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

搜索文档
当文物“破壁”相会:数字技术重塑博物馆经济丨外滩消费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17:32
数字技术在博物馆行业的应用 - 数字技术如3D打印、在线扫描等使不可移动文物得以复刻并跨地域展出,龙门石窟与灵山胜境艺术对话展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卢舍那大佛与灵山大佛的历史性会面[1][4] - 3D打印采用最高精度光敏树脂材料及工艺,复刻龙门石窟石灰岩质地细腻的浅浮雕和碑刻题记,刻痕不足一厘米的细节得以精准呈现[4] - 虚拟修复技术使残损造像如"最美观世音"万佛洞窟前南壁菩萨造像、宾阳中洞莲花藻井等重现原貌,并通过颜料检测分析进行彩绘复原[5] - 数字复位技术通过海外数据采集或传输,让流失海外的龙门文物实现身首合一、复位合璧[5] 沉浸式体验的发展与挑战 - 灵山博物馆打造AR沉浸式空间,结合VR技术让观众"穿越"龙门造像现场,并配套飞天舞蹈及NPC互动[6]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展VR沉浸式体验带动接待观众突破200万人次,创全球博物馆单个文物收费特展参观人数之最,总营收达5.8亿元[7] - 行业面临场景同质化、体验表层化问题,部分项目技术堆砌导致内容空洞,中老年群体存在技术操作障碍,年轻游客对缺乏创新的"伪沉浸"体验产生审美疲劳[7] - 灵山博物馆调整展区布局,利用莲花穹顶空间与自然光线,与龙门石窟莲花藻井形成呼应,实现古代艺术与现代禅意美学的多层次对话[8] 博物馆经济链的拓展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9亿人次同比增长15.5%,文创产品销售收入34.28亿元同比增长63.7%[1] - 三星堆博物馆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近2亿元,IP授权收入超千万元,与《原神》、麦当劳、剑南春等开展联名合作[9] - 安岳石窟"毗卢幻境"3D模型作为数据资产被游戏公司收购,故宫博物院通过NFT数字藏品、元宇宙展览开辟新收入渠道[10] - 数字技术为博物馆IP开发开辟多维路径,包括内容形态革新、体验场景延伸、IP价值裂变等,需在技术温度与文化厚度间寻求平衡[10][11]
探元计划新疆站|太赫兹无损识别+AI补全壁画,助力克孜尔石窟数字保护
腾讯研究院· 2025-07-07 17:24
文化科技融合项目 - "探元计划2024"新疆站聚焦克孜尔石窟烟熏壁画识别与AI虚拟修复技术 通过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和AI视觉大模型实现壁画保护创新 [1][3][4] - 项目选取第38窟(供养人壁画残缺)和第161窟(烟渍覆盖壁画)作为重点修复对象 运用混元+DeepSeek双引擎AI技术进行虚拟修复 [3][4][21] - 联合浙江大学、数字新疆集团等机构 首次实现太赫兹-XRF-结构光多模态融合技术在文物隐藏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4][20][24] 技术创新成果 - 突破性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 该技术具备强穿透性和无损识别特点 成功解析161窟烟渍下完整壁画内容 [4][20][24] - 构建壁画补全垂类大模型 采用双模型驱动的思维链策略 实现依据专业知识的精准壁画补全 [4][21][25] - 开发多源数据融合三维建模、超高精细度数字化等关键技术 完成第110窟12幅佛传壁画虚拟还原 [24][28] 行业合作生态 - 形成"虚拟修复-学术研究-公众传播"完整链条 建立跨学科平台覆盖文物保护、考古、AI技术等多领域 [17][23][30] - 武汉熠腾科技展示壁画数字还原技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演示"揭洗补全"虚拟修复方法 [24][26] - 分组研讨产出三大方向:技术创新组优化数据采集效率 平台应用组建立AI修复评价标准 文化活化组探索年轻化传播 [28][29] 文化遗产数字化 - 克孜尔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3-9世纪的壁画艺术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历史信息解码与艺术价值重现 [3][9][17] - 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构建可持续创新模式 将AI、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于文化焕活 [15][19][30] - 项目成果包括:太赫兹技术文物应用范式、AI壁画修复工具链、可复制的多学科协作方法论 [20][21][24]
2025年数字平台助力城乡融合发展案例集-以抖音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为例-华南理工大学
搜狐财经· 2025-07-07 01:38
