超过60% [2] - 单一子基金出资不超过母基金认缴总规模的5% [2] - 子基金存续期不超过15年 可申请延长 [4] - 子基金聚焦早期项目投资额度不低于70% [5] 项目投资标准 - 种子阶段项目需满足:首轮机构投资人之一 成立不超过5年 上年收入≤5000万元 员工≤100人 [6] - 天使阶段项目需满足:前两轮机构投资人之一 成立不超过8年 上年收入≤1亿元 员工≤200人 [7] 基金管理与风控 - 管理费按实缴出资1%/年计提 子基金部分80%为基础管理费 20%与绩效挂钩 [3] - 种子天使类子基金容亏率最高70% 创投类50% 产业类30% 种子天使直投项目最高容亏100% [7] 资金运作机制 - 通过"以丰补欠 以后补前"方式 用产业基金或直投项目收益反哺种子天使类子基金 [2] - 剩余资金可灵活投向不限阶段的产业子基金或直投项目 [2]
让实验室到生产线“畅通无阻”——海化集团现代海洋化工中试基地创新创效纪实
中国化工报· 2025-08-18 10:43
研发投入与产出 - 上半年累计申请专利102件 其中发明专利94件 授权专利61件 其中发明专利48件 [1] - 完成5项重点产业研究 形成3项专项研究报告 完成2项国家级和12项省级项目申报 [1] - 1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5项省技术创新项目成功获批 [1] 中试基地建设 - 现代海洋化工中试基地总投资1.59亿元 于2024年12月19日正式启用 [1] - 基地集基础研究 小试试验 中试放大 工程化研究于一体 作为实验室与生产线的转化枢纽 [1] - 通过中试环节在接近工业化生产条件下验证优化科研成果 缩短科技成果市场化周期 [1] 新能源材料突破 - 液流电池复合双极板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成本降低30% 电导率提高30%以上 [2] - 弯曲强度突破50兆帕 通过独特结构设计实现可靠焊接 解决四大行业痛点 [2] - 新材料产业化将为大规模储能电站提供核心材料支撑 [2] 水处理技术创新 - 海卤水高效淡化技术实现海水综合利用率超70% 开发以盐为主 浓淡双收的技术路线 [2] - 技术推广项目预计2025年投产 每日产出淡水7万立方米 每年可利用海卤折合原盐220万吨 [2] - 该技术同时破解水资源瓶颈并为盐化工产业开辟绿色路径 [2] 产学研合作体系 - 依托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山东省海卤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平台 [3] - 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青岛科技大学等共建新化学联合实验室 汇聚院士专家智囊团 [3] - 成立中盐研究院山东海化分院 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 [3] 技术辐射与产业升级 - 中试基地为周边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检测 工艺优化等一站式服务 [3] -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3] - 公司致力于盐化工 水处理 新能源 新材料等高端领域关键技术研发 [3] - 推动产业链 创新链 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 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方向发展 [3]
“中试”为何重要(财经科普)
人民日报· 2025-08-18 06:01
中试平台与科技成果转化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241个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 [1] - 中试是将试制阶段新产品过渡到生产的关键试验,验证技术重现性、量产可行性、质量可靠性和成本经济性 [1] - 经过中试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率达80%,未经过中试的仅30% [1] - 从研发样品到量产投入比例约为1:10:100,中试阶段存在高投入、高风险特征 [1] 科技金融支持中试发展 - 2025年5月发布政策提出推动科技保险产品创新,探索共保体方式覆盖重点领域科技风险 [1] - 政策试点覆盖重大技术攻关、中试、网络安全等领域,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1] - 专家建议通过科技保险、成果转化基金、专利质押、风险共担机制构建"资本+技术+制度"协同框架 [1] - 金融手段可加速"科技成果—中试孵化—产业化—资本退出"全链条衔接 [1]
“研”值长沙,奔向全球
长沙晚报· 2025-08-17 10:56
研发机构与创新平台建设 - 长沙研发机构总数突破3800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达152家 [5] - 企业研发中心数量增至388家,包括68家央企及三类"500强"企业研发中心 [4][5] - "1+2"国家实验室体系加速落地,新增全球量子研发中心、华为长沙研究所等60余家高能级研发机构 [3][4] - 湘江科学城首开区"五大建"主体封顶,新增20万平方米创新空间,3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73亿元 [3] 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 全球首台水稻种子活力无损检测样机研制成功,种子发芽率超92% [7] - 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攻克40项关键共性技术,陶瓷压力传感器等填补国内空白 [7] - 突破产业关键技术107项,包括全球最大直径组合式隧道掘进机"强基号"下线 [8] - 人工智能及传感器产业链企业规模突破2500家,科技企业培育库入库2.5万家 [8] 科技成果转化与政策支持 -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管理办法,收集156项可转化成果 [9] -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深化,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达16家,孵化52家科技企业 [9] - 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为1372家企业提供43亿元融资支持 [9] - 修订"揭榜挂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推进92项市级重大专项 [8] 人才引进与创新生态 - 柔性引进诺贝尔奖得主1名,吸引李泽湘、刘经南等顶尖团队落户 [11] - 新认定45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总数超200人 [11] - 赴粤港澳大湾区开展17场人才对接活动,外国专家数量同比增长11% [11] - 4家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落地,落实青年人才"双肩包"行动计划 [11]
