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链

搜索文档
通威股份股价跌至20.43元 上半年预亏超49亿元
金融界· 2025-08-01 04:08
股价表现 - 2025年7月31日收盘价20.43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6.50% [1] - 盘中最低触及20.01元 单日振幅达6.27% [1] - 当日成交额31.52亿元 显示较高市场关注度 [1] 财务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亏损49亿元至52亿元 [1] - 亏损规模在已披露业绩预告上市公司中位列前三 仅次于万科A和华夏幸福 [1] - 当前市盈率为-8.87 反映亏损状态 市净率2.07 [1] 资金流向 - 7月3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72亿元 [1] - 净流出金额占流通市值比例达0.3% [1] 公司概况 - 总市值919.76亿元 [1] - 主营业务覆盖光伏新能源与农业两大领域 [1] - 光伏产业链布局完整 从上游多晶硅延伸至下游电站建设 [1] - 农业领域拥有完整产业链布局 水产饲料行业地位突出 [1]
央行等部门提出19条举措 提升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质效
金融时报· 2025-07-28 10:27
政策文件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7方面19条具体举措以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 [1] - 文件覆盖粮食安全金融保障、巩固金融帮扶成果、富民产业金融服务、乡村建设金融服务、乡村治理金融赋能、农村改革体制机制完善等全方位支持 [1] 金融支持三农数据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农村贷款余额达38.95万亿元(同比+7.4%),上半年新增2.15万亿元 [2] - 农户贷款余额18.59万亿元(同比+3.7%),农业贷款余额6.9万亿元(同比+8.1%),上半年分别新增3934亿元和5451亿元 [2] 乡村富民产业金融措施 - 要求金融机构围绕特色农产品制定差异化信贷政策,创新"土特产"融资模式和专属金融产品 [2] - 强调拓宽抵押担保方式,针对性解决种养环节融资需求 [2] 农业创新链与产业链支持 - 强化种业振兴金融服务,对"南繁硅谷"等科研平台提供长周期、低成本研发贷款,建立差异化授信评估体系 [3] - 推动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加大对冷链物流、仓储等产业链基础设施的金融支持 [3] 数字乡村建设 - 推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整合涉农数据资源,加速金融产品和服务数智化转型 [4] - 打造融合智慧政务、便民服务、助农金融的乡村全场景综合服务平台 [4] - 银行通过"惠农版"APP等渠道融入卫生、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 [5] 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 - 推动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化试点,探索农业设施/畜禽活体确权抵押登记制度 [7] - 深化集体林权改革金融服务,加大林权抵押贷款投放,支持农村集体经营性财产股权质押 [7] - 要求开发性银行加强中长期信贷支持,商业银行倾斜县域资源,农信机构坚持支农支小定位 [7] 金融体系协同建议 - 需构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与金融科技企业协同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 [8] - 建议综合运用债券、股权、融资租赁等工具,加强农业跨境电商等业态的跨境金融服务 [8]
中原粮仓“链”接世界餐桌——“打赢这一战 底气从何来”系列观察之七
河南日报· 2025-06-07 08:43
粮食产量与产业链 - 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每年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以上,是全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1] - 依托"大粮仓"优势,河南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4/5的酸辣粉 [1] - 基本建成以小麦、玉米等为重点的产业链健全、价值链高效、供应链完善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1] 小麦产业链发展 - 延津县小麦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其中优质强筋小麦50万亩,有机小麦5万亩,良种繁育基地25万亩 [3] - 延津县小麦年加工能力达70万吨以上,年产挂面40万吨、速冻食品25万吨,白酒年生产灌装10万吨 [4] - 延津面食制品已覆盖大型商超1000余家,2024年线上线下收入54.7亿元,2025年1月至4月线上线下收入13.39亿元 [4]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河南着力做强品牌矩阵,打造豫农优品公共品牌,双汇、牧原、三全、思念等食品品牌成为行业旗舰 [6] - 永城市培育出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9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企业4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 [7] - 河南认定绿色食品254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63个、有机农产品24个,打造国家级农业品牌46个、省级知名农业品牌1279个 [8] 产业升级与增值 - 河南推动粮食就地转化增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 延津县初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上下游关联的小麦产业化集群 [3] - 预计到2027年,河南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小麦产业链规模达到2500亿元 [5] 农民增收与合作社模式 - 新乡市联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近3万亩地,带动农民1300余户,累计带动社员及农民增收1150余万元 [11] - 通过实施土地托管及入股合作,合作社实现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目标 [11] - 农民通过土地托管每年每亩增收200元到300元,同时还能务工增加收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