城乡融合与数字技术 - 城乡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命题,数字技术为其提供全新思路,抖音作为"数字加速器"打破城乡信息壁垒,推动要素双向流动[1][10] - 广东11个典型案例构建"335模式",为城乡融合提供可复制框架,涵盖电商助农、文旅共振等五大领域[1][11] - 数字平台通过连接能力、普惠属性和创新动能,重塑城乡关系,实现从单向输血到双向赋能转变[10][11] 新电商推动农业转型 - 茂名荔枝通过抖音电商实现"单品突破",2023年电商销售额达23.46亿元,形成"兴趣电商+产销直连+名人效应"模式[2][34] - 广州花卉构建"1+1+N"产业集群,2024年交易额达150亿元,出口覆盖80多国,实现供应链协同化与柔性化[2][49][52] - 新电商缩短经济链路、延长价值链路、打通要素循环,推动农产品从"小特产"向"大产业"转变[2][56] 新文旅促进文化纽带 - 潮汕英歌舞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超79亿次,带动粤东四市2025年春节接待游客1509.54万人次[3][37] - 叠滘龙舟成为现象级IP,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2025年春节接待游客125.14万人次[3][51] - 数字平台通过文化破壁、体验转换、精神黏合,推动文旅资源向体验经济转化[3][27] 新商家推动产业革新 - 东莞制鞋企业"东莞佩佩"通过直播转型自主品牌,月均销量数万双[4][24] - 东莞潮玩产业2023年产值近200亿元,粤式老牌"民信老铺"相关视频播放量达69亿[4][24] - 数字平台助力商家形塑新质化行业心智、打造集群化产业生态[4][28] 新人才与形象重塑 - "银发新农人"雷芳借直播拓展海鲜销路,返乡青年黄棋峰让农特产直连全国市场[5][29] - 陈丽容用"英语+方言"短视频打破"农村=落后"认知,带动年轻人返乡[6][29] - 数字平台构建"数字市集",实现从"人的数字化"到"人的现代化"转变[5][32] 城乡融合机制创新 - 抖音通过电商、文旅、商家、人才、形象五大路径推动城乡融合,形成"三维赋能、三位一体、五频共振"模式[29][30][31][32] - "三维叠加"赋能体系涵盖人才、资金与文化,产生"人才带资金、文化引人才、资金育文化"乘数效应[30] - "三位一体"驱动模型包括主体激活、场景再造和链路重塑,实现要素高效流动[31]
两岸企业共谋智慧农业合作机遇
中国新闻网· 2025-07-06 12:43
论坛概况 - 2025年湖北省海峡两岸数字赋农助力乡村振兴论坛在武汉举行,吸引两岸农业领域100多位专家、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参与[1] - 论坛聚焦智慧农业经验分享与合作机遇挖掘,属于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交流活动[1][3] 湖北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 湖北省作为农业大省,通过数字技术及人工智能推进智慧农业,在基础设施、技术应用、产业融合方面取得系列成果[1] - 论坛发布20多项智慧农业科技成果,覆盖水稻、油菜、棉花、番茄、柑橘、鱼类、生猪等品类,涉及生物育种、绿色防控、标准化种养等领域[1] 技术合作与供需对接 - 主办方会前走访在鄂台企收集需求,促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4家科研团队与4家台企签署技术合作对接协议[1] - 台湾富丽农村发展基金会董事长龚世明对湖北植物智能培育设备及"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表示兴趣,正洽谈采购细节[2] 学术交流内容 - 两岸专家围绕休闲农业创意、智慧农机整合、农业大模型应用、数字农业推广瓶颈等话题分享案例与最新成果[1]
在线统一挂号、车路云一体化——数字经济标杆应用正改变百姓生活
新华网· 2025-07-06 07:58
数字医疗平台发展 - 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已接入299家医院 提供号源和重点诊疗服务预约 影像报告查询 在线复诊和续方开药功能 [1] - 平台累计服务2000多万用户 提供1.5亿人次门诊服务 基层首诊率提升25% 号源闲置率降低20% [4] - 通过人工智能"反黄牛"模型封禁账号7万个 患者投诉减少10% 满意度达95%以上 [4] - 医院可通过平台数据分析实时调整号源投放策略 实现从"经验决策"到"数据决策"的转型 [4] 自动驾驶技术应用 - 北京市自动驾驶示范区已实现无人驾驶小巴 无人配送车 无人巡逻车等多种自动驾驶车辆协同运行 [4] - 示范区内采用"车路云一体化应用"技术 将智能车辆 智慧道路和可靠网络连接 形成自动驾驶基础设施 [4] - 示范区路口配备毫米波雷达 摄像头等传感器 实时收集交通数据并反馈至云控平台 [5] - 示范区内已建成1000多个"智慧+感知"全息路口 每日优化红绿灯配时达3.5万次 单个路口平均优化135次 [5] 数字经济标杆应用 - 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和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获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经济十大标杆应用" [5] - 标杆应用评选标准包括技术领先性 方案可借鉴性以及体现科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5]
前5月广州市规上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7.9%,增速连续两个月提升
广州日报· 2025-07-05 12:02
