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搜索文档
倾听尼山2025 | 曾涛:汲取齐鲁传统文化、红色金融文化精神,为山东贡献金融力量
经济观察报· 2025-07-11 14:27
金融文化对山东金融发展的支撑作用 - 金融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和滋养,山东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1] - 山东省金融指标增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左右,科创、绿色、乡村振兴等领域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全部贷款增速[1] - 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降至3.7%左右的历史最低水平,不良贷款率降至1.2%,与山东省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形成良性互动[1] 山东金融发展的文化基础 - 山东具有深厚的红色金融文化积淀,将汲取齐鲁传统文化和红色金融文化的精神力量[2] - 传统文化中的"民无信不立"、"见利思义"、"执两用中"等理念对金融文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 - 通过文化底蕴转化为服务发展和惠及各方的金融动能,为山东经济发展贡献金融力量[2] 山东金融发展的五个观念 - 树牢正确的道德观,弘扬诚信文化,强化契约精神,恪守市场经济规则推动金融改革发展[2] - 树牢正确的义利观,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既追求利润取之有道,更注重服务国计民生[2] - 树牢正确的经营观,把防控风险作为永恒主题,完善金融治理体系和监管体系,提升稳健经营能力[2] - 树牢正确的创新观,创新定制化、个性化金融产品,强化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的精准滴灌[2] - 树牢正确的治理观,依法依规办理金融业务,守住合规经营底线[2]
中泰证券王洪:以文铸魂弘业培元,践行“美美与共”之道
齐鲁晚报· 2025-07-10 21:30
论坛背景与主题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次设立金融文化论坛,主题为"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 [1] - 论坛汇聚全球参与者探讨文化圣地尼山与现代金融的融合 [1] 公司文化理念 - 中泰证券提出"美美与共"文化理念,融合儒家"五常"与金融文化"五要五不"要求 [1] - 文化理念包含三个层次:自成其美(专业精进)、成人之美(价值共生)、不成人之恶(杜绝欺诈) [1][2] - 通过党委领学、文化专员促学及线上线下活动推动理念内化 [3] 业务实践与成果 - 投行业务质量评价、债券业务执业质量评价等四项指标均获最高评级,成为全行业仅3家达成此成就的券商之一 [4] - 近5年累计为全国700多家企业股债融资超8500亿元,山东省内融资2400亿元,股权业务数量连续5年行业第一 [4] - 财富管理客户突破1000万,管理资产1.3万亿元 [4] - 权属子公司万家基金近10年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行业第一,中泰资管5年及3年股票投资收益率均列行业首位 [4] - IPO项目过会率连续3年达100%,2024年A股IPO过会单数全行业第5,发行单数第6 [4] 制度建设与品牌活动 - 将文化理念纳入公司章程、战略及考核体系,建立动态管理制度 [5] - "红心如磐"党建品牌入选2025金融文化品牌建设创新案例 [5] - 推出"中泰财富"、"中泰尚元"等业务品牌,开展"共成之行"等系列活动强化文化传播 [5] 行业定位与愿景 - 公司提出以传统文化智慧践行"金融报国"与"金融为民",目标成为山东证券业旗帜 [6] - 强调通过文化融合推动金融强国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6]
建行山东省分行: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新浪财经· 2025-07-10 16:44
文化建设规划与实施 - 公司制定《山东省分行学习宣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实施方案》,细化总行要求为17项工作措施,明确各级机构职责及工作频次 [1] - 出台十余项制度将"五要五不"融入业务流程,覆盖理论武装、发展导向、廉洁文化、信贷合规等领域,例如修订KPI考核办法以传导正确经营观 [1] 领导示范与组织推动 - 党委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纳入中心组必学内容及年度工作要点,2024年召开5次党委会专题研究,举办读书班、研讨班深化学习 [2] - 打造"齐心善建 鲁力同行"党建品牌,融合党建文化、建行文化与齐鲁文化,二级分行累计召开51次党委会、56次中心组学习研讨 [2] 宣传教育与员工参与 - 创新开展"五个一"宣教活动(如文化墙、主题报告等),线上发布专栏稿件3060余篇,线下布放展板/电子屏2000余块,机构覆盖率100% [3] - 组织应知应会测试参与率99.7%、通过率100%,开展"三会一课"1720余次、主题党日1950余次,培训宣讲活动累计750场 [3] - 举办征文、青年论坛等活动500余次,员工参与2.6万人次 [3] 典型选树与队伍打造 - 全行选树"张富清式"先进典型740余人,组建611支金融服务队、311支党员突击队、813个服务示范岗,开展活动2400余次 [4] - 通过主流媒体刊发专题报道600余篇宣传先进事迹 [4] 机制保障与长期融合 - 制定《高质量发展行动清单》,建立党委抓总、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将文化要求深度融入经营管理 [5] - 通过月报督导、考核监督及巡视整改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文化与业务融合 [6]
共话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金融文化论坛举办
齐鲁晚报· 2025-07-10 15:29
