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油

搜索文档
戒奶茶断甜品还不够,专家提醒减肥要注意“减油”
贝壳财经· 2025-05-10 10:44
科学减油,少用煎和炸 据估算,中国居民膳食中的脂肪摄入量一半都来源于烹调油,使用控油壶能帮助人们合理规划用油量; 建议选择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橄榄油、茶籽油、葵花籽油、色拉油等植物油烹饪,尽量避免使用 动物油;烹饪方法多用蒸、煮、白灼和凉拌等方式,少用煎和炸的方法;学会看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标 签,选择脂肪含量少的食品。 点餐或叫外卖时要注意荤素搭配,以清淡口味菜品为主,尽量少点重口味菜品,可在备注里要求商家少 放盐、油、糖,也可以用白开水涮一涮再吃。 5月11日是第8个世界防治肥胖日。当体重秤上的数字持续攀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戒奶茶、断甜品, 却对餐桌上泛着油光的红烧肉和油汪汪的炒青菜视若无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何丽指出,这种"超标摄油"现象绝非个例,减肥不能光盯着糖,还要注意减少油摄入。 长期忽视油脂控制或致肥胖 油,被忽视的肥胖元凶。过多摄入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会增加超重和肥胖风险,还会破坏能量摄入与 消耗、脂肪合成与分解的平衡。研究发现,血液里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增加 1mmol/L,心脏血管堵塞风险就会上升近三成 ,这相当于在心脏的输油管道里不停堆积油垢。如 ...
2025石化产业发展大会石化与煤化工论坛指出——一次能源利用从燃料转向材料
中国化工报· 2025-05-06 10:53
能源转型与石化行业趋势 - 全球能源转型推动石油、煤炭从燃料向材料属性转型,带动相关技术与装备突破 [1] - 中国炼油产能过剩,行业需聚焦"减油增化"战略,推动炼化一体化规模化发展,提升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产能 [1] - 行业面临地缘冲突、中东及北美成本优势挤压等外部压力,国内大宗化工品产能过剩风险显现 [1]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原料多元化与技术创新为应对挑战关键,需突破轻烃裂解、原油直接制化学品等技术 [1] - 煤化工产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开发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1] - 煤化工与新能源深度耦合趋势明确,通过绿电替代燃煤锅炉、绿氢优化合成气碳氢比,有望实现零碳排 [2] 装备制造与产业链协同 - 沈鼓集团实现煤化工领域进口设备国产化替代,完成680余套机组交付于大型煤化工及炼化项目 [2] - 行业需强化产业链协同,精准定位市场需求,聚焦核心技术攻关与差异化竞争策略 [2] - 建议依托通用矩阵模型优选高增长、高盈利领域投资项目,创新激励机制激发活力 [2] 新材料与高附加值布局 - 行业需布局生物基材料、高性能聚烯烃等"新赛道" [1] - 国家能源集团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示范性布局一体化产业 [1]
中国石油(601857):归母净利润逆势增长 稳健型央企抗风险能力强
新浪财经· 2025-04-30 18:35
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核心数据 - 2025Q1营业收入7531.1亿元,同比下降7.3% [1] - 归母净利润468.1亿元,同比增长2.3%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465.6亿元,同比增长1.5% [1] - 总经营利润651.8亿元,同比微增0.8% [1] 业务板块表现 油气与新能源/天然气销售 - 油气和新能源业务经营利润460.9亿元,同比+7.0% [1] - 天然气销售业务经营利润135.1亿元,同比+9.7% [1] - 油气当量产量467百万桶,同比+0.7%(原油240百万桶+0.3%,天然气13613亿立方英尺+1.2%) [2] - 天然气销量864亿立方米,同比+3.7% [2] 炼油/化工/销售 - 炼油业务经营利润45.5亿元,同比-34.7% [1] - 化工业务经营利润8.4亿元,同比-26.9% [1] - 销售业务经营利润50.4亿元,同比-25.4% [1] - 炼油化工和新材料业务经营利润率1.9%,同比-0.7pct [3] - 销售业务经营利润率0.8%,同比-0.2pct [3] 价格与成本动态 - 实现油价70.0美元/桶,同比-7.2% [2] - 国内天然气平均售价9.01美元/千立方英尺,同比-3.9% [2] - 单位油气操作成本9.76美元/桶,同比-6.0% [2] 产销量与市场趋势 - 原油加工量337百万桶,同比-4.7% [3] - 汽/柴/煤油产量1154/1240/463万吨,同比-7.4%/-6.7%/-2.3% [3] - 汽/柴/煤油销量1558/1613/506万吨,同比-8.2%/-5.1%/-4.3% [3] - 乙烯产量227万吨,同比持平 [3] - 合成树脂产量340万吨,同比-2.8% [3] - 合成纤维原料及聚合物产量33万吨,同比+17.5% [3] 控股股东动向 - 控股股东计划12个月内增持A股/H股,金额28~56亿元,占总市值0.2%~0.4% [4]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431.33/1543.32/1643.61亿元 [5] - 对应EPS 0.78/0.84/0.90元/股 [5] - 当前PE估值10/9/9倍(基于2025年4月29日收盘价) [5]
