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优先
搜索文档
特朗普赚翻了,拿下250亿美元,又将达成关税协议,联合国警告!
搜狐财经· 2025-07-19 07:45
特朗普关税政策 - 美国通过钢铁、铝、汽车等产品关税从全球获取250亿美元收入,并计划在未来几周加征更大规模关税 [1] - 对24个国家加征关税,包括欧盟,税率提升至20%-50% [1] - 超过150个小国家面临10%-15%的关税,且无谈判空间 [3] 各国反应与谈判 - 欧盟准备720亿欧元反击筹码,同时寻求和平解决方案 [1] - 印度可能与美国签署"特殊协议",印尼已同意19%关税并给予美国出口全免待遇 [3] - 巴西采取强硬立场,先退出谈判再考虑报复 [1] 行业影响 - 美国威士忌出口欧洲在2018-2021年间下滑20%,加拿大市场已下架美国酒类 [7] - 汽车行业受冲击,沃尔沃削减美国市场车型,阿斯顿·马丁减产,日产调整生产 [7] - 化工、服装等出口商面临压力,部分企业考虑将生产转移至海外 [7] 经济影响 - 全球供应链成本上升,货运供给混乱 [5] - 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2.8%下调至2.3%,减少0.5个百分点 [5] - 美国6月消费者通胀指数上升 [5] - 柬埔寨等小经济体受影响严重,其对美贸易占GDP约10% [5] 金融市场反应 - 美国六大银行利润超预期但CEO召开紧急会议 [5] - 企业缩减资本开支、撤招聘、清库存 [5] - 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风险"依然高企" [5] 货币政策影响 - 美联储五位官员警告不急于降息 [9] - 关税传导至消费者物价,推升通胀 [9] - 美联储可能维持紧缩货币政策"一段时间" [9] -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不会降息 [9] 长期影响 - 全球供应链割裂加剧 [11] - "美国制造"品牌可能受损 [7] - 贸易战无明确赢家,各方都在观望谁能坚持到最后 [11]
确认了!大规模裁员,现场一片混乱
中国基金报· 2025-07-19 00:20
来源:@央视网微博、央视新闻客户端 据@央视网微博7月18日消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获得的多份内部报告显示,美国务院近期的大规 模裁员行动已导致该机构运作陷入混乱。部分关键部门被意外裁撤,工作人员被迫仓促应对,多名现任 及前任官员警告,这已实质性加剧美国国家安全风险。 一位在11日遭解职的美国务院官员称,"决策者根本不懂他们摧毁之物的价值,这种破坏令人痛心。" 多名美国务院人员表示,此次裁员过程随意且执行混乱,部分员工甚至在出差期间突然收到解雇通知。 他们担心大规模裁员不仅可能损害美国外交关系,还会削弱美国外交使团的能力。 美国务院大规模裁员 首批解雇超1350人 当地时间11日,央视记者获悉,美国务院当日开始大规模裁员,首批将解雇超过1350名公职人员。 美国媒体援引一份内部通知报道,首批解雇对象包括在美国国内工作的1107名公务员和246名外事人 员。 当地时间7月10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表示,在最高法院发布裁决之后,一项旨在改革美国 国务院并裁员的计划正在进入实施阶段。报道称,预计美国国务院将于11日发出首批解雇通知。 被裁撤员工将通过电子邮件接到一份通知。美国务院在国内工作的大约1.8万 ...
