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务造假
icon
搜索文档
五年内两次!这家上市公司又因财报问题被立案
第一财经· 2025-06-24 23:14
公司信披违规问题 -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主要涉及子公司会计差错问题 [1] - 2023年因在建工程未按规定转为固定资产导致年报披露不准确 被浙江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涉及金额1.52亿元(2022年)和1.53亿元(2023年) [3] - 2020年因未合并境外主体财务报表导致连续虚增营收 2019年年报虚增1.79亿元 2020年三季报虚增1.49亿元 [4] 财务数据异常 - 2023年会计差错更正后净利润由盈利208.88万元转为亏损754.02万元 [3] - 2017年营收从8.78亿元上调至8.83亿元 2018年子公司营收及流动资产数据重述 [4] - 2022-2024年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超4亿元 其中2024年单年亏损3.68亿元 [7] 负债与资本运作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63.7%攀升至2025年一季度80.4% 总负债从18.98亿元(2022年)增至46.84亿元(2024年) [7] - 两次定增计划中一次失败 2023年拟向实控人定增募资3.67亿元用于偿债 [7] 股价与股东动向 - 股价从2023年中18元最高涨至65.54元(2025年3月) 但同期业绩持续亏损 [8] - 持股5.95%的股东中祥化纤拟减持不超过1%股份(75万股) 截至2025年3月尚未实施 [8] 监管处罚历史 - 2020年因信披违规被罚款100万元 3名高管合计罚款200万元 [4] - 近五年内两次被立案调查 上市以来频繁更正财报数据 [1][4]
退市卓朗五年财务造假坐实,投资者向天津中院起诉索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21:55
公司违规行为 - 退市卓朗2019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未按规定及时披露对外担保,已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1] - 子公司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虚构服务器、软件和系统集成服务销售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形成无商业实质的资金闭环[1] - 虚假销售业务涉及关联公司交易,货物无真实来源,销售过程无实际货物流转,回款主要来自卓朗发展[1] 责任人认定 - 张坤宇2019年8月至2022年10月任董事、副总经理,后任副董事长、总经理,全面负责经营管理并策划财务造假[1] - 戴颖2022年10月起任董事、副总经理并代行财务总监职责,负责财务工作并组织造假资金划转[1] 投资者诉讼 - 2025年3月27日公司披露两起投资者索赔诉讼,案件由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2] - 索赔条件初步定为2019年9月21日至2024年3月14日买入且2024年3月15日卖出或仍持有的受损投资者[2]
ST易事特索赔案一审落槌!投资者胜诉,实控人连带赔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9:09
证券欺诈案件判决 - 广州中院一审判决认定ST易事特因财务造假构成证券欺诈,需赔偿投资者损失,原实控人何思模承担连带责任 [2] - 该判决为历时数年的投资者维权战役首战告捷,将激活后续数千名受损投资者的索赔行动 [2] 财务造假细节 - 2017-2021年间通过虚假贸易循环交易、虚构代采业务、数据中心集成业务融资性造假等手段系统性粉饰财报 [3] - 五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40.74亿元,虚增营业成本35.25亿元,虚增利润总额3429万元 [3] - 导致2017-2021年全部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成为2024年证监会"严打财务造假"专项行动反面典型 [3] 监管处罚措施 - 公司被处以800万元顶格罚款 [3] - 原实控人何思模被开出1000万元个人罚单并实施十年市场禁入 [3] - 十余名参与造假的高管同时受到处罚 [3] 司法判决影响 - 法院明确认定了虚假陈述的实施日(2018年3月15日)和揭露日(2023年5月12日)等关键时点 [4] - 2018年3月15日至2023年5月11日期间买入且2023年5月12日后卖出或持有亏损的投资者均可主张索赔 [4] - 首例胜诉判决将大幅提升后续同类案件的维权效率 [4]
新宁物流子公司伪造合同虚增营收,交易造假被揭露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8:12
公司违规事件 - 新宁物流于2023年7月5日公告收到江苏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此前已于2022年12月30日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2023年4月27日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1] - 全资子公司广州亿程下属贵州亿程和重庆亿程在2015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存在系统性造假行为[2] - 2018年贵州亿程通过伪造合同虚增营业收入95,858,939.32元,重庆亿程虚增营业收入9,261,561.57元,合计虚增105,120,500.89元,占公司当年年报披露营业收入的10.06%[2] 财务造假细节 - 贵州亿程将视频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置换服务合同篡改为销售及服务合同,并虚构车载终端销售及服务合同、技术服务合同[2] - 重庆亿程虚构软硬件销售合同及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销售与服务合同[2] - 造假涉及贵州成黔天骄出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五家客户和重庆海外旅游客运有限公司等多家关联企业[2] 投资者维权 - 2019年4月25日至2022年12月30日期间买入并在之后卖出或仍持有该股票的受损投资者可加入索赔[3] - 衡财保·炜衡金融315团队正在征集索赔,律师费在实际获赔后收取[3]
