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虚拟现实
icon
搜索文档
东山精密跌2.03%,成交额15.0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18.9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30 10:44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9月30日盘中下跌2.03%,报71.90元/股,成交金额15.00亿元,换手率1.49%,总市值1316.93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18.92万元,特大单买入1.64亿元(占比10.95%),卖出2.12亿元(占比14.13%)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46.82%,近5个交易日下跌6.01%,近20日上涨12.94%,近60日上涨65.48% [1] - 今年以来8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9月11日,当日龙虎榜净买入4.87亿元,买入总计17.98亿元(占总成交额26.08%),卖出总计13.12亿元(占总成交额19.02%) [1] 公司基本情况与主营业务 - 公司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成立于1998年10月28日,于2010年4月9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为精密钣金件和精密铸件的制造与服务、精密电子制造、柔性电路板制造设计、生产及销售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电子电路产品65.23%,触控面板及液晶显示模组17.98%,精密组件产品13.93%,LED显示器件1.69%,其他1.17%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元件-印制电路板,概念板块包括PCB概念、汽车轻量化、出海概念、特斯拉、虚拟现实等 [2] 财务业绩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月-6月实现营业收入169.55亿元,同比增长1.96%,归母净利润7.58亿元,同比增长35.21% [2] - 截至9月19日股东户数为9.96万,较上期增加18.14%,人均流通股13925股,较上期减少15.3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5.4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7.31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一大流通股东,持股6346.31万股,较上期增加1409.25万股 [3] - 摩根新兴动力混合A类(377240)为新进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1246.84万股,南方中证500ETF和兴全商业模式混合(LOF)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川剧名家汇聚“家国同庆·月‘缘’恩阳”跨界音乐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15:52
作为音乐会举办地的恩阳科普大视界,是国家级科普视听创新应用产业基地,今年2月才正式启用,该 园区以"1+10+1"的视听矩阵建筑群落为核心,集中呈现了航空航天、文博科考、人工智能、虚拟现 实、生物科技等热门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应用。其中的视界音乐博物馆不仅展示古董乐器,更通过数字投 影、全息纱幕、透明屏交互等前沿技术,让参观者沉浸式体验音乐的艺术魅力。自开馆以来,该博物馆 已接待1万余名游客,成为大巴山地区青少年的音乐教育基地。 恩阳的夜丝毫不逊色,灯笼点点,勾勒出千年古镇的轮廓,夜游、夜购、夜宴、夜演、夜娱,本次跨界 音乐会将成为恩阳文旅又一次破圈出彩的激情碰撞。(完) 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肖得美(左)。肖得美工作室 供图 "家国同庆·月'缘'恩阳"跨界音乐会突破了传统演出形式的边界,巧妙融合了川剧、流行、民谣、朗诵、 合唱、民乐、民乐与武术等多元音乐元素。在声光设备和沉浸式情景舞美的加持下,游客们享受了一场 沉浸式的跨界音乐视听体验。 演出舞台——科普大视界广场,是恩阳区新兴的文化地标。其中的视界音乐博物馆总面积达4500平方 米,收藏有200余件世界各地珍稀古董乐器,今年5月才建成开馆。 参加本次音乐会 ...