8月1日开征!特朗普对日本重锤落下
搜狐财经· 2025-07-18 15:30
美国对日本加征关税的决定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从8月1日起对日本进口商品征收25%关税 [1] - 该决定基于“美国优先”策略,旨在改变美国贸易逆差局面 [3] - 25%的关税将对日本汽车、电子、机械等与美国高度依赖互补的产业构成重击 [3] 对日本经济及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 高额关税将极大提高美国消费者的进口成本,增加通胀压力 [3] - 此举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断裂、企业成本飙升和市场波动加剧 [4] - 日本可能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形成恶性循环 [4] 美国与印度的贸易协定动向 - 特朗普暗示即将与印度达成贸易协定 [1] - 该策略被视为试图利用印度作为“替代品”,以削弱传统盟友日本的贸易地位 [3] - 此举可能引发印度自身的产业保护主义反弹,加剧全球贸易摩擦 [3] 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冲击 - 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使多边贸易体系受到重创,世界贸易组织权威被削弱 [6] - 全球产业链加速调整,中国、韩国、东盟等经济体将积极寻求替代市场和供应链弹性 [6] - 国际贸易格局趋向更加碎片化和多极化 [6] 对美国消费者及通胀的影响 - 关税上升将导致美国进口商品价格飙升,生活成本增加 [6] - 通胀压力将传导至食品、汽车、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 [6] - 中低收入群体承受的经济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6] 地缘政治及区域安全影响 - 美国试图通过强化与印度的贸易合作来牵制中国和其他亚洲经济体 [7] - 美日印三角关系表面合作实则暗藏角力,让区域安全形势更加扑朔迷离 [7] - 贸易政策带来的国际紧张局势可能激化地缘政治对抗 [7] 全球应对及未来展望 - 国际社会需推动自由、公平、透明的贸易环境建设,避免零和博弈 [9] - 各国应加快产业链多元化和区域合作步伐,提升自身应变能力 [9] - 全球市场的动荡与不确定性还将加剧,各国政府和企业需未雨绸缪 [9]
“敌视”行动延续,两国关系急剧恶化,美财长缺席南非G20会议
环球时报· 2025-07-18 06:32
G20财长会议与美南关系紧张 - 美国财长贝森特缺席G20财长会议 此举被视为特朗普政府对南非"敌视"政策的延续 南非作为轮值主席国仅获美国低级别官员参会 [1][3] - 特朗普政府威胁对金砖国家加征关税 涉及8个G20成员国 南非汽车对美出口因关税已骤降80% [3][4] - 南非央行行长警告美国关税政策或导致该国10万人失业 农业和汽车制造业受冲击最严重 [4] 特朗普政府对南非经济制裁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终止对南非经济援助 指责其土地改革政策构成"种族歧视" 南非回应称改革旨在纠正历史不平等 [4] - 美国拟对所有南非输美商品加征30%关税 可能造成灾难性经济影响 此前汽车关税已使南非对美出口暴跌80% [4] - 南非调整对美外交策略 任命"特使"而非大使 寻求更灵活直接的沟通方式 [4] 国际治理体系冲突 - 美国高级官员连续抵制南非主办的G20会议 包括财长贝森特和国务卿鲁比奥缺席2月会议 [3] - 分析指出南非倡导的全球团结理念与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直接冲突 G20被双方视为不同价值观的博弈平台 [5] - 专家质疑G20长期可行性 因最大经济体美国在高层政治层面的缺席破坏全球治理秩序 [3]
印学者有点慌:不是真想对抗中国,演给美国看的
观察者网· 2025-07-17 15:23
中印关系动态 - 印度外长时隔5年再次访华 两国关系出现稳步改善契机[1] - 近期中印高层交流频繁 印度国防部长上月率团参加上合组织防长会议[7] - 印度外长在北京表示 两国关系正常化可产生"互惠互利结果"[7] 印度外交战略调整 - 印度政策界承认从未真正计划对抗中国 仅迎合美国相关幻想[4][5] - 特朗普第二任期带来不确定性 印度精英对其对华政策走向"摸不着头脑"[5] - 印度试图维持大国平衡立场 相比美正式盟友被认为有更大回旋余地[5] 美印关系变化 - 特朗普时期美国曾向印度提供中印边境冲突实时情报[5] - 拜登政府将印度捧为"全球最大民主国家" 默许其购买俄罗斯石油[5] - 特朗普近期警告与俄贸易国家 印度面临次级制裁风险[5] 经济领域影响 - 印度被视作中国制造替代 通过承接苹果等企业产能获益[6] - 中国召回数百名工程师 据称限制高端设备出口印度[7] - 印度商界对是否与中国"脱钩"仍存分歧[7] 地缘政治背景 - 印度长期以"亚洲对抗中国不可或缺力量"定位向美推销[3] - 中美意识形态与经济对抗被印度视为核心战略前提[3] - 特朗普处理印巴冲突方式引发印度精英阶层震动[3]
