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
搜索文档
全链条持续发力,以硬核技术竞逐市场
南京日报· 2025-11-13 10:47
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组成部分。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将于11月27日至29日在南京举行,同 期举办的市场化展览设置四大板块,国内外工业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集中亮相,将展示最新成 果。 作为东道主,南京机器人产业已形成整机、关键零部件以及系统集成应用的全链条体系。大会前 夕,记者深入埃斯顿、天创机器人、南京工艺装备,看这些优秀"链"上企业如何抢抓机遇、向"质"攀 升,全面推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产业强市建设。 领跑中国机器人市场,重载"大力士"应用广泛 工业机器人挥舞"巨臂"轻松举起千公斤重物,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精准完成螺丝锁付、巡检搬运 ——在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与展示厅内,一批高端机器人正以硬核技术展现"南京智 造"的实力。 "我们已拥有3千克—1200千克负载的90多款机器人产品,今年上半年市场份额达10.5%,连续两 个季度位列中国机器人市场第一。"埃斯顿执行总裁周爱林介绍。截至目前,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已连续7 年稳居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国产品牌出货量首位,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光伏、锂电池等30多个细分 领域。 竞逐市场,持续发力。在重载机器人领域,埃斯顿今年重磅推出的国产 ...
安徽敬科具身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1-13 10:35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安徽敬科具身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孙骏,注册资本2000万 人民币,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销售;工业机器人安装、维修;智能机器 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机械设备研发;机械设备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硬件销 售;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技术 咨询服务;软件开发;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机床功能部件及附件制造;电子、机械设备维护(不含 特种设备);机床功能部件及附件销售;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信息系统集成服务;通用设备修理;技术 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除许可业务 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
谁在带队小鹏机器人:IRON背后的四位关键人物
具身智能之心· 2025-11-13 10:05
更多干货,欢迎加入国内首个具身智能全栈学习社区 : 具身智能之心知识星球 (戳我) , 这里包含所有你想要的。 发布会一战封神、步伐魔性到一度被万人质疑是「真人扮演」的小鹏机器人「IRON」,其「皮套」之下—— 究竟是一 支怎样 的团队? 挂一漏万,但量子位一通深挖后发现: 如今掌舵小鹏机器人业务的核心人物中,最为公众熟知的, 大约有四位 。 编辑丨 量子位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具身智能之心 "公众号 >> 点击进入→ 具身 智能之心 技术交流群 而这四位大佬的履历,也都是一路闪光—— 谁在带队小鹏机器人? 米良川 米良川 ,现任小鹏汽车机器人副总裁、AI技术委员会负责人,小鹏机器人当之无愧的「一号位」。 之所以这么说,因为他负责统筹人形机器人项目的技术路线、组织架构与产品落地——几乎每个关键环节都有他的身影。 最近,米良川在Robox的采访中指出——IRON之所以能有如此惊艳的表现,离不开其独特的腰部设计。 新一代IRON其实做的不是「腰」,而是「脊柱」。 具体而言,团队这次依然是从人类的生物构造上获得的灵感,从脊柱、到肌肉群、再到腹腔、甚至最外层的皮肤,这一切都是仿人类设计的。 当然,听起来好像本就 ...
如果Policy模型也能动态思考推理,是否能让机器人在真实世界中表现得更好?
具身智能之心· 2025-11-13 10:05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具身智能 之心 "公众号 编辑丨具身智能之心 本文只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文 >> 点击进入→ 具身智能之心 技术交流群 更多干货,欢迎加入国内首个具身智能全栈学习社区 : 具身智能之心知识星球 (戳我) , 这里包含所有你想要的。 如果策略模型也能动态地思考与推理,尤其能理解"不确定性",是否能让机器人在真实世界中表现得更好? ⚡️ 研究简介:EBT-Policy 近期,研究团队提出了 EBT-Policy(Energy-Based Transformer Policy) ,一种基于能量模型(Energy-Based Model, EBM)的新型策略架构。 该方法在模拟与真实机器人任务中均表现出色,显著提升了训练和推理效率,并展现出独特的「零样本重试(zero-shot retry)」能力。 主要特点: ✍️ 什么是 Energy-Based Transformer (EBT)? EBT 模型通过学习一个 能量值 energy 来衡量输入变量之间的匹配程度。 在语言建模任务中,它学习的是上下文与预测之间的能量地形(energy landscape)。 ⚙️ 在模拟与真实环境中 ...
传统导航与视觉语言/目标导航有什么区别?
