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培育

搜索文档
鲁企“链”动 制造向品牌跨越
中国新闻网· 2025-07-24 19:07
产业链发展 - 福瑞达生物深耕美妆产业27年,构建涵盖护肤品、医疗器械、工业旅游的全产业链,拥有专利170余项,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0余项,研发全球首个王浆酸化妆品原料 [3] - 海信集团从家电延伸至半导体、智慧能源等高端产业,2024年带动25家产业链企业在鲁投资或扩产,形成"芯片—面板—终端"全链条创新体系 [3] - 华光国瓷自主研发天然矿物骨质瓷热稳定性达200℃,远超140℃国际标准,无铅釉技术获国家专利,入选国宴用瓷 [3] - 鲁花集团首创5S物理压榨工艺破解花生油黄曲霉素难题,构建"花生种植—加工—废弃物利用"绿色循环链,实现全产业链增值 [3] 品牌建设 - 福瑞达生物打造"生活美容+医学美容"双美生态,通过"5+N"品牌矩阵覆盖多细分领域,颐莲品牌融合李清照文化推出联名产品 [3] - 海信通过定制化创新开拓海外市场,如为南非推出黑色镜面冰箱,借体育赛事赞助加速全球化,电视出货量连续三年全球第二 [4] - 华光国瓷在16城设文化艺术馆 [4] - 鲁花与中科院合作培育高油酸花生良种 [4] 产业规模 - 山东已培育4批、427个"好品山东"品牌,涵盖全领域 [4] - 2024年山东省重大科技项目80%由企业联合高校承担,科技奖特等奖和一等奖中43%为产业链成果,覆盖18个战略领域 [4] - 山东46种产品产量全国第一,拥有23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4] - 山东省计划2027年培育10个以上世界级产业集群 [4] 企业规划 - 福瑞达生物2024年完成国内首个王浆酸化妆品原料备案,智美科创园年规划产值达50亿元 [4] - 福瑞达生物将以颐莲品牌文化大会打造独有文化IP [3]
镇原县“严把三关”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中国食品网· 2025-06-24 15:20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 镇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违法严惩"原则,多措并举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根基 [1] - 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农资经营主体实行"一户一档"动态管理,经营主体自律制度覆盖率达90%以上 [1] - 创新推行"农资经营信用分级管理",落实联合惩戒机制,依法公示失信主体 [1] - 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及禁限用农兽药专项整治,查办多起假冒伪劣农资案件并依法处置 [1] - 建立"抽检-核查-处置"闭环机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查封、立案查处并实施全链条追溯 [1] 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运用 - 依托商标品牌指导站提供精准指导,助力企业构建"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综合保护体系,提升特色产品附加值 [2] - 通过短视频、电商等多渠道推广"镇原黄花菜"地理标志品牌,多家企业完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贴标或备案申请 [2] - 推动农产品加工领域专利成果落地应用,如"花椒采摘器"、"自清洁蔬菜清洗设备"等,1家企业成功获评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 [2] 全流程监管体系 - 制定科学抽检计划,完成食用农产品抽检600批次,合格率保持高位 [3] - 对不合格产品严格执行"溯源倒查+市场禁入"机制,核查处置及时到位 [3] - 组建执法专班,重点打击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查处相关案件多起 [3] - 建立"监管对象黑白名单"制度,对纳入追溯体系的主体实施分级监管 [3] - 推动"陇上食安"智慧监管平台规模化应用,实现主体信息可查、产品流向可追 [3] - 举办"食品安全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消费者参与监督,收集并落实意见建议 [3]
中原粮仓“链”接世界餐桌——“打赢这一战 底气从何来”系列观察之七
河南日报· 2025-06-07 08:43