坚定守护资本市场清风正气
经济日报· 2025-06-24 05:59
财务造假事件曝光 - *ST九有因连续4年财务造假收到上交所退市决定和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 - 财务造假破坏市场公平性与透明度 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取真实信息进行合理决策[2] - 虚假财务数据误导市场资源配置 使资金流向虚假繁荣公司而优质公司难以获得支持[2] 监管措施与处罚 - 新证券法大幅提高财务造假处罚力度 增加违法成本[3] - 2024年4月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新增一年严重造假和多年连续造假退市情形[3] - 证监会2024年对35家退市公司及责任人违法违规问题追责 体现强硬态度[3] - *ST九有将面临行政处罚 适格投资者可提起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3] 市场影响与治理成效 - 严惩财务造假维护市场"三公"原则 增强资本市场活力与韧性[4] - 诚信透明的市场环境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和优质公司 形成良性循环[4] - 监管部门已取得显著成效 未来需保持高压态势应对新型造假手段[4] 上市公司行为规范 - 上市公司应专注核心业务发展与创新能力提升 通过良性竞争实现价值增长[4] - 诚信经营应成为公司发展基石 杜绝财务造假行为[4]
85%利润是假的!股价高点已跌超80%!昔日龙头企业1.12亿造假案曝光...股东人数仍近7万,下周何去何从
雪球· 2025-06-22 10:16
突发ST事件 - 任子行因财务造假被证监会认定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股票将于6月24日起被实施ST警示,简称变更为"ST任子行" [1] - 公司连续三年虚增收入1.12亿元,被处以500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合计罚款700万元 [1] - 股东人数近7万人,股票停牌1天后复牌,日涨跌幅限制仍为20% [6][7] 财务造假细节 - 造假主要源于对子公司北京亚鸿的失控,2015-2017年分三次收购后,北京亚鸿独立运营并沿用原管理团队 [8] - 2020-2022年上半年通过无商业实质的购销合同虚增收入:3695万元(占4.21%)、4844万元(占6.97%)、2693万元(占10.81%) [8] - 同期虚增利润:1941万元(占85.93%)、3732万元(占70.03%)、1656万元(占30.79%) [8][9] 处罚措施 - 证监会依据《证券法》对公司责令改正、警告并罚款500万元,对景晓军、林飞各罚250万元,李志强、马萍各罚100万元 [11][12] - 公司承诺加强子公司管控和财务监督,提升信披质量 [13] 公司历史与现状 - 主营业务为网络审计与数据安全,曾为网络安全龙头企业,2015年股价达102.85元(前复权),市值超百亿 [19][20] - 2014-2016年尝试进军游戏业务但失败,2021年出售相关子公司聚焦网络安全主业 [22] - 2024年营收4.72亿元,较2022年7.3亿元缩水35%,净利润亏损3962万元,股价较高点跌超80% [23][24]
瑞贝卡频收警示函 “二代”接班4年遭遇增长瓶颈
中国经营报· 2025-06-22 03:54
公司治理与内控问题 - 公司在2024年收到两张警示函,涉及信披违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高管薪酬未经股东大会审议等问题 [2] - 2024年大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累计发生金额约10.54亿元,其他关联资金往来累计发生金额超23亿元 [2] - 公司未在会计年度结束后一个月内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2] - 2023年年末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充分,且在相关财报中未披露与关联方的资金往来 [3] - 公司存在虚增货币资金、调减其他应收款等会计差错,2022年调减货币资金2.285亿元,2023年调减3.097亿元 [4] - 控股股东旗下地产、水业、酒店等18家公司涉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2024年累计发生金额超23亿元 [5] - 与自然人宋丹丹相关的3家公司存在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涉及金额分别为6.68亿元、5.51亿元和10.86亿元 [6]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9亿元,同比微增1.1%,净利润亏损1.18亿元,第四季度亏损1.28亿元 [3] - 公司上市21年以来首次出现亏损,2024年净利润亏损1.176亿元 [3][8]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15.66亿元缩水至12.39亿元,较巅峰期22.64亿元下滑超四成 [8] - 2021年净利润为6021万元,2023年缩水至1230万元,2024年亏损超过郑文青掌舵后的盈利总和 [8] - 2024年销售费用为2.26亿元,同比增长61.87%,广告宣传费从462万元增至7060万元,服务费从1803万元增至2552万元 [9] 市场与业务布局 - 公司销售主阵地集中在海外,2024年境内营收占比仅23.5%,非洲、美洲、欧洲营收占比分别为36%、28.7%和2.3% [9] - 2024年非洲市场营收同比下滑17.8%,因非洲多国货币剧烈波动导致消费者购买力降低 [10] - 公司加强跨境电商新渠道宣传推广,但初期投入大、培育周期长,对现金流构成压力 [9] - 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包括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关税壁垒提高及汇率波动等风险 [10] - 物流成本上升和配送效率提升是公司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10]
