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模型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GPT-5,重磅来袭!
证券时报· 2025-08-08 07:23
GPT-5发布核心亮点 - GPT-5被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评价为"此前所有模型的巨大飞跃",从"大学生"水平的GPT-4升级为"专家级别"的集成模型 [5][6] - 首次采用内嵌式三位一体架构:包含常规问题处理的GPT-5-main、复杂任务解决的GPT-5-thinking深度思考模型、实时决策路由机制及额度用尽后的mini版本 [8] - 在LMArena大模型竞技场所有细分类目排名第一,Arena Score达1,481分,领先第二名Gemini 2.5 Pro(1,460分)和第三名оз(1,450分) [10] 技术性能突破 - 多领域性能超越前代:数学领域2025年AIME测试无辅助达94.6%,编程可快速创建完整游戏(如"Jumping Ball Runner"),健康领域表现全面超越GPT-4o/o1/o3等 [7][8][10] - 幻觉率显著降低:相比GPT-4o事实错误率下降45%,深度思考模式比o3降低80%;LongFact和FActScore测试中幻觉率比o3减少约6倍 [7][12] - 集成模型优势:融合GPT系列(语言)与o系列(推理),自动调度子模型,无需用户手动切换 [6][7] 商业化与定价策略 - 提供四版本:GPT-5(基础)、GPT-5-mini(额度用尽后自动切换)、GPT-5-nano(轻量)、GPT-5-pro(仅Pro订阅用户) [12] - API定价:输入/输出每百万token价格分别为1.25/10美元(GPT-5)、0.5/5美元(GPT-5-mini)、0.15/1.5美元(GPT-5-nano),成本与Anthropic/谷歌相当或更低 [12] 研发背景与行业影响 - 研发过程波折:因Meta挖角导致核心团队流失,内部曾无模型符合GPT-5命名标准,技术突破被质疑仅为"渐进式优化"(如缩放定律边际收益减弱、高质量数据枯竭) [14][15] - 简化产品线目标:奥特曼称将终结o4-mini-high等混乱命名,未来通过GPT-5/6等整数版本简化用户体验 [13] - 资本运作关联:发布前一周完成83亿美元融资(估值3000亿美元),正推进员工股票二次出售计划(估值5000亿美元),或通过技术发布提振估值 [17][18] 人才激励措施 - 计划两年内为每名员工提供150万美元奖金,应对硅谷抢人大战并增强忠诚度 [19]
银行业人工电话客户满意度达99.46%
人民日报· 2025-08-08 06:40
服务效率与质量 - 2024年银行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人工电话平均接通率达94.18% 较2023年提高1.3个百分点 [1] - 人工电话客户满意度达99.46% 已连续4年高于99% [1] - 服务范围覆盖手机APP、电话、微信、短信、视频、邮件、微博等全渠道 [1] 技术应用与创新 - 2024年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智能技术综合使用率提升至93% 较2023年提高1个百分点 [1] - 已有31%的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开始探索应用大模型技术 [1] - 数智技术成为推动银行业服务消费者和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1]
金山办公百度等联合发布多项教育解决方案
北京商报· 2025-08-07 19:05
战略合作 - 金山办公与百度智能云、麒麟软件、沐坤科技、麦盟科技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发布多项教育解决方案 [1] 高教领域解决方案 - 金山办公与百度智能云共建AI实训体系,融合大模型技术与实训平台,通过阶梯课程、虚拟仿真及企业项目对接,解决理论与产业脱节问题 [1] - 联合麒麟软件推出信创人才培养方案,整合协同生态与操作系统基座,通过实验室建设和职业认证培养国产软件适配能力 [1] 基教领域解决方案 - 金山办公与沐坤科技合作智慧教学方案,构建"工具-内容-管理-数据"闭环,推动个性化协同教学 [1] - 同麦盟科技开发教学评价方案,通过课堂行为量化分析实现数据驱动的精准评价 [1]
中国银河证券:下半年大模型技术有望进一步推动相关AI应用迭代发展
新浪财经· 2025-08-07 08:09
AI+教育商业化进展 - 豆神教育AI CLASS产品上线至7月30日GMV突破1740万元 [1] - 粉笔AI刷题系统班4月上线后两月销售额超1400万元,付费学员数突破4万 [1] - 粉笔AI+考公产品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亿元 [1] AI+人力资源技术升级 - 科锐国际禾蛙平台发布AI 2.0版本,推出9大招聘全流程工具 [1] - Match System已在获客、人才寻访和内部协同等多场景应用 [1] - 大模型技术通过语义理解和信息匹配优势优化人岗匹配精度与效率 [1] 行业技术发展预期 - OpenAI与Deepseek计划在年内发布最新大模型技术 [1] - 大模型技术有望推动AI+教育及人力资源应用持续迭代发展 [1] - AI应用产品通过用户数据积累实现功能迭代,行业从主题投资转向商业化兑现 [1]
奇富科技携Lumo AI合规助手亮相ISC.AI 2025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6 16:40