周红波主持召开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建设工作座谈会
南京日报· 2025-08-16 09:46
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座谈会 - 市委书记周红波主持召开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回顾转移转化中心实践成果,探讨优化工作机制和转化路径 [1] - 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以及百济神州、先声药业、威凯尔医药等企业代表参会并发言 [2] 科技成果转化建议 - 提出建立校地联络人制度、深化科技成果确权改革、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以推动高校成果转化 [2] - 建议加强概念验证和中试、仪器设备共享、智能医学等平台建设,推动创新药进医院、进处方,构建全链条转化服务体系 [2] - 提出拓展高水平国际合作、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进一步扩大开放创新 [2] 金融支持与投资建议 - 建议金融机构更大力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构建多样化、接力式的基金投资矩阵,提高早期投资宽容度 [2] 市委书记周红波总结 - 布局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也是南京发挥科教资源优势的重要抓手 [3] - 强调建好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关键在于形成有效运行的体制机制,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让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各展所长、融通互补 [3] - 提出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做好规划、建好平台、增强功能、完善配套,营造创新竞相涌现、成果高效转化、企业茁壮成长的生态 [3] 参会人员 - 市领导陆卫东、蒋敏参加座谈会 [4]
山东科技大市场重大科技成果发布路演活动在济南成功举办
齐鲁晚报· 2025-08-15 22:34
活动背景与目的 - 山东省通过山东科技大市场活动展示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技成果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并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活动由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和济南市科学技术局联合主办 采用重大科技成果发布路演形式 首办省重点实验室专场 [1][3] 政府支持与战略方向 - 山东省高度重视成果转化工作 着力畅通成果转化渠道 推进科技与产业及成果与市场对接 [3] - 科技厅高标准建设山东科技大市场 提供科技成果转化一站式服务 [3] - 今年启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专项行动 推动好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3] 实验室技术成果展示 - 山东省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实验室建设8个关键技术服务平台 涵盖航空航天 船舶与海工及核电等领域增材制造技术研发 为中集来福士等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5] - 山东省高性能陶瓷与精密制造重点实验室配置352台套国内一流研发设备 重点攻关高性能陶瓷材料及其精密制造与测试评价技术 [5] - 活动发布9项重大可转化科技成果 包括水下耐压壳体整体快速成形制造技术和DLP高精度光固化陶瓷3D打印机制备技术 [5] 具体技术突破 - 水下耐压壳体制造技术通过创新工艺打破传统制造瓶颈 为深海装备研发提供支撑 [5] - DLP高精度陶瓷3D打印机制备技术实现全链路自主化 推动生物医疗领域精密制造升级 [5] 活动成果与参与情况 - 现场互动环节有3项科技成果与需求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5] - 活动吸引省创发院 各市科技局 产权集团 重点实验室 相关企业 创投机构及新闻媒体代表100余人参与 [6]
防城港市科技创新投资基金遴选公告
FOFWEEKLY· 2025-08-15 18:08
基金设立背景与目的 - 防城港市设立科技创新投资基金旨在服务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和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高质量建设 [1] - 基金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 [1] - 基金管理机构需自行募集资金并在申报时已募集不少于基金规模30%的资金 [1] 投资领域与方向 - 重点投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等领域的科技型企业 [1] - 鼓励投资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中心和中试基地研究成果转化 [1] - 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等先进地区优质科技成果在广西转化 [1] - 优先支持产学研联合、集成度高、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项目 [1] 投资方式与限制 - 基金采取直接投资项目的方式运作 [2] - 对单个项目投资不超过基金规模的20% [2] - 投资于主投领域的比例不得低于基金实缴规模的70% [2] 地域投资要求 - 基金应优先投资广西区内企业 [3] - 直接投资于区内企业金额不低于广西各级政府资金出资额的1.2倍 [3]
