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建信北证50指数基金发售在即!刘明辉独挑大梁能否驶向星辰大海
搜狐财经· 2025-07-12 12:46
7月11日,建信基金发布《建信北证50成份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这份长达百页的文件,不仅宣告了一只全新指数基金的 即将诞生,更成为建信基金北交所市场化进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公告内容显示,该基金将于7月15日至7月25日公开发售,以不低于90%的股 票仓位紧密跟踪北证50指数,同时,基金管理费率为0.5%/年,托管费率为0.1%/年。 北证50指数何以吸引资金竞逐?相较于主板和科创板,北交所更注重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这类企业虽然体量较小,但技术壁垒高、成长潜力 大。因此,众多基金公司纷纷设立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跟踪北证50的公募基金规模达91.25亿元,成为资金追捧的重 要对象。 北交所首秀 建信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拟任基金经理为刘明辉。刘明辉,北京大学应用统计专业硕士,2015年7月毕业,同年7月加入建信基金,历任金融工 程及指数投资部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兼投资经理助理、投资经理、基金经理。自2021年10月27日起,刘明辉便与叶乐天开始共同管理建信精工 制造指数增强基金;2022年10月,刘明辉又与薛玲共同承担起管理建信恒生科技指数发起式基金的重任;到2022年12 ...
和讯投顾张汇:指数冲高回落,接下来大盘怎么看?
和讯财经· 2025-07-12 12:26
大盘技术分析 - 周五大盘收出明显短线见顶K线信号 长上影线伴随高成交量 显示短期顶部形成 [1] - 此前指数未能有效突破3509点压力位 上涨缺乏加速形态 主要由银行股推动 [1] - 当前调整级别需观察5分钟图 强势调整将围绕3555高点形成的小中枢震荡 不跌破3490 [2] - 中线方向仍维持向上判断 短线回调属于正常技术修正 下方红色中枢提供支撑 [2] 银行股表现 - 近期指数上涨主要依赖银行股贡献 周五下跌同样受银行板块拖累 [1] - 银行股走势与大盘技术形态形成明显联动 成为影响短期波动关键因素 [1]
加大6G投入,2025年两化融合工作要点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2 12:22
健全两化融合发展制度 - 推动发布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数据要素赋能新型工业化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 [1] - 统筹用好"两重""两新"等政策,推动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 [1] 夯实两化融合发展基础 - 加大5G演进和6G技术创新投入,推动工业5G独立专网建设,推动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落实 [1] - 鼓励研发推广面向典型场景的工业智能体,支持工业智能技术研发,制订工业智能技术体系图谱 [1] - 建设一批高质量行业数据集,推动工业数据算法模型、基础技术组件、应用组件功能的升级优化,探索建立工业数据流通和交易机制 [1] 培育数字化通用解决方案 - 遴选一批通用性强、标准化程度高的数字化通用工具产品,大力培育低成本、高质量的软硬件产品 [2] - 研究建设数字化转型通用工具产品测试认证体系,研制通用工具产品技术要求、测试规范等标准 [2] - 面向原材料、高端装备、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需求,开展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 [2] 强化信息技术赋能应用 - 加快新型工业网络建设,推动5G、工业光网、工业以太网、时间敏感网络(TSN)等各类工业无线、有线网络技术融合组网 [2] - 