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链

搜索文档
中原粮仓“链”接世界餐桌——“打赢这一战 底气从何来”系列观察之七
河南日报· 2025-06-07 08:43
粮食产量与产业链 - 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每年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以上,是全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1] - 依托"大粮仓"优势,河南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4/5的酸辣粉 [1] - 基本建成以小麦、玉米等为重点的产业链健全、价值链高效、供应链完善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1] 小麦产业链发展 - 延津县小麦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其中优质强筋小麦50万亩,有机小麦5万亩,良种繁育基地25万亩 [3] - 延津县小麦年加工能力达70万吨以上,年产挂面40万吨、速冻食品25万吨,白酒年生产灌装10万吨 [4] - 延津面食制品已覆盖大型商超1000余家,2024年线上线下收入54.7亿元,2025年1月至4月线上线下收入13.39亿元 [4]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河南着力做强品牌矩阵,打造豫农优品公共品牌,双汇、牧原、三全、思念等食品品牌成为行业旗舰 [6] - 永城市培育出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9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企业4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 [7] - 河南认定绿色食品254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63个、有机农产品24个,打造国家级农业品牌46个、省级知名农业品牌1279个 [8] 产业升级与增值 - 河南推动粮食就地转化增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 延津县初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上下游关联的小麦产业化集群 [3] - 预计到2027年,河南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小麦产业链规模达到2500亿元 [5] 农民增收与合作社模式 - 新乡市联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近3万亩地,带动农民1300余户,累计带动社员及农民增收1150余万元 [11] - 通过实施土地托管及入股合作,合作社实现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目标 [11] - 农民通过土地托管每年每亩增收200元到300元,同时还能务工增加收入 [11]
固本强农 共绘新景
河南日报· 2025-05-25 07:26
乡村振兴与特色产业发展 - 麻花庄村通过整合资源成立村集体企业民权县麻花庄村食品有限公司,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品牌"钦封麻花庄",2024年全村麻花产值突破4000万元,村集体收入180万元 [2][4][5] - 引入电商直播销售渠道,"麻花兄弟"通过直播实现年销售额200多万元,净利润30万元 [4] - 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发紫薯、香辣等新口味麻花,并引入电油锅等新技术提升品质 [4] - 计划联合省农科院建设面粉厂,形成种、管、收、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5] 粮食安全与良种培育 - 周口市农科院韩玉林团队培育出周麦36号等22个小麦品种,其中周麦36号累计推广2300万亩,新增小麦6亿公斤 [8][9] - 国审周麦49号试验亩产达877.9公斤,具备穗大籽饱、抗耐性好等特性 [9] - 遂平县种粮大户魏军红为种子公司繁育小麦种子2000亩,收购价每斤比市场高0.1元,亩均增收40元 [10] 农产品加工与产业链延伸 - 遂平县聚集五得利、今麦郎等128家食品企业,形成6大产业链,年加工粮食450万吨 [11][12] - 五得利遂平面粉公司日加工小麦6000吨,年加工量130万吨,80%原料来自本地 [10] - 今麦郎遂平公司方便面生产线12小时消耗16吨面粉,思念食品年产能达35万吨速冻产品 [11] 蔬菜产业与现代农业 - 卫辉市南社村整合1.5万亩土地种植30余种蔬菜,年产3500万斤,年产值5000万元,村集体收入80万元 [13][14] - 建成现代化育苗基地,年育苗1000万株,覆盖辣椒、西红柿等品种 [14] - 规划投资2000万元建设现代化蔬菜交易市场及深加工车间,开发速冻蔬菜和预制菜 [14]
国网山西电力“链”动农业增效新希望
新华财经· 2025-05-23 17:12
电力支持农业发展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通过提供全链条电力供应和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重点保障农产品冷链储存等关键环节用电需求 [1] - 运城市临猗县已建成600多座冷链果库 电力支撑使水果延迟上市3-9个月 收益提升30%-40% [1] - 绛县供电公司4天内完成200千伏安变压器安装 支持草莓育苗基地建设 使种苗成本降低10% 成活率提高15% [2] 农业产业链延伸案例 - 运城绛县大交村草莓育苗基地年育苗30万株 产生直接经济效益7万元/年 增强产品价格优势和抗风险能力 [2] - 大同花倾城公司拥有2条全自动黄花菜生产线 年加工鲜菜1800吨 干菜500吨 酱类50万瓶 电力保障覆盖6000平米车间和1000平米冷库 [2] - 花倾城公司每年为2个村分红100万元 带动600多户种植户增收 解决78人长期就业 [3] 农业现代化升级 - 左云县宏丰康合作社流转9000亩土地种植葵花 每年为470户农户带来户均7600元收入 [3] - 合作社投资240万元新建全自动化生产线 供电公司两周内完成12基杆塔和500米线路架设 [3] - 电力基础设施快速响应支持农业机械化升级 包括筛选 去石 分级 色选等全流程自动化 [3]
