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资金

搜索文档
事关中长期资金入市,深交所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4-11 12:18
中长期资金投资策略会核心观点 - 中长期资金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当前A股政策面、基本面和市场结构变化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带来新机遇 [1] - 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增强体现在宏观政策落实推动经济回升(制造业和服务业PMI持续回升)及科技产业突破(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1] - 新"国九条"实施一年来 保险资金、银行理财、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已有效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助力构建"长钱长投"生态 [1] - 深交所正制定工作方案 从产品供给、制度优化、服务对接三方面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障碍 [1] 产品端举措 -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加强信息披露、分红、减持监管 鼓励公司回购增持及市值管理 [2] - 支持重大战略领域创新债券发行 优化创业板、深证100等指数编制方法 [2] - 扩充红利低波产品矩阵(如自由现金流策略) 推动多资产ETF等中低风险品种落地 研究宽基与行业主题ETF期权储备 [2] 制度端优化 - 便利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参与新股发行与定增 完善ETF大宗交易和盘后交易机制 [2] - 引入更多ETF流动性提供机构 推进跨市场ETF全实物申赎模式改造 [2] - 推动ETF期权纳入QFII/RQFII投资范围 引导开发期权资管产品 [2] 服务端创新 - 通过"ETF大讲堂(机构专场)"和"走进上市公司"活动向机构传递政策服务 [3] - 拓展养老定投、教育定投等场景化策略 推动行业从单一产品推广转向组合策略推广 [3]
【银行】保险权益投资空间拓宽,长期资金入市有望提速——《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点评(王一峰/黄怡婷)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09 16:40
政策调整背景 - 政策层面高度重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2024年9月26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4] - 2025年1月22日中央金融办联合多部委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具体举措和量化指标[4] - 202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4] - 2025年4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3][4] 政策主要内容 - 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简化档位标准至5档,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最高可达上季末总资产的50%[5][6] - 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保险公司投资单一创业投资基金的账面余额占该基金实缴规模的比例由20%提高至30%[6] - 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税延养老保险普通账户与其他保险产品普通账户合并计算投资比例[6] 政策影响测算 - 截至2024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3.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1%[7] - 新规调整后行业权益配置上限为10.4万亿,较调整前提高5528亿[7] - 5家上市险企权益配置上限为6.1万亿,较调整前提高2301亿[7] 政策目标 - 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构建"长钱长投"制度环境[4] - 引导险企加大入市力度,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4] - 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已批复1120亿元(与第一批合计1620亿元)[4] - 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4]
农机产业焕新机;看好扎根内需,兼具成长和分红属性的物业服务板块 | 券商晨会
搜狐财经· 2025-04-09 09:26