中国石油(601857):归母净利润逆势增长,稳健型央企抗风险能力强
民生证券· 2025-04-30 17:2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31.1亿元,同比下降7.3%;归母净利润468.1亿元,同比增长2.3%;扣非归母净利润465.6亿元,同比增长1.5% [1] - 油气业务推动经营利润同比微增,25Q1总经营利润为651.8亿元,同比微增0.8% [1] - 油气价格、成本同步下滑,天然气销量稳步扩张,25Q1油气当量产量467百万桶,同比+0.7% [2] - 成品油市场需求疲软使得成品油产销量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25Q1原油加工量为337百万桶,同比-4.7% [3] - 化工转型持续推进,减油增化提高附加值,25Q1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均有下降,乙烯产量达227万吨,同比基本持平 [3] - 控股股东增持彰显信心,2025年4月8日,控股股东计划12个月内增持公司A股及H股股份,拟增持金额不少于28亿元、不超过56亿元 [4]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1.33/1543.32/1643.61亿元,EPS分别为0.78/0.84/0.90元/股,对应2025年4月29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10/9/9倍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 - 2027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2937981/2724280/2595388/2588560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2.5%/-7.3%/-4.7%/-0.3% [5] - 2024 - 2027年预计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64676/143133/154332/164361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2.0%/-13.1%/7.8%/6.5% [5] - 2024 - 2027年预计每股收益分别为0.90/0.78/0.84/0.90元,PE分别为9/10/9/9倍,PB分别为1.0/0.9/0.9/0.8 [5] 各业务情况 - 油气和新能源/天然气销售业务25Q1分别实现经营利润460.9/135.1亿元,同比+7.0%/+9.7%,炼油/化工/销售业务分别实现经营利润45.5/8.4/50.4亿元,同比-34.7%/-26.9%/-25.4% [1] - 25Q1公司实现油气当量产量467百万桶,同比+0.7%;原油产量240百万桶、同比+0.3%,天然气产量13613亿立方英尺、同比+1.2% [2] - 25Q1公司实现油价为70.0美元/桶,同比-7.2%;国内天然气平均销售价格为9.01美元/千立方英尺,同比-3.9%;天然气销量864亿立方米,同比+3.7% [2] - 25Q1公司单位油气操作成本9.76美元/桶,同比-6.0% [2] - 25Q1公司原油加工量为337百万桶,同比-4.7%;汽/柴/煤油产量分别为1154/1240/463万吨,同比-7.4%/-6.7%/-2.3% [3] - 25Q1销售业务的汽/柴/煤油销量分别为1558/1613/506万吨,同比-8.2%/-5.1%/-4.3% [3] - 25Q1炼油化工和新材料业务经营利润率为1.9%,同比-0.7pct,销售业务经营利润率为0.8%,同比-0.2pct [3] - 25Q1乙烯产量达到227万吨,同比基本持平;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原料及聚合物产量为340、33万吨,同比-2.8%、+17.5% [3] 股东情况 - 2025年4月8日,控股股东中国石油集团计划12个月内通过自身及其全资子公司增持公司A股及H股股份,拟增持金额不少于28亿元、不超过56亿元,占公司4月29日总市值的0.2% - 0.4% [4]
东方盛虹20250429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石化、新能源新材料、光伏材料、化纤、纺织服装 公司:东方盛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经营情况 - 2024 年营收 1376.75 亿元,同比减少 1.97%,归母净利润 -22.97 亿元,经营性现金流 104.75 亿元,同比增长 25%;2025 年一季度营收 303.09 亿元,归母净利润 3.41 亿元,同比增长 38.19%,扭亏为盈。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总资产 2148.05 亿元,归母净资产 345.73 亿元[2][3] - 2024 年原油加工量略超 1600 万吨,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总产量 1783 万吨,同比增长 13.5%,但受油价波动和下游需求变化影响,炼化盈利水平大幅回落[5] 应对措施 - 调整采购策略,加强产业联动,优化产品结构,丰富高附加值化工品,一季度利润好转[2][6] - 坚持油头、煤头、气头并举战略,自有 1600 万吨炼化装置配套丙烷产能,可匹配 PDH 生产[4][14] 各业务板块情况 - **光伏材料**:2024 年底 EVA 总产能达 50 万吨,2025 年计划再投产 40 万吨 EVA 和 10 万吨 POE 装置,国内表观消费量达 300 多万吨,下游应用广泛[2][7] - **化纤**:2024 