加速打造江苏科幻产业发展集群
新华日报· 2025-09-29 08:38
中国科幻产业宏观发展 - 2024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达1089.6亿元,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大关 [1] - 产业覆盖阅读、影视、游戏、衍生品、文旅五大核心板块,正从“小众亚文化”蝶变为“千亿级新经济引擎” [1] - 科幻阅读、科幻衍生品与科幻文旅板块原创能力凸显 [1] 江苏科幻产业现状与基础 - 江苏拥有丰富优质的科教资源,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技术储备深厚 [2] - 培育了吴楚、汪彦中等优秀科幻作家,形成译林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等出版矩阵 [2] - 南京作为中国首个“世界文学之都”,已连续举办六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是亚洲唯一以科幻影片为核心的大型活动平台 [2] - 与北京、成都等城市相比,江苏科幻产业存在头部IP不足、产业链条不完整、影视转化薄弱等短板 [2] 政策与制度支持建议 - 建议建立由政府主导的顶层监管和协调机制,统筹科幻产业发展,制定专项规划和支持政策 [3] - 提议建设科幻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配套审批绿色通道、概念验证平台等,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3] - 建议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关键技术研发、IP孵化、影视游戏出版及国际项目,构建多元投融资体系 [3] 人才引育策略 - 鼓励高校开设科幻设计和未来技术交叉专业、通识课程,与科幻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 [4] - 实施青年科幻作家驻校计划,鼓励中小学开设科幻科普校本课程和创意坊 [4] - 建议实施科幻人才引进专项计划,在引进待遇、科研条件和职称认定等方面制定专门政策 [4] IP建设与品牌传播 - 鼓励作家立足吴文化、淮扬文化、长江文化等地域文化基因,深挖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原创 [5] - 提议搭建省级IP运营平台,建立价值评估与版权保护机制,进行全链条科幻IP开发运营 [5] - 重点培育3—5个头部IP,推动文学IP向影视、动漫、游戏、主题乐园等多元形态转化 [5] - 利用媒体矩阵、公众活动及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提升影响力,支持开发高质量IP数字资产 [6] 科技融合与创新 - 在内容创作环节借助AIGC、语言大模型等技术,在生产制作领域引入全景VR拍摄和3D虚拟现实技术 [7] - 在运营服务阶段借助区块链、大数据技术保障版权,在消费端依托5G+AR/VR/X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 [7] - 提议建立科幻技术实验室和工业元宇宙示范区,发布科幻技术攻关揭榜挂帅专项 [7] - 建议建设开放共享的5G+8K、VR/AR、云渲染、区块链可信存储等公共服务平台 [8] 产业生态与业态拓展 - 建议积极开展“链主企业”遴选,推动科幻产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激发“科幻+”模式创新潜能 [9] - 引导商业综合体、主题乐园、景区增加或升级科幻主题休闲项目,营造科幻消费氛围 [9] - 依托博物馆、展览馆、城市街区等空间资源开发示范性科幻场景项目,高标准打造苏州未来科幻馆等沉浸式体验场景 [9]
文化+科技,打开传承发展新视野(文化中国行·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9 06:42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 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如多媒体技术记录非遗、深度学习系统成功缀合78对殷墟甲骨碎片、“何以文明”数字大展走进联合国及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6] - 故宫博物院已完成对100多万件藏品的数据信息采集,数字文物库收集超10万件高清文物影像,敦煌研究院完成300个洞窟数字化采集和212个洞窟三维重建,数据总量超500TB[7] - 国际经验包括利用卫星遥感和雷达传感技术探查考古遗址、360度全景拍摄实现虚拟现实体验、以及采用播客和数字化地图吸引年轻观众[8]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中国利用实时监测系统、三维数字扫描和沉浸式体验保护60处世界遗产地,为世界树立新标准[7] 文化产业创新与增长 - 2024年文博文创爆发式增长,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累计销售百万件,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天宫藻井冰箱贴带动文创销售3500万元[9] - 泡泡玛特旗下IP“LABUBU”第三代产品成为全球超级IP,在中国、美国、英国市场引发热潮,公司通过文化适配与场景共创进行全球营销[10] - 2025年初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超154亿元登顶全球动画电影,暑期档《浪浪山小妖怪》以超16亿元票房破国产二维动画纪录[10] - AIGC、VR、MR等技术深度融入文化内容生产,AI推动内容生产进入智能批量化阶段,大空间VR技术增强沉浸感并助力文化海外传播[10][11][12] 文化交流与互鉴 - 论坛举办“风移影动——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包括电影音乐会和导演对谈,纪念中国电影120周年和世界电影130周年[14] - 法国前总理指出电影是文明对话载体,中法在电影修复、合拍、影人交流方面成果丰硕[14] - 多位国际嘉宾强调文明对话重要性,指出通过尊重文化多样性、传承人文经典来引导技术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5][16]
