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具身智能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机器人运动会,拼的是智造实力
河南日报· 2025-08-19 07:45
赛事概况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吸引全球280支队伍、500余台人形机器人参赛,涵盖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三大类赛事 [1][2] - 赛事通过运动能力与实用本领测试具身智能技术成熟度,包括混料分拣、清洁服务、舞蹈歌唱、搬运重物等真实场景应用 [2] - 河南团队研发的"行者二号"在1500米项目中以11分45秒90获小组第一 [2][3] 技术突破 - "行者二号"采用肌腱(绳)驱动设计,机身重量较同类降低40%,提升运动效率 [3] - 算法经数百次迭代优化,涵盖运动姿态、步频调节、路面适应等,实现实时重心调整与能量损耗减少 [3] - 赛事暴露技术短板(如跌倒、抄近道等),反映技术迭代的必要性与发展轨迹 [1] 产业协同 - 参赛团队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及宇树科技、星海图等头部企业,体现产学研结合模式 [3] - 河南具备完整产业链、算力布局(超算/智算/通算)及丰富应用场景,支撑机器人产业发展 [3] - 赛事推动"以赛促研",加速技术验证与产品迭代,促进创新与产业"双向奔赴" [1][2][3] 行业前景 - 人形机器人技术从实验室向生活场景过渡,未来将出现更智能高效的产品 [1][3] - 产业链升级换代潜力巨大,涵盖硬件、数据、算法、新材料、仿生技术等多领域协同 [3]
“运”在人机,“动”在产业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赛场内外的创新身影
科技日报· 2025-08-18 09:19
赛事规模与行业意义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吸引16个国家280支队伍参与26个赛项共487场角逐 [1] - 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和竞技场 体现产业实际应用潜力 [1] - 赛事成为技术验证场和优品展销会 推动技术向市场转化 [5] 技术路线与核心能力 - 自主导航能力成为关键差异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天工机器人通过全自主导航实现成绩反超(实际时长乘系数0.8) [2] - 运动控制技术突破显著 松延动力机器人实现市场唯一的前空翻与后空翻复合动作 [3] - 足球赛事体现综合技术挑战 需自主完成运动控制、视觉感知、定位导航及多机协作 [3] 企业商业化进展 - 优理奇公司旺达系列机器人已实现商业化 银牌得主旺达2.0电商平台在售 金牌得主旺达3.0处于场景测试阶段 [4] - 松延动力明确竞技能力与商业交付关联 下半年重点推进机器人生产和交付 [4]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天轶2.0包揽物料整理项目冠亚军 验证具身智能在工业场景应用潜力 [5] 市场前景与产业价值 - 酒店服务领域存在百亿级市场空间 家庭服务场景可能拓展至万亿级规模 [4] - 赛事作为产业加速器 倒逼企业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并推动消费领域延伸 [4] - 技术挑战赛本身构成应用场景 足球机器人解决方案可迁移至真实应用环境 [3]
机器人“奥运会”来了!本报记者直击足球机器人比赛现场
环球网资讯· 2025-08-13 12:29
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5V5足球预选赛展示机器人已实现无需人工控制的自主比赛能力 [1] - 具身智能技术处于飞速发展阶段 机器人已具备像人类一样踢球的运动能力 [1] - 比赛过程中机器人能自主完成站位 抢球 传球等动作 多数情况下可自行恢复站立 [1] 机器人足球比赛细节 - 比赛采用5V5赛制 每队配置两名前锋 两名后卫和一名守门员机器人 [1] - 比赛总时长40分钟 上下半场各15分钟 中场休息10分钟 [1] - 规则文件近70页 判罚标准较人类足球宽松 设有特殊规则如10秒任意球保护期 [1] 技术应用前景 - 机器人足球需要动态环境识别 快速路径规划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些技术可迁移至生活和工厂场景 [2] - 清华大学参赛队伍负责为开源机器人编写软件程序 控制运动能力和视觉能力 [2] 赛事规模 - 运动会持续三天 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 [2] - 吸引全球16国280支队伍 500余台机器人参与26个赛项538个比赛项目 [2] - 赛事涵盖足球 田径 体操等传统运动会热门项目 [2]
奥比中光上半年实现营收4.35亿元,同比增长104.14%