年受益于下游纺织服装行业复苏,聚酯长丝业务同比增长 10%,净利润 6 亿余元,主要盈利品种是 DTY,再生纤维产能约 60 万吨,毛利率约 15%,板块毛利率领先同行[2][9][31] - **炼化**:2024 年核心设备满负荷运行,产销顺畅,但盈利水平大幅回落;一季度炼化贡献利润最大,芳烃保持稳定盈利,下游化工品毛利有不同程度提升[5][22] - **斯尔邦**:去年盈利约 7 亿,今年一季度 EVA 产品毛利率表现良好,MMA 产品价格有所回落[34] - **PTA**:业务目前亏损,从产业链一体化战略考虑,期待行业周期好转;2024 年存货计提减值 7 亿元,与同行比例一致[4][17][18] 未来发展规划 - 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构建 AI 发展战略,推动 AI 在各产业板块融合,搭建智能体应用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2][10][12] - 顺应行业高端化、数智化、低碳化趋势,夯实核心原料平台,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多元化布局[12] 财务状况 - 2023 年盛虹炼化全面投产后,资本开支高峰结束,2024 年经营现金流超 100 亿元,创历史新高[2][11] - 净有息负债约 700 亿元,利率基本为基准利率[4][19] - 前期多次触发转股价下修情形,董事会暂未下修[4][2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 年一季度转固主要是 POSM 项目,今年虹港 EV 剩余两套 20 万吨项目和 PTA 三期项目将陆续转固[16] - 化纤行业受关税战影响,但最近十天订单迅速回升,东方盛虹外销美国产品比例极低,当前库存约一个多月,产销率接近 100%[23] - 2025 年资本开支计划 26 亿元,主要用于两套 EVA 装置、10 万吨 Poe 装置建设和 PTA 三期建设[25] - 去年现金流波动大,折旧提供稳定现金流;今年一季度现金流为负主要因存货变动[26][27] - 原油库存保持合理水平,今年原油价格走低,对成本端有利,公司采购策略谨慎[28] - 公司安排预售和套保措施,套保较为谨慎[30] - 与沙特阿美 4 月进行新一轮谈判,定价问题是重要方面[37] - 核心目标是提高盈利能力以减少债务,现金流主要用于降低负债;若今年盈利,将按证监会规定分红比例执行[38][39] - 一季度成品油毛利有贡献,但扣除消费税后对最终利润贡献不大,4 月情况与一季度无显著变化[40] - 油品通过批发和零售销售,批发占比约 20%,零售中汽油占比不到 1/3,柴油占比约 2/3[41][43] - 今年一季度汽柴油需求同比下滑,汽油下滑 2% - 3%,柴油下滑幅度更大,总体成品油需求下滑约 3% - 4%;减油增化项目需国家发改委审批,暂无新进展[44][45] - 化工原料多元化项目关注关税战对轻烃类原料关税变化的影响[46] - 乙二醇市场竞争格局好转,公司无新扩展计划,按现有 140 万吨乙烯产能设计规模生产[47]
禁用“零添加”!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3-27 12:10
食品安全新标准发布 - 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涉及乳制品、肉制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等日常消费品类 [1] - 新标准以强化全链条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为目标,重点包括推广数字标签二维码、禁止"零添加"宣传、优化保质期标示方式等 [1] - 截至目前中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涵盖340余种食品类别,包含2万多项指标 [2] 预包装食品标签新规 - 新标准要求预包装食品强制标示八大类致敏物质(含麸质谷物、甲壳类、鱼类等),需在配料表中以加粗或下划线方式突出显示 [3] - 食品保质期标示方式改为直接显示到期日,不再需要消费者自行计算,6个月以上保质期产品可仅标示保质期和到期日 [5][6] - 禁止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宣传用语,避免误导消费者对食品真实属性的认知 [8][9] 数字标签与营养标签升级 - 中国在国际上率先推广应用食品数字标签,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完整食品信息 [7] - 营养标签强制标示范围从"1+4"(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扩展为"1+6",新增糖和饱和脂肪(酸)两项 [11] - 要求标示"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提示语,引导特殊群体健康饮食 [13] 营养标签构成要素 - 营养成分表必须标示能量、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糖、钠七项核心营养素 [14] - 营养声称分为含量声称(如"高钙")和比较声称(如"钙增加30%")两类,均需符合严格标准 [15][18] - 允许企业使用图形化方式补充说明营养信息,如用"卡"替代"千焦"等更直观的表述方式 [16] 行业健康导向 - 新标准落实"三减"(减盐减油减糖)政策,要求标示饱和脂肪酸和糖含量以控制摄入量 [12] - 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标准,建议每日添加糖摄入不超过50g(最佳25g以下),饱和脂肪酸供能比低于10% [12] - 营养成分作用声称需使用标准用语,如"钙有助于骨骼和牙齿更坚固"等规范化表述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