粮食产量与产业链 - 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每年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以上,是全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1] - 依托"大粮仓"优势,河南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4/5的酸辣粉 [1] - 基本建成以小麦、玉米等为重点的产业链健全、价值链高效、供应链完善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1] 小麦产业链发展 - 延津县小麦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其中优质强筋小麦50万亩,有机小麦5万亩,良种繁育基地25万亩 [3] - 延津县小麦年加工能力达70万吨以上,年产挂面40万吨、速冻食品25万吨,白酒年生产灌装10万吨 [4] - 延津面食制品已覆盖大型商超1000余家,2024年线上线下收入54.7亿元,2025年1月至4月线上线下收入13.39亿元 [4]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河南着力做强品牌矩阵,打造豫农优品公共品牌,双汇、牧原、三全、思念等食品品牌成为行业旗舰 [6] - 永城市培育出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9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企业4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 [7] - 河南认定绿色食品254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63个、有机农产品24个,打造国家级农业品牌46个、省级知名农业品牌1279个 [8] 产业升级与增值 - 河南推动粮食就地转化增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 延津县初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上下游关联的小麦产业化集群 [3] - 预计到2027年,河南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小麦产业链规模达到2500亿元 [5] 农民增收与合作社模式 - 新乡市联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近3万亩地,带动农民1300余户,累计带动社员及农民增收1150余万元 [11] - 通过实施土地托管及入股合作,合作社实现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目标 [11] - 农民通过土地托管每年每亩增收200元到300元,同时还能务工增加收入 [11]
国产果业从产量竞赛迈向价值突围
经济日报· 2025-05-29 02:43
行业发展趋势 -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生产国和消费国,果业正从产量竞赛迈向价值突围的发展新阶段,品种从单一转向多样,口感突出、营养丰富 [1] - 国产果业在多个品类上已形成涵盖品种培育、种植养护、采摘分选、冷链运输等环节的成熟产业体系,越来越多的进口水果成功实现"国产化" [4] - 水果产业整体处于厚积薄发的积累阶段,经济价值较高的小果品已初步形成较强竞争力,未来有望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 [8] 精细化经营 - 西瓜种植从粗放型转向精细化经营,通过生态种植技术让水果回归原本味道,引领产业走上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3] - 江苏盐城百果园泉氏BLOF西瓜种植基地通过现代化种植大棚、精准采摘和科学运输,保证西瓜最佳口感,24小时内可到达华北地区门店 [2] - 南通金诺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引入BLOF生态和谐型种植技术,改良土壤健康程度,提升水果风味和营养,形成稳定市场竞争力 [3] 品牌培育 - 蓝莓产业经过多轮品种更迭和市场适应,已完成落后品种淘汰,产业化栽培推进使供给规模屡创新高,2024年栽培面积143.82万亩,总产量78万吨,比2020年增加197% [4][5] - 行业需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以持续的品种创新培优、标准化生产体系满足市场需求,通过高质高效高标托举有竞争力的果业品牌 [5] - "企业+果农+金融机构"的大基地生产模式代表未来趋势,企业把握技术市场,果农稳定品质规模,金融机构提供长期金融支持 [5] 国际市场拓展 - 大连樱桃品牌"艺树家"登陆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新加坡市场单斤售价达美国进口樱桃近2倍,打破国产水果低质低价印象 [6][7] - 2024年我国水果累计出口85.4亿美元,同比增长20.9%,从原产出口转向品牌输出是重要方向,广西水果出口地由2015年17个增至2023年26个 [8] - 国产水果在品种创新、种植技术、冷链物流方面取得突破,培育出国际叫得响的品牌,但需解决高品质、规模化、稳定供给的短板 [7]
优质品牌培育,让更多“商河造”产品走向全国
齐鲁晚报网· 2025-05-27 17:00
