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冰雪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十大滑雪场中国占据七席,持续高速发展出海在即?
第一财经· 2025-09-01 22:23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2025冰雪季冰雪运动消费规模超1875亿元 同比增长超25% [2] - 室内滑雪场数量从2013—2014冰雪季的5个增长至2024—2025冰雪季的79个 [2] - 热雪奇迹旗下10家场馆累计客流近1300万人次 [6] - 热雪奇迹培训学员达160万人次 培训业务2021年至今复合增长率超80% [9] 区域市场发展 - 浙江 江苏 广东为南方室内滑雪场最集中省份 分别有12家 7家和5家 [5] - 华南地区冰雪运动成为常态化经济增长动力 广州热雪奇迹年访客量超百万 [5] - 热雪奇迹在深圳新建国际赛事标准场馆 与广州场馆联动服务大湾区市场 [6] 设施建设与全球地位 - 全球前十大室内滑雪场按雪区面积排名中国占七席 前五名均位于中国 [6] - 上海耀雪冰雪世界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 含9万平方米室内雪场 暑期预计客流超50万人次 [4] - 深圳华发冰雪热雪奇迹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为热雪奇迹第11座室内滑雪场 [4][8] 商业模式创新 - 南方城市探索"室内滑雪+商业综合体"及"旱雪训练+室内真雪"运营模式 [5] - 室内滑雪场形成"城市健身房"高频消费场景 收入来源包括门票 会籍及培训 [9] - 热雪奇迹整合酒店 商业 航空等资源形成生态合作 并在广州举办电音节等活动 [10] 产业链与技术发展 - 室内滑雪场建设带动建筑保温 制冷造雪设备等技术突破 形成产业链协同 [9] - 热雪奇迹协助院校建立213支滑雪竞技队 培养约2000名竞技滑雪人才 [9] 企业扩张与国际化 - 热雪奇迹从2021年管理6个场馆扩张至2024年11个场馆 2025年计划新增苏州项目 [8] - 企业与澳大利亚 泰国 越南 沙特等国开展室内滑雪场建设与运营出海合作 [10]
擎冰雪经济大旗共绘上合新篇 聚龙江丝路优势同筑体育高地
中国经济网· 2025-09-01 17:24
以亚冬会等重大赛事为契机,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冰球、花样滑冰运 动队开展联合训练。聘请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速度滑冰、越野滑雪等项目教练员执教,共同提升队 伍竞技水平。目前,示范区已形成"教育—训练—科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为冰雪运动国际化发展提 供智力支撑。依托区域科教资源优势,示范区持续加强高校间沟通联络,成立中俄区域性冰雪体育大学 联盟,15所中俄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科研合作。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等高校与俄 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体育大学、莫斯科市立师范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师生互访、实验室开发等多 领域进行合作。 对标国际标准,黑龙江省发布《上合组织雪地自行车赛赛事场地规范》等两项地方标准,推动冰雪产业 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建设示范区冰雪装备产业园,乾卯雪龙、黑龙国际、百凝盾等企业入驻,持续推 出高精尖和大众冰雪装备产品,生产的冰雪欢腾新款滑雪板、头盔等雪具,宇峰索道拖牵产品等产品被 亚冬会采用,实现国产冰雪产品为国际赛事提供核心装备"零"的突破。 近年来,黑龙江省充分发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在上合组织国家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间推动体育、文化 ...