巨潮资讯· 2025-08-12 10:5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4.35亿元,同比增长104.14% [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19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亏损5337万元) [3][4] - 扣非净利润为3019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亏损8091万元) [3][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43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4亿元 [3][4] - 基本每股收益0.15元,上年同期为-0.13元 [5] 资产与研发投入 - 总资产33.27亿元,同比微降0.06% [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9.32亿元,同比增长2.26% [3][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20.94%,同比下降28.77个百分点 [5] 业务发展动态 - 3D视觉感知技术在多行业加速推广落地,包括生物识别领域的线下零售、自助货柜、医疗及交通支付场景 [6] - AIoT方向布局三维扫描、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智慧农牧、AR/VR等新兴领域 [6] - 工业三维测量方向通过美国子公司拓展海外市场,接入国际核心生态 [7] - 推出新一代工业级双目3D相机Orbbec Gemini 435Le,适用于智能物流和机器人等工业自动化领域 [7] 技术与知识产权 - 具备结构光、dToF、双目等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 [8] - 累计申请专利1903项(发明专利990项),获得专利1112项(发明专利479项) [8] - 拥有软件著作权117项 [8] 行业机遇与战略定位 - 3D视觉感知行业处于大规模产业化前的重要发展阶段 [7] - 公司聚焦具身智能、AI视觉、3D打印及海内外开发者平台市场需求 [7] - 通过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和全领域技术布局奠定中长期发展基础 [7][8]
九号公司20250801
2025-08-05 11:16
公司概况 - 公司名称:九号公司 - 财报时间:2025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 财务表现 **2025年第二季度** - 营收66.3亿元,同比增长61.54%[2] - 归母净利润7.86亿元,同比增长70.77%[2] - 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归母净利润8.88亿元,同比增长83.76%[2][5] **2025年上半年** - 营收117.42亿元,同比增长76.14%[3] - 归母净利润12.42亿元,同比增长108.45%[3] - 扣非归母净利润13.12亿元,同比增长125.3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6.53亿元,同比增长46.94%[3] - 毛利率30.39%,同比增加1.48个百分点[3] - 归母净利率10.57%,同比增加1.64个百分点[3] - 期间费用率14.89%,同比下降2.98个百分点[3] 业务表现 **电动两轮车业务** - 2025年上半年销量130.87万台,收入39.6亿元[6] - 毛利率超25%,EBIT margin超13%[2][7] - 中国区门店超9,000家,目标冲刺1万家[4][17] - 电销目标:单店年销量800-1,000台[4][17] - 2025年销量目标从380万台上调至400万台[4][31] - 2026年销量目标超500万台[4][31] - 女性用户占比因Q系列产品提升8-10个百分点[21] **电动滑板车业务** - ToB与ToC比例2:1,ASP从2,000元提升至2,400元[2][19] - 欧洲市场占有率连续超40%[2][19] - EBIT margin排名第二,仅次于电动两轮车[19] **割草机器人业务** - 重点布局线上渠道(如亚马逊)[2][9] - 无边界产品占比从2024年30%提升至2025年60%-70%[26][29] - 2025年EBIT margin超25%,长期目标15%-20%[26][27] - 2025年销量预计翻倍以上增长[4][31] **Ebike业务** - 2025年主攻美国市场,2026年重点转向欧洲[10] - 技术创新:传动系统、垂直整合电池/电机[10] - 计划收取软件费并探索O2O模式[10] **全地形车业务** - 2025年上半年收入3.23亿元,销量8,000台[6] - 欧洲市场表现良好,暂缓美国市场拓展[25] 战略与创新 **智能化升级** - 