商河县优质品牌培育认定工作启动 - 商河县正式启动优质品牌培育认定工作,旨在助力本土企业实现从"硬件硬"到"品牌响"的跨越,推动"商河造"产品走向全国 [1] - 培育工作分为制造业、服务业、高品质农业三个类别,以经济效益、技术创新、质量发展、品牌建设等为考核指标 [4] - 商河县市场监管局将提供"一对一"技术指导,全面解读扶持政策及申报流程,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建设 [6] 山东叶华纸制品包装有限公司案例 - 山东叶华数字印刷有限公司配备国内一流生产设备和高水准加工工艺,成为科技创新型生产企业 [4] - 公司具备年生产9600万平方米三层、五层标准瓦楞纸箱的能力,每日可生产近40万只纸箱 [4] - 凭借生产规模、产业链体系、开拓能力和创新实力,公司积累众多稳定"大客户",形成"质量优、信得过"的企业品牌 [4] 济南华庆农业机械科技公司案例 - 公司拥有多项奖项荣誉和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自主研发的大蒜播种机是代表性产品 [8] - 第三代大蒜播种机具有省时省力、竖起率高、方便操作等优势,解决传统种植方式效率低的问题 [8] - 公司是商河县"宝藏企业"之一,其品牌故事具有独特魅力 [8] 品牌建设意义与规划 - 品牌能够连接消费者、市场和社会,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6] - 优质品牌能增强产品辨识度,建立品牌忠诚度和市场需求,助力地方品牌迈向更广阔市场 [6] - 商河县将建立全县优质品牌培育库,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品牌矩阵 [8] - 品牌培育以提升产品质量、服务品质为前提,通过标杆企业带动行业整体提升 [8]
四川成都以“帮扶+服务+品牌”培育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样本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21 12:35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与成都实践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民营经济促进法》5月20日正式施行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1] -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通过质量技术赋能 构建政企协同、创新驱动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模式 涵盖产业链质量堵点疏通、"一站式"服务生态建设及"成都质量名片"培育 [1] 产业链质量堵点精准帮扶 - 四川特威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 在推广废汽余热回收装置时因市场认知不足遇阻 天府新区市场监管局通过组织论坛、对接科研机构助其实现技术标准到生产流程的全链条优化 [2] -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针对轨道交通、创新药等723家重点产业链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 累计解决质量问题2020余个 [3] "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成效 - 见山科技通过成都市市场监管局"三步走"精准服务方案(质量诊断、资源赋能、定期回访) 建成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 CIM城市底座平台覆盖30余城 落地项目500余个 营收达1.6亿元 [4] - 平台整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等要素资源 建成8个站点、40个线下服务平台 覆盖10余条重点产业链 累计服务企业10.9万家次 解决质量问题1万余个 指导新建标准6项 [5][6] 品牌培育与质量标杆打造 - 极米科技因商标侵权案获赔400万元 其智能投影仪入选首批31个"天府名品" 公司通过首席质量官培训、全环节技术指导及产学研合作 获2024年四川省天府质量奖 [7][8] - 成都市累计获中国质量奖(含提名奖)15次、天府质量奖21次 拥有125个地理标志产品 10家企业产品获评"天府名品" [8]
武昌中南市场部:精准发力 助力零售户提升卷烟利用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6 12:46
卷烟市场供应优化专项行动 - 中南市场部开展"利用率提升专项行动" 通过精准指导、精准分析、精准服务帮助零售户科学订购卷烟 实现货源与市场需求高效对接 [1] - 专项行动采用"一对一"经营诊断方式 结合历史销售数据和消费特点 解决客户"不敢订""不会订"问题 [1] - 编制《卷烟科学订购指南》指导客户设置库存阈值 把握畅销品牌与新品订货节奏 减少滞销与断货 [1] 精准经营指导措施 - 客户经理深入市场一线 通过现场演示和案例分享指导订货策略 [1] - 建立"按需订货、动态调整"方法 提升零售户经营能力 [1] - 对武商梦时代商圈客户实施高端品牌培育策略 对社区便利店强化中档卷烟推荐 [1] 数据驱动的品牌优化 - 依托大数据平台动态监测订货行为、动销率、库存周转等关键指标 [1] - 识别低利用率客户群体 制定差异化品牌培育方案 [1] - 根据不同商圈和业态需求差异 优化品牌匹配策略 [1] 长效服务机制建设 - 建立"定期回访+动态帮扶"机制 每日对波动较大客户进行专项沟通 [2] - 每月开展"标杆客户经验分享会"推广优秀订货模式 [2] - 通过微信、知音通等数字化工具实时推送货源信息和市场趋势 [2] 行动成效与未来计划 - 专项行动使卷烟利用率同比提升8% 库存周转效率明显改善 [2] - 零售户盈利水平稳步提高 市场部将持续深化精准服务模式 [2] - 下一步将推进卷烟市场高质量发展 助力零售户经营提质增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