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新两重
搜索文档
打好扩内需“组合拳” 激发服务消费新活力
金融时报· 2025-04-28 09:45
政策部署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1] - 决策层关注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加力扩围"两新""两重"政策 [1]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启动发行,规模分别为1210亿元和1650亿元 [1] - 超长期特别国债分为20年期和30年期,规模分别为500亿元和710亿元 [1] 资金支持 - 2025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7万亿元 [2] - 2025年将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其中3000亿元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2] - 财政与金融协同配合,通过大规模资金投入支持"两重""两新" [1] 消费市场 - 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是2025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首 [2] - 需要提升居民消费的意愿、信心与能力,激活国内经济循环 [2] - 构建多样化、全场景的消费生态体系,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2] - 扩大内需的重点将更多聚焦于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领域 [2] 政策协同 - 商务部提出扩大服务消费需要从扩大需求、优化供给和改善环境等多个角度共同发力 [3] - 财税、金融、产业等各项政策都要体现促消费的政策导向 [3] -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扩大消费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3] - 加大对文旅、养老、体育等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 [3] 市场驱动 - 市场主体应精准把握消费趋势,通过技术赋能和产品升级推出更贴合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4] - 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业态融合发展 [4][5] - 形成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培育服务消费增长极 [5] 金融服务 - 金融机构围绕扩大商品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和培育新型消费,丰富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 [6] - 针对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场景,量身定制金融产品 [6]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提出48条具体任务举措 [6]
A股投资策略周报告: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2025-03-04
华龙证券· 2025-03-04 14:15
核心观点 - 2月制造业PMI为50.2%,较上月回升1.1%,制造业景气回升,美国1月核心PCE符合预期,市场上调美联储6月降息25个BP概率,上周顺周期板块涨幅靠前,支撑市场积极因素仍存,可关注逢低机会,行业及主题配置可关注内需、地产链、自主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方向 [4] 策略观点 市场聚焦 - 2月制造业PMI为50.2%,较上月回升1.1%,产需指数、价格指数上升,大型企业PMI重回扩张区间,重点行业PMI不同程度上升,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微降,建筑业上升 [6] - 2月28日数据显示,美国1月PCE物价指数同比涨2.5%,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涨2.65%,为2021年初以来最小年度增幅,市场上调美联储6月降息25个BP概率,但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物价不确定,通胀压力仍存,且1月个人消费支出和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数据提升美国经济一季度较弱预期 [8][10] - 上周顺周期板块涨幅靠前,如钢铁、房地产等,上涨原因一是资金“高切低”,二是基本面预期改善源于政策推动经济好转 [11] 市场研判 - 上周主要指数震荡调整,原因一是热点板块退化,二是特朗普宣称加征关税影响全球经济预期传导至A股市场,但支撑市场积极因素仍存,调整有限,可关注逢低机会 [13] - 行业及主题配置方面,行业及主题信息动态涉及房企销售、钢铁行业、智能眼镜市场等多领域数据和政策;行业及主题关注内需、地产链、自主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方向及相关主题 [14][16] 市场数据 全球及国内指数表现 - 展示全球主要指数和国内指数在2025年2月24日 - 2月28日的涨跌幅情况 [19] 行业及概念指数表现 - 展示行业指数和概念指数涨幅前十、跌幅前十板块在2025年2月24日 - 2月28日的涨跌幅情况 [22][24] 融资交易行业方向 - 展示2025年2月24日 - 2月28日期间净买入额(融资净买入 - 融券净卖出)情况 [25] 市场及行业估值 - 给出主要宽基指数和行业在2015年2月28日 - 2025年2月28日的市盈率(TTM)及市净率(LF)估值分位 [27][29] 事件日历 - 列出2025年3月3日 - 3月7日多个国家/地区的指标名称及对应日期 [31]
GDP、赤字率、关键领域改革:2025两会五大看点
和讯· 2025-02-27 17:11
两会经济政策展望 - 2025年全国GDP增长目标或设定在5%左右 以实现2035年经济总量翻番目标 需年均实际增速4.7% [2] - 31省加权平均GDP目标为5.3% 较2024年下调0.1个百分点 15个下调目标省份占全国GDP31.8% [3] - 经济大省继续发挥支撑作用 7个经济大省2025年GDP加权平均增速5.3% 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3] 财政政策方向 - 预算赤字率或提高至4% 对应赤字规模约5.6万亿 广义赤字规模或超14万亿 [5] - 建议安排1万亿元以上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新""两重" 预计拉动GDP增长0.5-1个百分点 [6] - 新增专项债额度建议4.5万亿 考虑2万亿用于置换隐性债务后 或达6.5万亿 [6] 消费与内需提振 - 服务消费尚未回归常态化路径 商品消费已基本修复 需通过消费结构升级带动需求扩大 [9] - 建议财政支出从基建转向民生 增加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服务供给 发展银发经济 [10] - "两新""两重"政策将持续扩围 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 [11] 关键领域改革 -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推进 草案二审稿增加禁止违规收费等规定 突出法治保障作用 [13] - 财税体制改革受关注 需解决央地事权责任划分问题 释放地方积极性 [14] 未来产业发展 - 多地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北京培育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20个领域 [14] - 深圳竞逐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赛道 打造"无界之城" 刺激政策强调"人工智能+消费"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