多元化消费新场景满足多层次消费新需求
证券日报· 2025-08-30 00:06
城市高质量发展政策 -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提出发展首发经济 银发经济 冰雪经济 低空经济 培育消费新场景 [1] - 形成多层次 多维度消费新场景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 挖掘内需潜力的战略举措 [1] - 绿色 健康 智能 数字等消费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需加快培育消费新场景 [1] 消费新场景特征 - 消费者不再满足基础物质消费 对品质 体验和个性化有更高追求 [1] - 新零售空间融合科技体验 康养文旅项目面向老年群体 精准对接不同人群和层次消费需求 [1] - 企业通过打造沉浸式购物 互动式体验等场景 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 体验化 个性化转型 [1] 地方政府支持政策 - 北京市出台时尚 文化 冰雪 餐饮等领域20余项政策 聚焦提升城市魅力 彰显文化底蕴 提高餐饮消费品质 [2] - 北京上半年新增469家首店 持续催生消费新产品 新业态 新模式 [2] 政策配套措施 - 优化消费生态 完善首发活动配套服务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维护首发市场秩序 [2] - 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才 提升服务质量和产品适老化水平 [2] - 加强冰雪场地设施建设与升级 提升服务水平 降低参与门槛 [2] - 完善低空飞行基础设施 加强政策支持 规范低空飞行管理 简化审批流程 [2] 市场主体培育 -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性 引领性的首发产品和服务 [2] - 着力突破技术瓶颈 加强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 提升飞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2] - 推动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 [2] 产业融合方向 - 首发经济与文旅产业结合打造首发主题文旅活动 拓展消费场景 [3] - 推动养老与医疗 旅游 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 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 [3] - 加强冰雪经济区域协同发展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经济集聚区 [3] - 培育壮大低空经济市场主体 拓展低空旅游 航空物流等应用场景 [3]
【财经分析】中旅国际第一次出手 锁定吉林万科松花湖
新华财经· 2025-08-29 11:12
收购事件概述 - 中国旅游集团旗下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中旅资本及吉林省旅控集团收购万科集团旗下吉林省松花湖国际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及北京万冰雪体育有限公司 [1] 松花湖度假区核心优势 - 地处北纬43度冰雪黄金纬度带 是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 滑雪面积达220公顷 拥有50条雪道 初/中/高级雪道比例达国际黄金标准4:4:2 可同时满足15000人滑雪 [3] - 累计接待游客超900万人次 连续八年获"中国最佳滑雪度假区"称号 [3] - 2023-2024雪季滑雪人次突破百万 打破欧美滑雪场长期垄断 [1][5] - 夏季平均气温22摄氏度 紫外线指数不超过5 年微风天数超120天 具备避暑胜地特质 [2] - 交通便利:距吉林市区15公里 距长春龙嘉机场86公里 沈白高铁通车后沈阳至长白山仅需2小时 [3] 中旅国际战略布局 - 此次收购填补公司在大东北冰雪产业布局空白 是其首次涉足冰雪领域 [4] - 通过并购北京万冰雪体育公司获得成熟管理资源:该公司管理7家滑雪度假区 115条雪道 390公顷滑雪面积 年接待近200万人次 [5] - 公司已完成青甘宁大环线 大滇西环线等战略布局 运营项目超60个 含17个5A级景区和21个4A级景区 [10][11] - 擅长稀缺资源运营 成功打造宁夏沙坡头5A景区 大理洱海生态廊道等标杆项目 [10][11] 冰雪行业发展趋势 - 2023-2024雪季全国滑雪总人次达2308万 同比增长16.3% 参与人数1280万 同比增长14.49% [7]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大国 滑雪热持续超越冬奥会时期水平 [7] - 全球55个百万人次滑雪场中80%位于阿尔卑斯山脉 中国北大湖与松花湖成为新晋成员 [8] - 滑雪市场呈现消费升级趋势:新手参与度提升(雪场设"雪搭子"促销机制) 资深滑雪者持续回归 [7] 协同效应与前景 - 收购使公司直接获得成熟消费群体 无需过渡期即可运营百万级客流滑雪场 [5] - 公司将松花湖定位为"国际知名旅游度假目的地" 目标打造中国冰雪旅游新标杆 [6] - 中国免签政策扩大吸引国际滑雪爱好者 优质雪场资源具备接待全球游客潜力 [8]
高校新增专业呈现什么新趋势?2万条数据中找答案
央视新闻· 2025-08-29 11:02
