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长期特别国债
icon
搜索文档
信息量巨大!蓝佛安、潘功胜、吴清相继发声
华夏时报· 2025-10-31 19:22
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刊登了 蓝佛安、潘功胜等人的署名文章。 蓝佛安 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推动扩大有效投资 蓝佛安指出,"十五五"时期,将统筹用好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优化政府投资方向,围绕 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加大力度,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扩大有效投 资。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蓝佛安指出,"十五五"时期,将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大力提振消费。 将进一步落实好一揽子化债方案,做好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工作 蓝佛安指出,"十五五"时期,将优化税制结构,完善地方税、直接税体系,更好发挥税收促进高质量发 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作用。优化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增加地方自主财 力,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潘功胜 研究和储备应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波动等领域的政策工具 潘功胜在文中指出,从全球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已十分丰富并仍在快速发展。要根据宏观审慎监测分 析框架的评估结果,继续丰富和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
支撑“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财政、货币政策新提法释放新信号
第一财经· 2025-10-29 21:56
“十五五”规划政策基调 - 规划未提出明确经济增速目标 而是要求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并新增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等表述以实现高质量发展[2] - 明确要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并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1][2] - 财政和货币政策将保持较强稳定性和连续性 避免大放大收以防范未来风险[2] 财政政策方向 - 规划建议对财政工作的表述转向为“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反映应对新形势和逆周期调节的迫切需求[4] - 积极财政政策强调根据经济形势变化作相应优化 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是保障政策发挥作用的前提[4] -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876亿元 同比增长0.5% 支出208064亿元 同比增长3.1%[4] - 截至2024年末中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92.6万亿元 负债率为68.7% 风险总体安全可控[5] - 未来五年需将政策优化与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 支撑国家重大战略落地[5] - 因经济处于换挡期和内外风险挑战增加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必要的[6] 货币政策与金融强国建设 - 完善中央银行制度被列为金融强国建设的首位重点工作 内涵包括强大的货币和中央银行等“六个强大”[7] - 下一步要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健全货币政策体系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并健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7] - 拟将宏观审慎评估(MPA)拆分为两部分 分别聚焦货币政策执行评估与宏观审慎评估 以提升调控精准度[7] - 未来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 注重政策利率的价格型调控作用 引导融资成本下降[8] - 需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完善LPR形成机制 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政策协同[3] 促进消费的政策协同 - 规划建议提出“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 消费的定位相较“十四五”有明显提升[9] - 将通过政策协同、制度优化和产业升级形成长效机制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9] - 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 比上年全年提升9个百分点[10] - 今年分四批下达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10]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汽车、养老等重点领域 直接降低借贷成本[11] - 将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 清理不合理限制性措施 以构建长远消费信心[11][12]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丨稳中求进,宏观调控有力有效
人民日报· 2025-10-23 14:50
宏观政策基调 - 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更加积极,赤字率从“十四五”初期的2.7%提高至当前的4% [2] - 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2020年以来至今年7月累计降准12次,累计下调政策利率9次 [2] - 政策组合注重协调配合,涵盖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领域,实现同向发力 [2] 财政政策与资金支持 - “十四五”以来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规模超10万亿元 [2] - 创造性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并一次性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5] - 山东济南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连续三年获得专项债券资金支持,总额达113.3亿元,并于2023年吸引172.55亿元、期限40年的银团贷款 [1] 货币政策与信贷投放 - 政策利率下调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降115个和130个基点 [2] - 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总量增长、覆盖面扩大 [1]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高质量供给 [5] 重点支持领域与项目 - 对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瞄准供需两端激发消费活力 [1][4] - 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 [1] - 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获得贷款支持,如安徽三多轴承有限公司计划升级近70条智能磨装生产线和40条全自动检测装配线 [4] 消费促进与民生保障 - 以旧换新政策截至今年上半年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5] - “十四五”时期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29% [3] - 推出育儿补贴、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红包”直达个人 [5] 具体行业与区域案例 - 支农贷款支持甘肃西和县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使其从种植到加工物流全链条更顺畅 [4] - 湖北黄麦岭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碳排放权作质押获得2000万元贷款,加快节能减排 [4] - 湖北武汉汉阳区知音东苑小区在改造资金支持下旧貌换新颜,2000余户居民居住环境改善 [2]
人民日报头版:稳中求进,宏观调控有力有效
人民日报· 2025-10-23 08:47
宏观政策基调 - 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宏观调控更具精准性、灵活性和预见性,以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1] - 财政政策力度加大,赤字率从“十四五”初期的2.7%提高到今年的4%[2] -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2020年以来至今年7月累计降准12次,累计下调政策利率9次[2] 财政政策与资金支持 - “十四五”以来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0万亿元[2] - 安排近100万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民生投入[3]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29%[3] - 创造性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并一次性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5] 货币政策与信贷投放 -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显著下降,1年期和5年期以上利率分别下降115个和130个基点[2] - 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总量增长、覆盖面扩大[1]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高质量供给[5] 重点领域投资与项目建设 - 山东济南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获得连续资金支持,包括专项债券资金和期限40年的银团贷款172.55亿元[2] - 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发力,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1] - 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获得贷款支持,例如安徽三多轴承有限公司计划升级智能生产线[4] 消费促进与内需扩大 - 对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以激发消费活力[1]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5] - 推出育儿补贴、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红包”直达个人[5] 民生保障与基础设施 - “十四五”时期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用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养老医疗等保障水平[3] - 湖北武汉汉阳区知音东苑小区改造项目显著改善2000余户居民的居住环境,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3] - 政策支持覆盖从种植、收购到加工、物流的全链条,如甘肃西和县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4] 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 - “科技+金融”政策护航初创企业,“财政+产业”政策协力拉动有效投资[2] - 湖北黄麦岭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碳排放权作质押获得2000万元贷款,加快节能减排步伐[4]
稳中求进,宏观调控有力有效
搜狐财经· 2025-10-23 06:56
宏观政策基调 - 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宏观调控更具精准性、灵活性、预见性,以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1] - 财政政策力度加大,赤字率从“十四五”初期的2.7%提高到今年的4%[2] -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2020年以来至今年7月累计降准12次,累计下调政策利率9次[2] 财政政策与资金支持 - 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发力,更大力度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1] - “十四五”以来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0万亿元[2] - 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29%[3] - 创造性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并一次性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5] 货币政策与信贷投放 - 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总量增长、覆盖面扩大[1] - 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降115个和130个基点[2]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高质量供给[5] 具体行业与领域影响 - 对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以激发消费活力[1] - 山东济南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获得连续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及172.55亿元银团贷款[2] - 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获得贷款支持,如安徽三多轴承有限公司计划升级生产线[4] - 支农贷款支持甘肃西和县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全链条发展[4] - 湖北黄麦岭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碳排放权作质押获得2000万元贷款用于节能减排[4] 消费与投资刺激 -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截至今年上半年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5] - 推出育儿补贴、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直达个人[5]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实施,直接降低消费者贷款成本[4]
