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

搜索文档
一季度盈利增两倍,嘉应制药经营业绩大幅向好
证券之星· 2025-04-26 09:35
公司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 76亿元同比下降29 46% 归母净利润2061 16万元同比下降39 94% [1][6]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 22亿元同比增长28 83% 归母净利润1540 33万元大幅增长197 23% [1][10] - 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1 17亿元盈利1774万元同比增长超过七成 [10] 经营改善 - 养天和入股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7% 董监高换届引入行业专业人士 [7][8] - 管理层重构后业绩明显改善 2025年一季度盈利大幅增长197 23% [8][10] - 公司计划2025年稳产扩能 全渠道突破 技术引领 精益治理 [10] 产品与品牌 - 公司拥有5个剂型70多个药品品种 主导产品包括料喉风散 重感灵片等 [3] - 接骨七厘片 接骨七厘胶囊为独家生产的全国医保目录产品 [3] - 2024年推出固精参茸丸 壮腰健肾丸大包装新品销售快速起量 [4] - 嘉应牌荣获广东省第一批老字号称号 [5] 行业挑战 - 2024年面临医药行业政策调整 市场竞争加剧 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挑战 [2] -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 强化成本管控 开拓新兴市场确保核心业务稳定 [2]
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26 09:00
公司财务与经营情况 - 2024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17亿元,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人民币-2.81亿元,未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3] - 2024年公司实施股份回购金额为2499万元,视同现金分红纳入年度分红计算 [3] - 公司主要产品艾迪注射液停止生产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未来是否复产存在不确定性 [43] 医药行业整体发展 - 2024年中国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2.53万亿元,利润总额3421亿元,同比下降1.1%,行业增速放缓 [8] - 中药市场规模2023年达4818亿元(+6.9%),预计2024年增至5102亿元,政策推动中药创新药IND申请达100件 [13] - 卫生总费用2023年达9.06万亿元,占GDP比重7.2%,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占GDP6%),2035年预计达30万亿元 [4][11][16] 政策环境与改革 - 药品集采常态化,第十批化药集采引入1.8倍熔断机制,累计采购品种达500个,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26] - DRG/DIP支付改革覆盖全国90%统筹地区,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新增47个抗癌药及罕见病药,平均降价61.7% [19][20] - 《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出台,计划制定30项国际标准,推动中药全产业链标准化 [24] 公司业务结构 - 医药工业板块覆盖化药(注射用洛铂)、中成药(复方斑蝥胶囊)和生物药(注射用瑞替普酶),涉及肿瘤、心脑血管等治疗领域 [33] - 医疗服务板块运营绵阳富临医院等3家医疗机构,大健康板块开发苗药特色产品并通过电商渠道拓展 [34][35] - 采购模式建立集团价格审核中心,生产执行GMP标准并设药品安全委员会,销售采用自营团队与院外市场拓展结合 [36][38][39] 技术创新与行业趋势 - AI技术渗透药物研发与慢病管理,"互联网+AI+医疗健康"模式推动远程医疗和智能诊断新业态 [6][12] - 创新药研发获政策支持,《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强化医保支付、投融资等配套措施 [24] - 中医药国际化加速,推动道地药材标准化和ISO认证,中药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提升竞争力 [12][13]
重研发拓市场 广誉远双轮驱动经营能力有效提升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4-25 16:38
公司业绩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45.3万元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21.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58.4万元,同比增长53.94% [1] 行业背景 - 2024年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累计值25298.5亿元,与2023年度持平,利润总额累计值3420.7亿元,同比下降1.1% [2] - 中药行业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及人口老龄化、健康需求升级等因素,开始恢复增长 [2] - 国家政策推动中医药服务体系扩容和服务能力提升,基层中医馆基本实现全覆盖,并出台《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 [2] 公司研发与创新 - 公司研发费用3859.17万元,同比增长22.98%,围绕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龟龄集胶囊等重点产品开展研究项目 [3] - 持续推进数智化进程,深化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重庆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一流科研平台 [3] 公司营销策略 - 深化与全国TOP级连锁战略合作,加大医学存量市场深耕和空白市场开发,精品门店招商增长显著,普药商销渠道体系实现突破 [4] - 成立数字经济事业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4] - 挖掘品牌历史文化价值,实施广誉远太谷老城区西大街旧址修复工程,启动广誉远老厂"山西工业遗产"申报工作 [4] 公司品牌与产品 - 公司核心产品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的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牛黄清心丸、西黄丸的制作技艺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 定坤丹、龟龄集针对的消费群体明确,未来有望在院外市场实现增长 [4]
中药企业业绩分化背后:原料价格与创新投入博弈
北京商报· 2025-04-15 15:01
然而,太极集团和康缘药业等企业的营业收入出现了明显下滑。太极集团2024年营业收入123.86亿元,同比锐减 20.72%。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太极集团近十年以来几乎少有新药问世,业绩基本由历史上形成的几款产品贡 献。藿香正气口服液作为太极集团的明星大单品,市场份额正在逐步被其他品牌蚕食。据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 国内获得"藿香正气"相关批文的产品已多达628项,生产单位也逾百家。2024年,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10ml×10支 ×70盒的销量同比下滑35.34%,产量更是腰斩。同时,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销量也暴跌54.74%,库存量同比增长 163.88%。主打产品的销量下滑,加剧了太极集团的业绩压力。 核心产品影响营收,几乎成了中药企业的共性问题。白云山2024年虽营收规模超700亿元,但却出现下滑趋势, 背后原因也是核心产品有一定减量。2024年,白云山大健康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2.7%,比去年少卖了14亿元,王 老吉凉茶没能守住百亿大单品的基本盘。药物中收入最高的大单品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在2024年也出现明显下 滑,营收10.34亿元,同比下降19.81%,且库存量激增49.78%。这再次印证了核心产品对中药 ...
这个月,更关注心理健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4 20:32
文章核心观点 全国爱卫办开展以“爱卫新篇章 健康‘心’生活”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活动,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内涵调整,更加突出以“健康”为中心,倡导践行新健康生活方式并关注心理健康 [1][2][3] 分组1:爱国卫生月活动及相关政策 - 今年4月是第37个爱国卫生月,全国爱卫办开展“爱卫新篇章 健康‘心’生活”主题活动 [1] - 全国爱卫会印发通知,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健康乡村建设行动和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倡导家庭配备相关工具,推动科普宣教,设定2030年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目标值分别为38%和30% [2] 分组2:主题确定的考虑因素 - 爱卫“新”篇章指新任务和新内涵,爱国卫生运动不同阶段重点不同,当前影响群众健康因素变化,工作内涵需调整拓展,突出以“健康”为中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3] - 健康“心”生活包含倡导践行新健康生活方式和关注心理健康两层含义,国家将2025 - 2027年确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积极推进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应用 [3]
康惠制药将“易主”
IPO日报· 2025-03-27 17:56
控制权变更 - 康惠制药控股股东康惠控股拟向悦合智创协议转让2197.36万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2%,转让价格为24.7元/股,总价款为5.43亿元 [1] - 转让价格较3月20日收盘价18.82元/股溢价约30%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悦合智创,实际控制人将由王延岭变更为李红明、王雪芳夫妇 [1] - 悦合智创成立于3月20日,注册当日即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10] 股价表现 - 公告发布前,康惠制药股价在3月17日、3月18日连续涨停,3月18日收盘价18.82元/股,市值达19亿元 [5] - 3月21日股价再度涨停,报收20.70元/股 [6] - 3月24日股价下跌6.76%,收盘价19.3元 [6] - 3月25日股价继续下跌至17.50元 [7] - 3月26日股价回升至18.51元 [8] 公司背景 - 康惠制药创建于1999年,2017年4月在上交所上市,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4] - 公司业务涵盖药品研发、生产、销售,拥有多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涉及药品流通、中药饮片、化学药中间体、医疗器械、私募基金等领域 [4] - 公司旗下有医药制造、医药流通和其他三大业务板块 [18] 新控股股东背景 - 悦合智创背后实际控制人李红明、王雪芳夫妇主要运营新三板挂牌企业亿安天下 [10] - 亿安天下成立于2009年,专注于数据中心建设运营及AI推理算力服务、云计算综合服务领域 [10] - 亿安天下正在筹划北交所上市,近期披露了IPO辅导进展消息 [10] 财务表现 - 2019-2022年公司营收规模保持在4亿元以上,2023年增长至6.73亿元 [13] - 公司预计2024年净利润亏损8500万元左右 [14] - 2022年至今公司净利润均为亏损 [17]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4.33% [19] 业绩亏损原因 - 新建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增加,银行借款利息费用化增加 [16] - 控股子公司陕西友帮整合调整期间固定资产折旧及融资贷款利息费用较大 [16] - 对湖北科莱维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股权投资确认投资损失及坏账准备约1600万元 [16]
雷允上苏合香丸狂飙突进,经典名方撬动现代医药市场新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1 20:26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心脑血管疾病持续高发,政策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苏合香丸作为温通开窍名药迎来新浪潮 [1] -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加强经典名方开发与临床应用,苏合香丸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6] - 81 7%的受访者愿意为健康投入更多,免疫增强和心脑血管养护需求井喷,中成药因副作用小成为慢病备药优选 [6] 苏合香丸市场表现 - 苏合香丸在城市公立医院端销售额从2020年的4208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5 58亿元,城市药店零售端从232万元增至2024年的8200万元 [1] - 2024年上半年,雷允上苏合香丸在中国城市公立医疗机构市场份额达75 15%,零售端增幅高达236%,增速远超片仔癀、龟龄集等 [1][5] - 心脑血管中成药销售规模从2017年的52 1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00 83亿元,苏合香丸持续暴增 [3] 雷允上苏合香丸竞争优势 - 雷允上苏合香丸市占率稳居榜首,领先北京同仁堂、龙鑫药业、太极集团等企业,以两位数份额领跑市场 [3] - 覆盖近3000家等级医院,临床端市占率第一,兼具急救和预防功能 [4] - 2024年零售端增幅236%,远超安宫牛黄丸(下降10 5%)、片仔癀(增长9 1%)、龟龄集(下降19 4%) [5] 临床研究与现代应用 - 雷允上联合多家医院开展临床研究,探讨苏合香丸治疗新冠感染后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 现代医学中,苏合香丸应用于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治疗及日常养护 [6] - 陕西省和贵州省2023年流感防治方案将苏合香丸纳入重症救治推荐,针对内闭外脱症状 [7][10] 市场趋势与潜力 - 2021至2023年上半年,苏合香丸在公立医疗机构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363 29%、82 77%、128 65%,2023年首破5亿元 [7] - 安宫牛黄丸在多省市单价下降且市占率跌幅较大(如山西下滑36 3%),苏合香丸构筑持续增长曲线 [8] - 循证医学研究构筑临床价值护城河,雷允上苏合香丸上升趋势值得期待 [8]
国办印发!
证券时报· 2025-03-20 20:25
文章核心观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提升中药质量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实现常用中药材规范种植和稳定供给,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更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1] 各部分总结 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 - 加大中药资源保护力度,编制规划,修订条例,完善分级保护制度,加强药用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 [2] - 规范珍稀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依法保护野生动植物,建立调查机制,开展技术攻关,编制矿物药使用清单 [2] - 推进中药资源统计监测,加强数据库建设,完善统计,促进部门数据互通共享,强化信息分析和预警 [2] 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 - 发展中药材现代种业,制定管理办法,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推广优质种子种苗 [3] - 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推行规范种植,发展林草中药材,推进农药登记,加强技术创新,鼓励获得国际认证 [3] - 加强中药材流通和储备体系建设,建设产地加工基地和产地仓,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质量监管,完善价格监管机制,提升储备和供应保障能力 [4] 加快推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 -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更新产业链图谱,培育壮大企业,发展产业集群,打造特色产业高地,鼓励并购重组,促进产业延链发展 [5] - 