具身智能之心· 2025-11-13 10:05
目标驱动导航,赋予机器人自主完成导航目标 具身导航作为具身智能的核心领域,涉及语言理解、环境感知、路径规划三大技术支柱。目标驱动导航(Goal-Oriented Navigation)通过赋予机器人自主决策能 力,是具身导航中最具代表性的方向。 目标驱动导航要求智能体在陌生的三维环境中,仅凭目标描述(如坐标、图片、自然语言)等,即可自主完成环境探索与 路径规划。 与传统视觉语言导航(VLN)依赖显式指令不同,目标驱动导航系统需要实现从"听懂指令走对路"到"看懂世界自己找路"的跃迁:当人类下达"去厨房拿可乐"的指 令时,机器人需自主完成语义解析(识别厨房空间特征与可乐视觉属性)、环境建模(构建家居场景的空间拓扑)以及动态决策(避开移动的人类或宠物),这 背后凝聚着计算机视觉、强化学习与3D语义理解的交叉突破。 目标驱动导航技术已在多个垂直领域实现产业化落地。在终端配送场景中,该技术与社交导航算法结合,使机器人具备应对动态环境和人际交互的能力:美团无 人配送车通过动态路径重规划在复杂城市环境中执行递送任务,Starship Technologies的园区配送机器人已在欧美高校和社区部署。在医疗、酒店及餐饮场景,嘉 ...
“周杰伦概念股”+宇树科技,将开发明星IP机器人
36氪· 2025-11-13 09:47
"周杰伦概念股"巨星传奇与宇树科技的合作再进一步。 公告显示,双方将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演艺娱乐互动智能机器人产品,为用户提供娱乐与科技体验,并 策划、制作、落地执行机器人商业化演唱会表演服务。 合资公司成立后,巨星传奇将负责机器人IP规划、设计、AI交互、明星IP授权、媒体宣传与渠道开发;演艺内 容的策划、制作及商业化客户开发。而宇树科技将负责机器人设计与生产或供应;基于演艺内容的技术及场景研 发,机器人设备技术研发、运维、操控及相关培训等。 巨星传奇透露,通过本次合作,公司将战略性切入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公司通过将IP内容与智能机器人相结 合,推动科技产品向潮玩化、消费化方向演进,实现IP内容与智能硬体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IP+机器人 +AI"融合模式的落地与应用。 消息公布后,巨星传奇股价下午最高涨超过18个点。截至11月12日下午收盘,报收8.99港元/股,总市值约81亿 港元。 今年7月30日,巨星传奇就发布公告称,全资附属公司星创艺(昆山)与宇树科技订立了合作协议。 9月13日,巨星传奇与宇树共同打造的四足机器人"巨星狗"在上海旅游节开幕式花车巡游上首次公开亮相。这 只"巨星狗"是明星IP ...
稚晖君最新188机器人,阅后即焚
量子位· 2025-11-13 08:49
文章核心观点 - 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市场热度极高,智元机器人通过非传统并购方式获得上纬新材控股权,引发后者股价在4个月内飙升1500% [1][3][25][30] -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稚晖君参与上纬新材董事会,公司公众号发布机器人相关图片后,上纬新材股价单日涨停,市场反应剧烈 [4][5][12] - 上纬新材原为新材料公司,收购后业务方向引发关注,但公司强调具身智能业务仍处开发阶段,尚未实现量产及规模化销售,对2025年业绩影响有限 [20][27][43][44] 收购事件概述 - 智元机器人通过协议转让加要约收购组合方式,以总成本约21亿元获得上纬新材63.62%股权,实现绝对控股 [28][38][39] - 收购过程历时四个月,包括7月8日公布计划、9月22日协议转让完成、11月6日要约收购股份交割完成 [28][34][36][39] - 收购后上纬新材董事会改组,智元机器人CEO邓泰华成为实际控制人,稚晖君成为董事候选人 [31][40][41]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上纬新材股价从7月的7元上涨至11月11日的130元,累计涨幅达1500% [3][25] - 7月9日至7月30日期间股价累计涨幅1083.42%,成为2025年A股市场首只十倍股 [35] - 11月11日公司公众号发布机器人图片后,股价直线拉升涨停,但文章随后被删除 [5][12][15][16] 业务定位与现状 - 上纬新材原主营业务为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等,业务架构未发生实质性变化 [33][43] - 智元机器人已推出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产品线,覆盖交互服务、工业智造等商用场景 [32] - 上纬新材涉足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仍处于开发阶段,未形成营收和利润,与智元机器人独立开展业务 [20][27][44]
股价上演短暂“狂欢”!上纬新材独立跨界具身智能,蹭概念还是真材实料?