农业农机行业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 - 2035年)》,明确不同阶段农业强国建设目标,对农机发展影响深远 [1] - 粮食安全保障方面,单产提升行动催生高性能、智能化农机需求,规划提出推进农机装备升级等举措 [1] - 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土地流转利于大型农机作业,农产品加工环节先进农机推动产业升级 [1] 券商板块 - 央行和中央汇金等表态积极,增持ETF和股票利于稳定权益市场,一季度证监会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2] - 4月8日券商板块PB估值1.26倍,估值和机构持仓仍在低位,1季报业绩有望超预期,看好该板块机会 [2] - 券商板块选股主线为金融科技、并购主线以及业绩弹性突出的零售优势券商 [2] 物业服务板块 - 2024年物业服务行业围绕催收等五个关键词,实现经营性现金持续正流入198亿和货币资金净增加60亿元,平均股利支付率大幅提升到65% [3] - 2025年行业三大催化剂为逐渐理顺定价机制、减值计提和周期性业务拖累见顶、持续增加现金分红 [3] - 看好扎根内需,兼具成长和分红属性的物业服务板块 [3] A股市场 - 周一中央汇金出手稳定市场,周二央行等重磅发声,多家公司发布回购等消息,释放稳市场信号 [4] - 受利好刺激,上证指数走出中阳线,沪深两市成交额达16256亿元,涨停127只(不含ST股) [4] - 掘金大赛第56期多位选手踊跃报名,前两名选手抓住20CM涨停,报名有福利,正收益就获奖 [4] - 参赛高手认为市场有反弹修复需求,选股注重上市公司业绩,可研究红利资产机会 [4] - 报名大赛可查看高手持仓和免费查阅火线快评,火线快评包含热点事件等内容 [4]
国家队持有ETF市值突破1万亿,三大信号值得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2 07:49
核心观点 - 中长期资金(汇金系、险资等)通过ETF大举布局A股市场,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提速 [2][14] - 汇金系2024年下半年增持超700亿份ETF,持有总市值突破1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7.6倍 [2][4][14] - 险资成为ETF市场重要增量来源,配置呈现"广撒网"特点,既布局宽基ETF也加码行业主题ETF [7][8][9][10] 汇金系ETF布局 - 2024年下半年汇金资管新增买入713.58亿份ETF,主要增持华泰柏瑞沪深300ETF(258.93亿份)、易方达沪深300ETF(190.11亿份)等6只宽基ETF [3] - 同期新进持有华夏上证50ETF(117.85亿份)、南方中证1000ETF(75.57亿份)等6只ETF,单只买入规模14-52亿份不等 [4] - 截至2024年12月末,汇金系持有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达622.76亿份,另有6只ETF持有量超百亿份 [5] - 汇金资管委托公募管理的单一资管计划重点增持行业主题ETF,如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30ETF、沪深300医药卫生ETF等 [6] 险资ETF配置 - 2024年下半年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分别增持79.82亿份、78.97亿份ETF,位列机构增持量第二、第三 [8][9] - 中国人寿持有123只ETF合计653.19亿份,重点配置恒生医疗保健ETF(39.26亿份)、港股通互联网ETF(27.92亿份)及科创板/医疗/半导体等主题ETF [10] - 新华人寿持有68只ETF合计291.81亿份,超10亿份的8只产品均为港股类ETF [10][11] - 险资配置逻辑:ETF风险分散、流动性好,且低利率环境下可提升收益弹性 [12] 行业发展趋势 - 政策支持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证监会《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鼓励方向 [16][17] - ETF产品创新需求迫切,需开发多资产ETF、生命周期智能ETF组合等工具满足中长期资金需求 [18] - 宽基ETF(如中证A50)和科技细分领域ETF(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将成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19]
一周定增动态: 4家银行拟定增5200亿,上交所发布新规
IPO日报· 2025-03-31 20:17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近期,A股市场定增持续活跃。 3月25日至3月31日,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定增项目动态。其中,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988.SH,下称"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601939.SH,下称"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658.SH,下称"邮储银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328.SH,下称"交通银 行")四家国有大行公告了定增预案,合计拟募资不超5200亿元。 其他公司方面,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002851.SZ,下称"麦格米特")披露了定增预案、江苏南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002553.SZ)的定增预案 获受理。 除此之外,上海证券交易所还发布了新规,修订发布了首发及再融资承销业务规则,此前2023年发布的相关细则同时废止。 制图:佘诗婕 四家国有银行拟定增 3月30日晚,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集体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的公告。 具体来看,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将分别发行约272.73亿股、113.27亿股、137.77亿股、205.696亿股的A股股票,计划募集资金分别 ...
