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雅安: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看生态富民的生动演绎
第一财经· 2025-09-25 11:55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活力在融合。在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9月23日至24日,"讲好乡村振兴故事,览生态富美雅安"媒体采风活动在雅安举 行。来自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深入雅安多地,共同见证了一条从传统农业到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从生态保护到经济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此 次活动不仅是对雅安乡村振兴实践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 在以"中国最美桢楠林"著称荥经县云峰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当地通过村集体联合成立文旅公司,打造集露营、素食餐吧、亲子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景 点,并推出"桢楠认养"活动,盘活闲置土地,促进生态与文化协同发展。未来荥经还将推出"一书一刊"与"桢楠+"系列文创,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通过此次采风,大家深刻感受到雅安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魄力和实干成效。从茶苗良种、冷水鱼养殖,到短视频助农、中药材种植与生态旅游,雅安正以多 元业态融合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新路径。 本次活动积极响应雅安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加强特色农产品开发等决策部署,通过媒体视角呈现雅安在乡村 振兴中的创新实践。当地正持续探索以文塑旅 ...
山西阳泉:用一方水土“融”出发展新路
人民网· 2025-09-24 19:02
金风点染,秋临人间。五彩斑斓的大地"捧"出丰厚的馈赠。 9月16日的阳泉市盂县北关村,沸腾了起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山西主场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人们汇聚于此,共庆丰收,分享喜悦。其间,阳泉 市推出6条"丰收节专属农文旅线路",依托红色资源、乡村风貌和乡村特色产业,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打造独具特色的金秋沉浸式体验。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山西主场(阳泉)活动在盂县秀水镇北关村文化产业园启幕。张哲远摄 乡野阡陌处,民俗韵味浓。游客在乡野休闲度假,村民足不出户实现创业增收。 国庆、中秋双节将至,在以农家饭出名的西南舁乡咀子上村,"本无"民宿成了引客、留客的"新招牌"。"这几天,很多游客就电话预约民宿了。客房供 不应求,村里的农家乐也在为假期积极准备,可以说'小院过节、民宿度假'成了游客的新时尚。"西南舁乡副乡长苏平介绍。 盘活乡村旧窑洞、打造休闲民宿是近年来西南舁乡带领咀子上村持续推进的工作。"本无"民宿不光有6个院落、23间客房,还配备有接待大厅、书咖区 域、书法室、棋牌室等。民宿透过落地窗将官印山上的绿意、阳光、蓝天、白云、院落里的花丛等"请进"房间,与咀子上村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一步一 景、素雅静谧。 ...
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辽宁城乡群众联欢暨金秋消费季活动举行
辽宁日报· 2025-09-24 09:02
9月23日,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辽宁城乡群众联欢暨金秋消费季活动在沈阳市沈北新区举行。省内 优秀农民代表、全国劳模农业企业家、优秀党支部书记以及当地村民等欢聚一堂,参加丰富多彩的群众 性活动,共庆丰收,共享喜悦,共话振兴。 副省长李强出席并宣布活动开幕。 本次活动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系统展示了我省乡村发展的辉煌成果:粮食和重要 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农业机械现代化、数字化水平迈上新台阶;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 劲,"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美丽乡村建 设深入推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活动现场,省农业农村和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发布全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单,其中盘锦河 蟹、丹东草莓等6个品牌价值超100亿元,西丰梅花鹿、东港杂色蛤等7个品牌价值在50亿元至100亿元 间。金融机构启动"设施农担贷"项目,协同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电商企业发布助农、惠农政策,为农副 产品上行提供便利。 ...