中国经济信心说丨这些“黑科技”里,蕴藏着消费升级新密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7 15:44
数字消费发展现状与规模 - 中国居民日常消费高度依赖手机等智能终端,涵盖交通、购物、外卖、缴费等广泛场景 [1] - 2024年中国居民数字消费规模达到23.8万亿元,占当年居民消费总额的44.2% [1] - 手机已从通讯工具演变为集网购、办公、娱乐、医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个人智能终端 [1]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 - 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旨在通过改善数字消费的硬设施和软环境来激发市场潜力 [1] - 硬件设施的持续迭代升级是数字消费发展的基础 [1] - 通信技术从3G到5G的跃迁催生了短视频、直播带货、微短剧等新业态和新模式 [2] 新兴技术与未来消费场景 - 虚拟现实、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创造未来数字消费的新入口 [2] - 智能网联汽车从交通工具转变为“移动的家”,集成影音娱乐等功能 [2]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有望在未来通过语音指令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需求 [2] 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赋能 - VR、AR技术在博物馆和旅游景区的应用,创造了沉浸式、体验式的消费场景 [2] - “人工智能+”在传统产业中拥有较大潜力空间,能够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2] - 数字技术赋能医疗卫生领域,实现远程问诊,缓解大医院就诊压力 [3] 数字消费的社会经济影响 - 数字技术普及推动了线上线下融合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3] - 老年数字文化体验服务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3] - 数字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激发了14亿多人口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增强了社会经济活力 [3]
“上海设计100+”竞赛结果揭晓
解放日报· 2025-09-27 10:39
在本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Top 100的设计作品还来到现场,进行了专题展出,涵盖赋能产业、 时尚生活、智能健康、服务城市、洞见未来五方面。展览通过视频、音频、光影等多媒体形式,人工智 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营造出多感官的互动体验,让观众不仅仅看展,而且"置身"展览中。 今年10月下旬,"上海设计100+"展览还将走出国门,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办展,并组织产业对接活 动,进一步释放大会的溢出效应。 自2020年起,上海已经连续六年举办"上海设计100+"评选,这一全球性的竞赛,不仅成为新锐品牌 孵化器,也渐渐被市民用作规划生活仪式感的指南,当前转化成果累计已超2500亿元。 记者 吴丹璐 叶宇 昨天,"上海设计100+"公布了其最新一期全球竞赛结果,宇树R1人形机器人、新一代智己LS6、沃 兰特VE25-100、布鲁克积木、老凤祥"盛唐风华"首饰系列、世博文化公园西区、2025大阪世博会塞尔 维亚馆等100个设计入选。 作为一项全球性的设计领域高端赛事活动,"上海设计100+"Top 100竞赛项目征集自3月15日启动, 吸引了来自中、美、英、法、意等17个国家的2600余件优秀作品参与角逐,入围项目水准 ...
和林微纳开启港交所IPO,为全球前四半导体最终测试探针供应商
巨潮资讯· 2025-09-27 10:37
公司上市与募资计划 - 公司于9月26日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 拟通过募集资金支持下一代产品研发[3]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高端半导体AI芯片最终测试探针研发 柔软可弯曲探针技术及测试插座研发 GPU芯片热管理解决方案研发[3] 市场地位与行业排名 - 公司是全球MEMS声学模组微纳米制造元件市场收入排名第二的企业(2024年)[3] - 公司在全球半导体最终测试探针市场位列中国境内企业第一 全球供应商第四[3] - 公司是中国境内唯一向海外市场出口半导体最终测试探针的领先企业 也是首家实现同轴探针大规模生产的企业[3] 产品应用领域 - MEMS微纳米制造元件应用于智能手机 AR/VR头戴设备 医用助听器及蓝牙音箱的声学及压力传感模组[4] - 半导体测试探针用于逻辑 存储 模拟 功率及射频器件 支撑5G智能手机 AI/数据中心计算 网络设备及汽车电子[4] - 微型传动系统适用于家用机器人 满足低噪音运行 耐用性及精确运动控制需求[4] 技术研发方向 - 开发维氏硬度不低于850HV 接触电阻不高于5mΩ的纳米涂层堆叠钨铼合金[5] - 采用悬浮式双接触架构实现最小20μm针距 单点测试寿命达500,000次触地[5] - 开发银纳米线硅基复合材料 目标实现300%断裂伸长率及不高于0.1Ω/cm线性电阻[5] - 推进微通道均热板技术 开发两相浸没式液冷方案目标降低冷却功耗超40%[5]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2.87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5.679亿元人民币[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达4.389亿元人民币 较2024年同期2.292亿元实现显著增长[6] 客户合作模式 - 通过联合研发将产品设计与终端应用场景融合 进入领先消费电子及半导体企业核心供应链[4] - 为每个重点客户配备专属跨职能团队 从早期设计到认证及产能提升全程配合客户路线图[4]
华凯易佰跌1.45%,成交额9920.39万元,后市是否有机会?