推动工业互联网在电力、工程机械、电子、装备制造、汽车等行业规模化应用,加速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双向赋能 [2] - 研究启动世界级集群培育工程,面向重点集群和园区,推动建设一批高标准数字园区 [2] - 支持一批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数字化供应链贯标试点,加快建设高效、柔性、可控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 [2] 完善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建设 - 构建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标准体系间的协同配套机制,加强各标准体系间的采标引用 [3] 培育两化融合协同发展生态 - 推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载体完善功能、提升赋能水平 [3] - 引导产业基金加大对两化融合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支持力度 [3]
金融半年观|14家城商行高管:80后登场,倾向市场选贤
南方都市报· 2025-07-12 12:19
高管变动概况 - 2025年上半年14家城商行发生高管变动,涉及26位高管换新,其中副行长变动最频繁占比50% [2] - 变动职位包括3位董事长、1位副董事长、3位行长、13位副行长及其他职位 [3] - 高管年轻化趋势显著,70后占比63%,80后占比14% [2][3] 年轻化高管案例 - 长沙银行42岁首席风险官彭敬恩成为最年轻高管,拥有中行、民生银行及长沙银行跨机构履历 [3] - 贵阳银行副行长李虹檠(1982年出生)持有博士学位及董秘资格,曾任广发银行战略管理岗 [4] - 兰州银行行长刘敏(1979年出生)原工行甘肃省分行国际业务部副总,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历 [4] 任用机制特点 - 市场化选聘成为重要渠道,如珠海华润银行董事长钱曦通过海选从招行跨机构任职 [7] - 跨领域人才增多,如长沙银行副行长白晓有审计部门及政府金融办背景 [7] - 内部晋升保持战略连贯性,跨行流动带来新业务模式,形成优势互补 [8] 行业转型背景 - 城商行面临大行挤压与金融科技公司冲击的双重压力,需从同质竞争转向特色突围 [9] - 数字化转型加速,国有大行科技投入占比3.2%-3.5%,城商行普遍低于2.5% [10] - 2024年国有大行向中小银行输出科技人才1.2万人,较2020年增长3倍 [11] 区域发展策略 - 专家建议城商行应聚焦区域深耕,开发县域经济定制化产品构筑差异化壁垒 [9] - 需结合"在地化"优势服务地方产业升级,成为区域经济核心引擎 [9] - 人才结构优化与科技能力提升是未来破局关键 [11]
千万人口大城杭州,落户接近“零门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2 12:11
记者丨 柳宁馨 编辑丨陈洁 编者按: 千万人口城市再"拆"落户门槛。 随着户籍门槛的持续下探,千万人口城市正在重构人口红利。杭州以更开放的姿态吸引青年劳动力,多个大城市破除本科"40岁落户限 制",政策松绑背后,是城市创新动能与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而人口流动的方向,也日益成为衡量城市吸引力的核心指标。谁能抢占先 机? 7月11日,在杭州拱墅区的瓜山未来社区青荷驿站,2名应届毕业生正在办理入住手续,当天还有28位年轻人已入住。 其中一位毕业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看到杭州提供让应届生免费入住的青荷驿站就申请了,"我可以在这里住3 天2晚,这几天会出去找工作面试,希望能留在杭州工作。" 杭州瓜山未来社区青荷驿站。图/21世纪经济报道 柳宁馨 与不少人口增速放缓的城市一样,杭州正面临"年轻人口焦虑"。 2024年度,人口增量落后于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也被贵阳、合肥、长沙、 南昌等城市甩在身后,杭州开始着急如何进一步吸引人口。 杭州瓜山未来社区户外广场。 图/21世纪经济报道 柳宁馨 2024年杭州常住人口增量为10.2万人,创近5年增量新低,同时,杭州常住人口增量位列全国城市第七,近5年 ...