论坛概况 -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金融文化论坛于7月10日闭幕,主题为"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汇聚70余名海内外嘉宾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金融思维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弘扬路径[1] - 论坛由中共山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泰证券、济宁市政府联合主办,大众报业集团、山东社科院等机构协办[1] -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东奇指出,这是尼山论坛首次举办金融文化论坛,旨在促进文明间金融文化交流互鉴并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1] 参与机构与嘉宾观点 - 韩国产业银行、大华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新华保险等国内外金融机构代表出席[1] - 建设银行董事长张金良强调金融强国需兼顾基础设施"硬实力"与金融文化"软实力"建设[1] - 中泰国际李迅雷、新华保险杨玉成等嘉宾围绕三项分议题发表主旨演讲,解析传统文化对金融行业影响及"五要五不"实践[2] 议题与成果 - 分议题包括"诚实守信涵育金融价值体系"、"守正创新塑造服务实体优势"、"依法合规构建金融新秩序"[2] - 圆桌对话由山东财经大学校长洪俊杰主持,上海交大、工商银行等机构专家探讨金融传统文化根源与创新路径[2] - 论坛发布2025好品金融典型案例、学术成果及两批金融文化场所名单[2] 论坛意义 - 与会者认为论坛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搭建重要平台,未来将促进产学交流并深化金融文化理论实践[3] - 论坛成果有望通过高质量金融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并为全球文化交流注入新动能[3]
将“五要五不”纳入人才培养的“必修课”——专访山东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洪俊杰
齐鲁晚报· 2025-07-10 07:32
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的关系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精神之基,蕴含的金融智慧与当代中国金融实践相结合,塑造了服务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历史文化根基 [2] - 论坛分议题"诚实守信""守正创新""依法合规"均能从传统文化智慧中找到源头,如"一诺千金""立木为信"体现诚信理念,"中庸"强调不逾越底线,"义利观"体现以义取利 [2] - 推动传统文化金融智慧转化需两方面协同:坚持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中国具体金融实践结合,强化传统文化赋能金融实践和金融伦理教育 [3]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实践要求 -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首次提出"五要五不"要求,包括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 [4] - "五要五不"需从学理层面深刻解读其理论渊源,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传承于红色金融思想 [4] - 需将"五要五不"纳入金融学科和实践必修课体系,监管部门需设立标杆、奖惩分明以制度化引导金融机构内化践行 [5] 金融科技与人才培养创新 - AI等新技术为金融行业带来机遇与挑战,需通过学术评估AI风险、创新金融学科课程体系以适应AI时代 [6] - 培育适应AI时代的高层次人才是"金融强国"核心支撑,需注重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并纳入金融实践 [7] - 山东财经大学通过"421"行动计划、自主研制"AI才"大模型等举措实现AI赋能人才培养突破,同时建立人文经济实验室促进传统文化赋能金融实践 [7]
承古启“金”——共话时代使命,聆听山东声音
齐鲁晚报· 2025-07-09 23:17
儒家金融文化溯源 - 儒家文明以仁爱平等、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奠定中国古代金融文化的道义追求[2] - 管子"轻重论"提出宏观调控强国富民思想 子贡倡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范蠡实践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理念[2] - 中国古代金融创新如飞钱、交子、票号等或开创世界先河 或为近现代金融工具提供镜鉴[2] 红色金融历史传承 - 北海银行在抗战时期通过存贷款、汇兑、信托等业务支持根据地经济建设 培养新中国金融人才[3] - 革命时期金融实践为山东地区积累城市金融业务经验 奠定新中国金融事业基础[3] 现代金融文化实践 - 山东金融系统贯彻"五要五不"要求 推出直达基层、直连企业等机制 覆盖民企1.1万家[4][5]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非国有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6%[5][6] - 5月末全省社会融资规模达25万亿元(同比+10.29%) 本外币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9.4%)[7]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重点推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 建设济南科创等区域金融改革试验区[6] - 强化金融支持重大战略领域 保持政策长效稳健与精准滴灌 营造良好金融环境[6] 金融监管与合规建设 - 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 推进行业准入、风险评价等规制 打造监管"山东样板"[7] - 实施金融机构内控风控提升专项行动 强化依法合规经营理念[7] 金融文化国际传播 - 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 深化"一带一路"资金融通 促进跨文化金融价值共鸣[8] - 将中华传统经济伦理与现代金融理念融合 打造"厚道山东·好品金融"品牌[8]
中国太保寿险枣庄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仲跻彩: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齐鲁晚报· 2025-07-06 22:03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核心是"政治性"与"人民性",强调"诚实守信、以义取利"融入经营管理 [1] - 公司建立员工诚信档案并将合规操作纳入绩效考核以筑牢防线 [1] - 公司通过丰富保险产品供给如团体意外、补充医疗、企业年金等为企业提供全面服务 [1] 金融风控管理 - 防范风险是基层金融机构的"生命线",强调"稳健审慎、依法合规" [2] - 公司建立协同机制强化重点风险防控并提升各级机构风险防控水平 [2] - 公司健全严管体系压紧压实党委责任确保业务与廉洁建设同频共振 [2] 金融服务创新 - 创新驱动是基层金融机构的"发展引擎",强调"守正创新、脱虚向实" [3] - 公司深化服务转型立足"客户+业务"双视角提升客户体验与服务效能 [3] - 公司强化对标提升以客户为中心优化工具流程提升服务便捷性和满意度 [3]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紧扣金融"五篇大文章" [3] - 公司计划深化党建引领将文化建设嵌入业务流程 [3] - 公司计划强化风险防控完善"监测-预警-处置"全链条机制 [3] - 公司计划优化服务供给围绕客户、产服、队伍形成稳定增长趋势 [3]