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概况 - 1~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469.75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连续两个月提升,比1~4月和一季度分别提高0.7和1.0个百分点 [1] 互联网软件业 - 1~5月全市互联网软件业实现营业收入2113.85亿元,同比增长8.7% [2] - 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同比分别增长23.3%、24.5% [2] -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同比分别增长24.0%、15.0% [2]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5月全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88.86亿元,同比增长4.6% [3] - 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分别同比增长4.6%、4.4%和5.7% [3] 体育业 - 1~5月体育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7% [4]
焦点访谈|新职业新工种亮相,藏着哪些机会?一起了解就业新方向
央视网· 2025-07-04 21:52
新职业发展背景 - 人社部公示拟新增17个新职业与42个新工种 包括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 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 睡眠健康管理师等 [1] - 新技术 新产业 新业态推动新职业新工种涌现 为劳动者提供更多职业选择 [1] - 新增职业大多具有数智化 绿色化和生活化特征 反映产业升级新趋势 [18] 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 - 王幻从事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工作 负责设计脚本 镜头 用AI工具制作动画场景 [3] - 该岗位需掌握多种AI工具 精准沟通AI 并进行后期调整修改 [3] - 中影年年公司利用积累的三维动画素材和AI技术研发垂类大模型 应用于日常工作 [3] - 建模技能被AI拉平后 美学和艺术理解在岗位中越来越重要 [5] - 数字内容市场规模已超十万亿 行业增长将带动更多人才加入 [5]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 - 徐唐昊从事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工作 负责创意设计 编程操控 指挥无人机群飞行轨迹 [7][8] - 该岗位需融合艺术创意与数字技术 编写代码确保无人机精准执行动作 [10] - 无人机表演市场需要建模功底人才 徐唐昊从3D建模师转型 [8][10] - 团队中00后越来越多 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12] 旅拍定制师 - 李粉从事旅拍定制师工作 为游客定制旅游路线 拍摄风格 穿衣搭配 提供情绪价值 [12][14] - 旅拍行业快速发展 从汉服租赁转型 累计接待上万笔定制服务 [14][16] - 团队增至近20人 涵盖策划 造型 摄影 后期等全流程 [16] - 黔阳古城汉服旅拍机构从1家增至十几家 反映文旅市场持续火热 [16] - 游客对文旅体验品质要求提升 催生旅拍师等高品质服务职业 [16] 其他新职业 - 新职业还包括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 睡眠健康管理师 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 保鲜花制作工等 [18] - 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持续拓宽职业赛道 [18]
陈春花:今天需要新的认知模式
经济观察报· 2025-07-02 15:55
影视作品的启示 - 2023年三部影视作品《奥本海默》《拿破仑》《繁花》引发热议 通过大时代缩影探讨价值观选择与责任承担问题 [1] - 《奥本海默》揭示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带来能力的同时 人类尚未做好运用与责任承担的准备 [1] - 《拿破仑》通过非人类中心主义视角重新阐释生命意义 强调超越自我局限的重要性 [2] - 《繁花》展现时代变迁下个人机遇与挑战 反映新旧观念冲撞带来的社会变革 [2] 二元论认知模式 - 工业社会以笛卡尔二元论为基础 形成"部分决定整体"和"由思知在"两大核心认知模式 [8] - 笛卡尔方法论包含四条规则:明确认知 分解难题 有序思考 全面考察 至今仍是研究训练基础 [6] - 二元论推动工业社会高效率 通过分工协作实现整体效能提升 成为现代组织系统运作逻辑 [8] 二元论局限性 - 信息社会中传统认知模式面临三大局限:界限模糊 整体超越部分之和 主体局限性凸显 [11][12][13] - 代际价值观差异扩大导致局部认知无法推断整体 如亲子观念差异远超预期 [12] - 数字技术打破传统边界 主观/客观 物质/精神 生命/非生命等二元划分逐渐失效 [16] 新世界观构建 - 需从"部分之和等于整体"转向"整体远大于部分之和"的认知模式 应对数字时代复杂性 [15] - 新世界观要求打破思维边界 以开放包容的视角理解系统 承认单一视角的局限性 [15] - 共生理念与整体论成为探索方向 需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建立更宏观的认知框架 [10][14]