分红率低于往年?中国人保回应!落实入市方案已制定
券商中国· 2025-03-29 23:58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人保在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多项业务情况与战略规划,包括业绩增长、战略机遇期应对、分红政策、车险与非车险目标及投资策略等,展现积极发展态势与应对挑战的举措 [2][3][4] 业绩情况 -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28.7亿元,同比增长88.2%;净资产收益率16.7%,同比上升7.1个百分点;总资产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3.4%;管理资产规模3.6万亿元,同比增长16.7% [2] - 2024年实现利润总额706.2亿元,增长近1.1倍;保险服务业绩贡献388亿元,增长52.9%;投资业绩贡献362.3亿元,增长1.6倍 [3] - 2024年总投资收益821.63亿元,同比增长86.2%;总投资收益率5.6%,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净投资收益率3.9%,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13] 战略机遇与发展方向 - 综合判断从现在起到2035年前后,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国人保需抓住的窗口期 [3] - 高质量发展要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包括推动产品高质量供给、服务高质量升级、结构高质量优化、效益高质量生成 [4] 分红政策 - 2024年全年拟派发股息每10股1.80元,红利总额79.6亿元,同比增长15.4%,分红占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18.7%,低于往年;人保财险全年每股共派息0.54元,同比增长10.4% [5] - 公司处于新旧准则并行阶段,需在二者间寻求平衡,旧准则下人保集团2024年分红比例在30%以上,人保财险在40%以上且比例提升 [6] - 公司考虑在保持旧准则下分红比例不下降基础上,实现每股分红稳定增长,未来将研究以每股分红长期稳定增长为核心的分红政策 [7] 车险与非车险业务 - 2024年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为98.5%,同比抬升0.9个百分点,赔付率为72.7%,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 [8] - 2024年车险综合成本率96.8%,今年车险综合成本率力争达96%以内,新能源车险力争100%以内,1 - 2月车险综合成本率约93%多,全险种综合成本率低于94% [9] - 2024年人保财险农险、意外及健康险承保盈利,责任险和企业财产险承保亏损,综合成本率分别为105.2%、113.4% [9] - 今年非车险承保盈利希望比2024年明显改善,成本率力争达99%左右 [10] - 推行商业非车险“报行合一”,有利于提升承保盈利、风控水平和服务质量,预计实施业务先期降低费用率1个百分点左右,人保财险将带头推进并在重点领域落地 [10][11] 投资策略 - 公司将积极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加大对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参与监管试点,3月人保寿险获批复参与第二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设立100亿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2][14] - 权益投资思路为增配置、优结构,关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布局与保险服务、风险减量管理相关重点领域 [14]
证监会新规:禁止参与IPO战略配售的投资者在承诺的限售期内出借股份
梧桐树下V· 2025-03-29 13:24
文/梧桐小编 3月28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承销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承销办法》的主要修改内容:一是增加银 行理财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作为IPO优先配售对象。二是明确由证券交易所制定IPO分类配售具体规定。 三是禁止参与IPO战略配售的投资者在承诺的限售期 内出借股份。 为了落实《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有关禁止限售股转融通出借的要求,做好与《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八条 有关上市公司股东不得通过转融通出借存在不得减持情形股份规定的衔接,回应市场关切,删除《承销办法》二十一条第三款有关参与IPO战略配售的投资者可以 在承诺的限售期内出借获配证券的规定。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发行承销制度,中国 证监会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承销办法》)做了修改。现就主要修改情况说明如下: 一、《承销办法》的修改背景 2024年6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提出要开展深化发行承 ...
金融|政策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29 10:06