湖北实验室发布30项亮点科技成果
环球网资讯· 2025-08-15 17:21
湖北实验室科技成果发布 - 湖北省实验室发布30项亮点科技成果,涵盖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现代农业等领域 [1] - 活动签约20个项目,总金额达105.27亿元,涉及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及金融服务 [1] - 实验室已集聚66名院士和3547人高水平团队,孵化45家企业,创收近14亿元 [1] 重点科技成果技术亮点 - "东方慧眼"卫星系统为全球首个天地一体化智能遥感系统,光学/雷达成像精度分别达亚米级和优于1米,数据响应时间缩短至5-8分钟 [2] - 巨量信息玻璃多维存储技术具备超长寿命和低成本特性,填补国内空白 [1][3] - 治疗A型血友病的双特异性抗体新药、秸秆基全生物降解地膜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3] 实验室产业协同与投资 - 珞珈实验室计划下半年发射10颗卫星,构建实时分米级观测网络,相关设计及数据中心将落地湖北高新区 [2] - 隆中实验室投资超100亿元建设中试产业线,聚焦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及光伏玻璃一体化制备 [2][3] - 九峰山实验室布局12寸硅光子制造平台和100nm硅基氮化镓射频技术,推动半导体产业升级 [3][4] 细分领域技术突破 - 光电子领域:胶体量子点红外探测芯片、超高效钙钛矿叠层电池实现技术突破 [3] - 生物医药领域:呼吸道合胞病毒干预药物、减替噬菌体生物制剂完成原型创制 [3][4] - 现代农业领域:水稻耐热基因QT12破解高温种植难题,华墨香3号全谷黑米实现产业化 [3][4]
近1亿元!山西农业大学采购大批仪器(含设备更新及重点实验室建设)
仪器信息网· 2025-08-15 11:58
山西农业大学仪器设备采购意向 - 山西农业大学发布4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0.98亿元,涉及离子交换色谱、太赫兹光谱检测系统、工程材料原子力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等设备,预计采购时间为2025年4~8月 [2][3] - 采购项目包括有机旱作农业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674万元)、基因资源研究中心现代种业发展(298万元)、山西省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842万元)、科研设备更新项目(7964万元) [8] 采购仪器技术特点 - 太赫兹光谱检测系统基于0.1-10THz电磁波段,具有无损、非电离检测优势,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药品检测等领域 [4] - 离子交换色谱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分离离子型分子,适用于蛋白质、氨基酸等生物分子的纯化 [5] -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可对核酸模板进行绝对定量分析,是分子生物学和医学诊断的核心设备 [6] 学校科研实力 - 山西农业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农科为核心的多学科高校,与山西省农科院合署形成"农科教融合"优势 [8] - 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旱作农业技术、土壤修复等领域取得国际领先成果 [9][10] - 正在建设有机旱作农业全国重点实验室,将提升农业科技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10]
从PI、IP到IPO 深圳探路“科技红娘”职业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0:13
科技创新与创业趋势 - 技术导向型、知识密集型创业成为近年趋势,科学家创业理想路径为"PI—IP—IPO"链条[2] - 科学家创业失败率高,美国高校教授创业失败率达96%~97%,主要因技术与市场逻辑差异[5] - 华大基因、巨子生物、逐际动力等案例显示"科学家+技术经理人"分工模式逐渐普及[2] 技术经理人职业化发展 - 2022年"技术经理人"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十余省市将其纳入职称序列[2][8] - 深圳首批认定154位高级职业技术经理人,覆盖133家机构,包括高校、研发机构、创投等[3][13] - 全国技术经理人专职人员仅2万余人,科技部目标2025年突破3万名[8][9] 技术经理人核心能力 - 需具备技术、市场、金融、法律、管理"五力模型"复合能力[9] - 欧洲科研人员与技术经理人配比25:1,中国当前供需缺口显著[8] - 需构建"同频"市场话语体系,解决知识产权保护、融资设计等核心问题[10][11] 高校培养与政策支持 - 上海交大2021年设全国首个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学位点,清华、北理工等高校跟进[14] - 深圳技术大学成立华南首个高校技术经理人学院,2025年开设20人硕士班,引入国际认证体系[14] - 深圳高级职业技术经理人评定标准包括5年从业经验、2个成功案例、聚焦"20+8"产业等[13] 典型案例分析 - 华大基因汪建专注技术前瞻,CEO尹烨负责商业化落地[7] - 诺诚健华施一公任联合创始人,CEO崔霁松具备20年医药研发及管理经验[6][7] - 速腾聚创、逐际动力等"学院派"创业项目依赖高校技术转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