赴尼山文化之约,倾听金融潮头淜滂
齐鲁晚报· 2025-07-06 15:21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金融文化论坛 - 首届金融文化论坛围绕"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主题展开对话交流,旨在拓展金融服务的深度与温度,启发现代金融创新和实践思考 [1] - 论坛设置圆桌对话探讨传统文化涵育现代金融价值体系、塑造金融服务实体新优势、构建现代金融发展新秩序等议题 [1] - 论坛汇聚全球金融精英和学者,促进中西金融文化互鉴,推动"诚信为本""义利兼顾"等中国传统智慧与西方"契约精神""风险管理"经验融合 [4]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内涵 -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被概括为"五要五不":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2] - 该文化体系融合中华文化精髓与现代金融规律,在风险防控中体现"居安思危"智慧,在科技赋能中激活"革故鼎新"基因 [2] - 山东印发《全省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工作方案》,推动"五要五不"融入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 [3] 山东金融文化历史与实践 - 儒家文明"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理念奠定山东金融以人为本的道义底色,北海银行、鲁西银行等红色金融实践为新中国金融体系奠基 [3] - 山东金融机构积极探索金融文化与业务融合路径,将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动能,推动高质量金融服务 [3] - 论坛旨在挖掘传统金融智慧,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走出去,为现代金融提供文化滋养 [4] 金融发展战略定位 - 金融被定义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然要求 [1] -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 [2] - 山东被赋予"走在前 挑大梁"使命,需在金融文化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 [2][3]
“融”通古今,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设金融文化论坛
齐鲁晚报· 2025-07-05 06:46
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论坛 - 论坛首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发展结合,探讨道德规范、经济伦理和金融思维的融合路径 [1] - 设置三项分议题:诚实守信构建金融价值体系、守正创新提升服务实体能力、依法合规完善金融发展秩序 [1] - 通过主旨演讲和圆桌对话形式,溯源金融文化根基并探索创新实践方向 [1] 参会嘉宾构成 - 汇聚70余位国内外嘉宾,覆盖美国、德国、马来西亚等多国金融从业者及学者 [2] - 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新华保险、中泰证券、招银国际等金融机构代表参与实践探讨 [2] - 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近20位高校学者提供学术视角 [2] 论坛定位与目标 - 成为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核心载体 [2] - 搭建学界与业界跨界交流平台,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 [2] -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实现 [2]
【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以金融文化力量赋能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7-03 15:20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培育 - 公司以红色金融基因为根脉,将红色基因融入现代金融体系,探索历史传承与时代特色结合的文化培育路径[1] - 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作为高质量发展保障,深化"五要五不"内涵理解,融入党建与经营发展[2] - 制定《实施方案》《学习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文件,与"十四五"企业文化建设、廉洁文化建设专项治理衔接推进[2] 文化宣教与机制建设 - 开展"五个一"宣教活动(文化墙、主题报告、研讨交流、倡议响应、特色活动),制作12次15批宣传素材实现全渠道覆盖[3] - 建立月报机制,将文化培训纳入新员工入职、干部任职第一课,2024年开展中心组学习研讨28次、交流活动80次、宣讲380场[3] - 组织120余篇主题征文,举办青年论坛、讲师选拔大赛等特色活动,覆盖全行二级分行[4] 廉洁文化专项建设 - 打造"善建清风•廉行齐鲁"品牌,构建与党建、业务、监督等五大融合体系,将"五要五不"纳入巡察监督内容[5] - 各机构建设廉洁文化展示区,如潍坊分行清廉教育基地、枣庄分行文化长廊等,覆盖网点职工之家等场景[6] 榜样引领与红色实践 - 常态化学习张富清精神,2024年开展1400余次主题党日活动,建立650支金融服务队、634支党员突击队、742个服务示范岗[7][8] - 金融服务队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如聊城分行送惠农政策、东营分行为农民工办工资卡、枣庄分行结对帮扶村民[8]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 为泰山体育产业集团紧急批复4.35亿元授信,支持其巴黎奥运会器材供应[10] - 创新排污权质押贷款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累计提供近3000亿元对公贷款[10] - 搭建农业全产业链平台降低农户成本20%,科技金融领域贷款余额超700亿元覆盖全省40%科技企业[10] 红色基因与场景融合 - 利用临沂蒙阴支行营业室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特色网点,强化"因建而生"的红色文化标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