宏观政策与金融行业 - 2025年两会明确金融行业政策方向,宏观政策助推经济高质量运行和高水平安全,有利于金融业行稳致远与高质量发展 [1] - 财政政策聚焦金融机构资本补充,货币政策兼顾融资成本下降和银行息差平稳,协同政策重点提振消费动能,风险化解政策推动重点领域风险缓释 [2] - 资本市场改革助力中长期资金入市和精准支持优质科技企业 [2] 银行业 - 货币政策指向稳定息差预期,重点领域化险政策助力银行信用风险改善,政策环境有望为银行提供稳定向好的经营环境 [3] - 金融机构支持科创及消费领域的创新政策带来增量业务空间 [3] - 2025年银行规模增速小幅修复,息差降幅边际收窄,资产质量平稳运行,预计上市银行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同比小幅改善 [3] 证券业 -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方案》加速落地,围绕提升资金入市意愿、稳定收益、锁定中长期资金属性及扩大资金基础进行规划 [4] - 中长期资金有望在资本市场长效健康发展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4] 保险业 - 供给侧显著出清,寿险业务尤其是银保业务持续向头部公司集中 [5] - 低利率环境下,同业竞品失去竞争力,保险公司通过传统险抢占市场,未来将通过分红险满足需求 [5] - 上市头部保险公司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呈现各自能力优势 [6] - 政府明确2025年CPI目标为2%左右,长期预期和估值假设应考虑通胀可能 [6] 财富管理 - 高客通过全球资产配置和另类投资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大众客户通过银行存款、理财、货基、债基、指数ETF实现养老金积累 [8] - 银行私行、家办、第三方平台和证券公司将受益于这一趋势 [8] 投资策略 - 银行:绝对收益属性可期,1Q25信贷投放积极,息差回落幅度小于预期,净利息收入同比降幅稳定 [7] - 证券:围绕行业供给侧改革长线布局,关注Q1业绩基本面和汇金系并购题材 [7] - 保险:慢牛之路开启,分红险转型开始,银保市场洗牌,头部公司获取增量 [8] - 财富管理:针对客群需求选择优势平台,银行私行、家办、第三方平台和证券公司受益 [8]
上交所最新发布!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可以直接打新,定增也有新变化
券商中国· 2025-03-28 23:18
发行承销规则修订核心内容 - 上交所修订发布2项发行承销业务规则 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1] - 主要调整三方面内容: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获得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科创板试点未盈利企业差异化配售机制 结合新《公司法》进行适应性修改[2] 中长期资金参与机制优化 - 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被纳入A类优先配售对象范围 可直接参与新股网下发行[3] - 理财公司和保险公司管理的多只产品认购定增时 可视为单一发行对象 优化发行对象数量认定[3] - 政策打通银行理财参与新股申购和定增的渠道 无需通过其他中介机构[4] 科创板未盈利企业配售机制 - 对发行规模10亿-100亿元的未盈利企业提高整体限售比例 允许采用约定限售方式设定档位限售比例或期限[6] - 公募基金等专业机构可自主选择限售档位 其他投资者按最低档位申购[7] - 披露不同限售档位报价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 高限售档位投资者获配比例不低于其他投资者[8] 市场影响与预期效果 - 激发机构研究定价能力 培育科创板"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11] - 通过约定限售机制引导基于中长期价值的报价 减少新股非理性炒作[11] - 提升券商承销定价能力 促进行业专业化建设[11]
沪深交易所最新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3-28 22:54
政策修订核心内容 - 中国证监会修订《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沪深交易所同步更新首发及再融资承销细则,新规自发布日起生效[1] - IPO规则新增理财公司为网下投资者,银行理财及保险资管产品纳入A类配售对象,配售比例不低于其他投资者[2] - 再融资规则允许理财公司、保险资管的多只产品合并视为单一发行对象参与定增认购[2] 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优化 - 政策明确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在参与新股申购和定增时与公募基金享有同等政策待遇[4] - 理财公司可直接参与新股网下发行,无需通过其他渠道,提升权益投资便利性[4][5] - 定增认购中,理财公司和保险资管的多产品合并计算规则简化发行对象数量认定[4] 科创板未盈利企业配售创新 - 科创板试点对未盈利企业实施差异化限售安排,限售比例更高、期限更长的投资者获配比例更高[7] - 发行规模10亿—100亿元的未盈利企业整体限售比例适度提高,并引入约定限售模式分档设定限售条件[7] - 优先配售对象可自主选择限售档位,其他投资者默认最低档位,信息披露需公布不同限售档位报价中位数及加权平均数[7] 市场影响与机构反馈 - 理财公司表示新规直接参与机制可创造更多投资机会,满足股票投资需求[5] - 专家认为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入市将带来增量资金,优化"长钱长投"生态[5] - 市场人士分析差异化配售机制提升长期投资者定价参与度,促进新股合理定价[8] 制度持续优化方向 - 沪深交易所通过征求意见评估市场反馈,支持从科创板未盈利企业试点配售机制优化[10] - 新机制预期激发机构研究定价能力,减少新股非理性炒作,同时要求券商提升承销定价能力[10] - 交易所表态将持续研究优化发行承销制度,维护良好投融资生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