停牌!300311,将被ST
中国基金报· 2025-06-21 19:26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 - 公司因财报造假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2] - 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3695万元、4844万元、2693万元,占当期报告金额的4.21%、6.97%、10.81%[5]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1940.69万元、3731.74万元、1656.09万元,占当期报告绝对值85.93%、70.03%、30.79%[5] - 公司被责令改正并罚款500万元,董事长景晓军、董事林飞各罚250万元,财务总监李志强、子公司财务经理马萍各罚100万元[8] 造假具体操作 - 子公司北京亚鸿通过无商业实质的购销合同作为资金通道,导致2018年后联合体项目收入虚增[4] - 2023年2月《募集说明书》引用了2020-2021年虚假营业收入数据[5] - 董事长未有效管控子公司核算,财务总监未监督子公司报表异常,直接责任人参与设计错误核算模式[7] 公司经营及市场表现 - 2024年主营收入中网资管理占比50.94%(2.41亿元),网络安全占比45.36%(2.14亿元)[11] - 净利润自2019年起连续7年亏损,扣非净利润连续8年亏损,2025年Q1净利润-3733万元、扣非净利润-3992万元[12] - 2024年营业总收入4.72亿元同比降22.42%,归属净利润-3.96亿元但同比改善68.05%[13] - 截至2024年6月20日总市值43.18亿元[14] 股票交易调整 - 股票自2025年6月24日起被ST,简称变更为"ST任子行",日涨跌幅限制保持20%[10] - 公司2012年4月创业板上市,业务覆盖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等领域[10]
连续多年财务造假,*ST锦港被终止上市,一季度末有近8万股东
搜狐财经· 2025-06-21 11:47
公司退市决定 - 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ST锦港股票上市 [1] - 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起始日为6月30日 交易期限为15个交易日 预计最后交易日为7月18日 [3] - 首个交易日无涨跌幅限制 其他交易日涨跌幅限制为10% [3] 财务造假事实 - 辽宁证监局认定公司2022至2024年通过虚假贸易业务及跨期确认港口包干作业费收入虚增利润 [3] - 2022年年度报告 2023年年度报告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3] - 证监会认定公司2018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3] - 2020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连续4年虚假记载 触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3] 公司背景 - 1993年进行股份制改造 成为中国第一家政企分开实行股份制经营的港口 [3] - 主营业务包括油品业务 粮食业务 杂货业务 集装箱业务 [3] 股东情况 -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股东总户数为7 88万户 较2024年年末减少3 913户 [4]
600190,退市!
中国基金报· 2025-06-21 08:23
露。 *ST锦港将成为A股"港口退市第一股"。 *ST锦港(600190)6月20日晚间公告, 公司今日收到上交所出具的自律监管决定书,因2020年至 2023年年度报告连续4年存在虚假记载,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公司将于6月30 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为7月18日。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后,将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 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 5月29日,*ST锦港收到辽宁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认定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存在多项违法 事实,公司股票已于5月30日起停牌。 《决定书》显示,2022至2024年,公司通过虚假贸易业务及跨期确认港口包干作业费收入等方式虚 增利润,《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年度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其 中,2022年虚增利润3610.45万元,占当期报告披露利润总额的22.46%;2023年虚增利润 6808.78万元,占当期报告披露利润总额的65.96%;2024年第一季度虚增利润1537.75万元,占当 期报告披露利润总额的62.05%。 此外,公司还存在未按期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2022年年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