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配置

搜索文档
投资小知识:3个方法,帮你更好地做到长期投资
银行螺丝钉· 2025-04-11 21:10
投资者行为分析 - 37%的投资者持有基金不到90天即卖出 平均收益仅3% [2] - 仅有0.4%的投资者能坚持持有基金5年以上 该比例低于山东考生考上985院校的概率(1.4%) [3][4] 长期投资策略 - 建议使用3-5年以上长期闲置资金投资 避免因短期资金需求被迫卖出 [5][6] - 分散配置可降低波动风险 单个股票或行业集中持仓会加剧投资者心理压力 [7] - 在低估区域进行投资是长期持有的有效方法 [8] 注:文档9内容为空 文档10为推广信息未纳入分析
高点买入亏超50%后,总结出三大血泪教训!
天天基金网· 2025-03-29 10:04
核心观点 - 投资不是追星游戏,而是需要理性规划与长期坚守的马拉松 [3] - 从盲目追星到躺平止损,经历了从"韭菜"到"学徒"的蜕变,通过运用工具优化策略做好长期投资 [27] -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更是人性的修行 [26] 跟风追星的代价 - 2021年下半年将积蓄投入火热的医药、军工以及炙手可热的明星基金,但市场风格切换后成长股暴跌,单一赛道基金风险暴露无遗 [4] - 持仓的一只成长价值基金因重仓科技股,在2022年最大回撤超50% [4] - 主动基金易受基金经理风格偏移以及押注单一赛道的影响,出现较大波动 [6] 定投策略的误区 - 面对亏损加大定投金额试图摊薄成本,但2022年多次因资金不足导致定投中断,错失低位补仓机会,最终成本线居高不下 [9] - 未根据市场估值动态调整策略,盲目坚守医药基金,陷入"跌跌不休"的泥潭 [10] - 定投执行偏差(如金额波动、扣款失败、没有及时止盈止损)会显著放大亏损 [12] 情绪失控的转折点 - 2024年9月市场迎来"924行情",但账户仍浮亏超40%,面对家人压力与内心煎熬选择割肉赎回四分之一资金,错失后续反弹红利 [14][15] - 止损需基于基本面而非情绪,"闲钱投资"原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6] 三大血泪教训和重生启示 - 分散配置是生存法则:过度集中于高波动赛道(如军工、医药)一旦板块回调便难以翻身,应搭配价值型基金或固收+产品平滑风险 [18] - 长期视角与纪律执行:定投需绑定工资账户、保持金额稳定,并设定估值阈值动态止盈,盲目加仓只会加速亏损 [19][20] - 独立思考胜过跟风盲从:基金经理短期业绩可能依赖"赌赛道",长期稳健性更值得关注,超长线投资应选择指数基金而非主动基金 [22][23] 重建投资信心 - 将割肉资金转向沪深300、中证500以及纳斯达克、标普500指数,严格执行"五年持有+年检"策略,通过低位定投实现逆袭 [24] - 唯有敬畏市场、尊重规律,才能在波动中守住本金,静待花开 [25] - 用闲钱投资,做长期规划,保持独立思考,方能在市场的风浪中行稳致远 [28]
市场规模突破5.3万亿,A股指数基金迎来爆发式增长
银行螺丝钉· 2025-03-13 21:58
A股指数基金爆发式增长 - 截至2024年4季度末,A股全市场有2605只指数基金,整体规模突破5.3万亿元,同比增长74.48% [1] - 2020年ETF规模达1万亿,2023年底突破2万亿,2025年3月12日达到3.8万亿 [2] - 2024年3月诞生首只2000亿元非货币基金(沪深300指数基金),2025年3月规模达3400多亿 [5][7] 指数基金发展历程 - 2004-2014年ETF规模较小,2020年后加速增长 [2] - 沪深300指数基金2012-2017年规模稳定,近两三年大幅上涨 [5] - 2022年市场下跌后2023年规模超1000亿,2024年突破2000亿 [7] 指数基金核心优势 - 低成本:管理费率0.5%/年,显著低于主动基金的0.8%-1.2%/年 [9] - 透明度高:持仓、调仓等操作完全公开 [11][12][13] - 分散配置:天然分散投资,降低个股风险 [14][15][16] - 减少人为影响:基金经理变更对基金运作影响小 [18][19][20] - 认知成本低:规则简单明确,可长期使用 [21][22][23] - 品类丰富:涵盖宽基、策略、行业、主题等多种类型 [24][25][28] 指数基金市场规律 - 全部投资者收益=全市场指数收益-成本 [40] - 指数基金成本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长期占比必然提升 [30][34][35] - 主动基金仍会存在,但需控制规模以保持超额收益 [36] 指数基金投资工具 - 可参考每日发布的指数估值表进行投资决策 [39] - 指数增强投顾组合可帮助精选基金并分散配置 [38]