新浪财经· 2025-09-26 15:34
核心业务与经营模式 - 公司跨境电商出口业务执行多平台、多区域、多品类经营模式,销售目的地以欧洲、北美等地区为主[2]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跨境出口电商业务92.16%,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业务7.71%,其他业务收入0.18%[7]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45.38亿元,同比增长28.97%[7] 技术应用与创新 - 自研系统中部分业务功能涉及AIGC技术,运用AI技术智能化生成商品文案以减少人工成本并提高运营效率[2] - VR技术主要应用于布展领域,已探索VR数字内容制作并研究VR互动平台、设备与内容的融合[2] - 虚拟现实VR/AR技术经过多年项目实践已相对成熟,广泛应用在各展馆展项中[2]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3674.05万元,同比减少72.69%[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1.93万,较上期减少1.21%,人均流通股18214股,较上期增加2.50%[7]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5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36亿元[8] 汇率影响与海外业务 - 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为99.83%,显著受益于人民币贬值[3]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人民币贬值受益[2] 资金与交易动态 - 9月26日成交额9920.39万元,换手率2.58%,总市值44.08亿元[1] - 当日主力净流出691.26万元,占比0.07%,近5日主力净流出3779.78万元[4][5] - 主力持仓未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占总成交额6.02%[5] 技术面与筹码结构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11.51元,近期出现吸筹现象但力度不强[6] - 股价靠近压力位10.96元,若突破可能开启上涨行情[6] 行业属性与机构持仓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商贸零售-互联网电商-跨境电商,概念板块包括跨境电商、小盘、设计咨询等[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8]
人民财评:推动数字消费再上新台阶
人民网· 2025-09-26 14:23
政策支持 - 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为数字消费发展注入新动力 [1] - 供需两侧协同发力 扩大数字消费多元化供给并优化支撑体系以提升便利性和舒适性 [2] - 中办、国办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提出深入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 加速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 [2] 市场表现 - 今年1至8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9.6%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4% [1] - 家电和数码产品线上销售额增长较快 智能穿戴、电脑和手机等数字产品增长达到两位数 [1] 供给创新 - 鼓励企业加速研发创新 增加人工智能终端产品有效供给以满足高品质生活需求 [1] - 品质电商培育、数字消费提升等行动走深走实 不断激发消费活力 [1] 场景应用 - 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赋能文博场馆、旅游景区 打造沉浸式、体验式多元化消费场景 [2] - “人工智能+医疗卫生”、“人工智能+教育”等场景应用提升生活质量和服务体验 [2]
金马游乐涨2.07%,成交额1.2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07.4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13:28
股价表现 - 9月26日盘中股价上涨2.07%至45.27元/股 成交额1.23亿元 换手率2.13% 总市值71.34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205.05% 近5个交易日涨9.64% 近20日涨23.52% 近60日涨72.79%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207.42万元 特大单买入1887.58万元(占比15.31%) 卖出1370.25万元(占比11.11%) [1] 资金流向 - 大单买入2838.30万元(占比23.02%) 卖出3148.21万元(占比25.53%) [1] - 股东户数6425户较上期减少24.05% 人均流通股20424股较上期增加31.66% [2] 财务业绩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3.12亿元同比减少0.35% 归母净利润3531.92万元同比增长132.69%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8349.80万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2363.97万元 [3]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游乐设施71.82% 配件及维修13.55% 门票收入11.25% 其他收入3.39% [1] - 公司从事大型游乐设施、虚拟沉浸式游乐项目研发制造及文旅项目投资运营 [1] 行业属性 - 所属申万行业:机械设备-专用设备-其他专用设备 [2] - 概念板块包括:历史新高、IP概念(谷子经济)、虚拟现实、环球影城、影视动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