大会概况 - 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ISC.AI2025于8月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 大会主题为"ALL IN AGENT" 聚焦智能体时代数字安全与人工智能前沿动态 [1] 公司技术展示 - 奇富科技展示信贷超级智能体重要组成部分Lumo AI一站式合规助手 该产品定位为金融机构的合规CTO [1] - 产品深度融合AI与监管合规 内置2000+金融监管法规动态库并实时更新 融合300+风险评估模型与50+金融专属算法 [1] - 构建"法规-风险-策略"智能匹配体系 采用强大外规内化知识图谱技术 [1] 效率提升数据 - 监管文件解读与内化时间从行业平均每份40小时锐减至2小时 时间效率提升20倍 [1] - 政策适配准确率从约68%飙升至99.2% 提升31.2个百分点 [1] - 合规差距识别与整改建议生成效率提升20倍 [1] - 全流程SOP自动化执行率超过85% [1]
出门问问(02438)上涨6.59%,报0.97元/股
金融界· 2025-08-06 09:42
股价表现 - 8月6日盘中股价上涨6.59%至0.97港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100.02万港元 [1]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是以生成式AI和语音交互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企业 [1] - 主营业务覆盖AIGC产品、AI政企服务及AIoT智能硬件三大领域 [1] - 服务对象包括内容创作者、企业和消费者三大群体 [1] 资本市场状态 - 公司于2024年4月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2438.HK) [1] - 已构建领先的大模型技术能力与产品矩阵 [1] - 致力于成为全球AICoPilot引领者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年报显示营业总收入为3.9亿元人民币 [2] - 同期净利润为亏损7.21亿元人民币 [2]
中国银河证券:下半年大模型技术有望进一步推动AI+教育应用等迭代发展
新浪财经· 2025-08-06 08:14
AI+教育商业化进展 - 豆神教育AI CLASS产品上线至7月30日GMV突破1740万元[1] - 粉笔AI刷题系统班4月上线后两月销售额超1400万元,付费学员数突破4万,全年销售有望破亿[1] AI+人力资源技术应用 - 科锐国际禾蛙平台发布AI 2.0九大招聘全流程工具,Match System已在获客、人才寻访和内部协同场景应用[1] - 大模型技术通过语义理解和信息匹配优势,智能替代重复工作并缩短招聘周期,优化人岗匹配精度与效率[1] 行业技术发展预期 - OpenAI与Deepseek计划年内发布最新大模型技术,推动AI应用产品通过用户数据积累持续迭代功能[1] - 下半年大模型技术有望进一步推动AI+教育及人力资源应用从主题投资过渡至商业化兑现阶段[1]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白皮书(2025)
中国联通研究院· 2025-08-05 10:18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具体行业投资评级 [1][5][7] 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但伴随数据、模型、基础设施与应用的多重安全风险 [7] - 建立安全可靠、公平可信、智能向善的人工智能系统是核心目标 [8] - 需从基础设施、数据、模型、应用等多个维度构建安全治理体系 [8][18] - 全球各国和组织正在积极推进AI技术监管政策制定,防范滥用行为 [84][91] AI技术发展现状 AI技术演进 - AI技术从符号规则、机器学习演进至深度学习,大模型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关键技术 [11] - 国际大模型代表包括OpenAI的GPT系列、Google的Gemini系列等,国内代表有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等 [11][12] - DeepSeek模型采用开源策略,推动AI技术普及并对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13] AI技术应用趋势 - AI智能体产业链分为上游算力提供商、中游平台化服务、下游垂直应用,呈现多模态交互升级趋势 [14] - 具身智能在工业制造、家庭服务等领域应用广泛,可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15] - 端侧AI技术进展显著,百亿参数大模型有望端侧落地,端云协同架构成为主流 [16] AI安全治理风险 基础设施安全风险 - 智算硬件设备面临物理攻击、硬件接口攻击、软件攻击等风险 [32] - 智算云安全风险包括存储泄露、API滥用、内部威胁等 [33][34] - 智算MaaS平台存在模型知识产权风险、拒绝服务攻击风险等 [35][36] - 智算算力网络面临编排管理安全风险和运营服务安全风险 [37][39] 数据安全风险 - 通用数据安全风险包括数据合规、泄露、篡改及质量问题 [41][42] - 训练数据风险涉及数据来源违规、内容安全、数据投毒等 [43] - 微调数据风险主要是隐私泄露,攻击者可逆向工程推断训练数据 [45] - 推理数据风险包括模型窃取、隐私数据窃取等 [46] - 知识库数据风险包括外部攻击、内部泄露、恶意软件感染等 [48] 模型算法安全风险 - 通用模型风险包括鲁棒性弱、泛化性差、可解释性差等 [55][56][58] - 生成式模型风险包括提示词攻击、内容合规风险、模型幻觉等 [63][65] - 模型生命周期风险涵盖训练、微调、推理、部署各阶段 [50][54] 应用安全风险 - AI模型滥用风险包括虚假信息传播、多模态深度伪造等 [69][70] - 应用开发风险涉及端侧AI安全税、智能体协议缺陷等 [73][75] - 垂直行业风险如医疗领域的数据偏差、金融领域的深度伪造等 [79][81] AI安全治理技术解决方案 基础设施安全方案 - 智算硬件防护包括物理访问控制、固件安全启动等 [104][105] - 智算云防护采用网络分区、CSPM工具、容器镜像扫描等 [106][108] - 智算MaaS平台通过数据加密、安全审计、供应链管理提升安全性 [109][112] - 智算算力网络通过安全编排、调度、管控保障运营安全 [113][116] 数据安全方案 - 通用数据防护采用脱敏、加密、访问控制等手段 [119][122] - 训练数据防护包括数据质量管理、对抗性训练等 [125] - 微调数据防护采用沙箱环境、权限最小化等 [126][128] - 推理数据防护包括输入输出过滤、运行时监控等 [129][130] 模型算法安全方案 - 通用模型防护通过对抗训练、正则化、公平性约束等提升安全性 [134][138] - 生成式模型防护采用提示词过滤、内容合规检测等技术 [63][65] - 模型生命周期防护覆盖训练、微调、推理、部署全流程 [50][54] 应用安全方案 - 模型滥用防范通过虚假信息检测、深度伪造识别等实现 [69][70] - 应用开发安全涉及端侧优化、智能体协议加固等 [73][75] - 垂直行业安全方案如医疗数据加密、金融身份核验等 [79][81]
“迭代速度快至单周” 金融大模型应用跨入新阶段
上海证券报· 2025-08-02 02:50
AI模型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现状 - AI模型技术正经历从"渐进式创新"到"指数级跃迁"的历史性转变,金融场景是率先发生这一转变的领域 [1] - 截至今年6月,银行业在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落地应用场景中占比18%,较互联网行业高出10个百分点 [1] - 金融垂类大模型已实现"周级迭代",应用跨入"爆发期",正在从量变走向质变 [1] 金融大模型人才需求与招聘趋势 - 金融业数字化程度高、数据密度大、AI应用场景丰富,成为AI落地绝佳领域 [2] - 奇富科技大模型团队超百人,依托近千人技术团队支撑,仍在招聘模型和算法专业人才 [2] - 浦发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平安等机构加大AI人才招聘力度,青睐计算机和金融复合背景人才 [2] - 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发布AI大模型应用研发岗等职位,推进大模型应用场景建设 [2] 金融大模型技术应用与价值实现 - 大模型技术价值实现成为关注重点,候选人更看重技术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效果 [3] - 奇富科技不再做模型评测,转向打磨应用,专注于业务场景下大模型的准确度和效能提升 [5] - 公司基于DeepSeek、Qwen等开源大模型,聚焦将大模型能力高效深入应用于业务实处 [5] - 奇富科技信贷超级智能体集合多个模块,大模型能力已输出给银行客户 [5] 金融大模型迭代速度与行业痛点攻克 - 金融垂类大模型迭代速度缩短至双周甚至单周,投入力度加大 [7] - 蚂蚁数科CEO指出智能体价值在于攻克行业深层痛点而非解决浅层问题 [7] - 浦发银行筹建和林格尔数据中心,下设人工智能中心推进AI应用 [7] - 百度智能云推出千帆慧金金融知识增强大模型和推理增强大模型,覆盖多数金融场景 [7] 金融大模型技术创新与挑战 - 蚂蚁数科发布金融推理大模型Agentar-Fin-R1,通过加权训练算法提高学习效率与性能 [8] - 斯坦福大学研究表明数据质量对模型效果贡献度达70%,金融语料需3个月内更新 [8] - 大模型应用效果稳定提升是最大难点,目前仅在部分领域实现预期效果 [8]
出门问问(02438)下跌8.33%,报0.77元/股
金融界· 2025-08-01 16:12
股价表现 - 8月1日盘中股价下跌8.33%至0.77港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1.53亿元 [1] 公司业务定位 - 以生成式AI和语音交互为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公司 [1] - 服务内容创作者、企业和消费者三大群体 [1] - 主营业务涵盖AIGC产品、AI政企服务及AIoT智能硬件 [1] - 致力于成为全球AICoPilot引领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年报显示营业总收入为3.9亿元 [2] - 2024年年报显示净亏损达7.21亿元 [2] 资本市场动态 - 2024年4月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股票代码02438.HK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