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营商环境优化
icon
搜索文档
市场监管总局:“十四五”以来我国企业净增1999.9万户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2 11:08
营商环境优化 - 全面完成证照分离改革 建立统一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 [2] - 完善涉企收费监管制度持续降低经营主体成本 加强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 [2] - 企业净增1999.9万户 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 [2] 市场运行规范 - 推动修订公司法 反垄断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广告法等行政法规 [2] - 查办计量 合同 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违法案件483.2万件 [2] - 企业信用指数从2020年128.6升至2025年上半年161.61 [2] 市场循环畅通 - 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 规制招商引资恶性竞争和限制企业迁移问题 [3] - 废除阻碍要素流动的政策措施4218件 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239件 [3] - 强化对企业间过度低价竞争的规范引导 [3] 质量水平提升 - 发布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3] - 实施重点攻关项目4271个 解决质量堵点卡点问题1.8万个 [3] - 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2372个 [3] -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85.86 生活性服务满意度81.33 公共服务满意度81.62 [3] 安全监管强化 - 查办食品安全案件226.04万件 建立健全全链条监管机制 [4] - 国家药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4%以上 [4] - 发现并处置22万批次不合格产品 将6种高风险产品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 [4]
新华社快讯:“十四五”以来我国企业净增1999.9万户
新华网· 2025-08-22 10:16
新华社快讯: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8月2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 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充分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活力,我国企业 净增1999.9万户,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 【纠错】 【责任编辑:王雪】 ...
“十四五”以来我国企业净增1999.9万户
新华财经· 2025-08-22 10:12
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8月2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 绍,"十四五"以来,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充分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活力,我国企业净增1999.9万 户,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 资讯编辑:李玟 021-26095597 资讯监督:乐卫扬 021-26093827 资讯投诉:陈跃进 021-26093100 ...
聚力培育创新企业持续打造创新高地
齐鲁晚报· 2025-08-21 07:19
培训活动概述 - 杨庄集镇组织企业召开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专项培训会 [1] - 培训内容聚焦最新政策导向、申报条件、材料准备要点及评审核心关注点 [1] - 通过案例剖析、现场答疑与一对一辅导提升申报材料规范性与竞争力 [1] 创新主体培育成果 - 杨庄集镇已培育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9家 该数量稳居全县各镇街首位 [1] - 创新主体成为驱动本地特色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生力军 [1] - 成果得益于长期优化营商环境、搭建创新平台、精准施策服务 [1] 未来发展展望 - 更多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有望破土而出并茁壮成长 [1] - 创新力量将汇聚成驱动镇域经济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腾飞的动力 [1]
海州区:精织商事解纷“一张网” 打造营商环境“强引擎”
新华日报· 2025-08-21 06:29
核心观点 - 海州区司法局通过商事调解机制优化营商环境 减少商事纠纷 为企业提供高效法律支持 [1][2][3] 商事调解活动成效 - 上半年开展普法宣讲和法律援助咨询14场次 惠及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00余家 [1] - 发放普法手册600余册 为企业系统梳理法律风险隐患40余个 [1] - 调解成功率达95% 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 [2] 多元化调解体系建设 - 采用"自主推荐+组织审核"模式选配调解员 推动总商会人民调委会成立 [2] - 成立全市首家涉外商事调解组织 化解涉外商标知产纠纷1起 [2] - 构建"人民调解+商事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体系 跨部门协作挽回金融机构损失40余万元 [2] 服务平台与专业力量 - 打造"一站式"非诉服务平台 实现纠纷受理分流与综合服务一体化 [2] - 配备2名专职调解员 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提升矛盾化解效率 [2] - 延伸组织网络至企业商会新业态领域 成立瀛之志民商事调解中心及新业态调解工作站 [2]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政策赋能 人才强基 普法扩面三大关键领域 [3] - 加码升级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完善配套政策与专业队伍建设 [3] - 拓宽普法半径 筑牢企业合规堤坝 注入高质量发展法治动能 [3]
陕西:榆阳区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市场活力 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近9千户
中国发展网· 2025-08-20 13:13