奋发有为 扎实推进农业强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全省三农战线引发热烈反响
河南日报· 2025-05-23 07:55
粮食安全与农业生产 - 河南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用不到6%的耕地生产全国近10%的粮食,小麦产量占全国超1/4 [3] - 确保秋粮面积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全力保障夏粮颗粒归仓,组织机械抢收和烘干晾晒 [2] - 通过抗旱保粮、"一喷三防"等措施应对旱情,力争重旱麦田少减产、轻旱麦田保稳产、无旱麦田多增产 [3][7] 农业科技与现代化 - 选育高产稳产优质小麦品种,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7] - 提升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改进收获机械性能实现减损,研发应急机械应对灾害 [7] - 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服务田间生产实际需求 [8] 农业产业链延伸 - 推动面、肉、油、乳、果、中药六大产业联盟发展,构建"航母式"产业集群 [9] - 河南食品加工业规模居全国前列,但存在产业链短、附加值低问题,需科技赋能提升 [10] - 桐淮茶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1万余亩茶叶基地,年效益超1亿元 [10][11] 乡村建设与产业融合 - 培育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探索片区化组团式发展模式 [12] - 济源示范区推进城乡融合,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13] - 娄家沟村发展高山养殖海鱼产业年产值2400万元,探索"农业+旅游+深加工"模式 [13][14]
坚定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
人民日报· 2025-05-22 05:59
高质量发展与对外开放 - 坚定信心应对复杂外部环境,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2] - 河南郑州航空港区构建世界级物流枢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 - 洛阳轴承集团加强新能源汽车轴承等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路线 [2] - 安徽临泉县粮油全产业链产值达57.8亿元,计划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制造业,如新能源汽车轴承新赛道 [2] - 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如龙门石窟实现预防性保护 [2] - 林下经济(草珊瑚等中草药)和康养旅游成为优质产业方向 [7]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宁夏黄河干流保持Ⅱ类优水质,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3] - 安徽利用引江济淮工程跨区域调水11.64亿立方米缓解旱情 [5][6] 社会治理与基层建设 - 四川眉山提升新兴领域党建质量,引导参与社会治理 [4] - 宁夏同心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7.4% [4] - 福建加快研究全省诚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4] 民生服务与基层减负 - 河南郑州金水区便民服务中心升级,实现社保医保高频事项一站办结 [8] - 四川成都推动中央八项规定学习教育,明确113项整治措施 [7] - 基层干部更多投入产业发展(如林下经济),形式主义整治见效 [7]
支农为农播希望——国网山西电力助力农业产业链延伸侧记
中国能源网· 2025-05-21 16:24
农业产业链延伸 - 山西夏县夏乐西瓜种植基地通过供电公司助农服务实现网络销售 西瓜产值预计超过6亿元 [1] - 运城作为农业大市 小麦产量占全省一半以上 近年大力发展果树种植 苹果 油桃 香梨 草莓 樱桃等优质水果产量创新高 [3] - 临猗县水果种植面积达160万亩 建有600多座冷链果库 延迟上市3-9个月可使收益增加30%-40% [4] - 绛县大交村草莓种植面积664亩 新建育苗基地使种苗单价降低10% 成活率提高15% 年育苗30万株 产生直接经济效益7万余元 [6] - 大同花倾城公司年加工1800吨黄花新菜 制成500吨干菜和50万瓶黄花酱 拥有2条全自动生产线和6000平米加工车间 [7] - 左云县宏丰康合作社流转9000亩土地 新上全自动化生产线后日加工能力达50吨 节约人工70% 葵花籽售价每千克增加2元以上 [9][10] 电力服务支持 - 国网运城供电公司为冷库提供充足可靠电力 并开展线路巡视确保果农利益 [3] - 绛县供电公司4天内完成200千伏安变压器安装 满足草莓育苗基地用电需求 [6] - 大同云州区供电公司为黄花菜加工企业提供周到服务 保障生产用电 [7] - 左云县供电公司两周内完成宏丰康合作社新生产线送电任务 包括新立12基杆塔和架设500米线路 [9] - 供电公司建议合作社申请小微企业用电以降低用电成本 [9]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 大同花倾城公司每年为两个村各分红50万元 为600多户种植户带来户均15000元收入 解决78人就业 其中64人为脱贫户等特殊群体 人均年增收30000元 [9] - 宏丰康合作社土地流转每年为470户村民带来户均7600元收入 [9] - 电力支持使农业产业链延伸 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增加农民收入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