凌波操作系统(Nimble OS)整合AI与云端算力,支持哨兵模式、车道维持等功能[28][29] **渠道与门店策略** - 大店模式试点:山东临沂、上海、东莞[8] - 淘汰低效门店,九成以上门店盈利[18] **海外布局** - 电动滑板车产能转移至越南以规避关税[24] - 全地形车考虑墨西哥、泰国等产地[24] 市场与行业趋势 **割草机器人市场** - 全球私家花园1.5亿块使用割草设备,80%集中在欧美[26] - 无边界产品渗透率或从2%增至17%[30] **反内卷趋势** - 两轮车行业3,000元以上价位占比达40%-50%[32] 风险与挑战 - 美国市场关税不确定性影响全地形车业务[25] - 割草机器人市场竞争加剧[9][30] 其他 - 存托凭证询价转让2%,因排队顺序非主动减持[23] - 软件使用费(年费)收入预计翻倍至1亿多元,续费率65%-70%[2][7]
埃斯顿(002747) - 2025年7月2日-8月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01 19:16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赴港上市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4] - 募集资金用途包括:全球产能扩充(1.5万台套波兰工厂)、产业链并购、技术研发、全球服务能力建设、债务偿还及营运资金 [5][12] - 已于2025年6月27日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目前等待监管审批 [6] 行业前景分析 - 2024年国产品牌市场份额首次超越外资,公司将持续发力汽车/电子/焊接等高端领域 [7] - 制造业自动化改造需求强劲,食品饮料/金属制品/船舶行业自动化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7] - AI与机器人融合是未来趋势,公司正布局大模型/机器视觉/数字孪生技术 [7][14] - 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新兴行业带来增量需求 [8] - 中国制造企业全球化布局为公司创造出海机遇 [9][10] 全球化战略 - 已构建全球化品牌矩阵(Estun+Trio+Cloos+M.A.i.),取得CE/UL等国际认证 [11] - 全球75个服务网点覆盖欧美/东南亚市场,欧洲子公司实现本地化运营 [11] - 波兰生产基地即将投产,设计年产能1.5万台套,采用"LocalForGlobal"模式 [12] 经营业绩 - 2025年H1预计扭亏为盈,营收同比增长,现金流改善 [13] - 汽车/电子/锂电行业需求回暖,国产替代加速推动销量增长 [13] - 海外拓展致销售费用增加,扣非净利润仍亏损但幅度收窄 [13] 技术创新 - 开发具身智能技术,控制器具备AI接口能力 [14] - 聚焦AI+机器人实际应用场景,强化产品智能化水平 [14] 政策影响 - "反内卷"政策将加速行业整合,推动技术差异化竞争 [15] - 公司将持续高研发投入,优化供应链和运营效率 [15]
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中国厂商出货量超八成
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出货量突破10万台 配送与清洁机器人占据主导地位 [1] - 中国厂商以84.7%出货量占比引领全球 建立明显规模优势 [1] - 头部企业推动产品智能化与多场景落地 日韩欧洲需求强劲 北美东南亚加快部署 [1] 配送服务机器人市场 - 2024年全球配送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超3亿美元 餐饮酒店为主要收入来源 [2] - 商超医疗等新兴领域加速拓展 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2] - 机器人与用户业务系统深度联通 运行数据支持业务流程优化与决策改进 [2] 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 - 2024年全球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规模达5.6亿美元 [2] - 市场以人机协作模式为主导 推动交通教育医疗工业等多场景快速部署 [2] - AI视觉环境感知多传感融合技术持续成熟 机器人具备应对室外清洁等复杂环境能力 [2] 技术发展与行业应用 - 具身智能技术推动机器人迈向高自主人机协同新阶段 具备多模态感知自主导航与任务调度能力 [1] - 中国厂商在具身智能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持续突破 收入层面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2] - 机器人在餐饮医疗交通等多行业规模化部署 成为智能服务生态重要支撑力量 [1]
2025中国互联网大会开幕 聚焦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