石破茂终于想通了,对特朗普放狠话:竟敢如此对日本!信号不简单
搜狐财经· 2025-07-17 09:52
日本减少对美国依赖的表态 - 日本首相石破茂公开表示需要在安全保障、能源和粮食等领域减少对美国依赖 [1] - 特朗普政府宣布8月1日起对日本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 日本原本希望控制在10%左右但未能达成协议 [1] - 汽车和大米等产业是日本重要产业 关税加征将对这些关键领域产生不小影响 [1] 美日贸易摩擦升级 - 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4-6月期间7次访问华盛顿寻求达成协议但未成功 [1] - 石破茂称美日关税谈判是"赌上国家利益的战斗" 表示要保护应当保护的事物 [3] - 美国加征关税举动被《华盛顿邮报》称为"粉碎了日本对美日特殊关系的幻想" [3] 日本军事领域动向 - 日本防卫省发布2025版《防卫白皮书》将中国视为"最大战略挑战" [3] - 日本计划2027财年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2% 2025财年防卫预算增至9.9兆日元(占GDP1.8%) [5] - 美国要求北约及亚太盟友增加军费 施压日本明确台海冲突时的角色分工 [5] 中日关系影响 - 日本《防卫白皮书》渲染"中国威胁"可能对中日经济合作产生不利影响 [5] - 中国外交部对日本《防卫白皮书》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已提出严正交涉 [8] - 中国强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 国防建设和军事活动正当合理 [8]
石破茂叫板美国!当街喊出摆脱美国依赖,特朗普把日本给逼反了?
搜狐财经· 2025-07-16 13:40
关税政策对日本汽车行业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对日本汽车、钢铁及电子产品征收25%额外关税 日本2024年对美汽车出口总额达1171亿美元 占整体对美出口的34% 直接或间接带动约560万人就业 [8] - 关税全面实施后 丰田公司年度利润可能减少30% 马自达面临亏损风险 日本汽车产业链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整车出口和零部件采购成本将显著提高 [9] 钢铁和铝制品行业面临的挑战 - 2025年5月日本对美钢铁出口同比下降20.6% 铝制品出口额达3300亿日元 基础材料行业衰退将影响造船、机械等多个相关行业 [13] 农业和防务领域的压力 - 美国要求日本扩大农业市场开放 增加进口美国汽车、大米等农产品 并要求日本将防务开支提升至GDP的3.5% 远超当前财政承受能力 [11] 日美贸易谈判的结构性困境 - 日本主张"投资优先"策略换取关税减免 美国坚持"对等关税"原则要求减少贸易顺差并增加美国汽车和农产品进口 2025年初以来双方进行七轮谈判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12] 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 - 2024年中国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额达1024.9亿美元 仅次于美国 2025年日本多个代表团访华表达改善关系意愿 在钓鱼岛争端中表现出克制 [27] - 中日关系稳定发展缓解日本在贸易战中的经济压力 并为美日谈判增加筹码 [29]
特朗普向170国发最后通牒,中国除外,都得给美国一个交代
搜狐财经· 2025-07-16 13:03