稳中求进 宏观调控有力有效(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10-23 06:27
宏观政策基调 - 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宏观调控更具精准性、灵活性、预见性,以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1] - 财政政策力度加大,赤字率从“十四五”初期的2.7%提高到今年的4%[2] -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2020年以来至今年7月累计降准12次,累计下调政策利率9次[2] 财政政策与资金支持 - “十四五”时期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0万亿元[2] - 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29%[3] - 创造性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并一次性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5] 货币政策与信贷投放 -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显著下降,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115个和130个基点[2] - 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总量增长、覆盖面扩大[1]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高质量供给[5] 重点领域投资与项目建设 - 山东济南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获得连续专项债券资金支持,2022至2024年分别获得36亿元、40.3亿元、37亿元,并吸引172.55亿元期限40年的银团贷款[2] - 政策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如安徽三多轴承有限公司计划升级近70条智能磨装生产线和40条全自动检测装配线[4] -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截至今年上半年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5] 消费促进与内需扩大 - 对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以激发消费活力[1][4] - 推出育儿补贴、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直达个人[5] - 以旧换新等政策用“真金白银”激发消费潜力[5] 政策协同与结构性支持 - 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注重协调配合,实现同向发力[2] - 在更广地区和更多领域,“财政+产业”政策拉动有效投资,“科技+金融”护航初创企业,“财政+就业”支持企业稳岗扩岗[2] - 支农贷款支持农业全链条发展,如甘肃西和县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从种植到加工物流更顺畅[4] 绿色发展与创新融资 - 创新融资工具支持绿色转型,如湖北黄麦岭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碳排放权作质押获得2000万元贷款加快节能减排[4] - 社会资本与财政资金搭配形成持续稳定的资金流,支持重大项目建设[2]
稳中求进,宏观调控有力有效(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10-23 06:21
宏观政策基调与目标 - 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宏观调控更具精准性、灵活性、预见性,以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 [1] - 政策目标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并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1] 财政政策力度与工具 - 财政政策力度加大,赤字率从“十四五”初期的2.7%提高到今年的4% [2] - “十四五”以来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规模超过10万亿元 [2] - 超长期特别国债被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和“两重”建设 [1][5] - 一次性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5] 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 - 2020年以来至今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累计实施12次降准和9次政策利率下调 [2] - 政策利率下调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降115个和130个基点 [2]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高质量供给 [5] 重点领域信贷支持 - 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总量增长、覆盖面扩大 [1] - 对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以激发消费活力 [1][4] - 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获得贷款支持,例如安徽三多轴承有限公司计划升级生产线 [4] - 支农贷款支持农业全链条发展,如甘肃西和县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4] - 创新金融工具应用,湖北黄麦岭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碳排放权作质押获得2000万元贷款 [4] 重大项目投资与资金协同 - 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协同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如山东济南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获得专项债券和银团贷款支持 [2] - 该机场项目在2022至2024年连续获得专项债券资金支持,总额达113.3亿元,并在2023年吸引172.55亿元、期限40年的银团贷款 [2] 消费促进措施与成效 - 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贴息政策等多种方式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 [1][5] - 截至今年上半年,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5] - 推出育儿补贴、养老服务补贴等直达个人的政策 [5] 民生保障与基础设施改善 - “十四五”时期财政民生投入规模近100万亿元 [3]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29% [3] - 改造资金支持民生基础设施改善,如湖北武汉汉阳区知音东苑小区改造惠及2000余户居民 [3]