成长价值轮番上阵,彼得林奇教你抓住风格轮动的收益 | 螺丝钉带你读书
银行螺丝钉· 2025-03-08 21:52
市场基金风格分析 - 均衡风格代表为彼得·林奇,兼顾成长与价值,行业配置分散,最大回撤通常小于大盘,是投资组合的压舱石类型 [6][7][8][9] - 深度价值风格代表为格雷厄姆,重视低市盈率、低市净率、高股息率,收益来自盈利增长、分红及估值回归,近年红利、价值指数表现突出 [11][12] - 成长价值风格代表为巴菲特,注重高ROE、稳定现金流,消费行业及质量策略指数具此特征 [14][15][16] - 成长风格要求收入与盈利高增速,估值容忍度高,如300成长、创业板、科创板及科技类指数 [17][18][19] - 深度成长风格聚焦早期行业,多见于风险投资基金,失败率高但少数成功项目贡献主要回报 [20][21][22][23] 风格轮动现象 - A股成长与价值风格平均每3-4年切换一次,长期回报相近 [25][26][27] - 美股2023-2024年成长风格强势,2025年一季度价值风格指数上涨 [30][31] - 港股、美股同样存在风格轮动,但具体品种表现差异显著 [28][29] 投资策略建议 - 分散配置不同风格基金可降低单一风格波动风险,高估值时止盈并加仓低估风格以捕捉额外机会 [33] - 再平衡策略依据估值调整配置比例,如投顾组合通过动态调整捕捉轮动收益 [34][35][36] - 2016-2018年价值风格占优,2019-2020年成长风格强势,2021-2024年价值风格回归,2025年一季度成长风格再度上涨 [38] 书籍推广信息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上市首日登顶京东金融与投资类销量榜及新书热卖榜,被巴菲特誉为"价值连城的投资指南" [42][43] - 粉丝可通过专属优惠券领取6元折扣购买新书 [46][47]
螺丝钉个人养老金定投实盘来啦(精品课程)
银行螺丝钉· 2025-03-06 21:50
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品种 - 2024年12月首次纳入85只指数基金,覆盖16个主流股票指数,均为场外指数基金新发Y份额,费率优惠[1][19][20][24] - 可投资五类品种:保险(无下跌风险但收益低)、储蓄存款(低风险)、理财产品(债券为主+少量权益)、公募基金(养老目标FOF+指数基金)、国债(最高安全性)[8][9][10][12][13][15][16] - 指数基金Y份额与A/C份额收益相同但费率更低,且仅限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21][22] 核心指数分类及搭配策略 - 宽基指数为主:沪深300(20只基金)、中证500(14只基金)、创业板指(6只基金)等,经典组合为沪深300+中证500(即中证800)[24][26][27][29][30] - 策略指数以龙头+红利为主:中证A500(19只基金)、中证红利(3只基金)等,龙头策略代表成长风格,红利策略代表价值风格[35][36][37][39] - 风格轮动特征明显:2015-2025年成长/价值风格交替占优,分散配置+定期再平衡可提升收益并降低波动[40][41][44][45] 个人养老金账户运作机制 - 每年最高存入12000元,退休后取用,享受个税递延优惠(投入时抵扣应税所得,取出时按3%税率)[6][7][70] - 适合人群:个税税率≥10%的投资者(月收入15000元以上更划算),需距离退休5年以上以应对波动[57][58][59][64][65][75] - 投资渠道:银行、天天基金、雪球等平台均可申购,注意选择费率折扣渠道[66][67][68] 定投策略与实操 - 采用定期不定额方式:低估时增加定投金额(公式:基准金额×(低估市盈率/当前市盈率)^2)[47] - 估值动态调整:低估定投、正常估值持有、高估止盈,非适合阶段可转投国债/存款等[48] - 实盘参考:每周发布定投计划,含品种、金额、再平衡方案(如2025年3月4日定投中证A500 141元+中证红利130元)[49][50][51][53] 指数估值数据 - 提供详细估值表(截至2025年3月3日):含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ROE及历史分位数,例如沪深300市盈率12.89(近五年分位数32.13%)、中证A500市盈率17.9(近十年分位数38.83%)[55]