提升中药制造品质,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延伸产业链,健全追溯体系,突破关键技术和装备 [5] - 培育名优中药品种,加强炮制技术传承创新,支持大品种创新改良,推进古代经典名方制剂上市 [5] - 打造知名中药品牌,推动老字号企业加强文化传承和品牌建设,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提升品牌价值 [6] 推进中药药品价值评估和配备使用 - 强化临床价值评估,开发评价大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路径,推动评价结果与目录调整联动,鼓励开展评价研究 [7] - 加强中药配备使用,强化临床指导作用,优化采购政策,推动赋码监测,支持制剂调剂使用,鼓励建设基层共享中药房 [7] 推进中药科技创新 -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强基础研究和监管科学,加大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建设科研平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9] - 加强中药创新研发,加大科技计划支持,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推出创新药,挖掘转化医疗机构制剂和验方,鼓励儿童药品研发,提升民族药开发水平 [9] 强化中药质量监管 - 完善中药标准体系,实施标准化行动,完善各类标准,加强统筹管理,推广数字化标准 [10] - 健全中药监管体系,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优化审评审批流程,建设审评标准体系,加强说明书管理,完善批准文号退出机制,规范制剂注册管理 [10] 推动中药开放发展 - 促进更高水平开放,完善国际合作机制,推动“走出去”,参与国际规则制修订,加强产业平台建设 [11] - 维护产业发展安全,完善保护体系,加强资源和技术保护,建立产业安全风险评估机制 [11] 提高综合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 - 加强统筹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健全工作机制,提供服务,推广经验,弘扬文化,加强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 [12] -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完善人员流动机制,建设传承工作室,培养各类人才 [13] - 加强资金支持,统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支持企业融资,加大保险保障力度 [13]
全国人大代表楼家强:深化粤港澳合作 讲好大湾区故事
证券时报· 2025-03-07 17:00
全国人大代表、大湾区青年新动力及惠州新动力创会主席楼家强长期关注香港地区企业和青年群体在内地城市的发展,今年两会期间,他接受了证券时报记 者专访,围绕推动香港企业和青年如何进一步抓住国家发展红利,寻找发展机会,大湾区城市之间如何通力合作,提升大湾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等话题, 分享了他的观点和建议。 香港青年应抓住战略红利和市场机遇融入国家发展 过去一年,港澳地区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步伐不断提速:众多港澳地区的企业和青年群体频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区域、走向更广阔的 内地城市,积极布局新业务、拓展新市场,在充满机遇的沃土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您一直关注香港青年发展,在您看来,当前香港青年在内地发展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挑战分别是什么?比如在就业、创业、融入当地生活等方 面。 楼家强: 香港青年在内地发展的核心机遇在于国家战略红利与市场潜力。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常住人口达到8688.4万人,生 产总值达14.05万亿元,经济总量登顶全球湾区第一梯队。香港青年在大湾区的升学、就业、创业都有无限机遇,而且语言和生活文化相通,一小时生活圈相 联,也为他们到大湾区发展提供了动力。 ...
睿远基金,举牌这只港股!
券商中国· 2025-03-01 20:27
公募基金举牌固生堂 - 睿远基金在2月21日和2月26日连续增持固生堂,持股比例从4.7%升至6.04%,总金额达4122.3万港元 [3] - 截至2024年底,超20只公募产品重仓固生堂,包括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等,其中路博迈中国医疗健康基金持仓超10% [3] - 固生堂未出现在睿远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名单,显示其近期特质吸引基金大举买入 [3] AI医疗布局与政策支持 - 固生堂入选高盛发布的"中国AI医疗指数",因其在智能诊断、远程医疗等领域的超前布局 [6]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4年12月发文推动AI等技术融入中医药全链条,提出打造"数智中医药" [10] - 公司已接入DeepSeek并招聘AI研发人员,加速中医数字化进程 [10] 商业模式与财务表现 - 形成"线上+线下"OMO模式,在20个城市运营74家诊疗机构,较2023年新增16家 [12] - 2024年上半年收入13.65亿元(+38.4%),经调整溢利净额1.48亿元(+45.3%),毛利4.01亿元(+41.8%) [12] - 通过AI技术可降低中医师薪酬成本,提升诊疗效率,并挖掘院内药物配方业务空间 [11] 行业竞争优势 - 作为中国最大中医连锁机构,拥有最多名中医资源,年服务数百万人次 [6] - AI技术赋能可支持跨区域扩张,已进入新加坡等新市场 [11] - 中医文献数据训练和慢病远程管理构成独特AI应用场景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