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协同创新

搜索文档
硬联通+软衔接 房山打造京津冀产业协同“强磁场”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22 16:06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新材料产业 - 2025年北京新材料大会暨第七届京津冀石墨烯大会在北京房山召开,主题为"新材料 新'烯'望 新未来",展示新材料领域前沿成果并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升级 [1] - 房山区石墨烯产业依托良乡大学城和窦店高端制造业基地的"前研后产"模式,构建了覆盖研发、中试到量产的完整产业链 [3] - 2024年房山区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2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家、市级2家,形成以石墨烯润滑材料、宽温域电池等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3] 石墨烯产业发展现状 - "京津冀碳谷"项目已落地房山,整合海淀研发优势、怀柔薄膜制备技术及津冀产业化资源,形成"研发在北京、转化在津冀"的协同格局 [3] - 自2013年以来,房山属地企业与津冀累计开展合作项目19项,总投资额达166亿元,长安汽车等龙头企业实现京津冀区域采购额超250亿元 [3] - 房山区会同河北涿州、涞水共同编制《房涞涿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资源共享 [4] 产业协同与生态建设 - 房山区通过"飞地经济"模式吸引保定电力及新能源装备集群企业入驻,实现京津冀储能产业互补发展 [4] - 房山区积极融入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协同,聚焦绿色能源、新材料、低空产业等领域,打造优势产业经济廊道 [4] - 大会设置"1+4+N"活动框架,40余家央企、国企及高校展示百余项最新成果,涵盖新能源汽车材料、电子信息器件等前沿领域 [5] 产业链布局与升级 - 房山石墨烯产业实现从单一材料向多维度生态跨越,通过"链长制"绘制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链图谱 [7] - 推动燕山石化、京东方、海博思创、新源智储、卫蓝新能源等企业与各产业链深度协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7] - 房山区构建"一小时"产业生态圈,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协同促进三地人才、技术、资本高效流动 [4]
新华社经济随笔:“一张膜”畅销海内外的启示
新华社· 2025-05-09 23:54
行业表现与市场规模 - 中国手机膜企业在广交会5天参展中完成1000多万元现场交易额,且全球市场份额达30% [1] - 部分企业手机膜年产销量高达6亿片,产品售价从十几元到数百元不等,电商平台销量达数百万计 [1] - 手机膜行业辐射上下游企业超500家,形成数百亿元产值市场空间 [3] 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 - 手机膜研发需20多道工序,集成纳米光学材料、裸眼3D技术等创新技术 [2] - 自修复水凝膜采用高分子聚合材料,具备缓冲能力,厚度从0.4毫米突破至0.1毫米极限 [2] - 功能多样化包括液态纳米膜、防蓝光膜、智能变色膜等,均依赖材料与工艺技术突破 [2] 产业链协同与集群效应 - 安徽太湖、湖南永州等地依托产业集群打造"膜都",推动专业化分工与经济增长 [3] - 手机产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国内11亿手机网民规模为手机膜提供需求基础 [3] - 供应链灵活高效,部分新款手机未上市时配套膜已先行研发 [3] 中国制造的系统优势 - 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大手拉小手"模式)增强抗风险能力与创新力 [4] - 苹果公司CEO库克评价中国制造优势在于"技能密度",非劳动力成本 [4] - 国产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等商品全球热销,汽车电子等领域涌现专精特新企业 [3][5]
“链”动长三角,共促内循环
江南时报· 2025-04-21 15:27
长三角汽车产业链协同发展 - 昆山举行长三角汽车产业链协同交流对接会 聚焦链聚新势 智启未来主题 联动各级产业联盟 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构建产业生态圈 抢抓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 [1] - 昆山市汽车零部件及装备产业商会正式成立 汇聚53家会员单位 涵盖汽车零部件上中下游及装备制造全产业链 通过政企沟通和协同平台推动企业融入长三角产业链 [1] - 启动长三角汽车产业链对接百场千企专项计划 三年开展百场活动覆盖千家企业 构建1+4+6立体化对接矩阵 聚焦主链协同 生态共创等四大主题 开展六类特色活动 [1] 产业趋势与企业参与 - 专家分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Momenta分享自动驾驶规模化路径 中汽协总工程师指出昆山制造业基础雄厚 应抢抓智能网联新能源机遇推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2] - 清陶集团 沪光股份等企业进行现场推介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面对面交流洽谈 推动前沿成果对接和资源链接 提升车企核心竞争力 [2] 昆山汽车产业基础与发展规划 - 昆山形成产值超1500亿元的汽车产业链 聚集近千家汽车行业优质企业 新能源汽车领域覆盖电池 电驱等六大核心部件50多个种类 [3] - 拥有290多家核心部件供应商为上海汽车产业提供配套 将持续发挥产业规模优势推动企业嵌入长三角产业链 共同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