华夏时报· 2025-11-13 08:29
华夏时报记者石飞月北京报道 在智元机器人入主带来的上一轮市场热度逐渐平息后,上纬新材再度迎来股价上涨的催化剂。近日,该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将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 11月11日,一个名为"智元上纬"的公众号正式上线,并发布了机器人概念产品的预热海报,受此消息影响,上纬新材股价在当日盘中快速拉升并封上涨 停。从7月8日公布智元机器人入主消息以来,截至11月11日收盘,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1573.52%。 然而,这一轮资本狂欢并未持续太久。11月12日,上纬新材股价即出现大幅回调,市场情绪明显趋于冷静。作为一家主营业务与具身智能毫无关联的新材 料企业,上纬新材此次跨界之突然本就引人注目,加之智元机器人方面透露,上纬新材将"独立"而非"联合"开展此项业务,这无疑为此次转型画上了一个 巨大的问号:上纬新材究竟是手握真材实料,还是意在借概念炒作拉升股价? 跨界疑云 因为智元机器人的入主,上纬新材这家此前没多大知名度的公司进入公众视线,并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内,股价从7.78元/股最高涨到132.1元/股,身价 暴涨,不过之后市场热度逐渐淡下去,该公司的股价出现回调。 出人意料的是,没过多长时间,上纬新材再度引发市场关注 ...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铠侠计划提高NAND价格,并削减产量; 国家能源局加快推进虚拟电厂规模化发展,加强分散电力资源的聚合协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3 08:15
|2025年11月13日星期四| NO.1国家能源局: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多能耦合综合供能站 11月1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有序推动新能源供热 供暖应用。鼓励在纺织、医药、造纸、食品加工等用热(冷)需求旺盛的产业园区,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 供热、热泵供热(制冷)、光伏光热一体化等方式,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多能耦合综合供能站。摸清新 能源供暖资源潜力,科学布局地热能供暖,加强地热能梯级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等直接使用绿 电的供暖模式,积极探索地热能、风光、生物质及传统化石能源多热源互补高效利用模式。 NO.2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铠侠计划提高NAND价格,并削减产量 11月12日,三星、SK海力士、铠侠、美光这四大存储龙头今年下半年都纷纷削减NAND闪存供应量。 同时,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铠侠等正在谋划推动NAND价格上调。其中,三星目前正与海外大型客 户讨论明年的供货量,并在内部考虑将价格上调20%至30%。 NO.3财政部:2024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为33750.43亿元 财政部11月12日消息,2024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为33750.43亿元。其中,货物、 ...
谁在带队小鹏机器人:IRON背后的关键人物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1-13 08:04
小鹏机器人IRON的技术亮点与团队 - 新一代IRON的核心创新在于其仿生脊柱设计,而非简单的腰部结构,灵感来源于人类的脊柱、肌肉群、腹腔乃至皮肤[10][11] - IRON的前脚掌增加了自由度,并搭载自研的生成式控制器,其拟人化步态在2024年3月实现阶跃式突破,被团队视为技术拐点[13][15] - 团队为技术突破付出了巨大努力,实际效果远超预期[14] 小鹏机器人核心团队构成 - 团队由四位核心人物领导,包括一号位米良川、负责强化学习的陈杰、智能拟态部主任葛艺潇以及提供支持的自动驾驶负责人刘先明[5][45][52][61] - 团队规模从低谷期的70余人恢复至200余人,并在2025年持续引入新成员如陈杰和葛艺潇[96][99] 核心人物米良川的履历 - 米良川现任小鹏汽车机器人副总裁兼AI技术委员会负责人,全面统筹人形机器人项目的技术路线与产品落地[7][8][20][21] - 其职业生涯始于英伟达,累计任职近15年,深度参与GPU底层驱动、Tegra平台开发,并设计了后来成为NVIDIA DRIVE平台底层组件的OTA云架构[27][28][33] - 拥有丰富的跨界经验,包括在英伟达的图形与自动驾驶业务、创业公司米文动力的技术领导角色,以及在小鹏汽车从自动驾驶向机器人业务的转型[16][35][42][97] 其他核心成员背景 - 陈杰于2025年7月加入,是业内公认的具身智能大牛,曾任字节跳动Seed团队强化学习负责人,拥有哈佛大学AI与强化学习博士学位[45][49][50] - 葛艺潇领导智能拟态部,学术影响力显著,谷歌学术引用次数超过10,395次,h指数为44,曾任腾讯ARC实验室T12技术专家[52][55][56][59] - 刘先明作为小鹏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正率团队支持机器人研发,其研究方向包括去除VLA中的语言转译层以实现视觉与语义的直接对齐,加快推理速度[61][63][65] 小鹏机器人业务发展历程 - 业务起点可追溯至2020年收购多够机器人并成立鹏行智能,当时何小鹏已规划将四足机器人作为继汽车之后的第二增长曲线[73][77][79] - 初期通过高达400万元人民币的年薪吸引顶尖人才,团队一度扩张至300人,但后因技术路线分歧(是否做人形机器人)及公司流程复杂,团队规模锐减至70余人[82][84][86][96] - 在GPT时刻引爆具身智能后,前负责人赵同阳于2023年4月重组团队,仅用半年即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PX5,但赵随后离职创业[87][88][91][92][95] - 公司现已将机器人确立为继智能汽车、飞行汽车之后的第三条增长曲线,战略地位显著提升[100] 小鹏与特斯拉的战略对比 - 小鹏被广泛视为"中国版特斯拉",其产品设计(如P7与Model 3的相似性)和技术路线(纯视觉自动驾驶、押注Robotaxi)与特斯拉高度相似[102][104][106] - 主要战略分歧在于小鹏同时投入飞行汽车,该业务已于2025年11月初启动试生产,获近5000台订单,计划2026年量产交付[107][108] - 马斯克对小鹏机器人IRON表示认可,并预测特斯拉与中国公司将垄断人形机器人市场,截至2025年11月7日,特斯拉市值14300亿美元,是小鹏汽车(213亿美元)的67倍[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