证券日报网· 2025-07-23 20:55
大会概况 - 2025中国互联网大会于7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 主题为"数驱新质·智创未来" [1] - 大会聚焦互联网技术新质化跃迁 创新驱动产业变革 赋能高质量发展三大主线 [1] - 设置30余场活动 涵盖论坛 展览 闭门会 企业出海交流等多种形式 [1] 前沿技术动向 - 智能体技术通过大模型+记忆系统+工具调用+规划能力形成闭环 当前处于初级应用阶段 [2] - AI安全研究涵盖研发测试环境 数据与应用场景 未来将扩展至认知安全和智能体安全 [2] - 互联网音视频流量占比从2024年85%提升至2025年90% 成为核心流量载体 [2] 技术融合与产业应用 - 人形机器人产业因语言大模型技术突破实现自然交互 加速消费市场拓展 [3] - 5G及千兆光网技术提升人形机器人响应能力 当前已应用于会展 商务 博物馆等领域 [3] - 裸眼3D全息技术在高带宽和超高清屏幕支持下成熟 需寻找消费市场关键突破点 [3] 垂直行业融合路径 - 互联网技术融合垂直行业需分析生产流程和行业特点 由行业企业主导实施 [4] - AI发展为互联网技术服务垂直行业创造新机遇 但需解决互联网企业对行业认知不足的问题 [4]
华为云黄瑾:加速行业智能跃迁 共建“美好无锡”
环球网资讯· 2025-07-14 11:55
峰会概况 - 华为云城市峰会2025在无锡举办 主题为"引领智能升级 共建美好无锡" 聚焦AI应用 大模型及具身智能技术等核心话题 [1] - 无锡市联合华为云打造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正式启动 该中心集技术研发 产业赋能 生态培育为一体 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 [1] 华为云技术布局 - 华为云推出CloudMatrix 384超节点架构 基于"一切可池化 一切皆对等 一切可组合"的新型高速互联总线 实现从服务器级到矩阵级的资源供给模式转变 [3] - CloudMatrix 384具备MoE亲和 以网强算 以存强算 长稳可靠 朝推夜训 即开即用六大优势 在算力 互联带宽 内存带宽等方面实现全面领先 [3] - 华为云通过盘古大模型聚焦"基础模型+工具链+行业场景"三位一体 为政务 金融 制造 医疗 能源等30余个行业提供"开箱即用"的大模型能力 [4] 行业赋能战略 - 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全球第一 220+个工业类别规模全球第一 每年近1200万大学毕业生的人才储备 可发挥"应用场景优势+软件人才优势"加速工业领域智能化升级 [4] - 华为云通过沉淀工业Know-How 将内部最佳实践和外部生态经验汇聚于云平台 赋能伙伴和使能客户 支持客户智能升级 [5] - 无锡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将联合生态伙伴 助力集成电路 高端装备 新能源 生物医药 新材料 汽配 信息技术 航空航天等行业客户加速智能升级 [5]
杭叉集团加快智慧物流与机器人赛道布局 拟通过增资扩股方式控股国自机器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19:49
交易概述 - 杭叉集团控股子公司杭叉智能计划以增资扩股方式收购国自机器人99.23%股份,交易不涉及重大资产重组但构成关联交易 [1] - 交易完成后杭叉智能注册资本从5000万元增至9146.5178万元,杭叉集团、昆霞投资、巨星科技分别持股44.28%、23.95%、8.92% [4] - 交易不涉及现金支出,对经营性现金流无直接影响 [4] 战略意义 - 此次收购是公司从传统叉车向智能化叉车及整体物流解决方案转型的关键步骤 [3] - 整合后将消除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强化经营实力并提升智慧物流收入占比 [4] - 为国自机器人原实控人承诺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8708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5.2% [5] 业务协同 - 国自机器人是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1500+专利申请和全系列移动物流机器人产品线 [2][5] - 杭叉智能依托母公司制造/供应链/渠道优势,与国自机器人在AGV、AMR等产品高度协同 [2] - 收购将加速形成"无人叉车+物流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协同作业体系 [5] 行业背景 - 叉车行业正加速向智慧物流和机器人赛道转型 [2] - 公司2024年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合同金额首次突破10亿元 [2] - 数字化转型和机器换人场景持续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