农民丰收节郑州主会场活动启幕
郑州日报· 2025-09-24 08:55
活动概况 -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郑州主会场活动于9月23日在登封市大金店镇袁桥古村启幕 [2] - 活动主题为“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 [2] - 活动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郑州市人民政府指导,郑州市农业农村局、登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2] - 活动持续至10月7日 [3] 活动内容与特色 - 开幕式包含歌舞表演、填仓仪式、武术节目《功夫少林》及舞狮表演 [2] - 现场设置农副产品展销市集、农耕文化展区、趣味农事体验区三大特色区域 [3] - 农副产品展销市集汇集郑州各县(市)区特色农产品,如登封芥菜、荥阳石榴、航空港区的洧川豆腐 [3] - 农耕文化展区陈列老犁铧、木质风车、传统石磨等农具,并配有图片和文献资料 [3] - 袁桥古村延续锣鼓迎宾、员外招婿、担花篮等节目演绎,并设有千亩梨园采摘及趣味农事运动会项目 [3] 活动成果与意义 - 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展现郑州农业发展的崭新风貌与农民生活的美好新图景 [2] - 开幕式上为袁桥村“全国五星级乡村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点”揭牌,并启动“袁桥酥梨采摘节”开园 [2] - 活动为大金店镇“乡村能手”颁奖,彰显当地农文旅融合的特色与成效 [2] - 活动为农民搭建展示丰收成果、交流农耕经验的平台,并架起“城市走进乡村”的桥梁 [3]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黑龙江省主场活动启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7:42
农业节庆活动 -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黑龙江省主场活动在北大荒农垦集团闫家岗农场稻田艺术公园举行 主题为"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 以农业为主线、农村为主场、农民为主体[1] - 活动包含农趣竞赛、文艺表演和垦地合作展示 哈尔滨市道里区农民代表与北大荒职工表演《丰收喜洋洋》等节目 体现农耕文化传承与协作共赢[3] - 现场设置"黑土优品"展销区 65家企业展出368款授权产品及优质农产品 通过助农直播实现农产品从展台到线上直播间的衔接[5] 农业产业数据 - 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连续15年全国第一 商品粮调出量占全国40%[8] - 哈尔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175个 年营业收入18.1亿元 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9] - 阿城区和方正县的2条旅游线路被收录为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图集[9] 农业科技与文旅融合 - 智慧农业田间物联网设备吸引农户和游客关注 科技兴农图景在活动中突出展示[5] - 稻田艺术公园设置多彩稻田画和应季瓜果蔬菜售卖区 农文旅融合成为活动亮点[5] - 秋收生产已全面展开 黑龙江省通过稳面积、提单产等措施 今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8]
“北大仓”丰收在望
新华社· 2025-09-23 13:32
红扬有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们正在将收获的稻谷卸车。新华社记者孙晓宇 摄 金秋时节,"北大仓"黑龙江奏响丰收序曲,黑土地上一派繁忙景象。作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肩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今年玉米、 水稻、大豆长势优于往年,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赋能与精细化田间管理助力下,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助力更好端牢"中国饭碗"。 在"中国优质稻米之乡"五常市,250余万亩水稻进入收获季。9月22日,红扬有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里热闹非凡,社员们载歌载舞,拉开新米 开镰节序幕。随着装载稻谷的车辆驶入合作社院内,烘干塔全速运转,新米香气满溢院落。 "今年风调雨顺,水稻长势好,有机种植的稻花香水稻亩产可达1000斤,比去年能高六七十斤。"合作社理事长于殿红说,为拓宽销路,合作社 已与京东、莫塞尔商城等电商平台合作,种植的1.3万亩水稻中8500亩已被订购。 在五常市一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秧苗。新华社记者孙晓宇 摄 在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的观景台远眺,经过格田改造的稻田整齐划一、满目金黄。"今年全村共种植水稻1.67万亩,因为年景好,亩产比 去年增加50斤到100斤。"驻村第一书记刘力嘉说。 为让好粮卖好价,黑龙江 ...
从一条“鱼”到一片“海”的新玩法
苏州日报· 2025-09-23 08:31