高校专业设置趋势 -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小语种专业迅速扩容 [2] - 2017年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成为增长引擎 智能科学与技术及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密集落地 [2] - 2024年近800所大学新增1800多个专业点 交叉工程门类专业瞄准科技前沿 [2] 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 低空经济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教育部增列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由六所高校首批开设 [2] - 冰雪经济发展催生冰雪舞蹈表演专业 [4] - 宠物经济兴起推动伴侣动物专业设立 [4] 热门专业领域分布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位列新增专业首位 [5] - 人工智能专业进入新增专业前六 [5] - 传统工科因新能源转型和先进制造再度热门 电气/自动化/机械专业回归热门舞台 [5] 区域专业设置与产业联动 - 京津冀新增大量数字经济与大数据专业 与北京8万多家数字经济企业形成呼应 [6] - 安徽5所高校新增智能车辆工程专业 对接汽车首位产业发展需求 [6] - 湖北新增智能建造专业数量全国最多 直接对接城市建设新需求 [6] 跨学科复合型专业 - 教育叠加人工智能的跨界复合型专业不断升温 [5] - 艺术叠加科技的复合型专业培养适应未来变局的多面手 [5] - 高校专业设置与城市产业链和国家发展形成紧密咬合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低空经济,培育消费新场景
新华社· 2025-08-29 00:18
城市发展政策导向 - 因城施策增强城市发展动力 立足城市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 [1] - 精心培育创新生态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1]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 [1] -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未来产业布局建设 [1]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1] - 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1] 制造业与建筑业发展 -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1] - 发展智能建造 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链 [1] - 加快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1] 服务业与消费经济 -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 -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齐短板 提高水平 [1] - 发展首发经济 银发经济 冰雪经济 低空经济 [1] - 培育消费新场景 [1] - 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1]
央企中旅国际入手吉林松花湖滑雪场项目!
搜狐网· 2025-08-27 13:21
公司收购动态 - 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收购万科旗下吉林松花湖国际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及北京万冰雪体育有限公司 这是公司收购的第一个大型滑雪场项目 [1] - 通过收购万冰雪公司获得专业的冰雪人才队伍和资源体系 万冰雪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山地和滑雪度假管理品牌 2024至2025年雪季参与经营管理滑雪度假区共计7家 累计运营115条雪道 390公顷滑雪面积 年接待近200万人次 [11] - 本次收购以轻重结合模式实现"头部冰雪项目+专业人才梯队+冰雪资源生态"一体化综合布局 将显著提升公司休闲度假目的地吸引力与核心竞争力 [13] 冰雪旅游行业前景 - 2024—2025年冰雪季全国参与冰雪旅游休闲人次达5.2亿 同比增长18% 冰雪旅游总收入超6300亿元人民币 [3] - 根据国务院规划 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1.2万亿元 到2030年达1.5万亿元 未来冰雪经济将持续增长 [3] - 东北地区具备丰富冰雪资源、冰雪文化和冰雪IP 成为冬季旅游核心引擎之一 [4] 松花湖度假区资产详情 - 度假区位于北纬43度冰雪黄金纬度带 是世界上三大粉雪基地之一 距离吉林市15公里 长春龙嘉机场86公里 交通便利 [4] - 滑雪面积达220公顷 拥有50条雪道 总长55公里 初、中、高级雪道比例为国际黄金比例4:4:2 可同时满足15000人滑雪 [4] - 开业十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900万人 连续八年获世界滑雪大奖"中国最佳滑雪度假区" 已发展为国家级4A景区和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7] - 度假区集冰雪运动、山地度假、酒店住宿、会议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 打造四季山地度假旅游胜地 [7]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是中国旅游集团旗下旅游投资和运营业务旗舰 投资和运管的文旅景区项目超60家 其中5A景区17家、4A景区21家 [13] - 公司布局青甘宁大环线、大滇西环线、新疆天山昆仑山旅游走廊等区域 基本构建大西北、大西南目的地生态和格局 [13] - 本次收购是公司落实国家战略 发展冰雪经济、推动文旅产业振兴东北的重大举措 [1]