超预期的“结存限额”增量——9月财政数据点评
一瑜中的· 2025-10-19 19:48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央财政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下达地方,该政策是资本市场未计价的关键变化 [5] - 相比去年4000亿元且仅限于化债和清欠的政策,今年政策不仅规模增加1000亿元,更重要的是使用范围拓展至支持经济大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成为可直接助力信用扩张的增量政策 [5][16] - 5000亿结存限额叠加5000亿准财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相当于为地方提供万亿增量财政资金,或存在实物量脉冲的可观察性 [6][18] 财政收支数据表现 - 9月广义财政收入同比3.2%,较8月的0.3%有所回升;9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2.3%,较8月的6%有所收窄 [2] - 9月公共财政收入同比2.6%,税收收入增速创年内新高,达8.7% [5][45][46] - 9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转正至5.6%,卖地收入降幅收窄至-1% [67] 结存限额政策详解 - 地方债结存限额是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限额大于余额的差额,2024年末一揽子化债政策后,结存限额达5.3万亿元,在考虑未来化债需求后仍剩余1.3万亿元,足够安排今年5000亿元 [10][27] - 政策主要目的是支持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这6个贡献全国45% GDP的经济大省,扭转其预算外收缩态势,以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11][29] - 去年结存限额仅能通过再融资债用于化债和清欠,不直接助力信用扩张;今年则可通过新增专项债用于项目建设,直接助力信用扩张 [13][14][16] 政策对实物量链条的影响 - 项目环节充裕:8000亿两重项目清单7月初下达完毕,735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7月下旬基本下达完毕 [18] - 资本金环节有助力:5000亿准财政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截至10月17日农发行已完成1001.11亿元基金投放;一般预算支出中的基建类支出年末或配合赶进度 [19] - 配套资金环节得到补强:5000亿结存限额针对性补强政府债,若全部安排新增专项债发行,四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或增至1.1万亿 [20] - 地方能动性提升:8月以来经济大省预算外扩张已回到去年年底一揽子化债政策后的高点,5000亿准财政也明显向12个经济大省倾斜,已投放基金中的671.36亿元投向这些省份 [17][21]
超预期的结存限额增量——9月财政数据点评
华创证券· 2025-10-19 19:17
政策核心:5000亿结存限额 - 中央财政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下达地方,规模较去年4000亿元增加1000亿元[2][9] - 该政策是未计价的关键变化,超预期再次推出且加量升级为增量政策[2] - 结存限额定义为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限额与余额的差额,2024年末化债后结存限额达5.3万亿元[5][20] 政策目的与用途演变 - 主要目的是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非弥补预算缺口或追赶化债进度[6][21] - 去年结存限额仅限用于化债和清欠,不直接助力信用扩张[8][23] - 今年政策范围拓展,除化债和清欠外,还可用于经济大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直接助力信用扩张[9][31] 资金规模与实物量影响 - 5000亿结存限额叠加5000亿准财政工具,为地方提供万亿增量财政资金[2][10] - 结存限额或主要通过新增专项债安排,全年新增专项债发行或增至约4.9万亿元[13][39] - 政策旨在打通实物量链条的四个环节:有项目、有资本金、有配套资金、有能动性[10][35] 财政数据表现 - 9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速创年内新高达8.7%,广义财政收入同比转正至3.2%[1][40] - 1-9月公共财政收入预算进度达74.5%,快于过去三年同期平均水平[40][49] - 9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转正至5.6%,卖地收入降幅收窄至-1%[64][66]
中资离岸债风控周报(10月13日至17日 ):一级市场发行回暖 二级市场多数上涨
新华财经· 2025-10-18 10:13
一级市场发行概况 - 本周共发行21笔中资离岸债券,包括51.93亿元人民币债券、25.65亿美元债券和16.35亿港币债券 [2] - 人民币债券单笔最大发行规模为25亿元人民币,由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澳门分行发行,最高票息为4.5% [2] - 美元债券单笔最大发行规模为12亿美元,由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最高票息为5.875% [2] 二级市场表现 - 中资美元债综合指数周度上涨0.52%至251.29,投资级指数上涨0.59%,高收益指数微跌0.04% [3] - 分板块看,地产美元债指数上涨0.08%,城投美元债指数上涨0.22%,金融美元债指数上涨0.25% [3] 基准利差变动 - 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较前一周缩小5.82个基点,至222.2个基点 [4] 信用评级动态 - 惠誉出于商业原因确认并撤销江苏金租的"BB+"长期发行人评级 [6] - 惠誉因发行人停止参与评级,撤销北京保障房中心"A"评级和中关村发展集团"A-"评级 [6] 债券违约与展期事件 - 宝龙实业公告"H21宝龙2/21宝龙02"债券展期后首年利息的50%偿债资金尚未全额到位,公司承诺在2个自然月宽限期内完成偿付 [7] 国内政策与市场要闻 - 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 [9] - 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成功发行境外市场首单中资金融机构科技创新债券,规模约10亿美元 [10] - 2025年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收官,最后一期400亿元20年期国债于10月14日发行 [11] 海外市场与机构动向 - 美联储官员柯林斯警告劳动力市场走弱,认为再降息25个基点或是适宜的 [12] - 融创中国境外债重组计划获98.5%的债权人投票赞成 [12] - 万科将于10月30日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第三季度报告及财务报表 [13] - 旭辉集团拟发行41亿美元强制可转债,预计将削减14亿美元境外债务 [14] - 金科股份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郭伟获任董事长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