“芯片女皇”当科长背后,这座城市“抢人”正进入next level|湾区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7-12 12:06
深圳人才战略与科技企业发展 - 深圳市政府上半年频繁举办发布会讲解科创生态、营商环境和人才政策,多部门"一把手"轮番上阵 [1] - 深圳科技企业积极全球招募高端人才,7月上旬至少3条与顶尖人才相关的新闻爆出 [1] - 华南智库专家分析深圳将重点吸引、培养和留住"高精尖"人才,头部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将集中发力 [1] 华为高端人才管理举措 - 华为任命半导体业务部总裁何庭波兼任高级人才定薪科科长,体现对高端人才管理的重视 [2] - 高级人才定薪科成立于2021年,负责高端人才薪酬定级,任正非要求提供有竞争力的Offer [2] - 何庭波上任后有望通过"天才少年"计划吸引芯片设计、EDA工具等领域的稀缺人才 [2] 全球数智人才发展创新基地 - 华为与深圳人社局、深圳人才集团共建全球数智人才发展创新基地,5年内计划培养超20万名高质量数智人才 [3] - 基地聚焦ICT根技术人才培养,填补国内系统性培养空白 [3] - 2025年全国ICT认证人才缺口预计超2000万,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供给不足突出 [4] 深圳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 - 深圳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2024年底营收达2839.6亿元,提前超额完成2025年目标 [6] - 2024年上半年产业规模达1424亿元,同比增长16.9% [7] - 深圳设立50亿元"赛米产业私募基金",推出10条支持举措强化产业链 [7] 企业主导的人才吸引计划 - 深圳创新"6个90%"现象显示企业是吸引"高精尖"人才的主力军 [8] - 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提供百万年薪招募全球顶尖青年人才,2024年课题涉及智能联接、基础研究等领域 [8] - 深圳头部企业如荣耀、腾讯推出全球招聘计划,提供高薪高端岗位 [9] 深圳高层次人才政策与成果 - 深圳人才总量突破700万,但高层次人才仅2.6万 [10] - 深圳实施"顶才汇"项目,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引进全球顶尖人才 [10] - 2024年920名深圳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11]
经济观察丨欧洲企业看好“绿色”中国市场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11:28
欧莱雅环保创新 - 欧莱雅推出100%可回收全塑泵头洗发露 取代传统金属弹簧结构 降低回收负担[1] - 全塑泵头历经300余次按压测试 由中国研发中心开发并推广至全球使用[1] - 该技术为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展示成果 被公司称为"中国芯"[1] 施耐德电气绿色实践 - 施耐德在华30家工厂中21家实现"零碳" 15家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2] - 无锡工厂通过AI技术实现端到端绿色设计 两年内范围一/二碳排放减少90% 范围三减少65%[2] - 该工厂获世界经济论坛"可持续灯塔工厂"称号 成为行业绿色转型标杆[2] 路易达孚减排措施 - 路易达孚在华东莞/天津/张家港工厂实现100%绿色电力运营[2] - 采用热能回收系统和可循环能源技术 降低电力和蒸汽消耗[2] 丹佛斯业务增长 - 丹佛斯2024年在数据中心/半导体/船舶/储能行业实现强劲增长[3] - 针对中国数据中心高耗能特点 开发天磁氟泵多联系统解决方案[3] - 该方案结合磁悬浮压缩机和自然冷却技术 获互联网/电信运营商广泛采用[3] 西门子跨国合作 - 西门子与河钢合作使碳管理效率提升40% 整体碳排放减少5%[3] - 2024年双方签署协议共建塞尔维亚绿色数智化钢厂 首次海外合作项目[4] 中欧绿色合作趋势 - 绿色技术成为中欧合作核心领域 覆盖制造/数据中心/快消/钢铁等行业[4] - 欧洲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技术 中国依托产业链推动绿色产业快速发展[1][3] - 合作案例包括欧莱雅泵头/施耐德零碳工厂/丹佛斯解决方案/西门子钢厂项目[1][2][3][4]
中国连续15年制造业全球领跑,规模优势创新升级共推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7-12 10:50
核心数据与全球地位 - 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突破40.5万亿元,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制造业比重约30%,超过美、日、德三国总和 [1] - 220余种主要工业品(如光伏组件、新能源车、船舶、工程机械)产量全球第一,涵盖电子、机械、化工等领域 [1] - 2024年货物出口总额6.16万亿美元,连续7年全球第一,全球50%钢铁、60%家电、80%空调依赖中国供应 [3] 全产业链优势 - 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涵盖41个工业大类、666个工业小类,供应链自主可控率达90%以上 [3] - 工业机器人密度达每万人470台,全球第三,生产效率提升显著 [3] 产业升级与技术突破 - 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C919大飞机、CR450高铁、深海探测装备实现自主突破,填补"卡脖子"领域空白 [4] - 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量超1300万辆(占全球60%),光伏组件占全球80%份额 [4] - 