上海启动专技人才管理改革试点任务,升级“3E讲坛”赋能新质生产力
新浪财经· 2025-07-01 20:58
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服务改革 - 上海市启动"3E讲坛"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服务改革试点的重要举措 以"赋能Empower 创新Evolve 发展Explore"为目标导向 通过政策支持为人才发展赋能[3] - "3E讲坛"构建"五个一"人才服务生态 包括邀约顶尖专家 打造智库平台 启动高级研修 开辟职称评审新赛道 构建供需对接枢纽[9] - 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人数为328万人 其中工程技术人员超过180万人 占比超过一半[10] 数字技术职称评审体系 - 上海市正式启动全国首个数字技术全领域覆盖的职称评审体系 涵盖物联网 云计算 大数据等14个专业方向[4][11] - 该职称评审体系精准对接上海"3+6"新型产业体系发展需求 覆盖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4][13] - 评审机制实现新突破 实行代表作制度 弱化传统论文项目评价 注重实践能力 并探索"举荐制"和"一产一策"精准评价[13] 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升级 - "3E讲坛"聚焦数字技术领域 邀请专家分享新技术对制造业的影响 工业云平台 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等话题[10] - 设立"专技核心舱"洽谈区 推动企业与专家直接对接 促成"虚拟仿真智能专家"与"智能故障处理系统"两大项目现场签约[3][14] - 将开展为期五天的"数字化转型——新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高级研修班 本年度共启动79个高级研修项目[19] 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生态 - 上海市通过"3E讲坛"打造人才服务生态 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9] - 建立符合数字技术职业特点和人才职业发展需求的职称评审制度 形成集聚和培育数字技术人才的合力[11] - 通过专家与企业"面对面"交流 建立长效"辅导机制"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14]
塑造对外贸易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07-01 05:59
数字贸易发展现状 - 数字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新趋势和经济新增长点 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2.63万亿元 增长10.8% [1] - 16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内企业超12万家 服务网络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数字贸易正成为国际贸易发展新前沿和全球经贸规则博弈新阵地 [1] 政策与规则体系 - 我国尚无统一数字贸易法 相关条款分散在不同法律中 政策支持存在碎片化问题 [2] - 需推进数字贸易领域立法 在地方探索基础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2] - 需完善数字贸易战略布局 制定更多优惠政策 强化财税金融政策协同 [2] 管理制度优化 - 需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提高外商投资企业便利化水平 [3] - 需加强数字版权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 健全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制度 [3] - 需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保持数据自由流动与合理监管平衡 [3] 技术基础与人才培养 - 数字技术应用广度和深度有待提升 产学研用融合需优化 [3] - 需加强操作系统 数据库 云计算 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研发 [3] - 需完善数字贸易人才培养体系 支持高校设置相关学科 深化校企政企合作 [4] 国际合作与发展 - 需积极参与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 增强全球话语权 [4] - 需深化与东盟 中亚 金砖国家 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数字贸易合作 [5] - 需加快构建数字信任体系 加强数字安全治理国际合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