赛事规模与参与度 - 2025年第一届"华山论剑"沃鼎粉丝垂钓大赛吸引500名全国钓手参与 报名通道开放后两分钟即约满[1][2] - 活动线下参与规模近千人 包括钓鱼爱好者、志愿者及工作人员[2] - 赛事设置纯自然无人工干预野钓环境 水域面积达1000余亩[2] 农文旅融合模式 - 独溇小海片区构建"一条鱼、一颗菜、一饵料、一粒米"智慧渔场 采用室内养殖替代传统外塘模式[3] - 建立循环农业系统:养殖尾水经固液分离后 液废净化回用 固废发酵成有机肥用于稻麦生产 再制造优质饵料[4] -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多重叠加 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4] 线上传播与流量转化 - 与中国钓鱼运动协会特级竞钓大师刘松松合作 其百万粉丝直播间为独溇小海引流[5] - 2025年4月建立直播与垂钓综合基地 通过"新媒体+垂钓"数字化运营提升文旅影响力[5][6] - 活动期间村播账号实现全网十万涨粉、百万营收、千万播放量[7] 业态拓展与产业链延伸 - 引入Funnycamping等品牌 新增露营、桨板、皮划艇、民宿等多元业态[6] - 完善研学、采摘、运动模式 打造"全域垂钓友好型空间"[6] - 联动金仓湖龙舟赛等15年IP活动 累计300余支队伍5000余人次参与 配套市集吸引周边游客[8] 区域品牌与产业协同 - 通过冬捕节、健步走等活动强化本地渔文化品牌 3公里线路串联自然景观与文化场景[9] - 各村打造特色IP:万丰村"状元市集"展销农副产品 结合亲子趣味游戏[9] - 体育赛事带动周边餐饮、民俗产业发展 形成乡村旅游金字招牌[9]
2025中国香榧之乡赵家镇香榧采摘礼启幕
杭州日报· 2025-09-22 10:11
香榧青果。 秋意渐浓,会稽山脉深处,一年一度的香榧采摘季如期而至。 9月19日,在会稽山古香榧核心产区,一场关于自然、文化与乡村振兴的盛宴——"榧跃千年 庆贺 丰收"2025中国香榧之乡赵家镇香榧采摘礼在诸暨市赵家镇启幕。绵延群山间,榧农们背着竹篮,登上 10余米高的蜈蚣梯,采摘这份来自古香榧树的秋日馈赠。 从深山走向云端,老树焕发新生 群山环抱之中,赵家镇3.7万棵百年以上的古香榧树静静伫立。 在近1400年树龄的"榧王"树下,全国香榧产业协会会长骆冠军诵读感恩短文,表达对古树和自然的 无比敬畏与丰收祈愿。随着"金果开摘"环节开启,嘉宾们共同触摸象征传统的"丰收梯",携手摘下蜈蚣 梯顶端的红绸,寓意"开摘大吉"。随着三声锣鼓响起:赵家香榧正式开摘! 游客在"榧王"树下拍照打卡。 在赵家镇,这些古老的香榧树,不仅是自然的馈赠,还是当地人共同守护的"绿色遗产"。位于香榧 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的宣家山村,2006年就在村规民约里明令禁止砍伐古香榧树。这些年来规定不断细 化,对古香榧树的保护也更加全面细致,比如明确规定禁止在树冠外1米内种植高杆树木,严禁偷盗香 榧树、偷剪接穗等。 这些年来,围绕古树保护,赵家镇做了不少 ...
新华全媒+丨“新农人”扎根黑土 助推稻米产业升级
新华网· 2025-09-21 19:05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 - 采用稻虾共作模式实现一地两用一水双收,保障水稻稳产并提升稻米品质,稻米售价可达每斤8元[1] - 每亩稻田可产出小龙虾70至80斤,售价为每斤60至70元,与南方小龙虾错峰上市获得价格优势[3] - 该模式已带动200户农民参与,每亩地为农民保底增收300至500元[3] - 经营者已投入五六百万元建设小龙虾苗种繁育基地,苗种培育能力达1035万尾[3] 石板大米产业升级 - 通过直播带货模式将石板大米引入线上销售,年销量达300多万斤,解决优质难优价问题[6] - 合作社吸引157户村民入社,经营石板田6900亩,有机水稻种植面积从50亩扩大至1800亩[6] - 发展农文旅融合模式,每年举办插秧节和丰收节等活动,并搭建青少年研学平台[6] - 推出定制农业项目,专属核心定制地块200亩,消费者支付费用可获得365斤有机大米及相关农产品和体验服务[6] 新农人带动效应 - 新农人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模式推动稻米产业升级,如稻虾共作和农文旅融合[1][3][6] - 新农人注重技术学习和规模扩张,计划进一步扩大小龙虾种苗繁育规模并精进养殖技术[3] - 新农人建立联农带农机制,让更多乡亲共享发展成果,带动农民增收和就业[3][6][7]
万亩茶香富农家
经济日报· 2025-09-20 08:48
湖南娄底市新化县奉家镇渠江源村村民邹桂林:万亩茶香富农家 我叫邹桂林,是土生土长的奉家镇渠江源村人。"奉嘎山"(当地方言)三个字一出口,人们脑海里浮 现的多是"偏远"二字。而如今再提"奉嘎山",谁人不晓这是"茶寿生活"的代名词?回首脱贫攻坚以来的 这些年,我们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青绿的万亩茶园里、热闹的民心茶室中,一天天地好起来 了。 渠江源村在雪峰山脉深处,平均海拔1000余米,大山赋予了我们独特的产茶优势,也把我们和外界 隔离开来。以前村里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一下雨就没法走。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谋出路,留下 老人孩子守村;家家户户靠几亩薄田和零散茶园过活,田地里的农作物只够一家温饱,做出来的茶叶产 量低、品质杂、没销路。 脱贫攻坚的春风吹进了贫瘠的小山村,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几年间,新建、改建了 村组公路30余公里,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镇上确定 了"一村一品"的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公司和大户带动,农民用土地入股,组建公司、专业合作 社等方式带动村民发展茶产业。 很快,桃花源农业、紫金茶叶等茶企、合作社陆续成立,茶园的招工信息也张贴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