美国关税政策调整 - 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推迟"对等关税"措施期限 并向170多个国家发送关税通知 单方面实施阶梯式加征关税政策 覆盖范围极广[1] - 美国对12个国家部分商品征收60%-100%关税 对日本和韩国征收25%关税 对柬埔寨和泰国征收36%关税 对老挝和缅甸征收40%关税[1] - 新增6个国家包括伊拉克和利比亚 对欧盟和墨西哥加征30%关税 日韩和欧盟均未获得豁免[1] 欧盟与越南的应对 - 欧盟曾撤回数字企业征税计划试图换取美国让步 但仍被加征30%关税 形成单方面妥协局面[2] - 美国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 将越南输美商品关税从威胁的46%降至20% 但越南原预期税率为11% 实际让步未获对等回报[2] 巴西的强硬立场 - 美国以"政治迫害"为由将巴西进口商品关税从10%提高至50% 巴西总统卢拉指示团队在谈判中保持坚定立场[4] - 巴西指出美国长期对巴贸易顺差 加征关税将影响美国对巴出口并推高美国消费者成本 经济意义有限[4] 俄罗斯的潜在影响 - 美国威胁若50天内俄乌冲突未结束将对俄罗斯实施100%关税 但美俄贸易额仅35亿美元 主要涉及铀/化肥/钛等战略资源[7] - 美国在核电和航天军工领域依赖俄罗斯战略资源 高关税可能促使俄罗斯切断供应 反制效果有限[7] 中国的特殊地位 - 此轮关税加征未涉及中国 美国财政部长公开表示期待扩大与中国合作 反映对华强硬政策效果不佳[10] - 美国可能重新审视与中国关系 考虑到中国全球经济地位和稀土资源的关键作用[10] 全球经济影响 - 美国通过关税解决所有问题的做法可能加速全球"去美元化"进程 削弱美元霸权地位[7] -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体现为滥用美元霸权剥削全球经济 但实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10]
美国彻底不装了?特朗普威胁韩国:不制裁中国就加税!李在明陷入两难,他会同意吗?
搜狐财经· 2025-07-16 10:41
特朗普关税政策 - 特朗普宣布8月1日起对日本、韩国等14国进口产品加征25%-40%关税 [1] - 特朗普通过关税手段促使美国制造业回流 提高外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成本 [3] - 关税政策旨在打压韩国汽车、半导体等产业国际竞争力 让美国占据全球产业链有利位置 [3] 韩国产业影响 - 韩国现代、起亚等汽车品牌在美国市场销量可观 高额关税将削弱价格优势导致销量下滑 [4] - 三星、SK海力士在美国市场面临技术封锁和关税制裁双重威胁 研发和生产可能陷入困境 [4] - 韩国在高速内存领域全球领先 可限制对美国企业供货作为反制筹码 [7] - 韩国造船业技术、经验和订单量具有优势 可能减少对美国合作作为谈判筹码 [7] 中韩经贸关系 - 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 中韩贸易额巨大涉及众多产业和就业岗位 [5] - 中国提议扩大中韩本币结算范围 减少对美元依赖降低贸易风险 [8] - 中国推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韩国保持外交独立有利于自贸区建设 [8] 韩国应对策略 - 韩国可能加大对美国产业投资或增加农产品采购以换取关税缓和 [10] - 韩国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 既保持与美国安全同盟又改善与中国关系 [5] - 韩国主动披露"被美国施压遏华"消息 争取中国理解并试探中美反应 [7]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造船市场主要竞争对手为中国和韩国 韩国在技术经验方面具有优势 [7] - 美国在半导体技术、设备和原材料占据优势 韩国企业关键环节依赖美国 [4]
美国高调援乌背后是“卖武器 做生意” “美国优先”欲迫使北约国家消耗资源
央视网· 2025-07-16 09:28
美国对乌克兰军售策略 - 美国总统特朗普强调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系统等武器符合"美国优先"原则 欧洲国家将承担100%费用 美国仅提供武器 [1] - 特朗普允许欧洲为乌克兰购买"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和其他武器 美国政府不承担费用 要求欧洲自行支付 [3] -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埃尔布里奇·科尔比表示北约军援乌克兰证明"美国优先"原则可行 盟友关系需公平公正 [5] 军售对北约国家的影响 - 美国退役军官分析认为特朗普利用北约继续俄乌冲突的意愿 迫使其他北约国家消耗资源 增强对美国保护的依赖 [7][9] - "爱国者"系统对俄罗斯高超音速导弹和无人机无效 且成本高昂 乌克兰可能面临导弹快速耗尽的问题 [9] 军售的战术与战略考量 - 美国国防部分析师指出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可进一步消耗其他北约国家的资源 [1] - 特朗普政府认为欧洲在防务上长期搭便车 此次军售要求欧洲承担费用以改变不公平局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