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基站超400万),工业互联网连接设备超9亿台,"灯塔工厂"达79家(占全球41%),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4.8% [5] 新质经济与创新动能 - 2024年"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超24万亿元 [6] -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升至2.68%,接近OECD国家水平,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全球百强科创集群中国占26席 [7] 市场活力与全球化布局 -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民营企业增至5800万户(较"十三五"末增40%) [8] - 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86.4%,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支撑消费升级 [9] - 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升至50%,半导体自给率突破70% [9] 现存瓶颈与战略路径 - 80%先进制造业集群集中于东部,中西部依托新材料(如甘肃镍钴新材料)逐步崛起 [10] - 高校专利产业化率不足10%,产学研协同机制待完善 [11] - 聚焦量子计算、生物制造、深海科技(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投运),目标2030年全球制造业占比提至45% [12] - 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11.6%,零碳工厂、可再生能源装机超20.9亿千瓦 [13] - 通过"一带一路"输出标准与技术(如秘鲁钱凯港降低贸易成本20%),巩固"制造+服务"双优势 [13]
大学生在大名“变身主播”带货,为电商产业园代言
环球网资讯· 2025-07-12 10:46
电商直播实践 - 商学院实践团在河北大名县电商产业园进行直播带货 为拥有300年历史的非遗石磨工艺小磨香油 草编工艺品等地方特色产品代言[3] - 实践团成员通过专业导师培训掌握塑品和逼单话术技巧 自主撰写脚本并设计互动 迅速提升实战能力 分组轮番上阵为小磨香油 草编 花生大蒜 毛绒玩具等产品带货[4] - 直播间将青春气息与商业活力结合 推动"屏幕流量"转化为"真实销量" 运用"互联网+商业"新业态为县域特色产品打开新销路[4] 产业链调研 - 实践团深入工艺设计中心 智能云仓 快递物流分拣线等核心区域 捕捉"选品-生产-仓储-配送"高效全链条 展现园区"供应链+服务链+资源链"三链驱动生态优势[5] - 专业教师带队调研产业园运营腹地 重点学习"三链驱动"模式如何赋能从选品 育才到品牌打造 智能仓储配送的全链条[7] - 采访一线技术骨干 挖掘数字人直播 AI智能直播等创新技术应用场景 包括24小时无人值守直播 精准用户画像分析及动态话术优化[7] 宣传与招商 - 实践团架设拍摄设备 以大学生主播视角制作"从直播新手到带货高手"内容 为大名经济开发区电商产业园进行招商宣传[4] - 用镜头真实动态展现园区三链驱动优势 吸引网红主播 电商达人及优质供应链企业入驻 共同激活县域电商[5] - 通过直播间前台带货 招商宣传拍摄 产业链后端调研等立体化实践 为产业园打造宣传名片并探索未来路径[7]
上海新认定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5家外资研发中心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10:04
外商投资与总部经济 - 上海市政府为新认定的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5家外资研发中心颁发证书,56个外商投资项目签约,投资总额约36.8亿美元 [1] -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主要来自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时尚消费品等重点产业领域 [1] - 签约的外商投资项目涉及生物医药、时尚消费品、金融、汽车、商务服务等重点领域,以及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新赛道 [1] - 2024年1月至5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近25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76亿美元 [1] - 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1042家,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605家,保持中国内地最集中城市地位 [1] 企业战略与布局 - 上海索菲玛汽车滤清器有限公司升级为集团中国区总部,统筹管理在华8家关联企业,核心职能为本地化创新战略和区域资源整合 [1] - 惠柏新材料科技在上海、广州及珠海设立全资子公司,构建研发、生产与销售网络,2021年启动研发总部项目,专注风电叶片、高功能复合材料、电子电气绝缘封装材料三大核心技术 [1] - 7-Eleven在上海门店总数达355家,计划年底增至450家,增资1亿元人民币用于持续扩大上海门店数量 [2] 行业发展趋势 - 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时尚消费品等行业成为外商投资重点领域 [1] - 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新兴赛道吸引外资投入 [1] - 外资企业在华战略从单纯生产转向研发创新和总部经济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