核心观点 - 榆阳区通过全周期企业服务、数字化产业转型和多渠道消费激活措施 实现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8955户 保有量近11万户 [1] 企业服务与培育 - 实施"小升规"梯度成长机制 对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给予一次性20万元奖励 [2] - 深化"榆阳好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通过评选展销和直播带货推动本土产品全国化 [2] - "百名菁英入企计划"每年选聘100名大学毕业生 联合职业院校年培训产业人才超500人次 [2] - 运用"陕企通"平台实现企业诉求一键提 政策一站通 服务一网汇 [2] 产业转型升级 - 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 重点实现生产流程智能化和管理系统云端化 [3] - 依托红太 通海羊绒等龙头企业打造羊绒加工设计销售全链条产业集群 [3] - 推进兰炭 白酒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引入低碳节能技术和智能化生产设备 [3] 消费市场激活 - 老城区打造"历史文化+高端消费"特色商圈 引入首店经济和夜间经济新业态 [4] - 西沙片区建设"智慧商业综合体" 集聚时尚消费和餐饮娱乐业态 [4] - 改造升级5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促进商业与社区服务业深度融合 [4] - 拨付500余万元构建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双向流通通道 [4] - "扫街"行动预计新增限上单位40家以上 发展总部经济和连锁经济 [4]
余杭:“护航第一区 监督在一线” 瓶窑镇纪委以专项监督解民忧、促发展
杭州日报· 2025-08-20 10:35
民生工程与监督成效 - 燃气扩面工程使新窑社区226户居民告别瓶装煤气 实现天然气入户[1] - "众人监督日"活动每月4日开展 推动解决用气安全等民生关切问题[1] - 专项监督推动自建房区块管道燃气全面推广安装 消除长期安全隐患[1] 营商环境优化 - 纪委监督推动"中国飞谷"北翼园区项目审批流程优化和遗留问题解决[1] - 通过专项监督查处2起公职人员利用影响力谋利案件[2] - 推动解决关联堵点问题12个 助力企业心无旁骛搞研发赶进度[1][2] 监督执行力度 - 开展20余次清单化嵌入式专项监督 覆盖环保督察整改和政策资金落地等领域[2] - 精准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6个 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4份[2] - 牵头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精准查办乡村振兴资金和农村集体"三资"问题[2] 监督机制创新 - 创新提出"三资"监管大数据建模思路 源头防范"微腐败"[2] - 深化"纪巡""纪审""室组地"联动机制 压实"四责协同"链条[2] - 推动监督探头向一线延伸 实施重大项目全周期跟踪监督[2]
向高收入经济体发展水平迈进
搜狐财经· 2025-08-20 08:44
经济发展动力转向创新与开放,更是江西摆脱路径依赖、突破地理约束、重塑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其 一,坚持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才能推动江西经济从要素投入转向价值创造。无论是大力推动制 造业数字化转型,还是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到64.52%,背后的逻辑都是使经济增长不再单纯依 赖GDP的规模性扩张,而是追求量质齐升、动能澎湃。 其二,从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深度融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有赖于营商环境的优化、开 放能级的提升。"十四五"时期,我们谋划实施300多项改革举措,以一流营商环境护航民营经济发展, 加快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打通了经济循环脉络,重构了产业空间布局,激活了区域协同动能, 为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拓展了新空间。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城乡融合的加速,以及生态"优等生"地位的巩固,夯实了可持续发 展的基础,为江西塑造长期竞争力。在全国率先实现设区市时速350公里高铁全覆盖,80%以上县通双 高速;城镇化率达64.5%,脱贫地区农村收入年均增9.4%,高于全省均值;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 63.1%、位居全国第二,42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每一个数据的背后 ...
以法治畅通信用修复之门
人民日报· 2025-08-19 16:06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对企业而言,良好的信用是一张重要名片。 这也带来思考,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构建良好信用生态? 两个事例,给人启示。 一个关乎精准惩戒。上海某汽车公司、某科技公司因合同纠纷被申请强制执行后,未按承诺及时履行。 企业是"恶意失信"还是"暂时失能"?上海长宁法院实地调查后认为,企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前景 可期,只是暂时遇到融资困难。法院以执行担保等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更小的措施,避免将其纳入失信 名单。今年3月底,企业获得融资后主动履行义务,困境迎刃而解。 一个关乎柔性修复。某塑料科技公司因技术升级导致资金链紧张未能偿还贷款,因违反财产报告令被纳 入失信名单。公司受信用惩戒影响无法再融资扩产,陷入"有订单无资金、有产能无信用"的困境。 怎么破局?江西法院查明,企业非恶意逃废债,仍有发展潜力。经债权人同意,法院出具信用修复证明 书,并暂停信用惩戒。半年内,企业偿还了债务,重焕生机。 打开信用修复之门,是激发市场活力的良方。实践表明,信用惩戒并非目的,通过精准施策,以约束促 诚信、以修复促发展才是更优解。当前,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为"诚实而不幸"的经营主体"纾困",执 法有力度又 ...
瞭望 | 营商环境三忧三盼
搜狐财经· 2025-08-18 15:37
地方政府面临的三忧 - 财政承压导致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增加,北方一家企业被地方政府通过城投公司借款达13亿元,挤占企业自有资金影响再投资能力 [4] - 职能不清导致多头管理推诿扯皮,创业孵化企业因承租楼宇涉嫌违章建筑无法办理资质,面临经济损失 [6] - 政策断层缺乏缓冲,基层执行遇阻,华东地区街道干部因考核任务繁重且专业能力不足导致招商引资困难,山东某区半年处理1000多件企业诉求但基层服务力不从心 [7] 经营主体的三盼 - 破除隐性壁垒,民营企业反映招投标存在国企资金"内循环",网络水军恶意竞争手段如"拉踩炒作"泛滥亟待监管打击 [9] - 破解融资"玻璃门",传统产业企业授信额度不足,华北企业申请7000万贷款需实控人押上全部身家,科创企业因缺乏固定资产抵押难获信用贷款 [10] - 稳定政策预期,企业呼吁降低持续性经营成本而非一次性补贴,政策透明度不足导致优质服务卡在"最后一公里" [11][12] 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 机动调节政策,建议通过特殊再融资债券化解政府隐性债务,推行"审批豁免清单"试点并打通政策落地末梢 [13] - 科学规划招商,需结合区位条件开展针对性招商,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安全性 [13] - 优化政务服务,推进标准化审批减少准入障碍,建立三方联动机制打击网络舆情乱象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