中国建筑兴业(0830.HK):静待良机
格隆汇· 2025-08-22 10:36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FY25中期总收入同比下跌29.3%至33.4亿港元,股东净利润同比下跌29.8%至3.9亿港元 [1] - 港澳地区幕墙收入同比下跌32.3%至20.7亿港元,占总收入比重62.0% [1] - 新签幕墙工程合约金额同比下跌27.9%至38.4亿港元,其中港澳地区合约下跌30.5%至22.0亿港元,内地合约下跌31.5%至14.8亿港元 [1] 港澳市场环境 - 香港25H1新动工私人住宅数目同比下跌57.0%至约6,100个,未出售已建成私人住宅数目同比增加42.1%至约27,000个 [1] - 25H1香港一手住宅买卖数目同比仅下跌0.9%至9,334宗 [1] - 25Q2香港甲级办公楼空置率达到13.6%的近年高水平,25H1落成量为462,700平方呎,同期净吸纳量仅130,700平方呎 [1] 内地业务战略 - 公司维持聚焦高增值城市,选择优质房地产开发商及新经济企业客户 [2] - 中标太古地产三个幕墙工程项目,包括北京三里屯太古N1、北京颐堤港二期、广州琶洲π艺术馆 [2] - 中标华为坂田创始大厦更新项目及深圳华发冰雪世界BIPV项目,后者合约额超1亿元 [2] 海外市场拓展 - 公司发展新加坡市场,上半年中标三个项目 [2] - 包括樟宜机场T2英迪格酒店BIPV项目,为当地首个BIPV项目 [2] 盈利预测与估值调整 - 机构分别调低FY25-26股东净利润预测9.7%及15.6%,并新增FY27预测 [2] - 目标价由1.93港元下调至1.75港元,对应6.0倍FY25目标市盈率 [2] - 评级由"买入"调整至"增持",上行空间收窄至17.2% [2]
绿染白山黑水,暖融冰天雪地——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书写“两山论”龙江实践答卷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0 20:26
核心观点 - 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通过绿色金融和冰雪经济双赛道创新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推动黑龙江地区经济绿色转型和冰雪资源价值激活 [1][2][3] 绿色金融业务 - 绿色贷款余额达87亿元 占全部贷款比例24% [2] - 构建全链条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设立专营团队并优化审批流程 [2] - 落地全国首笔碳市场碳配额质押贷款及东北首笔"碳排放双控挂钩"贷款 [2] - 聚焦绿色农业、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 运用信贷/投行/租赁等综合工具 [2] - 开展碳市场建设和标准制定专项研究 [2] 冰雪经济业务 - 创新"龙游贷"产品 为30余家酒店企业授信超7000万元 [3] - 落地1.93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贷款支持冰雪文旅企业 [3] - 打造"无界金融"服务体系 布设双语ATM及提供零钱包服务 [2] - 在中央大街等核心景区提供"一街一策"金融方案 [3] - 通过营业部和道里支行设立"冰雪服务驿站"提升客户服务效率 [2] 战略定位 - 作为黑龙江省"绿色金融示范行" 贯穿"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 [2] - 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 推动冰雪经济从"一季热"向"四季旺"延伸 [2][3] - 持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 精准赋能冰雪产业迭代升级 [3]
房地产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对稳预期仍至关重要|宏观晚6点
搜狐财经· 2025-08-19 18:14
体育产业发展 - 体育产业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1] - 冰雪经济及户外运动政策推动产业提质增效[1] - "赛事进景区""村超"等新模式带动消费热潮[1] 财政收入状况 - 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839亿元 同比增长0.1% 较上半年下降0.3%实现转正[2] - 中央预算收入58538亿元同比下降2% 降幅较上半年收窄0.8个百分点[2] - 地方预算收入77301亿元同比增长1.8% 涨幅较上半年扩大0.2个百分点[2] 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 上海支持电子信息/汽车/装备行业部署工业机器人[3][5] - 推动机器人在装配/焊接/喷涂等环节规模化应用[5] - 钢铁/船舶行业将打造人机协同智能制造作业单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